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裂缝的成因和防治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1.gif)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裂缝的成因和防治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2.gif)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裂缝的成因和防治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3.gif)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裂缝的成因和防治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21/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11595c37-7b90-473d-9dcb-a9729880f4774.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楼裂缝的成因和防治 杨树清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裂缝,是目前较常见和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虽然,这些裂缝一般被认为对使用无多大危害,但在实际施工中仍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本文主要浅谈几点裂缝成因并探讨施工中的防治措施,与大家探讨。一、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粉砂。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
2、的变化身份敏感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外摻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剂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送混凝土为了满足泵送辅件:塌落度大,流动性好,易产生局数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此时,混凝土脱水干缩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二)混凝土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剂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
3、,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三)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和养护不当。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而养护不当也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由于受风吹日晒,混凝土板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压力而产生开裂。特别是夏、冬两季,因昼夜温差大,养护不当最易产生温差裂缝。(四)楼板的弹性变形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
4、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撕裂。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把板面负筋踩弯等,将会造成支座的负弯矩,导致板面出现裂缝。此外,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与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弯矩造成横向裂缝。(五)后浇带施工不慎而造成的板面裂缝。为了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规范要求采用施工后浇法,有些施工后浇带不完全按设计要求施工,例如施工未留企口缝;板的后浇带不支模板,造成斜坡搓;疏松混凝土未彻底凿除等都可能造成板面的裂缝。二、裂缝的预防措施(一)施工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
5、合比。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我国一些城市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能源,都采用商品混凝土。因此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进行塌落度的检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2、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的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
6、避免过度。3、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治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治强风和烈日暴晒。4、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砖、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制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5、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未浇筑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变形成悬
7、臂,造成变形。6、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hl等品种的养护液进行养成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二)设计措施1、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
8、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三、裂缝的处理方法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综上所述:严格按规程、规范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白酒总代理合同年
- 小学口算练习题小数300道
- 2025年呼和浩特货运从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吉林市a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题大全
-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听课评课记录
- 社区残疾人工作计划
- 酒店主管年度个人总结
- 车间生产主管年终总结
- 电子技术实习生工作总结
-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00题(附答案)
-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完美版】
- 法院拍卖议价协议书
- 新能源充电站运营手册
-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卷(完美版)
- TB 10009-2016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 2024年东南亚鸡蛋分级包装设备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2024年兰州新区实正鑫热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血透室护士长述职
- (正式版)JTT 1218.4-202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 第4部分:轨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