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丹阳新桥镇总体规划PPT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3/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1.gif)
![.6.25 丹阳新桥镇总体规划PPT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3/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2.gif)
![.6.25 丹阳新桥镇总体规划PPT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3/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3.gif)
![.6.25 丹阳新桥镇总体规划PPT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3/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4.gif)
![.6.25 丹阳新桥镇总体规划PPT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3/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00ca0a61-c9f1-43b5-9c0d-58df9466ea3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丹阳市新桥镇总体规划丹阳市新桥镇总体规划(2005200520202020年)年) 成果汇报二oo六年六月一、规划背景(1)原规划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原规划已不适应发展需要;(2)国家、省、市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国家、省、市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3) 江苏省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江苏省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5)上层次规划的调整与实施。)上层次规划的调整与实施。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 3、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4、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5、江苏省镇
2、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2005);6、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7、丹阳市新桥镇镇域规划(1996);8、丹阳市新桥镇镇区总体规划(1996);9、丹阳市新桥镇镇村布局规划(2005);10、丹阳市新桥镇土地利用规划(1997)等。三、规划指导思想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起点、高标准、高目标地规划,按建设现代化滨江小城市核心组团的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活动;2、规划充分体现综合性、科学性、超前性,妥善处理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发挥其对城镇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3、密切结合新桥镇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规划具有充分的可操作性、可延续性和一定的弹性,为城镇经营和招商引资等
3、创造条件;4、突出新桥镇产业集群特色以及滨水环境特色,以人为本,塑造城镇个性,提高城镇品位,增强城镇竞争能力;5、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力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四、规划期限与规划重点四、规划期限与规划重点本次规划的期限为:本次规划的期限为: 近期:2005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本次规划修编的重点 : (1) 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制定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新目标与战略,统筹安排城镇、产业与生态发展空间布局; (2) 根据新的发展定位,调整城镇性质与发展规模,确定新
4、的城镇规划范围、用地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结构等; (3) 根据现代化、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和建设丹阳市北部滨江新城区的发展要求,加快区域整合步伐,推进区域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实现区域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协调发展; (4) 以提升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镇特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滨江生态型城镇。五、规划范围镇域规划: 以新桥目前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为重点, 同时兼顾陴城、后巷、界牌等周边乡镇,将新桥纳入今后沿江四镇统一体(丹阳市总体规划确定的“a镇”)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虑;镇区规划: 北自北河,南至南河,西至新九曲河,东至五峰山通道(规划),总用地
5、面积约为8.7平方公里。六、规划内容与主要成果(一 )规划内容 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镇域规划; 3、镇区总体规划; 4、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5、镇区远景规划(二)主要成果 1、文本 2、说明书 3、基础资料汇编 4、图集:共18张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 2004年在册人口近22198人 ,外来暂住人口5900人,镇域总人口为28098人 ;地区生产总值(): 2004年112000万元;人均:56894 元人产业结构:4:60:36 二、发展条件分析优势条件优势条件 1 1、区位优越、区位优越 2、交通便利3、
6、环境优良4、基础良好5、特色鲜明 新桥镇区位分析图规划区域二、发展条件分析不利条件不利条件 1 1、基础扎实,但区域位序不断下降,基础扎实,但区域位序不断下降,工业化质量与工业化质量与 水平也有待提高;水平也有待提高; 2、支柱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但尚缺乏规模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具有一定规模,但尚缺乏规模龙头企业 带动。带动。 3 3、城镇化相对滞后,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化相对滞后,城镇规模偏小;4 4、城镇、产业布局不合理,沿路发展、过境交通不、城镇、产业布局不合理,沿路发展、过境交通不 畅等问题比较突出;畅等问题比较突出;5 5、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竞争日趋激烈、区域间产业结构趋同,竞争日趋激烈
7、; 6、经济增长迅速,但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与环境建经济增长迅速,但社会发展、文化进步与环境建 设等相对滞后。设等相对滞后。 三、发展定位 先进发达的汽摩配件制造基地;先进发达的汽摩配件制造基地; 未来丹阳市沿江新型小城市的重点组团之一未来丹阳市沿江新型小城市的重点组团之一 ; 以滨水环境为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示范区。以滨水环境为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示范区。四、发展战略 1、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工业化的质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工业化的质量 与水平;与水平; 2、大力培育、壮大汽摩配件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壮大汽摩配件特色产业集群; 3、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 4
8、、推动区域整合发展;、推动区域整合发展; 5、积极参与沿江开发;、积极参与沿江开发; 6、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五、发展目标总体目标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化小城市统揽全局,“以保持党员先进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现代化”为主题,大力实施全镇城市化、企业规模化、服务市场化、技术高新化、人才本土化五大战略,努力把新桥建设城市具有都市气息、保持田园风光、彰显水乡特色,镇村一体,工贸结合,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滨江小城市。 五、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1.1亿元,人均14088美元,产业结构调整为
9、3:55:42; 远期(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85.2亿元,人均19835美元,产业结构调整为2:50:48。五、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 (1)人口自然增长率,近期和远期控制在1以下; (2)非农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近期60以上,远期90以上; (3)三大产业就业人口比例,近期为30:40:30,远期为10:50:40; (4)镇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近期为70%以上,远期为90以上; (5)普及高中教育及适龄受高等教育人数,近期分别为95和20,远期分别为100和45以上; (6)近、远期千人卫技人员大于6人,千人病床4张,人均寿命79岁以上,职工与个体劳动者参加养
10、老保险100; (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期50以上,远期80以上; (8)电话普及率,近期70部百人,远期90部百人; (9)自来水普及率近、远期均达到100。五、发展目标 城镇建设目标城镇建设目标 (1)镇区人口近期(2010年)达到2.6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4平方公里左右;远期规划区人口(2020年)达到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6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20平方米。 (2)镇区以现代化花园城镇为建设目标,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人均道路广场面积10平方米; (3)镇区自来水普及率为100%,燃气普及率超过100%,电话普及率超过90部/百
11、人; (4) 镇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0%,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0%,城镇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六、产业发展与布局:第一产业利用城镇化带来农民数量大量减少的有利时机,创新体制与模式,加快农田向专业户集中,实现农业生产的专门化与规模化经营;加强土地的复垦与整理,保证基本农田数量的动态平衡;以“城郊型、外向型、科技型、生态型”为发展目标,加大对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农业生产主要依托滨江村与古巷村发展,着重建设一个以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主的生态农业旅游区,四个特色农业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经济林生产基地。
12、六、产业发展与布局: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培育、壮大汽摩配件产业群,发展电子、机械、服装等无污染、低污染的轻型产业,逐步淘汰少量二、三类工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改造步伐,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方式参与区域与国际的竞争与合作;积极扶持规模企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全镇工业向镇区工业区集中,镇区工业区按照“一区多园”模式进行空间组织,以满足各类工业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产业集群的发育和成长。六、产业发展与布局:第三产业提升、完善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交通、物流、房地产、金融、培训、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13、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发展特色服务业,逐步把第三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之一。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镇区发展;滨江村可依托滨江生态公园,发展观光、休闲、度假业等旅游业,古巷村可凭借交通区位优势适当发展商贸物流业。镇域空间布局七、七、战略发展阶段战略发展阶段近期:按重点中心镇进行培育建设,初步实现现代化; 远期:按滨江新型小城市重点组团进行规划建设,全面实现现代化。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一、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域人口:以外来暂住增长为主 现状(2004): 28098人 (含暂住人口) 近期(2010): 控制在36000人左右; 远期(2020): 控制在52000人左右。2、
14、城镇化水平 现状(2004):约为46.3% (含部分农村人口); 近期(2010):将达到60%以上; 远期(2020):将达到75%以上。一、镇村发展现状 2005年新桥镇共辖8个行政村,1个中心社区 ,村镇分布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 镇区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具有一定规模,工业基础较好,辐射范围覆盖整个镇域。 (2) 现有农村居民点数量偏多,全镇自然村庄共有116个,规模在30300人不等,布局也十分分散,大多沿路、沿河散状无规则分布,全镇村庄建设用地397.9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275平方米。(3) 镇域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尽完善,布局亦不尽合理。镇域现状图三、村镇体系规划规模
15、等级结构规模等级结构 规划镇域村镇布局分为两级: 一级:镇区,人口40000人,规划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内; 二级:村庄,规划22个, 每个村庄人口规模控制在 500600人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人以内,总人口约12000人。 三、镇村布局规划职能结构职能结构 镇区:沿江四镇未合一前为现新桥镇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信息、商贸中心,沿江四镇合一后为沿江新型小城市中以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为主导的重点组团之一; 村庄:为农民集中居住生活区,规划重点改善村庄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居住生活环境质量,逐步使其发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村
16、镇体系规划空间结构空间结构 镇域的镇村布局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的总体格局,其中: “一心”:指镇区,它位于为镇域中心位置; “两轴”:指 新桥河与中心河; “三片”:指由北河与南河分隔而成的三个片区,其中北河以北与南河以南两片为乡村发展区域,北河与南河之间则是城镇发展区域。 镇村布局: 一心 两轴 三片四、镇域道路 、服务设施规划“两纵五横”五、镇域基 础设施 规划六、镇域生态建设规划“一区、两廊道、多绿带” 七、镇域环境保护规划“两类地区,三个片区” 八、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防洪:防洪:50年一遇;排涝:排涝: 20年一遇;消防:消防:规划新建消防站1座,服务沿江四镇;防震:防震:按7
17、度设防。 九、镇域空间管治北片:北片:控制发展区;中片中片:重点建设区;南片南片:鼓励发展区。 第三部分:镇区总体规划第三部分:镇区总体规划一、城镇性质 以新一轮丹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为指导,考虑沿江四镇未来整合发展的态势,根据新桥镇的产业集群特色以及地域环境特色,确定现新桥镇镇区的城镇性质为: 丹阳市东北部沿江新型小城市中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主导、以滨水环境为特色的重点组团之一。二、发展规模1、 人口规模人口规模 近期(2010年):2.2万人; 远期(2020年):4.0万人。2、 用地规模用地规模 近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下调至150平方米左右,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3平方公
18、里以内; 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下调至120平方米左右,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5平方公里以内。三、空间发展策略 以122省道为依托,以新桥河为横轴线,以中心河为纵轴线,内优外拓,轴向发展。四、布局形态与规划结构 镇区的规划形态与总体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一环一环”、“两轴两轴”,“四片四片”:“一环一环”:指镇区规划区外围依托道路、河流形成的环状生态绿带;“两轴两轴”:指穿插在镇区区中间,以中心河、新桥河为依托而形成的两条呈“十”形的生态景观轴线;“四片四片”:指由两条轴线所分割出来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城镇发展片区,其中: 东南片东南片:位于新桥河以南,中心河以东,为镇区中心所在,以发展居住、商贸,行政、
19、文教等综合性功能为主; 东北片东北片:位于新桥河以南,中心河以东,以居住、物流为主, 西南片西南片:位于新桥河以南,中心河以东,以发展工业为主,兼具居住、商贸、体育等功能; 西北片西北片:位于新桥河以南,中心河以东,以工业发展为主。 城镇形态与总体布局结构: “一环一环”、“两轴两轴”,“四片四片”: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现状布局与存在问题 镇区现状建设用地共257.3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97.94平方米。 存在问题: 1、现状用地布局不尽合理,不同性质用地特别是工业与居住用地相互混杂分布的情况还比较多,沿路发展现象突出。 2、用地结构不合理,生产建筑用地比例偏高,绿化与公用工程设施用地、文化
20、设施用地等明显缺乏, 3、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远远超过国家、省、市控制要求;镇区用地现状图(2004)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居住建筑用地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151.1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31.6%,人均37.8平方米。规划居住建筑用地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与西南三个片区内:东南片:规划居住2.2万人,为镇区的主要居住生活区。规划迁出其中影响居住区环境的工业用地,改善居民居住生活质量。新建住宅以多层公寓式为主,严格控制低层低密度独立式住宅的比例。东北片:规划居住1.0万人。主要沿中心河与新桥河布置,以新建为主,部分作为西北片工业区的配套生活区。 西南片:规划居住0.8万人。重点沿中心河布局,以新建为
21、主,作为该片工业区的配套生活区。 居住建筑用地:三片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63.3公顷,占镇区规划建设用地的13.3%,人均15.8平方米。 (1)行政管理 规划新布置一块政府办公用地,现有其他行政管理用地保留。 (2)文教体卫 现有中小学、幼儿园、驾校、卫生院、敬老院、影剧院规划予以保留,部分用地有所扩大。 规划新增1所小学、2所幼托 、1座综合性体育活动中心、 1座影剧院。 (3)商业金融 规划将老街改造为以购物、休闲与娱乐功能为主的商业步行街; 完善为民路、新兴路、中兴路两侧商业设施布局; 规划配置一片专为企业服务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各生活居住片区配置相
22、应的商业服务设施。 (4)集贸设施 规划市场建设以完善中国汽配城为中心;现有两座农贸市场予以保留;重点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生产建筑用地规划 规划生产建筑用地规划143.1 公顷,占城镇总建设用地的29.9%,人均35.8平方米。 规划按照“新建和改造并重,相对集中成片布局”的原则,整合现有工业园区进行,将工业区向镇区西南片与西北片集中。工业区内部按产业门类和发展模式形成特色园区。 镇区工业以无污染或低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二、三类工业发展。生产建筑用地 五、主要建设用地规划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6.1公顷,占镇区总建设用地的13%,人均
23、1.5平方米. 规划仓储用地主要结合东北片物资基地布置 。 仓储用地规划六、道路交通规划道路广场 镇区道路系统规划采用方格网状模式设计,主干道形成“三横四纵”格局: “三横”:滨江公路、122省道、南环路。 “四纵”:滨河路、中兴路、新兴路、上游路。 镇区道路系统规划分为3个等级: 一级路:道路红线宽度为30m40m; 二级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428m; 三级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620m; 镇区规划建设5座社会停车场,1座市民广场,1座休闲绿地广场。 主干道:“三横四纵”七、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建立以生态绿地为背景、以沿路滨河绿带为骨架、以公共绿地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多类型、多层次生态绿地
24、网络系统,其中: (1)“点点” 指分布在镇区内点状、块状的集中绿化,共十块。包括1座中心公园和9块大小不等的街头绿地。 (2)“线线” 新老九曲河与南北河沿河绿带结合滨河道路两侧绿化建设,形成环绕镇区的大型生态绿带; 中心河与新桥河沿河绿化形成贯穿镇区的两条绿色景观轴线,其中中心河西侧规划预留控制50米宽绿带。 高压走廊、高速公路等两侧按有关规定要求布置相应的线状防护绿带。 (3)“面面” 主要指分散分布在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仓储区和各机关单位内专用绿地,它们构成镇区的“绿色基底”。 绿地系统规划八、空间景观规划 以水为主题,以绿为重点,以开放空间为主要载体,努力营造现代化的“水乡城镇、
25、滨江绿城”的景观风貌,促进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融,其基本建设框架确定为“一个特色步行街区、两条核心轴线、三条重要景观性道路、四条绿色廊道、若干景观结点”: (1)一个特色步行街区)一个特色步行街区 老镇区调整以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主导,体现新桥历史、人文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全步行街区。 (2)两条核心轴线)两条核心轴线 指新桥河与中心河,它门与两侧绿带、道路、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形成具有休闲游憩功能,融自然生态、人文活动为一体的景观轴线。 (3) 三条重要景观性道路三条重要景观性道路 为中兴路、为民路与振兴路。 (4)四条绿色廊道)四条绿色廊道 指依托新老九曲河、南河、北河,结合滨河道路两侧
26、绿化建设形成的四条绿色廊道。 (5)若干景观结点)若干景观结点 包括城镇中心、城镇出入口、主要交叉口。空间景观规划:“水乡城镇、滨江绿城”八、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给水工程 1、水源、水源 规划镇区由设在后巷镇北部区域水厂直规划镇区由设在后巷镇北部区域水厂直接供水。接供水。 2、用水指标、用水指标 自来水普及率为自来水普及率为100%,镇区用水量远,镇区用水量远期为期为3.413.41万吨万吨/ /日日 。 给水工程规划八、公用工程设施规划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实行雨、污分流制。工业、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就近排入自然水体。 2、污水指标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为2.7万吨/日。
27、3、污水处理厂 规划在镇区的东北部布置区域性污水处理厂一座,设计规模30000吨/日,污水处理后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后排放。 污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八、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电力电讯 1、电力规划、电力规划 镇区用电负荷规划远期将达到89589kw 左右。 规划保留110kv变电站,电源线从金凤220kv区域变电站引入。 2、邮政通讯、邮政通讯 邮政:邮政:保留现邮政局。 电信:电信:电话普及率达到90%,保持现电信局,装机数达到3.6万部,程控交换机容量达到4万门。 3、广播电视工程规划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规划镇区远期有线电视普及率将达到100%。 八、公用工程设施规划燃气工程 至2020年,镇区规
28、划燃气普及率为100%,全镇远期总用气量将达到6584吨/年。 规划气源以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为主,以瓶装液化气为补充。现燃气站改为调压站,气源引自沿江天然气二级门站。 八、市政工程设施规划环卫工程镇区规划远期垃圾总量约为54t/d。镇区规划设10座垃圾中转站,镇区垃圾运至埤城区域填埋场卫生填埋。 购置路面机械清扫车6辆8辆,洒水车2辆,增加适当数量的垃圾运输车。 电力电信规划燃气、有线电视、环卫工程规划九、环境保护规划 水环境:规划地面水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地面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 大气环境: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级标准,工业企业烟尘处理率达100%。 声学环境: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规定相应区域标准。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环境保护规划 十、综合防灾规划 1、防洪 防洪标准规划应达到50年一遇。 2、消防 新设1座消防站。 3、抗震 按7度地震烈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机产品收购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家具市场调研与推广服务合同
- 公用汽车维修合同范例
- 个人委托购买公寓合同范例
- 2025年度家政月嫂服务合同规范文本
- 债权无偿转让合同范例
- 体能器材出租合同范本
- 冷库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个人与单位合作合同范例
- ui外包合同范本
- JB-T 14509-2023 反渗透海水淡化设备技术规范
- 【药用低密度聚乙烯袋探究4500字(论文)】
- 乡镇林长制培训课件
- 茶叶运营方案
- 企业法律顾问方案
- 哈佛大学住房研究联合中心:2024年美国房屋租赁报告
- 农商银行贵金属分析报告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软件确认报告-模板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何)
- 《红楼梦第五回》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