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_第1页
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_第2页
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_第3页
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_第4页
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疏导 双城区团结乡第二中学 谢春兰一、当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原因1.学习生活是初中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一,学校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导致大部分初中生的心理压力过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并且特别脆弱,根本无法承受成绩起伏不定带来的打击。第二,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就是厌学,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成绩差距过大,学校生活枯燥、学习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厌烦学习,甚至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出现厌学心理。2.人际关系影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所涉及的人际关系主要有与父母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三个方面。

2、“家是温暖的港湾。”和谐美好的家庭生活可以给孩子带来温暖,使孩子的性格温和、品质优良。而专制、不和谐的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法正常交流,导致孩子性格孤僻、霸道,与同学之间也无法和睦共处。单亲家庭会使学生将痛苦转移到父母身上,厌恶父母并且憎恨家庭,严重的会出现离家出走的叛逆行为;教师不公平对待每位学生是造成不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原因,导致教师失去学生的信任,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交流;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喜欢交朋友的年纪,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尤其不会与异性同学交往。3.情绪情感问题是初中生成长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处在青春期,所以大部分初中生情绪易怒、行为举止过于冲动、心理承受

3、能力差,这些特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随时关注初中生的情感情绪问题。4.学生心理问题是其品德问题的根源当前中小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心理问题,小学生、中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分别达到20%-30%和40%50%,而品德与心理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由品德与心理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是其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必然联系。学校情境中预期的品德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更不可能是教育者单向灌输的结果。品德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内在机制,即品德的形成,其所遵循的轨迹大体上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积极互动中,主体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种影响,通过主体自身的作用,逐步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5

4、.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孩子心理并进而影响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我市地处边境,有不少人做边贸生意发了财,使孩子在物质生活方面非常优越,不思学习,摆阔气。有一些家长沉溺于打牌赌博,这些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极浓,还有些家长把孩子的任性当坚强,说谎当聪明,打架当勇敢等。有些父母出外打工,导致隔代溺爱严重,这在农村尤为突出,这使得一部分家庭的孩子失去、甚至完全失去应有的家庭教育。致使家庭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这样的家庭的孩子,有1/41/3存在心理问题,有不良恶习,品德不良。更有些家长其本身的言行就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另外,

5、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生活是学生的主要生活。因此,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在学校产生的。是由于学校不当的要求及教师人格、方法等方面的不当造成的。首先,由于校际间升学率的竞争,校内科任教师之间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竞争。学校、教师人为的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中等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大小与学生抑郁、偏执、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密切相关。其次,教师行为引发的心理问题。例如,有些教师盲目对学生施控。有些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的一切都应由教师说了算,又干涉过多,使学生产生焦虑、厌学心理。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的途径(一)提高师德修养教师提高自身的

6、师德修养,为人师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榜样的力量会在学生心理潜滋暗长,发挥其他德育方法所无法产生的作用。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了其工作难以有时空的界限,难以准确量化工作量,更难以进行时时刻刻的监督。因此,教师只有凭借强烈的事业心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其次,对学生要有深沉的爱心。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只有教师对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才能接近教师、信任教师,品德教育才可能收到实效;最后,要为人师表,由于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又处于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时期,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严于律己,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

7、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二)实施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指的是教育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主体,教育是在关怀人、尊重人的前提下进行价值引导,使校园、教室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实施人性化教育必须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从物化走向人化。从物化走向人化,首先要承认学生是人,就是要承认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完整的人,是有创造性的人。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精神的关怀者。德性是精神的核心,作为精神关怀者,其重要使命就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关怀人的精神发展、关怀人的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力。废止、克服违反人性、违反教育原则的现象。例如侮辱人格、强迫反省、心里施压、精神威胁等等。

8、其次,从灌输走向对话。由灌输走向对话,是从奴化德育走向自主性德育,自主性德育立足于学生自己认知、自己体验、自己感悟、自己抉择、自己践行。自主性德育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其内在道德需要,体现生命的价值,自主性德育不否定教育者的引导,教育者在尊重、理解、爱护受教育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学识、言行、境界、风范去启发、引导、帮助受教育者,而不是代替他们思考。(三)采用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对学生心理有准确的把握,并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1、悄悄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学生来讲,面对同样的教育,它是来自于之情感相通的师长还是与

9、之毫无感情的教师,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学生对来自与其情感相通的教师的教育会采取注意、欣然接受等积极态度。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先下一番感情投入的功夫。这种投入必须是无声的,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在感情上就接纳了教师。2、恰当运用心理调试即班主任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调节学生的心态上,通过改变学生的心态达到育人目的。这也正是心理调适的过程,所谓心理调适,即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的心态产生预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恰恰是学生按教师期待的自我塑造过程。3、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良好、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好心情的形成。美好且和谐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良

10、好品质的形成和缓解异常心理现象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初中院校一定要尽力打造美好且充满良好和谐氛围的校园,无论是校园美化、绿化还是教育化都要达到要求,以建成高标准院校为目标。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注重各班级内的环境氛围。在初中阶段中,学生主要活动在班级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同窗关系和师生关系,因此,师生关系和谐、班级内部团结友好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四)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在学生升入初中后,班级应该经常举办各类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专题讲座,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一些符合他们的心理学知识、青春期现象和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传达给学生,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受挫能力。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成败。所以,关注并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教育来说是一个新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