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 3.13.23.3概述概述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监测项目与监测点的布置原则监测项目与监测点的布置原则3.43.5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监测频率、警戒值及数据处理监测频率、警戒值及数据处理概 述开挖深度超过开挖深度超过5m、或开挖深度未超过、或开挖深度未超过5m但地质情况但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均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基坑工程监测的目的: 监测是研究基坑变形规律,提高基坑工程围护结构设监测是研究基坑变形规律,提高基坑工程围护结构设 计水平的重要手
2、段;计水平的重要手段; 监测是围护结构设计的重要补充手段,可验证设计方监测是围护结构设计的重要补充手段,可验证设计方 法,完善设计理论;法,完善设计理论; 监测可以为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开展提供及时准确监测可以为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的开展提供及时准确 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监测是保证复杂敏感环境下基坑邻近建筑物安全运行监测是保证复杂敏感环境下基坑邻近建筑物安全运行 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手段。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内容: 围护结构监测围护结构监测围护桩墙、支撑、围檩和圈梁、立柱、地下水位等项目围护桩墙、支撑、围檩和圈梁、立柱、地下水位等项目 周围环境监测周
3、围环境监测道路、地下管线、临近建筑物、地下水位等项目道路、地下管线、临近建筑物、地下水位等项目监测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一、监测方案的制定步骤一、监测方案的制定步骤 收集和阅读有关场地地质条件、结构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的收集和阅读有关场地地质条件、结构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的 有关资料;有关资料; 分析设计方提出的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分析设计方提出的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 现场踏勘;现场踏勘; 拟定监测方案初稿,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等讨论审定;拟定监测方案初稿,提交工程建设单位等讨论审定; 监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予监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适当予 以调整与充实。
4、以调整与充实。二、监测方案的内容二、监测方案的内容监测方案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监测方案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监测人员及主要仪器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设备、监测频率、监测报警值、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监测数据的记录制度和处理方法、工序管理及信息反馈制度等。制度等。监测项目与监测点的布置原则一、现场监测的主要项目及测试方法一、现场监测的主要项目及测试方法序号监测项目测试方法基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墙顶水平位
5、移、沉降水准仪和经纬仪2墙体水平位移测斜仪3土体深层竖向位移、侧向位移分层沉降标、测斜仪4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计/地下水位观察孔5墙体内力钢筋应力计6土压力土压力计7支撑轴力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变计或轴力计8坑底隆起水准仪9锚杆拉力钢筋应力计和轴力计10立柱沉降水准仪11临近建筑物沉降和倾斜水准仪和经纬仪12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水准仪和经纬仪注:为应测项目;为宜测项目;注:为应测项目;为宜测项目; 为可测项目。为可测项目。二、监测点的布置原则二、监测点的布置原则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 状态及其变化趋势,
6、并应满足监控要求;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 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 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 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
7、点的保护 装置或保护设施。装置或保护设施。 基坑及支护结构基坑及支护结构 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 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 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测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测点;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孔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孔 及代表性的部位;及代表性的部位; 围护墙内力
8、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 位,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位,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 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 的杆件上;的杆件上; 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在 竖向保持一致;竖向保持一致; 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
9、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部位或 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 1/3部位;部位; 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 测测试试要要求求。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 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 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 坑每边跨中部
10、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的中部、阳土钉的拉力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的中部、阳 角处宜布置监测点;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角处宜布置监测点;各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有代表性的位置;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受力、变形有代表性的位置; 基坑底部隆起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坑底部隆起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应选择在基坑的中央、距监测点宜按纵向或横向剖面布置,剖面应选择在基坑的中央、距 坑底边约
11、坑底边约1/4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坑底宽度处以及其他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同一剖面上监测点横向间距宜为1020m,数量不宜少于,数量不宜少于3个。个。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应设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个测点; 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设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个测点,且布置在各 层土的中部;层
12、土的中部; 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代表性 的部位;的部位; 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坑内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 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井的中间部位;当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 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
13、具体情况确定;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周边拐角处,监测点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3 5m。 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 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水位监测管的埋置深度(管底标高)应在控制地下水位之下3 5m; 回灌井
14、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 周边环境周边环境 从基坑边缘以外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 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筑物、地下管线等均应作为监控对象;必要时,尚应扩大监控 范围;范围; 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如地铁、上游引水、合流污水等)安全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如地铁、上游引水、合流污水等)安全 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 求;求; 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满足下列
15、要求:建(构)筑物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处或每隔23根桩基上,根桩基上, 且每边不少于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个监测点; 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建(构)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交接处的两侧;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烟囱、水塔和大型储仓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 一构筑物不得少
16、于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点。 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柱建(构)筑物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墙角、柱 基及裂缝的两端,每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基及裂缝的两端,每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处;处; 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建(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测点应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监测点应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 柱或墙上;柱或墙上; 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 一竖直线上;一竖直线上; 当采用铅锤观测法、
17、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时,应保证上、下测点之当采用铅锤观测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时,应保证上、下测点之 间具有一定的通视条件。间具有一定的通视条件。 建(构)筑物的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建(构)筑物的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 在基坑施工期间当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应及在基坑施工期间当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应及 时增设监测点;时增设监测点; 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 设置;设置; 监测点
18、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 上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上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 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利用埋设套管法设置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利用埋设套管法设置监测点, 也可采用模拟式测点将监测点设置在靠近管线埋深部位的土体也可采用模拟式测点将监测点设置在靠近管线埋深部位的土体 中。中。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 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倍,监测剖面宜
19、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 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 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法一、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一、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GPS、全站仪、水准仪、全站仪、水准仪 基准点的埋设基准点的埋设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受施工影响的
20、稳定区域,或利用已有稳定的施工控制点,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不应埋设在低洼积水、湿陷、冻胀、胀缩等影响范围内。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特定方向:特定方向:任意方向:任意方向: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二、竖向位移监测二、竖向位移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全站仪、水准仪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三、深层水平位移监测三、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斜仪测斜仪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围护墙体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围护墙体或坑周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宜采用在墙体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
21、、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或土体中预埋测斜管、通过测斜仪观测各深度处水平位移的方法。的方法。 测斜管的埋设原则与方法测斜管的埋设原则与方法监测深层水平位移时,首先要埋设测斜管。监测深层水平位移时,首先要埋设测斜管。测斜管宜采用测斜管宜采用PVC工程塑料管或铝合金管,直径宜为工程塑料管或铝合金管,直径宜为4590mm,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管内应有两组相互垂直的纵向导槽。测斜管埋设的原则:测斜管埋设的原则: 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测斜管应在基坑开挖1周前埋设,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周前埋设,埋设前应检查测斜管质量,测 斜管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点处应密斜管
22、连接时应保证上、下管段的导槽相互对准顺畅,接点处应密 封处理;封处理; 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测斜管长度应与围护墙深度一致或不小于所监测土层的深度,当 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以下部管端作为位移基准点时,应保证测斜管进入稳定土层 23m; 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埋设时测斜管应保持竖直无 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扭转,其中一组导槽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方向一致。测斜管埋设的方法测斜管埋设的方法钻孔埋设钻孔埋设绑扎埋设绑扎埋设预制埋设预制埋设四、墙体和桩
23、体的内力监测四、墙体和桩体的内力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钢筋应力计、钢筋应力计、频率仪频率仪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测量墙体和桩体的内力时,需先将钢筋应力计串联到主筋测量墙体和桩体的内力时,需先将钢筋应力计串联到主筋上上测量墙体和桩体浇筑完成后,采用频率仪采集数据测量墙体和桩体浇筑完成后,采用频率仪采集数据五、锚杆(索)拉力监测五、锚杆(索)拉力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锚杆(索)测力计锚杆(索)测力计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将锚杆(索)轴力计安装在锚杆(索)的外露端将锚杆(索)轴力计安装在锚杆(索)的外露端六、水平支撑内力监测六、水平支撑内力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确定初始频率确定初始频率钢筋
24、混凝土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钢支撑:钢支撑:钢筋应力计、混凝土应变计表面应变计、轴力计(反力计) 钢筋应力计和混凝土应变计:钢筋应力计和混凝土应变计:当混凝土支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标准,支撑尚未悬空受力时,当混凝土支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标准,支撑尚未悬空受力时,传感器的频率测试值为初始频率。传感器的频率测试值为初始频率。 表面应变计:表面应变计: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毕,调试频率值居中并稳定后的频率值为初始频表面应变计安装完毕,调试频率值居中并稳定后的频率值为初始频率。率。 轴力计(反力计):轴力计(反力计):安装前传感器不受力状态下的频率测试值为初始频率。安装前传感器不受力状态下的频率测试
25、值为初始频率。七、地下水位监测七、地下水位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孔内设置水位管、孔内设置水位管、水位计水位计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潜水水位管应在基坑施工前埋设,滤管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 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承压水位监测时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之间应采取有效的隔水 措施;措施; 检验降水效果的水位观测井宜布置在降水区内,采用轻型井点降检验降水效果的水位观测井宜布置在降水区内,采用轻型井点降 水时可布置在总管的两侧,采用深井降水时应布置在两孔深井之水时可布置在总管的两侧,采用深井降水时应布置在两孔深井之 间。间
26、。八、土压力监测八、土压力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钢弦式钢弦式电阻式电阻式 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接触式);采用埋入式或边界式(接触式);土压力传感器土压力传感器 埋设时,土压力计的受力面与所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埋设时,土压力计的受力面与所需监测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 测对象,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测对象,埋设过程中应有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土体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且回填材料宜与周围土体 一致。一致。九、孔隙水压力监测九、孔隙水压力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钢弦式钢弦式应变式应变式 孔
27、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孔隙水压力计埋设可采用压入法、钻孔法;孔隙水压力计孔隙水压力计 孔隙水压力计应在事前孔隙水压力计应在事前23周埋设,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要求:周埋设,埋设前应符合下列要求: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孔隙水压力计应浸泡饱和,排除透水石中的气泡;检查率定资料,记录探头编号,测读初始读数。检查率定资料,记录探头编号,测读初始读数。十、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十、坑外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分层沉降磁环分层沉降磁环、深层沉降标、深层沉降标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分层竖向位移标应在事前埋设,沉降磁环可通过钻孔和分层沉降分层竖向位移标应在事前埋设
28、,沉降磁环可通过钻孔和分层沉降 管进行定位埋设;管进行定位埋设;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在分层竖向位移标埋设稳定后进 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行,稳定时间不应少于1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周并获得稳定的初始值; 采用分层沉降仪法监测时,每次监测应测定管口高程,根据管口采用分层沉降仪法监测时,每次监测应测定管口高程,根据管口 高程换算出测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高程换算出测管内各监测点的高程。十一、建筑物倾斜监测十一、建筑物倾斜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电子全站仪电子全站仪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 根据不同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根据
29、不同现场观测条件和要求,选用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 会法、正垂线法、差异沉降法;会法、正垂线法、差异沉降法; 应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记录并应测定监测对象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记录并 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计算监测对象的倾斜度、倾斜方向和倾斜速率。十二、建筑物裂缝监测十二、建筑物裂缝监测 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直尺(卷尺)、裂缝计、千分尺、游标卡尺、照相机、直尺(卷尺)、裂缝计、千分尺、游标卡尺、照相机、超声波仪超声波仪 测量方法测量方法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和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深度和变
30、化程度。变化程度。裂缝各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裂缝各指标的测量方法如下: 裂缝长度:采用直尺(卷尺)进行测量;裂缝长度:采用直尺(卷尺)进行测量; 裂缝宽度: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画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裂缝宽度: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画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 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用裂缝计、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用裂缝计、 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进行测量;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进行测量; 裂缝深度: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裂缝深度: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 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
31、法监测。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十三、控制监测数据精度的措施十三、控制监测数据精度的措施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 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满足观测精度和
32、量程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 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 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应该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应该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 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 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标志的保护,防止损坏。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标志的保护,防止损坏。监测频率、警戒值及数据处理基坑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基坑
33、工程监测频率应以能系统反映监测对象所测项目的重要变化过程重要变化过程 ,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而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考虑基坑工程等级、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可查相应的规范、手册监测频率监测频率监测警戒值监测警戒值在基坑工程监测中,每一监测项目都应根据工程的实际在基坑工程监测中,每一监测项目都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周边环境和设计要求,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情况、周边环境和设计要求,事先确定相应的警戒值,以判断位移或受力状况是否会超过允许的范围,判断工以判断位移或受力状况是否会超过允许的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要调整施工步序或优化原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要调整施工步序或优化原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警戒值确定的原则警戒值确定的原则 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通常是以支护结构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跨国人力资源配置合同
- 《千字文》全文解读简编
- 2024采购合同供应商资格补充协议
- 2025版木材加工厂木屑原料采购合同3篇
- 2024年适用:临时建筑设施转让合同样式
- 2024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坊: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服务合同3篇
- 地铁知识培训视频课件
- 硬件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酒店会议设施租赁合同
- 专业儿童用湿纸巾购销协议文档下载版A版
- 辐射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5年烟花爆竹储存证考试题库
-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北京机场地服岗位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驾校教练安全培训课件
- 中央202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招聘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ICH《M10:生物分析方法验证及样品分析》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9:“7支持-7.2能力”(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秋新商务星球版地理7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5章 地球表层的人文环境要素 第4节 发展差异与区际联系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医用除尘器行业销售模式及盈利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