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小车的运动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善于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乐于探究的意识。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活动过程: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提问: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

2、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全班交流。把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讨论结果只是猜想,真实的结果需要亲自动手验证。学生在动手操作后,汇报自己的发现与原来是否一致。结果:一致。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 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生先预测,后探究,得出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所爱的力有关系。(2) 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提问:怎样让小车顺利通过障碍物。通过游戏得出:小车按一定轨迹运动,在用力相同的条件下,用力的方向有一定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体会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学生

3、汇报交流,教师予以肯定自由活动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进行“拔河比赛”。2、鞋底花纹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知道鞋底花纹的的作用。2、知道摩擦现象3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知道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四、课前准备: 木板、毛巾、棉布 玩具小汽车五、教学过程: 一、鞋底花纹的启示1、观察自己鞋底的花纹有哪些样式?为什么要有这些花纹?2、实验1: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一位同学蹲在地上,另一个学生拉,有什么感觉?,再让穿足球鞋的学生蹲在地上,拉一拉试一试。3、实验结论:物体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想一想:摩擦力的

4、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怎样?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实验1:(教师演示)三块相同的木块同时从同一高度滑下,接触面分别为木板、毛巾、棉布。观察木块滑下来的距离。思考:为什么相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滑下,滑行的距离不同呢?板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所受摩擦力越大。实验2木箱与木块在水泥地上拖动用的力一样大吗?物体本身的轻重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物体的越重,所受摩擦力越大。三、怎样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四、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1、增大摩擦2、减小摩擦看课本展示摩擦在生产和生活应用的实例:滚动轴承、止推轴承、皮带传动。提问: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增大的方法:增大压力,如夹紧钳

5、子、张紧皮带等接触面粗糙,如鞋底有花纹、下雪天路上撒灰渣等。减小的方法:1、 使接触面光滑。2变滑动为滚动摩擦,如机器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3加润滑油练习:自行车的哪些部位需要增大摩擦,哪些部位需要减小摩擦的?延伸思考:自行车外带左侧磨损快一些还是右侧磨损快一些?为什么?3、跷跷板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教学过程探究活动: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出示书中图片,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

6、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平衡。为什么小朋友能把成年人跷起来。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把才能平衡。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1、提出问题: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让学生猜测,讨论后组织汇报。杠杆左边所承受的重力等于右边所承受的重力。如果重量不同,重物应离支点近一点。重量不同,轻物离支点远一点。2、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杂技演员利用横杆高速平衡,用天平测量物体,骑自行车要保持平衡,平衡木运动员做动作时保持平衡,走路也要保持平衡。自由活动:拿出课前准备 蜡烛 缝衣针 杯子 塑料板 小碟 按老师的要求做一个跷跷板,体会平衡的规律。拓展活动: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

7、用它来做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发表结合语。4、弹簧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教学准备:跳跳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谈话导入: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弹簧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出示弹簧拉力器小组派代表拉弹簧拉力器。探究过程: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

8、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并记录“弹簧游戏“记录表弹簧玩具 我的玩法 我的发现3、活动小结及交流。(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 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2、 学生交流自由活动 设计弹力玩具。5、有趣的磁铁教学目标1、能

9、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知道磁铁的性质。教学准备:各种磁铁、铁钉、纸板等教学过程: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活动活动一:玩磁铁,看有什么发现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A给磁铁找朋友,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B“悬调磁铁”游戏,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C“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D“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E用磁铁靠近收音机

10、,听到声音不清晰,杂音大。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磁铁:A衣针制作成小磁铁。B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指南针(2)制作小帆船(3) 制作会飞的小熊猫(4) 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交换玩磁铁玩具板书设计:吸引铁等物体磁铁 有两个磁极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6空 气 在 哪 里一、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活动,感知空气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2培养学生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能力,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之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二、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能力,能用

11、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的验证实验,并进行记录。四、课前准备:天平、水杯、水槽、火柴、纸扇、七彩泡泡、一次性塑料杯、土块等。五、教学过程: 活动步骤:一、谜语激趣导入1出示谜面: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2导入课题:师:你对空气了解多少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说一说对于空气的了解。3看来同学们对空气的知识了解得还真不少,我们要想进一步研究这些内容,必须要有空气,那么,空气到底在哪里呢?(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拓展活动1.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商讨实验方案,分配实验任务。2.参与学生的实验,巡视学生的探究活动。3.设计游戏,引发思考。同学们刚才通过各种方式

12、找到了”空气”-这位隐形朋友,现在请把这位”朋友”请到气球当中,看看谁有办法?4.把吹好的气球放到调节平衡的天平上,气球放好后,观察学生的表现。5.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问题?6.小结:同学们通过实验已经发现了空气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7.鼓励学生大胆实验,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动手操作,寻找空气。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展示自己找到空气的方法,并将本组的发现做好记录.。用保鲜袋装空气,观察袋子的变化。吹泡泡,泡泡有大有小。吹气球,气球有圆形、心形、。长形等各种形状。吹空瓶子。深呼吸,思考: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扇扇子。点燃火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13、汇报,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本小组的收获。汇报本小组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说说空气在那里。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是,如果我们肯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发现,我们是可以找到这位隐形朋友,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3.学生通过吹气的方式让气球鼓起来,证明空气的存在。4. 发现问题,进行思考;推测以上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因为气球吹好后有大有小,所以会出现天平不平衡的情况,学生会对此有所疑问。)5设计实验,通过操作,想办法让天平保持平衡,验证自己的猜测。6. 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7 热空气一、教学目标:1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事实并

14、尝试解释的能力。3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四、课前准备:1 演示材料:图片。2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大、小两种)、纸蛇、塑料条、酒精灯、蜡烛、火柴、废物盒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课件展示烟囱冒出的浓烟、馒头蒸熟后的热气、水壶里的水烧开了。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设计热空气会上升的实验1 谈话:热空气真的会上升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吗?2 实验要求:(1) 出示实验材料(2)可以利用老师给你的这些材料,或者你现有的材料,想一想怎么做,想好了再跟小组同学商量商量,把小组共

15、同的实验方案说一说,写一写,或者画一画,一会儿跟大家汇报。3 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4 学生汇报设计实验的方案:5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1) 请个小组组长到前面来领取组的实验用品,完成实验。(2)因为实验要用到火,所以实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安全。4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 汇报:(1) 哪个小组到前面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2) 找个讲解员,为大家讲解。(3) 通过你们的这些实验,可以说明什么?6 小结:同学们今天不仅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还能利用它设计出了一个个实验。从古至今,人们就在不断的利用热空气。二 指导了解热空气的应用谈话:你知道人们利用热空气可以干什么?三 发散思维,激发学

16、生再次探究热空气的欲望,鼓励学生创新1谈话:人们在研究热空气的过程中,不断利用热空气为人们服务。我想,随着人们对热空气的不断研究,将来可能会发明出更多更有用的东西。2 发散思维:请你畅想一下,你想利用热空气发明什么?8 风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认识风的兴趣;(2)指导学生认识风的成因;(3)知道风的种类、类型;(4)风在人类生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5)人类是如何利用风的能量的;二、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风的存在,激发学生认识风的兴趣;指导学生认识风的成因。四、课前准备:火柴 蜡烛 扇子 抹布 纸筒 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风。1、出示情境图,引出有关风的

17、话题。2、生活中哪里还用得到风?3、风是从哪里来的?二、探究活动:风是怎样形成的1、我们来制造风让学生利用带来的扇子等材料,自由制造风,并说出制造风的方法和过程,明确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2、引导学生提出认识。3、猜想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猜想,全班交流。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组织学生认识实验器材,(2)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3)交流,揭示实验现象和结论。5、总结规律,拓展延伸。(1)总结大自然中风的形成原因。(2)引导学生说出风与生活的关系,认识风的两面性。三、拓展活动。了解帆船是怎样借助风力来行驶的。9、地球的大气层一、教学目标:1、会查阅资料,经历搜集、整

18、理、分析信息的过程。2、学会合作交流。3、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二、重点难点:认识到大气层对地球及地球上的动物、植物、人的意义,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四、课前准备:查找大气层的有关资料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大气层是什么?(二)、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三)、看书:大气层是什么,主要成分是什么?(四)、大气层的构成及各层的特点。(看书28页,教师讲解各层的特点)(五)、大气层的作用: 大气层使地面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大气层像一幅防护罩,可以使地球表面避免遭受

19、来自宇宙的各种严重袭击;大气层还能吸收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和紫外线。就像一层厚厚的衣服保护着我们的地球五、猜想:假如没有了大气层,我们的地球会怎样?六、大气污染。说一说,你了解的大气污染有哪些?展示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感想?七、实践拓展:开展保护臭氧层的活动。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与同学交流。1 0.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的基本构成。2、使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土壤的基本构成。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准备: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放大镜、石棉网、滤纸、火柴。教学方

20、法:观察、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块?土块是什么样的?一般学生答,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土壤的知识(板书:土壤里有什么)。二、新授1、活动一:土壤里有什么?(1)指导学生直接观察土壤。(2)归纳:土壤里有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水分、空气。2、活动二:给土壤加热会怎么样呢?(1)指导学生实验, 观察加热后土壤发生的现象。(2)实验结果: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3、自由活动:我们去观察校园里的土壤。三、拓展活动: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四、小结: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矿物质、有机质

21、、微生物等物质。板书设计: 土壤里有什么矿物质 有机质 微生物 水分 空气土壤加热后会冒烟,有烧糊的气味11土壤的种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教学重、难点: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教学准备:去底瓶、支架、杯子、三类土壤、水,图表。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2)观察,汇报。二、学习新课、认识土壤的种类(1)观察比较砂质土、黏土、腐殖土的特征。(2)在三个去底瓶子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2、,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3)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4)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2、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1)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黏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2)砂质土保水性能差,黏质土保水性能好,壤土保水性能居中。3、阅读资料卡了解我国不同种类土壤的分布情况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4、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土壤的种类,了解了不同种类土壤的性质。三、拓展性活动: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板书设计: 土壤的种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12 土壤与植物教学目标:1

2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教学重点: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教学难点:知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新授1、活动一:土壤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1)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2)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3)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4)阅读第44页资料卡,认识土壤与水的关系、土壤成分及土壤的透气性等知识。2、活动二: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1)生交流搜集的

24、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2)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3)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5)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3、自由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三、拓展活动: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板书设计:植物与土壤土壤作用:固定植物 提供水分、空气、养分对植物的影响:保水性 透气性 贫瘠程度13、认识岩石教学目标:1、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2、在

25、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搜集欣赏岩石中体验自然美。3、能根据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岩石的种类。活动准备:各种石头、放大镜、小刀、铜钥匙、锤子、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岩石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师谈话: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平凡而又神奇的石头中蕴藏着 许多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有趣的石头。二、感知体验,观察研究石头。(一)、初步感知,说说搜集的石头。1、各小组同学把石头集中起来观察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石头。2汇报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交流,发现问题,捕捉信息。(二)、探究岩石。1、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准备

26、岩石探究。2、学生分组探究3、汇报交流。4、师小结: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有所不同。根据岩石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给岩石分类。三、给石头分分类。1、学生从形状、颜色、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去分。2、交流汇报。3、学习资料卡。了解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特征。四、自由活动判断自己搜集的石头属于哪一种。1、学生把自己搜集的石头,进行一次“给我的岩石对号入座”活动。2、学生小组活动,对照资料卡讨论自己搜集的石头属于哪一类岩石。板书设计: 有趣的石头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14、做个岩石百宝箱教学目标:(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

27、类。(2)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教学重点: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教学难点:制作岩石标本。教学准备:各种岩石、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师谈话:大自然中平凡而朴实的石头中充满了神奇,今天我们要开一个岩石博览会,希望同学们都能尽情的展示自己的岩石百宝箱。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1、学生说说自己的岩石是从哪里搜集的。2、师出示岩石百宝箱和岩石标本,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三、制作岩石百宝箱。1、师:下面的时间给你们,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制作岩石百宝箱,把你们的岩石百宝

28、箱制作出来参加岩石博览会。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 上标签)四、开岩石博览会,展示岩石百宝箱。1、学生进行展示。2、师生小组互评: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制作如何?2、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板书设计: 做个岩石百宝箱制作步骤:1、采集岩石2、分类编号3、做标签15蚂蚁一、教学目标:1、会利用有效的方法来观察蚂蚁的运动进行观察,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2、知道蚂蚁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爱护小动物。3、

29、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二、重点难点:知道用各种方法来观察运动中的小动物。三、课前准备:蚂蚁、泡沫、白纸、水槽、放大镜、瓶盖、大头针、小瓶、大玻璃瓶、卡纸等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集的内容,说一说蚂蚁有关介绍。2、教师介绍:【蚂蚁】:又名“玄驹”、“蚍蜉”、“状元子”,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生存量最大的动物,起源于一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全世界有260属,16000多种,我国有2000多种多种。它是动物世界有名的“大力士”,能举起300倍自身重量的物体,能拖动超过自身1700倍的玩具车。3、这种的动物是那么的神奇,今天我们找了几只蚂蚁,要和大家一起观察。教师

30、把蚂蚁放在一个大瓶子里,让学生说一说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因为蚂蚁是会动的,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观察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察建议。)你想从观察中了解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分类问题,(小黑板出示)(1)问:这样能观察仔细吗?(在大瓶子里,蚂蚁的活动范围太大,而且还隔着瓶子,不利于观察。)(2)我又把它放在一张白纸上,(教师把白纸放在黑板上,在上面放一只蚂蚁,可以看见蚂蚁会乱跑。)问:这样观察行吗?(这样在不能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蚂蚁会自由爬动,我们无法仔细观察。)问:为什么老师刚才这样的方法是不好的,你能找到更好的观察方法?二、讲解、实验:1、分组讨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要求:(板书

31、)(1)、在观察过程中不能伤害到蚂蚁。(2)、想出的办法是尽量让蚂蚁少动。(3)、想出的办法要能够让人观察得仔细。2、学生讨论出的办法;(1)把蚂蚁关在一个更小的瓶子里,(2)把它放在瓶盖上,然后放在水里,针对学生的建议,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试验,在这之中教师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一枚大头针上插上一块泡沫,这样也可以减少蚂蚁的活动。)从中选择最好的方法,让学生推广这种方法,(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3、学生观察蚂蚁:问:你想在观察中知道什么?了解什么?(根据学生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问题1:蚂蚁是样子怎样的动物?(身体由几部分组成?头长有什么?还观察到了什么?)身体有头部、胸部、腹部三部

32、分,头上有触角、嘴、眼睛,有6只脚,长在胸部。问题2:蚂蚁与蜗牛比较有什么特点?(个头小、有脚、没有外壳。)问题3:蚂蚁与蝗虫比较有什么特点?(没有翅、不会跳动,只有爬行。)4、根据学生观察的结果,指定学生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观察的现象。5、在水中放两个瓶盖、三个瓶盖看到的蚂蚁会怎么样?可以看出蚂蚁在干什么?(找自己回家的路)它我们应该把它放回到大自然。三、总结这节课我们用了什么办法来观察蚂蚁?(用瓶盖放在水面,蚂蚁放在上面观察。用放大镜观察。把它和蜗牛、蝗虫比较。)第二课时一、开动脑筋,探索特征1 学生观察蚂蚁(1) 先让学生观察探讨课本上的探究示意图,学习他们的探究方法。(2) 指名说一说

33、课本上的探究方法。(3) 分组探究讨论。让学生拿出课前捉的蚂蚁,放到白纸上,认真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并把观察记录写下来。(4) 组内交流观察,几只蚂蚁的特征。(5) 组内推荐一生在班内交流,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几只蚂蚁的特征。1 认识各种各样的蚂蚁,了解它们各自的特征,为归纳蚂蚁的共同特征做准备。2 探究蚂蚁的共同特征。(1) 分组研讨,认真分析刚才的记录表,看这几只蚂蚁有什么共同特征。(2) 归纳蚂蚁的共同特征。(3) 指名在班内交流。(4) 小结(5) 课后把蚂蚁放回原来生活的环境中去。二、展开想象,观察这些动物。1 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与蚂蚁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分类。(观察教科书5

34、6页图片)(1) 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探究,通过观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2) 学生表达交流2 探究昆虫的共同特征(1) 分组研讨,让学生根据蚂蚁的共同特征,和刚才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的方法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2) 让学生在教科书57页上填上昆虫的共同特征。三、大显身手1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讨了论昆虫的共同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2 制定设计方案。3 开始制作4 展示昆虫模型。四、拓展活动:回家后,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昆虫的特征。16 它们都是鸟一、教学目标:1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

35、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二、重点难点: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三、教学过程:一: 观察鸟的特征1、学生观察鸟:你认识那些鸟?它们有什么特征?鸟有什么特征?2、布置探究任务: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 3、学生进行交流: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学生进行比较归纳.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之处?5、学生交流:6、总结:象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7、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

36、?二: 保护我们的朋友-鸟1 讨论: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2 交流.3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4 交流: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自由活动:教师: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3、展示作品.拓展活动: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爱鸟护鸟活动.17猫和兔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二、

37、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三、课前准备:猫和兔的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提问: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2.讲述: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观察猫的外形(1)讲述观察目的:我们来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2)讨论观察方法:讨论:根据我们以前观察金鱼、青蛙、蚂蚁和蟋蟀等动物的经验说一说,要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观察?)教师小结: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

38、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3)学生观察(4)汇报观察结果:猫的身体分几部分?猫的全身长有什么?(5)教师小结:(出示标有猫的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挂图,或者用观察时使用的小猫。)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6)学生复述:猫身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能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表述)。(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讲解观察重点:我们已经知道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下面就按顺序观察这五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长短大小如何,上面长有什么等等。小组观察、讨论。汇

39、报观察结果。教师小结:(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1)观察猫的行走讲解观察目的和要求: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猫是怎样走路的?(观察活猫走路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图片或幻灯片等)学生观察、讨论。汇报观察讨论结果。(汇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口述,也可以让学生边表述,边表演。)教师小结: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2)观察猫的奔跑讲解观察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0、猫是怎样奔跑的?学生观察、讨论。汇报观察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猫怎样爬树?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1)谈话:猫吃什么?怎么吃?(让儿童根据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教师根据情况再加以补充。)(2)讲述:小猫刚生下来时,还不会吃食物,是靠吃猫妈妈的奶长大的。猫长大后能吃鱼和老

41、鼠。猫吃食物时,用爪子帮助,用牙咬肉,用舌头舔骨头。猫捉老鼠时,先用耳朵听,再用眼睛看,然后轻轻走近老鼠,突然一扑,就用爪子把老鼠抓住了。真是个捕鼠能手!(3)讨论:猫为什么能成为捕鼠能手?它的身体有哪些适于捕鼠的特点?(4)讲述:老鼠常常晚上出来寻找食物。猫的眼睛到了晚上可以变得又大又圆,能看清出来寻食的老鼠。猫的耳壳能转动,能随时转向声音的来处,可以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猫的牙齿锐利,便于吃肉,舌头上长有倒刺,能把骨头上的肉舔光。猫的爪子很尖锐,可以伸缩,脚掌上有肉垫,猫走路时把爪子缩回,走路没有声音。猫有这些特点,所以能成为捕鼠能手,我们要爱护它。第二课时:1.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

42、活习性(看课本第63页插图。)(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看见过兔吗?(2)小组讨论:兔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吃食方面有什么特征?(3)汇报讨论结果。(4)小结: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兔全身长毛。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讲解比较重点: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猫的尾巴长,兔

43、的尾巴短。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讲解比较重点。按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时所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巩固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观察猫和兔的生活,有什么有趣的事

44、情?18 多样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述;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 归纳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二、重点难点:1、掌握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 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能分别列举出各类动物。2、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三、教学过程:活动一:1、学生交流课前观察动物的情况.2、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研究了鸟昆虫哺乳动物,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其他

45、类型的动物.你还了解哪一类动物?在学生讨论交流后,展开新的探究活动。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征.1、你还记得鸟,昆虫,哺乳动物分别有哪些特征吗?2、布置探究任务:观察课本66页,图中除了昆虫、鸟、哺乳动物之外还有其它动物哪些动物?你觉得哪些动物可以分在一类我们来研究呢?3、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观察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4、学生充分讨论 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探究。68页青蛙和蟾蜍它们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表面是什么样的?长有毛或羽毛、鳞、甲吗?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总结:像青蛙和蟾蜍身体表面这样,光溜溜的,既没有毛和羽毛,也没有鳞和甲,叫做“身体表面裸露”总结:

46、青蛙和蟾蜍的外形很相似,有很多相同点,例如身体都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都是三角形,后肢趾间都有蹼,身体表面都是裸露的等。在这些相同点中,身体表面裸露是特有的,是它们在外形方面的一个明显特征。看图并结合饲养蝌蚪的经验说一说,青蛙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卵)由卵到青蛙要经过哪些变化?蟾蜍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由卵到蟾蜍要经过哪些变化?青蛙和蟾蜍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它们生长发育的过程有什么相同?活动三:1.展示蛇的标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录像,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2.引导讨论蛇的身体覆盖角质鳞片,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用什么呼吸?蛇卵的外面有什么?它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怕冷吗?它如何过

47、冬?教师提出与教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刚才观察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探讨。活动四:指导学生认识鱼的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共同特征讨论:鱼生活在什么地方?鱼靠什么行动?鱼是怎样呼吸的?引导学生归纳,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观察:图中的鱼在干什么? 鱼把卵产在什么地方?讨论:由此可以认为,鱼类还有什么共同特征?鱼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活动五:1、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这类动物的特征相似?你还了解这类动物的那些知识?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与交流.3、你还认识哪些鱼?它为什么是鱼?活动六结合学生自由活动中的准备,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

48、学生举办”动物展览会”.19、灯泡亮了一、教学目标:1尝试用1节电池、一根电线点亮一个小灯泡。2学画1节电池、一根电线、一个小灯泡组装的电路,并用彩笔指示电流动的路径和方向。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二、重点难点:1、实际操作,让小灯泡亮起来。2、画简单电路图和电流路径,正确认识电路。三、教学准备:干电池、小灯泡、电线(学生可自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引入新课:同学们都熟悉电灯通电后灯泡会发光,这节课,我们就尝试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同学们准备好用具了吗?2检查学生器具准备情况(二)学习活动1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教师提示:用1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根

49、电线组装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学生组内尝试:连接起来点亮小灯泡。展示:我的小灯泡亮啦。2指导画简单电路图,标出电流动路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画,学生学画(见板书)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池、小灯泡、电线。师提示:电通过灯丝,形成环路、小灯泡就会亮,除上述方法还可以怎样连接,阅读教材5页四个图示,尝试连接一下。 展示:小灯泡亮了。 讨论:图三、四小灯泡为什么不亮。总结:电流通过灯丝,形成环路小灯泡亮,短路或断路小灯泡都不会亮。板书设计:19、灯泡亮了电从电池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灯丝,再从小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螺纹处)流出,经电线与电池负极相连,形成环路,小灯泡发光。短路或断路,小灯泡都不

50、会亮。20、让更多的灯光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学会使用灯座和电池盒。3、尝试用各种方法接亮更多的小灯泡,并能简单的画下电路图。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材料的分步控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各种方法接亮多个小灯泡。三、课前准备:(5组)电池(每组1个),电线(每组4根),灯座(每组1个),电池夹(每组1个),每组记录纸一张。四、教学过程:上课前在桌上放一个电池,一个电池夹,一个小灯泡。1、师:我给大家在桌上放了一些东西,认识这个吗?(拿起一个电池夹示意)会用吗?学生把电池放入电池盒中。师再

51、发下两根电线。师:请你用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试验。师巡视。一分钟后,师:我发现同学们把电线接在电池夹上有多种接法。我们一齐来看看,哪种接法最方便?把几种接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我们按照最方便的接法把电池盒和电线接好。让小灯泡亮起来。观察,电池夹上的铜片和弹簧在这个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师:我们已经会接亮小电珠了,我再给大家一样东西。(出示小灯座)师: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发下小灯座。要求把小灯座用在电路里。等到学生接亮了小灯泡后,要求学生观察小灯座,小灯座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小灯座的螺口和螺口底部的焊点在这个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猜测小灯座的内部结构,然后拆开一个小灯座,了解内部的结构

52、。然后把你连接的电路画在记录纸上。几分钟后,把学生的图纸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师:大家画得很好,画的时候麻烦吗?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把它画出来呢?学生试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的符号。比较实物图和符号图的区别:A用符号表示画起来简单。B符号图是方块图,实物图不是方块图。要求用符号试画电路图。3、师:刚才我们已经把电池夹和小灯座接到了电路里,现在我们要大规模的来玩一次了,请同桌一起配合一下。用四根电线,两个电池,两个灯座,两个电池夹,两个小灯泡,把两个小灯泡一起接亮,你有几种方法?接出一种,就请你在记录纸上画出你的接法。学生试接,教师巡回指导。当学生出现一种接法时,连同学生画的电路图一起在实物

53、投影仪上展示。4、总结:比较,分析设计的各种电路,找出各种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电路进行分类。这节课好玩吗?但是能不能把我们的小灯泡接到220V的交流电中去?21、谁的本领大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作实验记录。2、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验证假设。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二、教学重点: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三、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四、教学准备:简单电路一套(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小灯座

54、各1个,导线3根)、铝片、铜丝、橡皮、铁丝、钥匙、毛线、瓷勺、泡沫等、碳棒、木条、纸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说咱们班同学非常喜欢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你们喜欢做什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做几个游戏。做游戏要注意:1、要分工合作好。2、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3、注意动脑筋,做游戏要有所发现。2、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一个游戏,“灯泡亮了”。(1)要求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好,能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2)学生连接简单电路(3)教师评价:现在每个小组都成功地让小灯泡亮起来了,用掌声祝贺我们自己和大家。(4)当我们把铝片连入电路中,小灯炮亮了,说明电能从铝片中流过,我们说铝片能导电。(板书:导电)。把铝片换成铜丝,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再把铜丝换成木条,大家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