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_第1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_第2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_第3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_第4页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对策第一节思品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思品课堂有效提问需要注意很多方面的问题,在给出具体的策略之一前,本人就课堂实践先给出几个一般性的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利于策略的运用,达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一、少而精原则 教师提问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拥有量,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维,所以首先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一是因为多则易滥,像上述案例中的“满堂问”,过多的问题使教学整体出现分散化倾向,冲淡了教学过程的逻辑胜淹没了教学重难点。二是因为问题一多,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必然缩短,那么即使教师提出高认知水平的问题,时间上也不允许学生深入思考,结果往往是:要么学生作出简

2、单反应,要么教师代之回答,因而开启学生思维的目的不能达到。其次,所设计的问题要“精”。所谓“精”,主要是指问题的提出要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那些靠理解、记忆类问题,除去涉及为高认知水平问题做铺垫的一记忆类知识外,大多数可略去不问。 例如:人教版八下思品生命和健康的权利一课,我通过对三个情景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从感性上认识、了解人身自由权,认识到这些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教师提问:(1)三个情景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2)三个情景中的受害人应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列举现实生活中与此相似的事例。问题不多,都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二、集体参与原则 如何使学生

3、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动是获取学生答案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这是学生课堂参与的绝佳时机。有学者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生课堂参与机会的次数和回答问题的次数相关。提问的一个日标就是帮助教师监控学生的理解和参与情况,衡量教学成功与否,所以教师必须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对问题做出反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回答的平等机会。有效使用候答时间将增加学生对问题及课堂的参与度。有效的提问应该是问一个问题,暂停,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思考并得出答案,然后选一个同学来回答,特别是没有自愿举手的学生。但是,多数教师还是让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这就导致了问题的不公平作用和回答的不平等机会。为了保证问题发挥平等的作用,让每个

4、人都有课堂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用一些叫答技巧。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张小卡片上写下每个学生的名字,然后随机抽一张卡片来一让学生参与,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和教师交流并取得成功的机会,并且也为教师提供了掌握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为了维持他们对课堂的参与,要让所有学生都保持警觉,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日Li到,变一下叫答模式为随机回答,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例如:人教版八下思品我们崇尚公平一课,我设计了几个讨论的场景。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问题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

5、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问题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

6、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41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问题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问题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问题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

7、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问题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问题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8、,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问题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因为这三个场景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高,课堂教学效果好,而且又集中体现了集体参与原则。三、适当等候原则 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和学生回答之间的暂停不超过1秒钟,而多数教师在提问之后和对学生回答反馈之间的暂停,根据不同问题类型有3到10秒钟。对候答时间的研究表明,那些3到10秒钟的暂停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重要的结果:学生回答的内容更富逻辑更深刻;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更高(如他们展现出更多的分析、综合和评价);学生自愿用更多的信息来支持他们的答案;学生对他们所作回答的信心更高。延长候答时间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很困难,尤其是新教师。

9、当他们无法肯定是否有人来回答问题时,5秒钟的暂停就像是永恒!当然,在试着去使用这些暂停时,会变得容易起来,并能给予所有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参与。此外,由于候答时问的延长,有更多的学生会参与到问题的思考中从而有探求答案的机会,特别是“学困生”,而学生也会问其他一些相关问题来一清教师解惑,这样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增加了,能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也增加了。 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候答时间呢?我建议教师们可以做这些事:1.做些规定以防止学生把答案脱口而出。允许学生脱口而出将有碍于你对提问后暂停长度的控制,会减少候答时间,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逃避思考问题2.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在心理默数5个数,同时扫

10、视全班,然后叫学生回答。3.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能重复和增加问题,除非己经过去了几秒中,否则就会打断学生的思考,干扰他们的反应能力。4.在学生还没有回答完之前,即使他们完全错误也不能打断他们。他们回答完之后,暂停,用几秒钟时间想一下他们的答案,允许其他学生对该回答做出判断,并考虑如何最好的反馈和进行下一步。5.候答时间的使用与教学进度和任务相匹配,即教师必须将候答时问和所提问题的水平或难度相匹配。一般而言,低层次、聚合式的问题所要求的暂停时间比高层次、发散式问题来得短一些。四、民主气氛原则 为帮助教师提问环节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问答氛围,彻底消除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不良教

11、风和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对此,适当的言语行为固然不可或缺,恰到好处的民主气氛则更能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例如,提问时教师可面带微笑,缓步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使学生感觉到师生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减少回答问题时的心理压力。在候答的短暂间隙,教师可用饱含期待的目光,以扫视和停视相结合的方法,不时与处于不同位置的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令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而当学生发盲一时,教师不插话、不打断,只是认真倾听,并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等积极情感传递给学生。而另一方面,该策略还意味着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非言语行为,据此把握学生的答问

12、心理,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平等尊重你我他一课,我是设计这样两个环节:1.请你来谈一谈、填一填。我最喜欢(比较喜欢)的明星人物是 。我喜欢他(她),主要因为他(她):相貌漂亮(或酷、帅);衣着前卫(或华丽、庄重);过着被人簇拥、追捧的生活;拥有很多财富;有较高的演技(或歌唱技巧);有着自然大方的表现;多才多艺、幽默风趣;忘我的敬业精神;执着追求理想。你认为其中哪些适合自己学习,又有哪些方面只适合自己欣赏?2.请你想一想:你是否想过自己对偶像的喜欢是理智有度还是盲目崇拜?他(她)的一切都值得你模仿与学习吗?他(她)能带给你哪些积极正面的影响?又可能带给你哪些消极负面

13、的影响? 初中生对于偶像并不陌生,心里常常有许多选择。但是在课堂上,面对老师和同学说出来,并说明理由,学生一般羞于开口。这时老师的提问一定要注意民主气氛的作用,老师的提问和语气能融入民主因素,是本节课顺矛完成的前提。上述的提问已经融入一些民主的气氛,但还不够,还需加强。第二节思品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本人认为思品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所在,所以加以详细论述,并例举具体的思品课堂提问实例。一、问题设置要有清晰性和启发性 如果教师想让自身的提问变得有一效,他们必须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然而很多时候教师提的问题常常无法让学生明了教师究竟想要学生知道什么、回答什么、怎么回答。清

14、晰的问题包括这样几个特点:使用简洁自然的、明确的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合的语言;仅包括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所需的词汇、术语和等待学生处理的信息,不包括无关的词语或附一带说明;这些问题是直接与课堂内容和主题相关的,而不是“天女散花”般随心所欲的。 要想使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探求”或思考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教师要避免问一些只有唯一答案或花哨的问题。那些可以用对错、是非三等简单回答的一类“紧随反应问题”会让学生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即使学生在回答“紧随反应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寻他们所学的知识,他们仍然只是在“选择”一个答案而不是在“组织”一个

15、答案。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邃、精确的反应,教师可以重组一下这些紧随反应问题,以期使其具有启发价值。此外,教师要避免将答案包含在所提问题之中,或自己直接回答问题。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学会拒绝一课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游戏机的诱惑(1 )小调查:A有多少人打过游戏?B游戏对你有吸引力吗?为什么?C有多少人沉迷过游戏?(2)学生分析调查结果:游戏对中学生有着普遍的诱惑力,有部分同学因沉迷于其中,学习受到了过影响。(3)小组讨论:游戏的利与弊总结,适当的、有节制的娱乐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但要坚决抵制沉迷于游戏的诱惑。 “游戏机的诱惑”这个问题富有启发性,学生们参与过、感兴趣,有

16、话可说。单个问题逐一讨论,容易解决。二、问题设置要有深度和广度 问题设置要有深度,不是说将问题设置难一点,而是将问题设置为有思考空间、需要跳一跳刁能够得着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一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一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老师不应该私自扣留和拆看我们的信件”,有的说“我每年的压岁钱都被父母没收,我

17、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钱是亲朋给我的,就应该属于我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台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自勺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样的问题就属于有深度的问题。 问题的广度就是指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思品课的内容广博,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政治、法律、人文、历史、文学、道德、风俗等方一面内容。所以设计问题时要将眼界放宽一点。 例如:初一课本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材中引用了一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答:“没有生命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我上课时的提问是分成四个问题进行的:(1)假使你在

18、电视、电影、或画报中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往往会联想到哪些来形容它?(2)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这样的地方?(3)想一想如何才能让这幅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4)毫无活力、死气沉沉的画面变得生机盎然了,这一过程让你有何感悟?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很快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这比直接问这几个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但理解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也培养了说话得体的能力。三、智慧地选择提问的对象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智慧地选择恰当的学生回答问题,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选择要不拘一格,要坚决避免让少数优秀学生或愿意表现的学生独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间。教师所提出的

19、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一般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回答的方式,.J以是个别回答或小组代表回答,也可以是抢答。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使课堂变成学生主动进取、施展刁华、相互促进的场所,从而使课堂提问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一课时,设计如下情景:1.故事接龙:小萍的故事一话说小萍是一个网络爱好者,经常上网查资料,也经常上网玩游戏或上网聊天,有一天,她的一个网友提出要跟她见面,小萍该怎么办?我选择班中平时不上

20、网的女生来回答,结果很合我的要求,避免上网的学生乱回答。2.我为享受健康网络献计献策: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积极思考,献计献策。我让班长和团委书记回答,因为学校政教处组织过类似签名活动,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宣誓活动,在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上签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教学过程很流畅,几乎把老师要说的内容都讲到了,这全是回答问题的学生选得好。四、获取答案中的等待和探问 如果详细分析一I:学生的应答活动,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首先,在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前提下,“学生将教师的问题存在短时记忆中,先是理解问题的意义,然后在其长期存储的有组织的信息中进行搜索,找寻记忆

21、中的有关联想”,如果其动机达到适当水平并找到有关知识,则“信息被检索出,并按照处理这一信息的规则和程序组织应答。一般来说,随着问题的认知水平的提高,答案的涉及面变广一,因而信息复杂,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增多,需要的教学时间便越长。而月心理实验表明,教师提问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出现一前一后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出现在教师提出问题以后不久。在一般的设想、答案讲完以后,学生的思维活动便进入低潮,但这时仍有不少学生在积极进行思维。当某一个学生首先取得突破以后,又开始形成第二个高潮。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许多是在这一阶段涌现的。因此,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意义重大。 另外,笔者认为,延长候答时

22、间不仅对学生有帮助,而且对教师亦有助益。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候答时间与学生进行非言语交流;另一方面,教师可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判断提问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提问行为,使其更完善。 所谓探问,是指紧随学生的回答之后,教师提出另一相关问题以刺激学生透过先前的答案进行更深入思考的一种策略。该策略要求学生提出更多的论据,观点更加清晰、更为准确,做更加具体的说明,或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观点,以促使学生提高回答的质量。详细说来,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而:1.探问可避免学生仅对问题作“对与错”或“是与否”的表面回答,使学生明确应答的根据,反思先前的思维过程,增加应答的深度,提高参与质量。2.探问使学生能从不同角

23、度或更多方面考虑问题,通过重新审视原有答案与相关信息的关系,扩展最初的回答,使回答更全面。3.探问能够挖掘出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4.探问能够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某些学习信息,教师可以从l一户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五、获取答案后的有效理答 在获取了学生的回答之后,就进入了提问的理答环节。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紧随学生的反应。教师的理答反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是否成功,并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提问本身是一个师生

24、互动的过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教师的理答恰恰是反映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实验表明,有效理答都直接与学生回答成正比关系,即如果教师的理答越是积极主动,越是持肯定、欣赏的态度,那么学生就越是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理答可以分四种类型:提供正确答案;追问;转问;澄清。提供正确答案仅在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回答错误时才能使用。我们主要探讨以下3种有效理答方式。1.追问,即向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额外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回答正确或提升一回答水平。很多时候,要说明原问题的重点或想引导学生取得正确或全面的答案时,教师要追加好几个问题。追问也可用于提升学生回答的水平。通常,教师会问一些

25、聚合式、低层次的问题,即使教师问一个高层次或发散式问题,绝大部分学生也会用低层次的、聚合式的答案作答。此处可以使用追问以促进学生进入高层次的探索过程。常用的方法有:让学生解释一下他为何这样回答,一让学生举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回答,让他们描述一下如果原问题的重点变了,那么他们的回答会怎么变化。2.转问,即让另一学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在学生回答错误但又不需要追问时,教师可使用转问。这种理答方式对于成就动机很强学生非常有效,他们受到挑战会更加努力学习。但是,转问对于那些很爱面子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可能感觉受到了伤害甚至是侮辱,从而导致其自我概念、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和学业成绩的下降。所以教师要慎

26、用转问。3.澄清,即用不同的术语重新陈述同一个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往往是因为原问题的措词不当,学生难以理解。有的教师都会有意无意的问一些表述不清的问题,这就必须借助澄清使原问题变得清晰、简单或使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在使用澄清时应避免衍生出新的问题。提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澄清,因为这既是无效问题的一个反映,也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而一言,使用追问是一种更好的理答方式,能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答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增加有效教学的机率。当然教师还要学会用姿态语言进行理答,有时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都能起到鼓励的效果。第三节思品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己提问题的能力

27、需要教师加以Oll练和培养。在这方面,教师要着力做好下面儿项工作。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阅读教材有时不得要领,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质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质疑问难做出指一导。 1.巧设情景激励质疑问难。疑源于思,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中人人参与,要激励学生主动去探求,增强求知的欲望。一个教学内容,当出示课题后,学生想了解什么,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去阅读,去观察,去思考,从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为了使学生对本课时所学内容产生求知欲,探究欲,教师在新授前通过播放一段录像,展示一个实验,或表演一个游戏等,激发学生自勺探究兴趣。 例

28、如:我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时,先在课前对学生的消费行为、消费权益、消费心理、消费维权作一简单的调查(问卷形式),然后根据问卷所反映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围绕所学的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精心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活动,抢答题目的设计确保大多数学生都懂得回答。课堂中抢答的时候出现了争先恐后的景象,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对于得分高的同学我给予其“奖品”,但这些“奖品”都是一些假冒、劣质或者过期的产品。学生领到“奖品”后非常开心,马上就动手“探究”这些“奖品”,很快就有学生大呼 “这东西质量怎么这么差!老师你被坑了,这是假冒的次品啊!”“老师这东西是过期的,怎么能吃啊!”。“啊?那我的什么权益被侵

29、害了?”顺着学生的惊呼我故作惊讶状。学生回答:“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我该怎么办呢?”我接着问学生。学生马上议论开来,在学生的议论当中我列出三种维权的方式请学生帮我选择,学生都懂得回答应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教学的内容,而且也促使学生产生了想要学习、了解“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这一新知识的需求。 2,鼓励争议引导质疑问难。由于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问题对事物的理解水平不同,所以往往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的看法、结论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争议,在争论中统一观点和结论。教师常用的策略是:鼓励师生争一议,生生争议,学生与教材争一议;学前猜想争议,学后观点争议。 例如:文

30、明交往礼为先一框题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较为抽象,趣味性较少,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了解决教学重难点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让学生认识到礼貌的重要性,将礼貌落到实处,我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设计了一个场景:亮亮一边走路一边看着漫画书,丁丁低头到处找自己丢掉的钢笔,两人撞在一起。两人先是争吵,后来打起来了。请同座位的讨论:谁对谁错,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学生先是讨论,后来有两组争吵起来了。我并不制止,就让他们站起来发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3.驾驭点拨促进质疑问难。教学活动中,有时会遇到教学内容平铺直叙,浅显易懂,学生会无疑。这时,教师实施的指

31、导策略是:引导比较,比较新旧知识差异及联结点;引导联想、假设、推理,是学生生疑、释疑、探疑的有一效途径,学生通过联想产生类比,通过假设、扣:理猜想结论,激励其去探求、论证结论和规律。二、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既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又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有价值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决,对没价值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处理,以保护、鼓励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对学习后进的学生尤其要“高看一眼”,切不可对他们有鄙视神态和挖苦语言,也不可对他们的问题置若周闻,以免挫伤其发问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 例如:上述文明交往礼为先

32、这课学生争论之后,少数学生因为思考不深,居然站起来回答支持亮亮或丁丁,还讲了一些理由。他们根本没有深入阅读理解本课的内容,完全背离课堂讨论的需要。若是平时,我会予以否定性评价。但为了保护他们参与学习积极性,我只是说“你们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和本节课内容有一点冲突,你先做下去,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吧!”三、保证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 学生的质疑问难应需相应时间做保证的。时间仓促,学生学之不深,思之不精,是很难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即便能够提出问题,也可能质量不高,价值不大。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认真阅读、精深思考,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例如: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33、是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分二目,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旨在引导学生明确: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第二目“艰苦创业与时俱进”主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鼓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特别是开拓创新的精神。学生习惯于接受老师讲解,记忆和背诵上课的要点,一般不会站起来主动提问。针对“艰苦创业与时俱进”给我们现实生活怎样的启示,我让学生思考5分钟,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讨论。学生有时间思考和讨论,提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问题:我们社会现在已

34、经小康了,还需要艰苦奋斗吗?我们怎样做到艰苦奋斗呢?四、避免“三怕”心理 避免怕“误事”。有的教师觉得,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太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有的学生提的问题与教师要讲的内容不一致,干扰了教师的讲课。这里有必要对课堂上的“事”做一分析。所谓课堂上的“事”,就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动手动口,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思考后提出问题,求得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解答,这就是“正事”。至于偏离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师相机拨正、引导就是了。如果认为只有老师讲解、提问刁-是“正事”,那就不对了。 避免怕“冷场”。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教)ili提问,学生回答,有问有答,气氛活跃、

35、热烈,上课有意思。而为让学生提问题,时间多花在学生读书、思考上,气氛上不来,课堂显得沉闷,常会“冷场”。我们认为,“冷场”和“热场”应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是看课堂上学生是不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是不是都在主动学习,认真思考。有些课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内容单薄,学生脑力劳动质量不高,和提高教学质量毫不相关。相反,有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精心组织指导下,潜心读书,专力探究,这样的课堂虽不免于沉闷、冷清,但质量是高的。如果学生经过思考后积极发问,教师组织同学讨论求解,这样的课堂又何冷之有? 避免怕“难堪”。有的教师课堂上不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怕的是有些来自学生的问题一时自己答不上来,在学生面前下不来台,显

36、得“难堪”。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教师虽然生活阅历比学生多一些,知识水平比学生高一些,但也毕竟不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对学生的问题一时解答不出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要勇于放下教师的架子,向学生承认“不能”,然后在课后查阅资料或请教别人(包括请教自己的学生),再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教师不妨心胸宽一点,脸皮“厚”一点,大胆地面对学生,多方诱导、鼓励学生常常发问,多多发问。再退一步说,在学生面前“难堪”也并非坏事,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学,学然后术业日进。第四节思品课堂有效提问需要避免的误区一、设置的问题过难或过易 教师经常提问一些不需要深入思考、直接以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习惯于对细

37、枝末节的东西感兴趣,而较少把注意的重点放到知识的概括和结构化上一去,久而久之,养成一种不愿主动动脑、不爱深入思考、不会从整体的联系中考虑问题的不良思维习惯。教师有时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怎么努力也不能接近,这不是发展能力,而是将教学置于低效状态。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即提出的问题必须是介于“已知、己学”和“未知、未学”之间,并月.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己知”和“未知”之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正好介一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当

38、学生被难题“卡壳”时,教师应当及时在已知和未知之Ill架设桥梁,使学生顺利到达目的地。提问要“适度”,就是教师正确估计学生的学习潜力,使问题接近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高不可攀或是繁琐浅显的提问。 例如:我在执教人教课标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选择希望人生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难易适中的问题:概述自己的将来学业、事业、家庭、爱好、自我成长方面的具体理想。因为问得具体适中,学生回答比较流畅。学业理想:我希望能考取省级示范高中,为跨入名牌大学打好基础。事业理想:我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家中等规模企业的老总。家庭理想:希望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追求的爱好:希望长大以后,能经常到健身房去健身或打

39、保玲球等活动。自我成长的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2、 忽视问题的价值和趣味 有价值和有趣的问题总是能够引起争议的问题,凡不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可以视为无效问题。有价值和有趣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和问题,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兴趣并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但它对人的认知活动却有着

40、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不无道理。若所设置的问题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它引人入胜的形式,恰到好处的时机,生动形象的语言,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学习是有乐趣的,是一种享受。 例如:我校一位思品老师在执教人教课标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一课时,我应邀去听课。他的提问是: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三个文明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回答: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学生的回答没犯大错,太过于空洞,没有涉及核心答案,应该判错。主要原因在于,问题没有激起学生兴

41、趣,学生没有认真思考。三、所设置的问题不具备启发性 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不能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是拙劣的提问。中学生视野日益开阔,知识日益丰富,吸引他们的不是课文中己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刁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一个好的提问,必须是能启发思维的、富有智能训练价值的。因此,提问切忌简单化。一般来说,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考能理解的内容,就不必再提问。 例如:有位思品老师在执教自觉维护正义一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王上学途中,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小偷在偷乘客的钱包,小王应该怎么做?学生一开始有点反应,但举手回答的却很少。究其原因,这个问题很陈旧,有的幼稚的倾向,不具备启发性。 我的

42、导入材料是:不久前,从一家国外发行的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学业成绩很优秀,动手能力也很强,拿到博士学位后,自认为可以理所当然地留住德国工作,没有任何问题。可他在求职中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麻烦。他四处求职,拜访过许多著名的大公司,没想到均遭到拒绝,对方也没有对他说出任何拒聘的理由。他想:既然大公司进不去,到个小公司暂且先过渡一下,以后有机会再选择另一个公司,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决心下了以后,他选择了一家小的计算机公司去求职,仍然遭到了这家小公司很有礼貌的拒绝。高材生这时忍无可忍,不由得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是个堂堂的博士生,为什么大公司不要,你们小公司也不要?今天

43、,你们非说出其中的理由来不可。”小公司老板很祥气地给他递过一杯水,然后让他看电脑里关于他的信用记录。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当知道求职频频遭到拒绝的原因时,他感到很惊讶,只因为自己乘坐公交车时曾经有过3次逃票的记录。 我的问题设计是:博士生有缺点,除不诚实外,还缺乏什么,所有的公司拒绝他是维护什么?四、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水平和问题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是大多数教师容易忽视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往往没有一个大概的意向。殊不知,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

44、的问题,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考虑提问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五、教师存在着的不良提问习惯 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和阅读的文献,发现教师身上常常存在着不良的提问习惯:重复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老师没有立即进行有效理答,而是先把学生的回答重复一遍,有时自己没有想到下一步教学步骤,能把答案重复多遍,这与有效提问相违背。不良的口头禅,诸如“这个”、'“喔“好的”、“是,但是”之类。有的老师一节课能重复这样口头禅达数一十次之多。对学生的回答使用

45、“是,但是”的教师反应,这种反应暗示着教师拒绝接受学生的观点。有的教师经常处于“既不同意学生的答案,但又不愿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两难冲突之中,于是他们就会对学生的答案作出“是,但是,二”的反应。这种“是,但是”的教师反应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猜疑,感到教师不信任自己。用批评的方法控制学生不良行为。有的教师见个别同学在课堂上睡觉、做小动作或偷看其他书籍,不是采取提醒暗示的方法来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而是借提问来进行惩治。贬低或羞辱学困生、调皮学生。一些教师经常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来为难那些“棘手”的学生,即使偶尔有少数学生回答出来,教师也会用尖刻的语言加以评论。这种让学生当众出丑的教训手段会伤害

46、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觉得受惩罚,没面子,很容易与教师发生心理对抗,抵触情绪日增,导致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下降,造成恶性循环。机械地坚持问题的预定答案,不考虑学生合理的说法或观点。一些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上课进程,经常对学生的答案加以自由的解释。结果是在课堂上只能听到教师的观点,而不是学生的观点,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对还是错。这样会贬低学生的价值,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把课堂提问变成了教师控制课堂讨论的工具。这些行为虽然不明显,是细节,但对于课堂有效提问阻碍甚大,一定要予以避免。结论 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到学记的“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罗杰斯等人的研究成果,都证明了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