农村社会学重点_第1页
农村社会学重点_第2页
农村社会学重点_第3页
农村社会学重点_第4页
农村社会学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社会学的特点:整体性、实用性、本土性 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一)农村社会的构成要素研究1. 按照由个体到群体,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分类:农村社会的个人,农村的社会群体,农村的社会组织,农村环境。2. 按照经济、社会、 文化的标准,可以对农村社会结构要素作横向分类:农村产业,农村人口,乡村文化。(二)农村社会变迁研究1. 农村社会流动2. 农村社会分化3. 农村社会问题(三)农村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1. 农村社会制度2. 农村社会保障3. 农村社会控制学习和研究农村社会学的意义:一、农村社会学丰富了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1. 农村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2. 农村社会学有助于帮助我们树

2、立科学发展观3. 农村社会学拓展了社会学研究认识空间二、农村社会学为农村发展的科学决策做出贡献第二章农民特征与新型农民培养农民: 就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社区,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的内涵:1. 农民是一种职业2. 农民生活在农村中国农民的特征:1. 农民人口数量多,就业不充分.2 农民的职业分化简单,具有较高的同质性3. 农民的文化素质比较低4. 传统观念浓厚5. 农民问题突出农民生活方式:是指农民在农村社会客观条件制约和农民已经形成的主观意识支配下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活动的方式,它包括农民的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婚丧嫁娶生活方式、文化娱

3、乐生活方式等。农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1. 农业是其生活体系的基础2 家庭是其生活格局的基本单元 3. 居民生活同质程度高, 个体差异小4 生活节奏比城市缓5. 生活的自给性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影响农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1. 生产方式2. 地理环境3. 民族传统4. 科学技术农民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一、农民的劳动方式二、农民的消费方式三、农民的交往方式四、农民的婚丧嫁娶方式五、农民的文化娱乐方式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中国农民社会分化的原因:1 经济发展是农民社会分化的物

4、质基础和根本动力2. 政策因素是农村社会分化的外在力量3. 文化因素是农民社会分化的内部动力: 1. 农业劳动者阶层2. 农民工阶层3 雇工阶层4. 农民知识分子阶层5. 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6. 私营企业主阶层7. 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8. 农村管理者阶层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即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结构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变化。新型农民的主要类型:1. 善经营、 会管理、 敢创新的农民企业家2, 有文化、 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致富带头人3. 高素质的农民技术员4 农业社会化服务者5 农民组织领导者第三章:农业特征与农业功能农业的社会文化功能:( 1)

5、农业的就业功能(2)农业的文化传承(3)农业的生态功能第四章 农村组织与村落文化农村社会的特点:( 1)人口密度较低(2)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活动比较简单,自给自足性强。( 3)社会结构简单(4)家庭与邻里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的功能:( 1)农业生产功能(2)传统文化保存功能(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村社区的特点:( 1) 地域特征(2)人口特征(3)组织特征(4)文化特征根据社区的经济结构可划分为:农业村、林业村、牧村、渔村、旅游村等。根据行 政关系可分为自然村和行政村。社区发展:是综合性社区行为。它是指社区成员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社区经济、社会

6、、文化状况的一个过程。农村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论述题): ( 1 )各项活动必须符合社区的基本需要,并根据人民的意愿制定首要的工作方案;( 2)全面的社区发展必须建立多目标的计划,并组织各方面、各部门联合行动;( 3)在推行社区发展的初期,改变居民的态度同物质建设同样重要;( 4)社区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民热心参与社区工作,从而改变地方行政机构的功能;( 5)选拔、鼓励和训练社区领袖人才是社区发展计划的主要工作;选拔、鼓励和训练社区领袖人才是社区发展计划的主要工作;( 6)社区发展工作应特别重视妇女和青年的参与,以扩大参与的基础并获得社区的长远发展;( 7)社区自助计划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政府积

7、极而广泛的协助;( 8)制定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必须有完整的政策,行政机构的建立、工作人员的选拔、地方和国家资源的开发、社区发展的实验与考核机构的设立等都应逐步配套进行;( 9)在社区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全国的和国际的民间自助资源;( 10)地方性的社会、经济进步、必须与全国性的发展计划互相结合协调实施;农村社区组织的构成要素: ( 1 )一定数量的相对固定的社会成员(2)特定具体而明确的社会目标(3)制度化的组织结构(4)普遍化的行为规范(5)一定的物资设备农村社区的组织功能:整合功能、协调功能、促进功能和满足功能农村社区组织创新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鼓励农民创造新型组织(2)农村社

8、区组织的区域联合(3)提高组织自身的管理水平(4 )加快农村基层行政组织职能的转换传统村落文化具有的功能:村落认同功能、秩序维持功能、道德教化功能、文化传功能。乡风: 就是乡土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意义:( 1 )创建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2)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3)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特点: ( 1 )继承性和创新性、(2)多样性和地方性3)主体性和实用性(4)开放性与先进性文明乡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1 )新型农民培养与农民教育(2)农民思想道德建设(3)加快农村科技发展(4)继承和创新农村民俗文化(5)加强农村法制建

9、设(6)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第五章:城乡关系与城乡统筹城乡关系:连接农村与城市这两个相异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发展: 是一个包含方向、方式与过程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怎样由传统进入现代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采取的手段的总称城乡统筹的原则:公平效率协调原则,合法合理相结合原则,标本兼治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实效原则城乡统筹的内容:城乡要素统筹,城乡制度统筹,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统筹的措施:1、 切实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2、树立城乡统筹的观念3、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6、深化农村各项综合改革推进

10、农村城镇化的措施: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完善社会保障机制3、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4、加强城镇的规划和管理5、完善土地管理制度6、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第六章农村社会问题分析原理农村社会问题:发生在农村社会,影响社会协调发展或社会成员的生活,而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才能解决的社会现象我们在判定农村社会问题时应注意一下3 个特点:农村社会问题具有客观性,农村社会问题具有有害性,农村社会问题具有社会性农村社会问题的类型:结构性农村社会问题,变迁性农村社会问题,农村越轨性社会问题,道德性社会问题农村社会问题分析:描述,解释,预测,控制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条件:要有相当的研究基础,要有充分的社会关注,具有

11、足够的社会力量解决农村社会的问题原则:社会规律原则,社会规范原则,社会公众原则,社会效益原则,社会进步原则第七章农村制度及创新农村制度: 是指农村居民参与社会生活的行动规则,它是根据人们普遍认可的社会价值观,制定和形成的,指导农村居民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农村制度的特点:普遍性、特殊性、相对稳定性、变迁性。,农村制度的类型: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非正式制度包括习俗、道德。村规民约: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村民商量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习俗 :是指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道德: 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通过社会舆

12、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并以善恶观念来进行评价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农村制度的功能(简答题): (1) 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2) 引导农村居民的行为;(3) 维持农村社会的秩序;(4) 促进农村社会的有序运行。农村制度设置原则: (1) 实事求是的原则;(2) 适当超前的原则;(3) 可操作性的原则;(4) 系统性的原则;(5) 广泛参与的原则。农村制度设置程序: (1) 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社会实情;(2) 确定制度目标;制定制度方案;(3) 进行制度方案优选;(4) 制度合法化和制度化。第八章农村发展及规划农村发展的基本内容:农村经济发展;农

13、村社会发展;农村文化发展;农村政治发展;农民的发展;农村科技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发展规划:是指在特定的农村区域范围内根据其当前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状况和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而进行的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和部署。农村发展规划的特点:综合性;前瞻性;独特性;动态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1) 城乡统筹发展原则;(5) 综合发展原则(6) 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7) 规划的动态连续性原则。农村发展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明确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目的;( 2)规划要满足农民的需要;( 3)农民要参与制定和执行规划。第九章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一、建

14、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论述)P26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有效途径。(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能性(简答)1、 不断增强的国力基础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的坚实物质基础( 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财政金融资金收

15、入持续增长。(3)农业在GD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4)恩格尔系数大幅度下降。( 5)城镇人口比重和非农就业比重大幅度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的实践,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路径3、良好的政策环境,营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文与制度环境三、新农村的特点1、新农村要有新结构( 1)新的产业结构(2)新的城乡关系结构2、新农村要有新主体3、新农村要有新功能( 1)农业产业支撑功能。( 2)传统文化保存功能。( 3)生态功能。四、新农村建设的内容1、 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1)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