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与我国自主创新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盛垒 国际经济合作 2008年第4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一改以往将研发活动放置在母国的姿态,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加紧将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移师海外,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浪潮。在这股滚滚而来的研发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抢滩海外研发的热土,并渐渐跻身于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节点。并且,近年来,随着外资在华研发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层级
2、的逐渐提升,外资研发对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变得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实施以自主创新战略为主体的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下,外资研发对中国自主创新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所产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大潮中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变得更为关键。 一、中国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抢滩海外研发的热土 在研发全球化的滚滚洪流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优秀的人才资源及优惠的鼓励政策等比较优势赢得了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青睐,迅速成为跨国公司抢滩海外研发的热土。从历史上看,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据商务部统计,
3、在华外资研发机构由1997年以前不足20家,迅速上升到2005年的750多家,至2006年末已近千家之数,其中绝大多数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相继成立的。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来华开展研发活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5年对世界上研发支出最大的公司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共有1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这些公司的海外研发目的地。其中,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排第一位(全球第三位),有35.3%的大型跨国公司表示已在华建立了至少一家以上研发机构。同时,这些公司指出未来几年(2005-2009年)最具吸引力的前20个海外研发地点中,中国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的研发地点,超过60
4、%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重要的海外研发据点。 目前,在华建立研发机构的多是实力雄厚、行业首屈一指的超大型跨国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的近千家外资研发机构中,由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建立的就有300家左右,近1/3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均已在华设立了研发机构,微软、摩托罗拉以及诺基亚等许多著名跨国公司甚至在华布局了多家机构。例如,摩托罗拉在华有18家区域性和全球性研发机构,累计投资愈50亿元人民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下设近十家研发机构,诺基亚也有5家在华研发机构。有统计表明,2001年以前,我国年均新增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数为8家左右,而2001年以后,机构年均增数近34家,特别是2004
5、和2005年,大型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形成高潮,分别净增了39家和59家。但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迅猛增长之势将逐渐减缓,而与此同时,中国又将迎来一波中小型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新热潮,因此未来几年中国外资研发机构数量仍将形成可观的增长态势。 从空间上看,在华外资研发机构高度集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研力量比较集中的大城市,而外资研发所涉及的行业也主要集中于ICT、汽车和化工等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领域。从研发性质来看,大部分外资在华研发以适用性、专用性研发活动为主,创新型和基础型研发活动为辅,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较少。但随着跨国公司在华业务的不断拓展,在华从事创新型
6、和基础型研发的机构也有所增加。如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一直在研究闪存方面的核心技术,该公司还计划争取把英特尔的CPU核心技术放到中国研发。此外,罗氏上海研发中心、汽巴精化中国研究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等都存在基础研发和核心技术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外资在华研发功能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断提升中国研发机构在其全球研发体系中的层级和地位,中国市场上的区域性和全球性外资研发机构进一步增多。据不完全统计,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区域性和全球性研发机构已达50家左右。例如,通用电气上海研发中心便是其设在全球的四大研发中心之一;罗克韦尔上海研究中心也是该公司在全球的四大实验室之一;可
7、口可乐上海研发中心已成为该公司在亚太地区的研发总部;联合利华中国研究中心目前是该公司全球6个研发中心中最小的一个,但将在2008年提升为全球三大最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华研发机构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体系,中国也逐渐跻身为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从而不断促进我国从“中国制造”转入“中国研发”的新阶段。 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 伴随着外资研发的蓬勃兴起,跨国公司海外研发对我国创新能力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社会各界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因为
8、它可以为东道国提供技术和管理技能,而这些技术和管理技能反过来又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为东道国创造其他间接的正面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行为几乎未给东道国带来什么好处,但是却占用了东道国非常有限的研发资源。同时,这种投资行为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不大,反而还造成人才外流,使稀缺资源从更有用的领域分流出去。由此可见,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行为具有双重效应,对东道国既有有利的方面,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挑战和负面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也同样如此,在对我国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使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经受着巨大的冲击。 (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作用 1.跨国公司研发活动
9、提高了我国市场技术水平,有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的层次。 跨国公司通过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直接将国外先进技术带到中国市场,大大提高了我国市场的技术水平。虽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本地化”,以支撑其在中国的生产,但其带来的技术远比国内已有技术更先进。江小娟的一项调研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使用技术的情况,调查结果发现使用先进技术的数目占样本的45%,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的占42%,只有13%的厂商使用一般的技术。而且,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研发活动往往定位在较高水平,不但运用了先进设备和技术,并通过其全球信息系统分享其研发总部的科技信息,能够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推出与国际水平接轨的产
10、品。例如,阿尔卡特在与上海贝尔联合成立研发中心之后,随即将其全球先进技术和产品向在华企业和中国市场全面开放,目前中国阿尔卡特公司已经可以生产总公司的任何一种最新产品。 跨国公司带来的先进技术必然会促进我国同类企业整个生产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尤其会在目前跨国公司研发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上,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如在短短的几年里,由于跨国公司的参与,中国轿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被带入到80年代,中国电梯工业从手工控制一步跨入电脑制动的90年代水平。因此,在华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使得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中国企业也处于一个技术水平更高的创新环境中,在
11、制定自主创新战略时就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起点。 2.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促进了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跨国公司在华开展研发活动是出于跨国公司自身全球战略的考虑,他们并不会为当地主动提供创新性知识,甚至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法阻止技术外溢。但因为技术研发活动有其特殊性,即本身需要收集、分析、整理大量信息,需要各技术领域知识的融合,需要降低成本和风险,需要不断提高研发效率,因此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活动具有明显的外部化和市场化趋势,进而形成知识溢出效应。 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的溢出效应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得以实现:一是通过“信息交流”加快知识溢出。跨国
12、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与外界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而是与我国内资机构之间存在频繁的信息交流,如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行业协会,研发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和非正式交流,发表学术论文,在媒体发布研发与技术信息,为供应商或客户提供技术培训等方式和途径,这就在无形之中使国内企业获得了大量的溢出知识。二是通过“人员流动”促进技术外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95%都是聘用本地人才,当他们离开跨国公司独自创业或跳槽到国内企业时,可以将在跨国公司研发活动中学到的先进理念和熟练技术应用到本地企业中,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例如,泛亚技术中心的研发人员回流到上汽技术中心,带来了外方先进的研发理念和完整的流程管理方法,弥补
13、了上汽研发能力上的不足,缩短了自主品牌“荣威”的研发和上市时间;原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七位核心技术人员集体跳槽到中科院声学所,创建了中科信利语音实验室,实验室成立仅半年,就获得了8项专利和4项软件著作权,促进了中科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三是通过“合作研发”促使技术外溢。例如,IBM已与我国50个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立了19个联合实验室、25个IBM技术中心、13个解决方案中心、12个授权认证中心和3个软件人才实践基地等,与20个高校开展了40个联合研究项目。微软公司于2003年9月成立中国技术中心,几年来与国内200多家合作伙伴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完成了300项合作项目,国内10大软件企业中
14、已有8家企业与其建立了常规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我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间的研发交流与合作,充分学习、消化和吸收其先进知识、技术和理念,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进步的步伐。 3.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带来的竞争与示范效应有利于激发本土创新组织的创新活力。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无疑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加剧了国内的市场竞争强度。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面临技术先进的跨国公司的强势,国内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但跨国公司在华一系列研发势头带来的压力也会增加本土企业创新的竞争压力。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国内企业不得不加大创新的投入力度,更好地配置整合现有的各种资源,生产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
15、产品,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研发管理水平。比如,近年来我国的通讯、汽车和化工制造业在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压力下,不断被激发出创新能量和活力,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飞速发展。 跨国公司的研发以市场为核心,注重针对我国市场的需求水平和需求结构进行创新,其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和研究管理的规范性,均使投入产出的效率更高,这对促进中国企业提升研发管理水平,进而面向市场的科研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另外,目前我国整个产业的研发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设立,无疑将会起到一个组织和制度上的示范作用。通过它们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扭转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研发中的盲目性以及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例如,近年
16、来,我国的新锐企业华为、方正、联想、春兰、海尔等纷纷效仿跨国企业,建成自己的研发中心,逐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可以说,在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倡导推动自主创新的环境下,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对正在改革中的中国科研机构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4.跨国公司研发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助于夯实我国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源基础。 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跨国公司来华进行研发活动,大行人才本土化之道。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雄厚的研发资金、优厚的薪资待遇、开放的创新氛围及良好的发展空间,集聚和吸引了我国一大批本土优秀科技人才,不
17、仅能够抑制中国科技人才的外流,缓解长期以来我国优秀人才不断流向海外的颓势,而且还吸引了众多海外顶尖人才来华从事科研工作,促进了海外人才向国内集中的速度,增强了我国对人才的吸引力。更重要的,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拥有比国内优越得多的研发环境、最先进的研发设备和紧密配合的研发团队,并且从事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通过对员工市场化培训,提供到国外接受训练和参加合作研究的机会,在给其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改善了中国科技人员的市场化素质。中国的科技人员基础虽好但缺乏面向市场的能力,通过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学习和训练,受到其技术研发流程及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干中学”而掌握先进技
18、术和理念,其研发水平自然而然也大大提高。因此,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在利用中国人才的同时,也间接地将我国一大批不合格的“待用”人才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从而充当了我国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外资在华研发活动对我国自主创新的潜在挑战 1.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垄断和控制关键核心技术,造成我国自主创新的对外依赖。 我国当前提出的自主创新不同于过去在闭关锁国背景下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开放的条件,更好地发挥引进的作用,有效利用外部创新资源为自主创新服务。显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是我们首先要利用的外部资源。然而,跨国公司在华开展研发活动的同时,也强化了其技术的市场垄断地位,尤其加
19、强了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垄断和控制。一方面,跨国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分工”的战略,更多地把基础性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放在跨国公司的母国进行,而大多数在华研发中心定位于产品的本地化,从事的是适应型、专用技术型、实验型产品的推广活动,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到联系本公司先进技术和中国特殊市场需求的纽带作用,以此确保其进一步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而将国内企业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或沦为依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费用中试验活动费用高达88%,而基础研究费用只占总支出的1%,应用研究占10%。另一方面,在技术交易市场上,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也会牢牢控制其关键核心技术。跨国公司所转让的技术虽然比我国原
20、有技术先进的多,但大多是世界上已进入成熟期、衰退期,甚至是即将淘汰的技术,真正先进的技术并没有进入中国。以汽车工业为例,近十多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先后引进国外技术300余项,引进车型涉及除中型载货车以外的几乎所有车型。但我国轿车业仍然没有形成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国产轿车技术性能比国外落后5-15年,一些轿车品种还是国外十几年前的车型。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通过严格的技术控制手段,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其市场垄断地位,这也使得国内企业在学习和模仿其技术和产品时极为困难,也限制了我国企业对其先进技术的可获得性,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技术创新的对外依赖程度。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中,40%用于设备
21、的投入,而其中60%用于国外进口,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5%的集成电路、70%的纺织品设备和80%的石化设备都需要从国外引进。2.跨国公司严密封锁知识扩散和技术外溢渠道,增强了我国自主创新的难度。 长久以来,国内对引进外资、获取其技术溢出效应寄予厚望。但是,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的生命线,因此跨国公司不仅不会主动外溢技术,也不会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偿或无偿让出与人共享,更不会因此而培植自己的竞争对手。相反,外资研发机构会谨防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尽可能封锁一切知识和技术传播的途径与渠道,维持其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地位。为了防止知识和技术的外溢或泄露,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大多以独立法人形式单独注册,并且
22、都采取独资或绝对控股的股权结构。例如,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目前下设18个研发中心, 这些设在北京、上海、成都和苏州等地的研发中心都是独资创办的。据统计,75%左右的外资在华研发机构都是独资形式。并且越是高新技术产业,外资越是要对企业控股;越是技术先进的机构,跨国公司越是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实际情况也表明跨国公司投资的独资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要优于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控股的企业技术水平要优于其不控股的合资和合作企业,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要明显优于其向内资企业转让的技术。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通过控股或独资来运作,一方面可以封堵对本地企业技术扩散的渠道,减少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转移,维持技术
23、垄断优势。另一方面控股或独资的设立形式又有利于跨国公司进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专利壁垒或知识产权,进一步实施对核心技术的控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控股化、独资化运作的趋势,实质是给外资研发的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设置了制度性屏障,从制度上取得了在华技术控制的战略制高点,在最大程度上封死技术向中国企业扩散的渠道。可以说,跨国公司虽然把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转移到中国市场,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意控制技术和封堵知识外溢渠道。这无疑会造成国内企业技术转化、消化和吸引方面的困难,技术溢出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极不利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 3.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竭力压制国内竞争对手,抑制内资机构自主创新的
24、积极性。 为了永保其技术垄断地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竭尽全力排挤和打压国内每一个竞争对手,要么使国内对手的技术发展进程永远跟不上跨国公司的技术发展步伐,要么彻底摧毁和打击其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抑制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甚至丧失研发能力。例如,跨国公司通过对中国汽车技术的控制,每当我国某一车型国产化率达到90%左右时便迅速推出新的车型,新车的国产化又得从头再来,以致我国的汽车工业陷入“引进、国产化、落后,再引进、再国产化、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使我国汽车技术永远要依赖跨国公司。所以跨国公司能够凭借技术、品牌、规模的先发优势,不断降低利润空间,使本国企业进行自主技术研发时,这项技术要么利润很少,要么已
25、经淘汰,从而放弃研发,始终处于竞争的劣势。又如,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对我国民族企业中的一些佼佼者虎视眈眈,通过合资、参股、股权稀释以及并购等多种手段消灭竞争对手,使其完全丧失研发能力,进而达到控制该行业的目的。比如,我国油泵油嘴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就是被德国博世公司通过先参股,后增股,再占多股,最终被并购的,我国油泵油嘴业的自主研发平台也因此而遭受重创,整个行业前景堪忧。 在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入之前,国内企业一般还都保持有一定的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能力,但在外资研发机构进入之后,由于在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一些国内企业往往会选择放弃自主技术研发的努力,从而转向购买跨国公
26、司的成熟技术。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内设的专职研究开发机构数量已连续八年减少,200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专职研究开发机构数与1995年相比,已减少了近一半,拥有专职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已从1993年的63.4%下降为2003年的24.9%,首次低于25%。而一旦放弃自主研发,国内企业实际上只能成为跨国公司纯粹的加工车间或跑单员,将会形成对跨国公司技术供给的过分依赖,从而丧失企业技术创新积累和自主创新能力,最终沦为跨国公司的技术附庸。 4.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加剧了人才的境内流失,占用了我国自主创新的宝贵资源。 跨国公司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动机之一是充分利用全球
27、研发资源,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研发活动必然要占用东道国大量的研发资源,降低本国企业的研发资源的可得性。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设立,用比国内企业高得多的工资条件和工作条件吸引了大批国内大学、研究机构、国有企业的骨干,虽然减少了国内人才流向国外,但也加剧了人才流失的国内化倾向,国内科研人才更多的是向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单向流动”,而很少能“反向流动”,对国内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产生所谓的“割韭菜”效应。国家人事部一项研究表明,在华外资企业很多研发机构都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朗讯下属的贝尔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50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达96%;微软中国研究院的60多名研
28、究人员中,20名有国外留学背景,40名是中国著名学府的博士;IBM公司中国研究中心的60多名研究人员全部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大肆将我国科技人才招揽至麾下,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的一种“掠夺”和“挤出”。一方面加大了国内企业获取优秀人才的难度,提高了人才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也直接导致国内研发机构的研究力量遭受很大损失,部分国内企业也因此而最终退出市场争夺行列。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研究技术和学术成果也有可能随着主要人员的流动而被免费逆向扩散到跨国公司,从而加剧我国企业的技术依赖性和产业空心化,不利于我国自主创新的长远发展。 总之,外资在华研发活动对我国创新能
29、力的发展有利也有弊,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外资研发作为一种资本,对利润的无止境追逐是其根本属性,而争夺东道国人才资源、力求垄断和控制市场与技术、防止技术外溢和扩散等等这一系列行为都是研发资本的逐利性本质使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研发对东道国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利益损害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在主观上,我们应该坚信,任何知识和技术不可能长时间孤立,任何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独占也都不会是永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最终会传播开来并扩散到当地经济中去,这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客观规律。只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溢出效应,抑制其挤出效应,就会
30、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所以,从长期来看,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的有利作用要大于其不利影响。 三、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融入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浪潮,进一步吸引外资来华开展研发活动 当今世界,研发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面对这股发展浪潮,无论是自身技术水平很高、对外依赖程度较小的美日欧发达国家,还是国内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竞相鼓励和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国设立研发机构。近年来,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中国也一直在积极倡导和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首选地。中国对外资研发活动同样保持开放和积极吸引的态度,但比较世界
31、各国外资研发政策可知,无论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相对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都并不是最开放的。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对外资研发的态度依然相对保守,开放的力度有待提高。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发达国家中的英国、德国等,发展中国家中的印度、新加坡等,都将吸引外资研发机构、利用外资研发资源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计划和措施,鼓励跨国公司到当地开展研发创新活动。中国虽然已明确指出鼓励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但外资在中国开展研发活动依然面临许多阻碍,除涉及中国产业安全之外的其他许多产业领域依然是外商研发投资的禁区。因此,虽然中国目前已吸引了近千家外资研发机构,但中国对外资研发机构的开放程度还有更
32、大的上升空间,中国在国际研发创新资源的竞争中尚有更多亟待释放的潜力。中国应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进一步鼓励和吸引外资来华设立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研发机构,并不断融入跨国公司全球研发网络体系。我国要在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研发投资的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有关政策。 (二)强化国内企业同外资研发的交流与合作,有效促进和利用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 利用跨国公司在华进行技术研发活动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是我国同意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重要动因之一。但从目前来看,跨国公司研发与制造在其内部自成体系,与我国国内机构的关联效应还非常薄弱,抑制了技术溢
33、出的效果。为有效促进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充分利用外资研发的技术溢出效应,应不断加强同外资研发的交流、合作与互动,通过密切内外资研发机构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机会,增强外资研发机构的社会根植性,使之真正融入到本地的科技创新网络之中去。首先,要在地理上实现接近,促进技术溢出。我国应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选择条件适合的地点,按照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特点设立若干研发园区,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研发集群,并鼓励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向这些园区聚集,使之与跨国公司实现更广泛的接触,从而使溢出效应通过各种渠道发挥出来。其次,在研发上主动寻求合作,缩短沟通距离。应制定政策,引导本土企业以及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等与跨国公司开展
34、合作,促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本地科研机构在基础技术、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并邀请其参与到我国一些科研项目的开发中来。第三,保障人才合理流动,促进溢出效应发挥。面对目前我国人才单向流动所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吸引人才回流。一是政府可以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提供补偿津贴吸引并留住研发人才,财力雄厚的大企业可以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极有吸引力的优厚待遇,并赋予他们在研发工作中相当大的独立性。二是聘请华裔专家回国开展短期的研发项目。政府和企业还可以聘请外国专家来华进行研究开发,直接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三是建立高级人才的流动机制,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必要条件和宽松环境,使人才能在企业
35、、地区间自由流动,加快知识的扩散和技术的溢出。 (三)根本改革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理论研究表明,只有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的技术水平较为接近的情况下才更可能发生双向的知识流动,否则知识不可能在企业间顺利地流动和吸收。目前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还非常有限,甚至有学者认为外资研发对我国技术提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既有跨国公司自身战略的考虑,同时与我国本土企业与科研机构学习和吸收能力的不足也不无关系。而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决定的。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的创新体系中企业是核心和主体,研发经费多来自于企业界,研发活动的执行主体也是企业,而我国的研发费用主要由政府投入,研发活动也多数由企业外的专业研究院所和高校来进行。如果本土企业不具备与跨国公司对话的技术水平和能力,那么技术的溢出也无从谈起。因此,我国应从根本上改革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扭转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分析岗位个人总结5篇
- 服装信息化规划
- 关于医院感谢信模板集合八篇
- 班级安全工作总结5篇
- 课件教学构思
- 检验科年度工作总结
- 家政职业规划培训
- 2022年超市年终工作总结
- 2022年大学晚会的策划方案
- 学校元旦活动策划方案15篇
- 师徒结对带教记录表
- 建筑施工与组织(2)实践大作业: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微观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威海)
- 桥梁工程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州大学
- 科学认识天气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
- 家居风格分类说明PPT讲座
- 高标准农田施工合同
- J.P. 摩根-全球电气设备行业-自动化产业:摩根大通系统集成商调查-2021.5.20-58正式版
- GB/T 28035-2011软件系统验收规范
- 介绍北京英文
- 医生、护士工作服技术参数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