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精)_第1页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精)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 中药专业设置标准 (草案) 1 总则 1.1 编制依 据 为保 证普通高 等 中医药 专科教育 中药专业的 教育质 量,促进该 专业健 康、 快速、协调发展,明确开办专科中药专业的最低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等教 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教育部普通高等学 校基本办 学条件指标(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编写规则 、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中医药 标准 制定 程序 规定 等 法规, 制定本标准 。 1.2 适用范 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和 高等 专科学 校 开办的专科 中药 专 业 ,以及 职业技术学 院 和民办 高 等院校 开 办的专 科

2、中药专业( 普 通高等学校 高 职高专教育 指导 性专 业目 录中教高 20043 号 ,专业代码 为:630302 )。各类 院校开设的“五年一贯制”或“三、二连 读”中药专业,并实 施专科阶段教育 的学校,也 参照 本 标准 执 行 。 本标准以专科中药专业设置的基本条件为核心,中药专业下设各专门 化方向的设 置标 准, 应以 本标 准为 基础。 1.3 数据基 准 本标准的相关数据,是以中药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核定数 300 人 为 基准。每班 定员 50 人,每届招生 100 人,学 制三年。超 过或少于 300 人的, 相关指标按比例增减。设置专科中药专业的院校,应具有 810 年的

3、连续招生 能力,通过 发展 ,具 有提高 办学层次的 潜力。 2 培养要求 2.1 培养目 标 遵循党的教育 方针,面向 中药行业 和农村基 层,培养与 我国经济建 设和中 医药事业发 展需 求相 适应 ,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 发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宽厚,操作技能熟练,具备一定的中医 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2 综合素质较强,具有 良好的职业 道德和 敬 业精神,适应在中 药 生产、 质 检、流 通 、调剂、 种植等 岗位,从事 中药制 剂、 质量控制、 鉴定、经 营、中药栽培等工作的高等 技术应用性 专门人 才。 2.2 培养模 式 以培 养高等

4、技 术 应用性 专门人才 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 会需要 为目标,以 培养技术应 用能 力为 主线 ,设 计学生 的 知识、能力、素质结 构和培养方 案,毕 业生应具有 基础 理论 知识 适度 、技术 应用能力 强、知识面较宽 、素质高等 特点 。 专科 中药专业 教育 应以 服 务为宗旨,以 就业为导 向,走产学 研相结 合的发 展道路,主动适应经济 和 中医 药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 教育规律,加强本学科 建设,体现“专科 特 点、技 能特色、 时代特征” 的要求 。 2.3 业务要 求 要求 学生在具 有 必备的 基本理论 和专门知识 的基础 上,重点掌握 从事本 专 业领域实际 工作 的

5、基 本技 能,富 有 学习和 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 自然科 学和人 文社会科学 知识 ,具备较 强 和较广 的岗位适 应 性,成为中药行业“下的去、留 的住、用的 上”的 技 能型、 应用型专 业技术人才 。 要求 掌握中医 药 基本理 论和熟悉 临床用药的 基本知 识,中药化 学、中药 制 剂、中药炮制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中药资源、质量、鉴定的基本理论与 技能;熟悉 中药药 理学与毒理学的实验技能 ,药事 管理的法规 、政策与营销的 基本知识; 了解中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 具有能够进行中药加工、 炮制、制剂 制备 和制 剂分 析的 技能 。 能够 较熟练运 用计算机,掌握一门

6、外国语,借助辞典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 书籍;掌握 文献 检索 、资 料查 询的 基本方 法,具有初 步的科 学研究能力 。 3 专业设置 3.1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中药专业,要符合教育部有关专业设 置的规定, 符合医药卫 生事 业发 展需 要, 具有 可持续 发展前景。 3.2 鉴于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教育资源有限,并且中 药专业教育 的特殊性又 难以 与其 他专 业尤 其是 工科专 业和文科专 业等实 现资源共享 ,因 而 各类职业技 术学 院原 则上 不宜 申报设置中 药专业。 对于边远地 区和中 医药教 育 资源短缺的 地区 ,确 因需要 开办中药 专 业的,应在具 备本 标准规定的办

7、学 基本条件后 ,方 才可 申报 设置 中药 专业。 3.3 民办高等学校申报设置中药专业,应符合教育区域规划 和布局合理 的原则,按照民3 办 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以及本标准的规定,逐级上 报审批。 基本办学条件 申报设置专 科中药专业的学 校,占地 面积应59 m2 /生。 校舍面积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配套建筑设施应 完善,能够 满足 教学 和学 生生 活需 要。 教学管理 学校领导班子中必须配备具 有较高政 治素质和管 理能力 、品德高 尚、 熟悉中医药 高等 教育 、具有 本科或 以上学历 、高 等学 校副高级或 以上专 业技术 职务的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同时配备中药专

8、业毕业、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和 副高级或以 上专 业技 术职 务、具有 从事中医 药高等教 育工作经历 的系科 、专业 负责人。设立 相应 的教 研室 ,教 研室主任 应为中药专 业本科 或以上学历 ,具 有 中级或以上 专业 技术 职务 ,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实践能力及管理水平 ,形 成 三级教学 管理体系 。 设立学术委员会, 由学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有经验的专业骨 干教师,并 适当吸收校外同行专家组成, 经常研究指 导教学工作。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有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 教学计划和 教学大纲,各种教学文件齐全,执行严格 ;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 控体系,切实开展教学督

9、导,有 定期的教 学检查、教学评估 ,实行 教考分 离等 行之有效的 教学 监控 体制 。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有思路、有措施 , 能够反映 当前社会技 术先 进水 平和 最新 岗位 资格要 求,教学改 革有成 效。 要尽量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 , 使用近 3 年出版新教 材的 比例 应达 到 30%以 上。 师资队伍 任课教师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 教师队伍的学历、年龄、 职称、学缘 等结 构合 理、 发展 趋势 良好。 各门 必修专业 基 础课, 至少应当 分别配备具 有讲师 职务以上的 专任教 师 2 人,各门必 修专 业课 ,至 少应 当分

10、别配备 具有讲师职 务以上 的专任教师 1 人; 中药类专任教师与本类专业学生比为1 : 14,本专业教师中,本校教师不少 于 75%,专任教师 占任 课教师总数的比 例 50%;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 的比例60%,硕士以上学历 教师占专4 任 教师的比例 应20%;畐 U 高级以上职称 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20%;具有高等学校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本 专业实际工 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 行业特许的 资格证 书)的“双 师型” 教师,占专业基础课 和专业课教师总数的 比例50%; 50%的专任 教师周 学时W 12 学时 。 举办中药专业, 必须外聘部分兼职 教师, 有正式聘任

11、手 续并相对稳 定 。兼职教师是指学校正式聘任,独立承担某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 的校外企业 及社会中 实践经验 丰富的名师 专家、高级 技术人员和 能工巧 匠。兼 职教师都应 具有 中级 以上 职称 ,专业与所任 教学任务 相适应。兼 职教师数占 专 业课与实践 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到10%20%。 重视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 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形成教学与 科研骨干队 伍的梯队结构,制订出行之有效 的师资队 伍建设规 划、学科建设 规 划和实施办 法, 措施 得力 。 课程设置 公共课应按教育部有关规定 开设。 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应包括: 中医学概论、中药方剂学、有机 化学、

12、中药化学、药 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 药药剂学、中药 制剂分析、药 事与 经济 法规 等。上述课程总课时数应达到 972 学时(参见附录 B),并具有与教学基本要求相配套的教材、实验指导、参考书籍、刊物等资料。 根据中药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 的课时(含实 验、实 训、见 习、 实习)一般 应占 教学 总课 时的 比 例 为 53%左右,实验 开出率 应达到 90%以上 。 应设有与中 药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鉴 定站或建有 培训点 ,多数学 生在完 成 规定学业获 得毕业证 书的 同时 ,能获得相应 的职业资 格证书,学 生专业基本 技 能合格率达 到 70%以上 。 年均教

13、学经费占学校年均总 支出的比 例20%,教学经费呈持续增长 趋势。 实验教学条件 设置中药专业,必须在校内设置包括机能、 形态、 成分、 制剂等中 药专业方面 的实验室,根据教学大纲 的规定开 设实验课,进行技能训练、模拟 操作。其 中必 须能 够开 设中 药药理 学(含 药理学)、药用植 物学、中药鉴 定学 、 中药药剂学(含制剂、调剂) 、中药炮制 学(含饮片加工) 、无机化学、有机化 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中药化学等课程的 实验教学,应建有中药标本 陈列室,本专业实 验室、实 习工厂及 附属用房面 积不5 低 于 7.13m 2/ 生。 重视实验室建设,校本部拥有与中药专业设置相适

14、应的 教学仪器, 设备总值应 800 万元,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4000 元, 当年新增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10%;综合类高等院校设置专科中药专业的专用或与 其他专业共 用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也必须 1000 万元,应配备 中药专业基本 的 仪器设备(见附录 C)。 重视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 建有校园计算机网络 、网站, 拥 有闭路电视 系统等先进教学设施。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 机台数 8 台;百名 学生配多媒 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7 个。网 络课件较丰富,使 用多媒体 授课的课时 比例 应达 到总 课时 的 15%以上。 实验技术人员应具有实验技术职称资格证书, 具有

15、专科以上学历的 人员不得低 于实 验技 术人 员总 数的 50%,助理实验师以上人员占实验技术人员 应达 60%以上;中药鉴定与药用植物、中药炮制与制剂、药理与中药药理、基 础化学与中 药化 学等 ,必 须配 备专职的实 验技术人员 。 应建有药用植物园和中药标本室。药用植物园占地面积6700m2, 栽培药用植 物品种达 500 种以上;中药 标本室建 筑面积 600m2,拥有中药 标 本 1500 种(份) 以 上, 标本 应 涵盖现 行国家药品 标准收 载品种的 90%以上 。 图书资料 普通高等学校在设置中药专业招生时, 图书馆生均面积要达到国家 的有关规定,大学及学院的适用图书应当不少

16、于六万册,高等专科学校及高等 职业学校的 适用图书应当不少于四万册。建校四年以上,适用图书应 15 万册, 生均图书60 册。 专业书刊应占馆藏书刊总数 的 70%以上,综合 性高等院校 设置中 药 专业,除共 用图书外,中医药专业适用 图书42 册/生。年均图书(含电子读 物)经费占 教育事业费的比例2 %,生均年进 书量2 册。 毕业实习 10.1 建有相 对 固定的 校外实习 基地及实习 单位, 满足本专 业教学实习 的 需要。学校有实习管理组织和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实习工作,各 实习内容均 有带 教教 师, 带教 教师 应具有 指导毕业实 习的能 力。 毕业实 习的总学 时应

17、不低 于 640 学时,有完善的实习计划,实习计 划项目的完 成率 达到 90 %以上。6 附录 A 资料性 附 录) 专科中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科中药专业 开设的主 干课程总学时数应 达到 972 学时左右;应具有与教 学基本要求 相配 套的 教材 、实验指 导、参考书 籍、刊物等 资料。应包 括下列 10 门。课程以 下各 门课 程的 学时 数只 作为基 本要求,可 以有适 当的变动。 中医学概 要 72 学时(含中医学基础 和中医诊断 学) 系统 讲授阴阳 五 行学说 、藏象、气血 、津液 的生理、病理等 基本理论,以 及病因、病机、诊断 、辩证、治则等基本 知识。掌握五脏六腑、

18、气血津液的生 理功能及六 淫七 情等 致病 特点 ;熟 悉四诊及 常用的辩 证方法和内 容;了解经 络 的组成,为 学习 其他 中药 各科 打下 良好的 基础。 中 药方剂学 108 学时 中药学讲授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有毒无 毒、配伍关系等中药 基本理论;掌握 180 味临 床常用中 药的性能 特点、功 效、主 治病证 、配伍 原 则 和特殊的使 用注意; 熟悉中药 学的发展简 史、品种来 源、产 地、采收、 炮制 、 应用等方面 的基 本知 识。方 剂 学讲授 中医方剂的 治疗大 法,方剂 组方原 则、用 药意义、配 伍特 点等 基本 理论 ,掌 握 70 首常用方 剂的组 成、

19、功用、 加减变 化 等基本理论 知识 。 有机化学 72 学 时 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 合物的命 名、结构 、性质及鉴别方 法;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和用途;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反应性 能的关系;了解典型的有机化学历程,为学 习 专业基 础课和专业 课打下 良好的 基础。 药 用植物学 90 学时 7 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显微结构及器官的外部形态特征和识 别要点;掌握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植物分类检索 表鉴定植物 标本 的方 法和 技能 ;学会普通 生物显微镜 和体视 显微镜(解 剖镜 ) 的使用方法 和技 巧;学 会显 微标本 片及腊

20、叶 标本的制 作方法;学 会显微绘图 及 显微测量方 法。熟 悉常见药 用植物的 药用部位、 功效和 生长习性; 能识 别 200 种以上本地 区常 见的 药用 植物 ;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及其与 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熟悉植物界的分类系统及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了解植 物细胞的繁 殖、 组织 培养 及生 物新 技术在 药用植 物研究中的 应用等 知识。 中药化学 90 学 时 掌握生物碱 、糖类 、苷类 、香豆 素类、 木脂素 类、醌 类、黄 酮类、 萜类、 挥发油类、强心苷、皂苷 等中药 主 要化学 成分的结构 特征、理化性质 及提取 分 离鉴定的原理、方法和技能。熟 悉各类化

21、学成分的基 本结构 和分类;熟悉 中 药 活性成分的 开发 程序 和方 法。 了解中药 化 学简史 、学习方法 。 中 药鉴定学 144 学时 掌握 中药来源 、 性状、 显微及理 化鉴定的基 本理论 和基本知识 ;掌握 120 种中药的 来源、主 产 地、采 收加工、 性状鉴别、 显微鉴 别、主要或 有效成 分、 理化鉴别等;掌握 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藻 菌地衣类、 树脂 类、 动物 类及 矿物类中药 的性状 及显微鉴别 要点; 熟悉 75 种 中药材的来源、主产地、性状鉴别、显微鉴别、主要或有效成分等 ;熟 悉中 药 鉴定的依 据、取样要求和方法;熟悉中药采收

22、、加工和贮藏的 基本知 识及其 对 中药质量的 影响 ;熟悉 中成 药 的一 般鉴定方 法 ;了解 中药鉴定的 新方法 和新技 术;了解 各类有效成 分的含量 测定和有 害 物质的 分析技术。能运 用性状 鉴定技 术快速识别 400 种常用中药; 能运用显微及理 化鉴 定技术 鉴定常用中 药的真 伪 优劣;能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具有查阅相关科技文献和参考书籍,获取和 扩展新知识 的能 力。 中 药炮制学 90 学时 掌握 中药炮 制的基 本理论 和技能 ,了解 炮制对 中药主 要成分 和药性 的影响 以及中药炮 制前 后变 化的 一般 测定 方法;熟练掌握炒法、炙法的操作技术;掌 握净制、切

23、制8 的操作;能进行蒸煮法、复制法、发酵法、发芽法及其他制法的 操作。 中 药药剂学 144 学 时 掌握 各种常用 中 药剂型 的概念、工艺流 程、操作要点和质 量要求 ;熟悉粉 碎与筛析、浸提与分离、浓缩与干燥及各种辅料的性质、用途;了解表面活 性 剂、药剂稳定性及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丸剂、散剂、片剂、颗粒剂、 硬胶囊剂等 固体 制剂 的制 备技 术 ;掌握 酒 剂、酊 剂、口服液剂等 液体制 剂的制 备技术;掌 握中 药调 剂基 本操 作, 会正确 使用中药制 剂常用 设备和工具 。 中 药制剂分 析 54 学 时 掌握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和各类制剂常规检验的基础知 识;熟悉中药制剂的 卫生学检查 与含量测 定方法; 了解原料、 辅料、溶剂 、包装 材料的质量 检查 , 了解中成药 显微 鉴定 的基 本知 识,了解误差与 数据处理; 熟练 掌握丸 剂、片剂、 酒剂、口服液剂等常用中药剂型的常规质量检验和卫生学检查技术;掌握中药 制剂原料、辅料、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