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罗媛媛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改提出这一核心理念后,并在各版本教材开启地理知识大门的第一章节,都安排了相应内容诱导学生了解地理,并知悉学习地理的方法。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引导且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与地理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了解地理,激发对地理的兴趣,同时重视学生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现象,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索地里的趣味性,增加

2、体验性,使学生充分感知身边的世界,潜移默化中提升地理素养。那么作为信息时代下的地理教师,我们应当如何开展课内课外教育呢?一、重视开学第一课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较为生疏。如老师传统的概念介绍向学生展示地理学,容易引起学生的疲乏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处理开学第一课时,我多以本年发生的大事件入手,构建生活与地理联系的桥梁。比如泰国沉船事件,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能保护生命。再例如,以新冠病毒来探究武汉的自然地理特征,同时通过武汉交通九省通衢的地位,探究病毒为何在国内传播如此之快的原因。通过各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在综合分析事件中传递地理与生活的联系。二、跨学

3、科联系的课堂我校在原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分年级开展了以不同内容为主题的统整项目课程。中学某一学期的课程为黄河颂,以黄河为中心,从不同学科、跨学科的不同角度全方位的解读黄河、探寻黄河。而地理学科,从黄河的自然概况入手,运用图文资料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是地理学科所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素养。在学生逐步分析黄河水文特征时,能探究发现黄河各河段的生态问题,探究其形成原因并找出对策。传统的地理教学,注重读图、析图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对于黄河生态问题引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思考,以及对学生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严重分离知识与生活,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动机并丧失兴趣。以地理学科为切入

4、点,跨学科统整“黄河”知识,通过学科内的重构与跨学科的统整,构建开放课堂。与语文学科的统整,学生深度阅读,增强对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与历史、美术学科的统整,学生融汇古今,了解黄河文明源远流长,培养学生国家情怀;与数学学科的统整,学生合作完成斜坡实验,探究黄河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树立环保意识和持续发展观念。通過不同学科的统整,培养学生跨学科深度阅读,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对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延伸课外与生活紧密相连地理教学的宗旨是教授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课堂外的探究是

5、对课堂内知识的重要延伸。在课堂外,八年级学习到黄河一课时,我会带领学生以黄河水土流失为主题,展开保护水土的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设计不同的对照试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实验后,设计保护水土的有效措施。通过动手实验,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学生能围绕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形成知识链,部分同学还能由此形成关于探究黄河水土流失的小论文。通过探究,学生能依托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调查研究方法,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找寻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并能在平日生活中,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将生活与地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习地理不仅仅是学习地理知识,在围绕主题的探究中,学生能学习到地理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科学的能力,例如: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综合分析问题,寻找原因。这一过程,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