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来主页下载 -精品文档大数的改写教学反思成功点: 1、教学思路清晰,每一个环节都到位。特别是贯穿 国家的地理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熏陶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想情操。 2、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能够让学生从讨论中得到方 法。3、较好的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到“整万数” 和“非整万数”的特征,有力区别了两种不同数的改写方法。改进点: 1、需要通过三次以上的尝试练习、头脑风暴让学生 区别用“”和“=”的方法。因为学生十分容易把这两种符号弄错。2、“四舍五入法”是本节课的新知识,有必要单独加强练习后,再 用到“非整万数”的改写知识上。3、有必要设计以下练习题,以便学生比较大数改写前和改写后大小 的
2、变化情况:比较下面数的大小。填 、或=、 。500000() 5万, 4567100 () 456万, 9800000 ()980万。4、要让学生明白大数改写以后的用途。 并且用实际的例子加以说明。5、对于让学生自己从课堂中总结知识方法还有待改进。认识更大的数教学反思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 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 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 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 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 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 课外知识丰富, 喜欢
3、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 虽然这些大数更抽 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 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 合作交流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大数 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 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 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 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 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 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
4、,一百万有多大, 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 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 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 可以组织学生到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 数据,并能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感受的程度。这 时,“数”不再枯燥机械, 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本单元将多位 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 整体。当然,在教学中, 可以先突出读法, 在学生掌握读法的基础上, 然后再讨论写法。 在读、写大数时学生依靠彼此的帮助和题型都可以 完成学习任务
5、,在读写中间有零的大数的时候,碰到的困难比较多, 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让大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会借助以前学习 的经验和基础, 较快较好地掌握了关于“零”的读写。 一些比较大的 数据,由于书写的不方便, 需要将一些较大的数据改写成以万、或亿 作单位,这样既方便书写,又便于读数。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 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 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 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 它 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 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 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 “个”为单位, 一般以“个”
6、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 而等号的右 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 “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具 体的情景加以说明, 以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减少错误。 近似数是日 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数, 它与精确数不同, 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 定范围。对于近似数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也已接触到, 不过没有出现这 样的概念。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出现较大的困 难,主要是区分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困难和将根据不同的需要取不同的 精确值,这两方面的困难我通过以下教学进行解决。出示一些数据, 有些是精确的,有些是近似的。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讨论为什么
7、会形成这些近似数, 从而让学生明白近似数产生的过程, 以加深对 近似数概念的理解。 求近似数方法教材采用观察思考的方法, 把一组 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要求,得出不同的近似数。让学 生自己进行选择、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总体来说, 本单元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但学生粗心的毛病还比较 严重,作业潦草时有发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加强学生的学习习 惯的培养。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学习的“再创造”。精品文档大数的改写 - 近似数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非万的 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我也试着利 用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整个教学时我采用层
8、层类推和深入方法。 求近似数是大数认识里的一个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告诉同学 们,非整万的数来求近似数,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就看省略后的 最高位上的数字,用四舍还是五入,取决于数字的范围。“入的”要 向前一位进 1,“舍的”要保留省略数位前的数不变,要多练习,不 要讲的太复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一堂课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要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 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 (2)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
9、 应该是“用教材去教”。 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 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 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 学生必定倍感亲切, 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 态了。但是从作业的情况来看可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情况, 什么错误都有。总结一下有两个,一是对四舍五入的方法掌握不到位,特别是像 209546 的四舍五入到万位,学生搞不清楚了。因此,在下一节数学课中,我没有上新课,做了一节有关大数的 改写的练习课,从课堂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心里 还是挺高兴的。在这一节课里, 我先课学生做了讲解, 尤其是四舍五入法求近似 数,首先找到万位上的数,用重点符号标
10、出来,再看玩后面的数字, 是比五大还是比五下,或是等于五。再进行四舍五入来完成。学生先 看老师的示范在来完成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应, 作业效果比较好, 看 来我们对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验, 对于数学 来说要简单方便,学生易懂是我们的宗旨。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 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学生对 提出的问题赋予很大的探究热情,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应更好地保护 学生的这种求知欲, 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 有人情味,更有生气,更有参与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一
11、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 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 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 常乐于接受挑战。 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 合作 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 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 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 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给学生有一定的 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 借
12、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 了解数的组成, 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对于数位顺序, 数位,数级, 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位数等知识, 让学生自己 去发现、去体会、 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采用这 样的方式方法,学生能够明白就是好方法。平移与平行教学反思 本课平移与平行 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 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设计了六个环节,首先通 过“看一看”让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再通过实际操作“移一 移”“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通过后面的:“说 一说”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 线,体会数学与
13、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学 会画平行线,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最后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让 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学会在立体图形中如何找平行线, 达到对知识 的巩固认识的提升。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 大胆开放自主探索空 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 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 认识平行线。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 能借助直尺、 三角板等工具画平 行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的教学重 点是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而画平行线,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课堂教
14、学的基本流程:( 1 、创设情境,认识平行。 2 、观察思考,寻找平行。 3 、动 手操作,创造平行。 4 、观察感悟,画出平行。让学生自学课本上 画平行线的方法, 再通过任意画一组平行线, 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 线,过一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三个层次, 让学生掌握画平行线 的方法。 5 、归纳收获,总结平行。)课堂教学中, 总体感觉时间非常紧张, 在学习画平行线时显得太 仓促了。教学怎样画平行线比较费时,学生不能很快接受并掌握。看 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为何不能较快地掌握呢?照着书上一模一样地 画,怎么也这么难呢?看着一些同学在画平行线时, 不知道尺到底该 怎么放,真为他们着急。 问题到底出在
15、哪里呢?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 这节课的成败。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教学方法的问题。学生虽然会 模仿书上的画法, 但是并不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来画, 所 以只要线条换了个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了。看来问题出在平移,怎 样才能让尺平移。只要让物体沿着某条直线移动,就能实现平移。有 了以上的铺垫,此时,再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让三角板平移,学生就 不难想到再用一把直尺就能解决问题, 只要让它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 边,固定直尺, 就能让三角板沿着直尺的一条边平移了。而且方法也 不止书上的一种。 对于没有想到办法的同学, 也可以让他们在书上寻 找答案,自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有了平移的体验,在画平行线时,感觉
16、轻松了许多,也节省 了不少时间,更让人惊喜的是,有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画出平行线。 有同学想到了用另一块三角板或量角器代替直尺, 起到沿这一条直线 平移的作用, 只要是直的都可以利用。 还有的同学发现用直尺靠在三 角板的第三条边, 同样也能让它平移。 更有同学把直尺与三角板交换 位置,让直尺沿着三角板的任意一条边平移。在这一部分教学中, 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的方法, 还能灵活 地运用它。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了更多有关平行线的知识。 比如:能画出无数条互相平行的直线, 但是过直线外一点却只能画出 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以及如何检验所画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课堂教学
17、过程中:一、创设情境,架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 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思考问 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这一理念,我 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再平移铅笔、观看生 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 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 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二、
18、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从事 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数学知识。 ”根据这一理念, 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 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上课一开始, 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 识来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再让学生通过“移一 移”“折一折” “画一画”“找一找”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 不仅让学生感受 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三、让学生经历
19、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中, 我让 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 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 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 而是让学生在 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 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旋转与角教学反思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 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通过操作活动, 认识平角和周角; 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通过教学,知道锐角、 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
20、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培养学 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从旋转入手, 使学生体会旋 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节课,我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演节目创设 情境,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以旺盛的 求知欲投入到后继的学习中去。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 已经认识了 锐角、直角、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在此基础上,通过旋转的 过程建立角的“动态表象”,同时在旋转的过程中,感悟平角、周角 及锐角、直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我选择了突出概念本 质的学具(活动角),设计了恰当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 生不仅认识了平角和周角, 同时也经历了与人合作, 与人交流的过程, 在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兴趣、态度与习惯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检室建设合同协议书
- 财产保险协议书
- 填埋场用地流转协议书
- 置换身份协议书
- 药浴免责协议书
- 混凝土浇筑质保协议书
- 配送无责协议书
- 资产分类协议书
- 移动个人协议书
- 小宾馆转让合同协议书
- 外科学(2)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温州医科大学
- 火电厂典型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
- YS/T 525-2009三硫化二锑
- GB/T 18915.1-2013镀膜玻璃第1部分: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 GB 28375-2012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 杆塔基础分坑
- DB33T 2226-2019 空气负(氧)离子观测与评价技术规范-纯图
- 高管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 DB32-T 4338-2022 高速公路桥梁支座安装施工技术规范
- 直螺纹套筒进场检查记录
- Q∕GDW 12177-2021 供电服务记录仪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