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王思远【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任务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制度;生产结构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围绕“三去一降一补”进行。去产能方面,重点在于改造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全力推进大成集团战略重组以及吉林省酒精集团兼并重组省内重点企业,强化农产品加工业转化玉米的主渠道功能。提

2、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去库存方面,首先严格控制增量供给。通过种植结构调控,合理调减玉米产量,减少新增玉米供给量。其次,有效推进供销衔接,通过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结构调整等,推动玉米深加工企业消化临储玉米库存。最后,化解粮食库存。通过强化玉米深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推动玉米淀粉向糖、酸、醇、脂、酶等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去杠杆方面,鼓励银行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盘活农村存量资产;进行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探索普惠型农村金融发展道路。降成本方面,主要是实施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进行新生代农

3、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和工种。补短板方面,重點是通过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通过鼓励土地流转、资金下乡及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偏低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表现在农业收入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又主要由玉米种植收入构成,农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受国家政策及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因此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制度创

4、新势在必行。(二)农产品供给品种、结构不合理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使得资源错配较严重,农产品供给结构矛盾突出。普通玉米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大豆由于种植成本高,连年减产;稻米需求量大,但产量少;饲料产业发展缓慢,优质饲料供给缺乏,限制了“粮变肉”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产品多以原粮形式卖出,深加工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较低。(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农场、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在龙头企业或以农业经营为主体的企业领导下的多种农业经营方式。目前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资金、培训、技术等各方面亟需发展,特别是在融资方面,由于发展初期投入多,

5、回收期长,回收效率低、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也比较大,政府财力支持有限,只能靠农村地区当地的金融体系支撑,信贷缺口比较大。(四)土地经营权不明晰,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土地制度问题。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置”,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虽然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在实际运行中,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承包权三权不明晰。吉林省在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中,80%的农民选择口头承诺,在流转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违约和赔偿等情况的纠纷。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一)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及产品结构,增强有效

6、供给能力首先应根据地区生产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吉林省东部发展人参、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型种植农业;中西部发展饲料作物与推进规模化养殖相结合,实施以养定种;西部旱区建设杂粮杂豆基地 。其次,延伸农业产业链,重点进行基础较好的玉米、稻米等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第三,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依托我省多民族特点,发展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二)全方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和经营主体发展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计划;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对新型

7、职业农民的培训,培养一批农民职业经理人和新农人。(三)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围绕绿色发展,补齐环境保护的短板。针对吉林省东中西部不同的生态特点进行农业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对西部的草原地区要治理沙化、防止盐碱化,严格控制放牧,退耕还湿;中部地区的黑土地要治理水土流失,推广秸秆回收利用,推动土壤改良;保护长白山作为生态屏障的作用,停止对天然树林的商业性采伐,建设生态防护林。【参考文献】1张海鹏.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7(2):221-224.2孔祥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涵与政策建议j.改革.2016,2:104-115.3吴江平.发展放心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政策瞭望.2016,3:40-41.4本刊编辑部.三农专家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2):115-118.6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8程令国,张晔,刘志彪.农地确权促进里中国农村土地的流转吗?j.管理世界,2016(1):88-98.9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