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1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2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3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4页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大杖子学区中心校孙杖子联小周凤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正确读写“毡帽、优质、咀嚼、交错、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书写、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2、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

2、念之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插曲送别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1 / 11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时光悄悄流逝,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敞开心扉,或是一件傻事,或是一个教训都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新,不经意间,把大家融进了课文的意象和情感空间。】2、看来,幸福的童年真是各有各的幸福。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出示

3、课题,生齐读课题。)质疑:(1)你觉得课题与以前学的课题有何不同?(2)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从这三个词语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生说一说)【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作出了铺垫。】3、下面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她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二、交流信息,了解作者与背景1、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结合“资料袋”,总结出示。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导学活动: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

4、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1)注意字音和字形。 “咀嚼”中读jué,“慢慢地嚼”中读jiáo。“卸”9画,第七笔是“提”,“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2)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小时候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毛,怎样好奇追问夏天骆驼的去处的事。师小结:围绕“骆驼队”,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四个片段,即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的用处、想替骆驼剪羊毛、追问骆驼去处。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四、再读课文,体会童趣1、自由再读课文,说说文中的骆驼和小

5、女孩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表达。我认为这是-的小女孩(骆驼),我是从-看出来的。2、师小结: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他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绕,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五、达标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毡( ) 摸( ) 沃( ) 咀( ) 刨( ) 卸( )毯( ) 漠( ) 袄( ) 诅( ) 袍( ) 御( )2、课文回顾课文以-为线索,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和-几个片段,表现了作者-。第二课时一、回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师:

6、作者以朴实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了她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品读感悟她童年生活的乐趣。二、品读感悟,体会童年趣事导学活动一:自主研读,感受乐趣1、自学要求:再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片段,反复读一读,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2、班内汇报、交流:A、“学骆驼咀嚼”(1)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2)“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想到这时候我龇牙咧嘴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

7、,体会到我看得很投入。)(3)师范读,学生想象。(4)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我”学骆驼咀嚼的画面。【设计意图:随着老师舒缓的朗读,学生身临其境。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就站在骆驼的面前,看着骆驼咀嚼草料。有的觉得好笑;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傻,却又傻得可爱,深刻体会“我”看得入神,喜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5)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指名读。B、“想象驼铃用处”(1)预设: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体会“我”对骆驼的关注。)“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8、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这里,爸爸会想些什么?生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设计意图:女儿的话可能也勾起了父亲的童年回忆,天真、可爱的想法可能也令他似曾相识。所以,从他的话中体现出对女儿的宽容、呵护。】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引导学生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不同的想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理解。因为通过上节课学习已明白了“我”对骆驼的喜爱,所以这里才会有不同于大人客观实际的想法,可能出于对

9、骆驼的喜爱,而更多地加上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如:不希望骆驼遇到危险;不希望骆驼旅程太孤单;希望铃铛可以给骆驼和拉骆驼的人增加情趣等等,进一步说明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同时,也令人深切感受到了“我”的天真、可爱。】(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自由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C、总结学法,实现迁移学生归纳,师总结:反复品读画词句、谈感受感情朗读。D、“想替骆驼剪毛”(1)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这段话中你又看出了什么?生:我看出了文中的“我”很爱整洁,想把骆驼弄干净些。生:我觉得作者写的十分逼真。(2)指导感情朗读这段话。E、“追问骆驼的去处”(1)从这个片

10、段中体会到“我”的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2)从“总是问,总是问”联系全文内容,想想“我”可能还会问些什么?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缠着大人追问却有常被敷衍的经历都不陌生。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想象当时的“我”还会问些什么,在尽情提问中不知不觉地更接近了文中的主人公。】(3)分角色朗读导学活动二:继续品读,怀念童年这么多的为什么,长大后的“我”还会再问吗?“学骆驼咀嚼”、“想替骆驼剪毛”这些事还会再做吗?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自然段。预设:A、“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时光匆匆,一

11、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长大,童年也就一去不还了。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大后却离我们渐行渐远。那些童年往事仅管傻,仅管幼稚,却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B、“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触景生情,就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童年生活。)C、细细品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作者情感。D、带着感悟感情地朗读三、总结全文,珍惜童年:在作者的记忆当中,这一幅画面已经成为作者童年生活的象征。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果我们有第二个童年,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生感触。可是,每个人都要长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许这种感受对作者来说太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