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1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2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3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4页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函授站: 四川农信站 专业:金融学 姓名:李代元 学号:5130309065 第15页西 南 财 经 大 学成人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5130309065李代元姓 名 : 学 号 : 金融学2013级年 级 : 专 业 :川农信站函 授 站 : 移动电话: 住宅电话 : 单位电话: 论文题目: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目 录第1章 绪论41.1 研究背景41.2 研究目的4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5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52.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特征62.3 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种类72.4 我国商业银行

2、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82.4.1 银行自身原因82.4.2 外部环境因素9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10第4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124.1 建立和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体系124.2 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134.3 加强信贷程序的管理134.4 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134.3 加强信贷文化建设14第5章 结论15参 考 文 献16内 容 摘 要信贷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贷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最关键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暴露开始成倍增长,性质也更为复

3、杂。对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自由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贷款仍占银行总资产的绝对比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最大的风险也是信贷风险。本论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的有关理论和相关学者的理论,讨论和研究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由于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面临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及法律风险等: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

4、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原因 对策 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过“银行业的任务永远是衡量风险、接受风险并且管理风险”。可见,银行经营需要防备各种不同的风险,而对大多数银行来说最主要的风险是信贷风险,即借款人不能还贷的风险。毫无疑问,要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首要任务是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所谓信贷风险,就是指贷款

5、不能按期收回,造成信贷资金及其收益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运营的安全性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在支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形成严重的风险隐患。1.2 研究目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我国金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前巨额不良资产以及低下的银行经营效率是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集中反映。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急需金融理论工作者去研究与探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金融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我

6、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信贷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基本、最古老和危害最大的一类风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形式之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关系到其长远发展。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信贷风险不仅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不良贷款率偏高,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对此,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水平和手段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我国信贷风险特点、种类分析我国信

7、贷风险的现状,并而从识别并确定信贷风险加强对信贷风险控制的认识。对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信贷控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提出了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研究,以促进商业银行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 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信

8、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 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 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我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 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 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

9、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2.2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特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的安全和高效的主要因素是贷款风险,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责任制,重视风险研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

10、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性 只要有信贷活动存在,信贷风险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确切地说,无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商业银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负债经营,银行大部分营业资金来自于客户的各种存款和其他借款。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银行与生俱来就伴有一定风险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只要银行从事信贷业务那么风险就不可能摆脱风险,信贷风险的存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转移为转移。 (二)隐蔽性 隐蔽性风险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但风险由可能损失转变为损失还需要一定客观条件。由于信贷资金的不断流动,人们难以准确辨别银行信贷资金是否以发生损

11、失,即使某些不确定性因素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已经出现,银行仍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存款来保持流动性,使得银行在巨额亏损时仍能够运转,因此其风险具有隐蔽性。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三)可控性 可控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说信贷产生风险,而是信贷产生风险发生的可能,信贷风险可以监测与防范。商业银行可以在信贷风险发生前运用一系列手段加以预测及防范。对于风险的控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有效预防风险的发生和危害。是指银行依照一定

12、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2.3 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风险种类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具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既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与产业变化和调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信贷活动的内部操作环节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整个授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预计或未预计的、会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或带来损失的潜在事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业务领域的扩展,信贷风险不仅仅是指贷款资产的风险,还涉及到担保、承兑与贴现、信用证等授信业务等。根据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事件的不同,一般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一是操作风

13、险,操作风险是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二是担保风险,信贷

14、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

15、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三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

16、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2.4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4.1 内部原因一、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的增多。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二、信贷

17、管理方法和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起步较晚,很多银行缺乏关于企业完整信息的数据库。三、缺乏高素质人才。就当前,信贷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既懂银行业务,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既有深厚、渊博的经济、金融、法律知识,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

18、能力;既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又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2.4.2 外部因素一、微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到银行贷款资产的安全。据我所在的县域,一般民营企业或乡镇集体企业中的困难企业几乎占了一半的样子,这结果必然会相应地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的下降也是银行不良贷款不断增加的一个直接原因。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是银行信贷风险扩大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企业破产失业救济制度没有完善起来,因而银行贷款风险无法直接分散和转移。企业与社会的问题没有解决,直接导致企业把生产所需资金的缺口留给银行贷款解决,形成贷款风险压力。企业保险制度不健全,使银行无法保全贷款资产的安全性

19、,增加了损失的概率。三、法律制度约束不力,同样是银行贷款风险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时间尚短,不论是公民或企业的法律意识,还是国家的立法、执法,都不尽如人意。银行常常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受到挫折。四、社会信用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逃废债现象严重,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我国目前缺乏一套完善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逃债者得不到法律和社会的制裁,廉价的逃债成本成为企业逃债的直接原因。造假、欺诈、逃债、赖债等现象层出不穷,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诚信资源遭到了非道德主义的侵袭,社会信用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和流失,信用已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五、借

20、款人品格。它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在负债期间具有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借款人在主观上有没有偿还债务的意愿,与借款人品格是密不可分的。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

21、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比较落后银行风险意识淡薄,特别是不断增长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当前银行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工具、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落后,信用风险管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信用风险总体规模巨大: 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不良贷款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货款一直是比较严重的。截至2007年底,我国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仍高达为6.7%,不良贷款额为12009.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8.0%,总额为11149.5亿元;股份制商业

22、银行情况好些,不良贷款总额为860.3亿元,比率为2.1%;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11.5亿元,不良贷款率3.0%;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0.6亿元,不良贷款率4.0%; 3.2 信用风险信息披露的不足,外部了解很少从披露信用风险信息的现状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之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它们遵循不同的披露规范引起的。从实际的披露来看,主要的差异在:(1)在形式上,国有商业银行将信用风险信息在年度报告的风险管理项下单独列示,披露信用风险的定量和定性信息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践;上市银行主要是遵循上市规范,信用风险的定量信息在会计报告中披露,定量信息在重

23、要数据和事项下披露,并且都没有单独列示;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风险信息则更为分散,信用风险定量、定性以及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分别在会计报表、经营业绩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2)披露的信用风险信息在内容上也有较大差异。国有商业银行披露的信用风险信息主要是贷款分类,贷款地区结构和行业结构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等;上市银行重在提供贷款分类更为详细的信息,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地区结构,但是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披露不充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存在内容上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都不充分的问题。信息披露的差异使得商业银行之间信息的可比性大大降低,这给信息使用者,包括监管部门在内,带来了不便。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新颁布的

24、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规定对商业银行应当披露的信息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是其中也未对如何披露作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可以想象,今后在这方面的改革将会把信息披露的形式和提高可比性作为重点之一。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息的可比性并不会无视商业银行之间的差异,相反,应当针对不同银行的具体情况,在一个可供选择的范围内尽量提高可比性。 3.3 个人或企业、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和司法失信致使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居高不下(一)企业失信总的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注册资金上作假。企业要想在银行贷款,必须经过企业资产审核,注册金金额限制审核。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金存在不实现象。第二,在财务会计上作假。为了蒙

25、蔽银行,企业会做争取银行贷款时虚增利润和资产,降低本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第三,利用各种手段逃菲银行债务,造成银行的损失。据调查显示,将近70的企业选择拖欠贷款、税款等逃废银行贷款。有的是公然赖账、恶意拖延时间不在贷款催收通知书上签字直到诉讼失效为止;有的是做破产销债,表面上企业是破产了而实际上是企业为了逃废银行债务,暗中把资产转移后再申请破产的。还有的是采取“金蝉脱壳”法将企业的有效资产拿出来成来新的公司,而贷款却挂在了破产后的企业名义上,这就使得银行贷款成了一死帐而无法短时间内收回。 (二)中介机构失信。有些会计事务所为谋一举私利帮助企业出具假验资,作假帐、发布一些虚假财务信息迷惑银行管理者而

26、错将款项贷出;有些资产评估机构故意高估借款企业的资产或抵押物的价值,给银行错误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商业银行作出错误判断,造成最后信用风险提高。(三)地方政府的失信。地方失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官不管旧账”的现象,上一任领导欠下的银行债务,新任负责人不承认以致搁置一旁不予治理,使得银行贷款成为坏账;第二,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的发展,出面给企业连线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贷款下来后就不再管理企业或个人是否已还银行贷款,不从中协调双方的事物进展。 (四)司法失信。在受理银行诉讼案上相关司法部门以立案条件不符合、政府干预大等理由不立案,不出面处理;对一些有胜算的案件不认真执行,导致商业银行在赢了官

27、司的情况下还要赔钱这一现象;有些司法部门的考核制度也间接地影响了银行信用风险,在有的部门以个人的业绩与结案率直接挂钩,潦草结案来处理一些案件,而不管最后的双方利益如何。3.4 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内部管理水平不高(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二)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

28、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三)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3.5 相关业务人员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人情贷款严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二是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三是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

29、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四是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五是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3.6 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 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二是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三是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3.7 违规账外经营严重违规账外经

30、营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 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账外账、乱用科目、调整账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收益领域。由于账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造成违规账外经营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前几年规章制度不健全,下放基层行权力过大,加之地方经济发展过热,资金需求与规模控制矛盾突出,导致了一些基层行经营行为出现严重偏差,违规经营逐步扩大;二是个别行领导受个人或小团体利益驱动,无视国家金融法规,置国家三令五申于不顾,存在侥幸心理,隐瞒不报,结果漏洞越来越大;三是部分行经营管

31、理混乱,内部控制不严,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第4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 从根本上看,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制度、机构以及激励和约束系统。信贷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授权授信规定、信贷工作程序、信贷工作每一程序的内容和目标。信贷管理机构主要解决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分工,从机构这个角度确保信贷工作中的权力受到其他部门的制约,分清信贷工作部门的职责,保证信贷工作中的每一项权力都受到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激励和约束系统致力于发挥每一位信贷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明确信贷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加大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纪律约束,保证信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32、具体来说,商业银行解决信贷管理低效率的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4.1 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管理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的信贷档案管理体系,加强对信贷档案的管理。及时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

33、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其次,进一步完善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集体审批、贷款“三查”等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及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核实手段等,以避免流

34、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有法不依现象的发生。4.2 健全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信贷资金运行过程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控制风险提供信号。银行可以通过信息收集,逐步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如对区域信息数据应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自然资源分布、环境状况、地区消费特点、地区政府管理水平、地区综合投资环境等;对客户信息数据应主要集中在企业历史信誉、企业管理素质、领导者素质、企业发展前景等非财务风险信息和客户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状况等财务风险信息。通过对信贷风险的动态监测管理

35、,整体的反映了信贷风险程度和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对爆发的潜在信贷风险采取预先防范措施,从而降低风险损失。4.3 加强信贷程序管理加强信贷程序的管理,要坚持审贷分离制度。通过审贷分离,将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分离开来,分别由不同层次的部门和独立的人员来承担。强化信贷业务操作、风险控制部门的相对分离,并建立起相对的风险调查、审查、审批、检查制约系统,实现贷款业务的科学决策。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既能够明确上作职责,加强自我约束,又能使每个环节的上作相互监督和制约,这对于消除管理制度上的漏洞。4.4 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首先,强化贷款借款人的风险意识。客户应以诚信为原则,增强风险意识,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提供贷款资料,合理评估自己能够承担的贷款金额。谨慎对待担保或出质责任。其次,运用经济政策缓解经济周期对市场的影响。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几乎是各国政策当局的选择。具体到房银行贷款领域,周期性也很明显。及时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