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_第1页
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_第2页
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_第3页
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_第4页
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的临 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40例 早期肠源性感染患者实施补液复苏治疗、细胞保护治疗、抗 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等,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和进 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多数患者体温不同程度改善, 髙热患者改善率为73. 68%,中热患者改善率为72. 72%,低 热患者改善率为70.00%,总改善率为72. 5%;患者灼伤创面 渗出液较多、红肿、疼痛及精神不佳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痊愈患者23例,治愈率为57.50%,死亡患者4例,死亡率 为10. 00%o结论采取针对性方案治疗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 感染临床疗

2、效显著,其中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关键词烧伤;肠源性感染;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6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4-4721 (2013) 12 (c) -0166-02烧伤患者由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肠道细菌发生 易位后侵入其他循环或脏器,形成肠源性感染1。临床研 究表明,肠源性感染可能与烧伤患者失血性休克有关,也可 能参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2,因此,烧伤患者早期肠 源性感染的及时发现和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现对本院收治 的早期肠源性感染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报 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烧伤患者中 40例早期肠源性感染患

3、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 性11例,年龄1944岁,平均(32. 24±4. 37)岁,所有 患者均为烧伤后48 h内入院接受治疗,符合早期肠源性 感染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无明显感染源的创面,呼 吸道、静脉导管以及泌尿系统等的感染3。ii度烧伤36例, iii度烧伤4例;火焰烧伤18例,热液烫伤14例,电烧伤8 例。本组患者均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以及代谢性疾病(糖 尿病等)患者。1. 2方法本组患者确诊后均进行快速、充分的补液复苏治疗,纠 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细胞保护治疗,抗感染治疗和早期肠 内营养支持治疗4,抗生素使用亚胺培南(0.5 g/瓶,石 药集团),中度感染患

4、者0.5g/次,重度感染患者剂量翻倍, 每日注射2次,视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减少剂量;患者血流动 力学指标稳定后实施早期或休克期削痂;患者无明显胃肠道 反应时实施肠喂养5。1.3疗效评价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包括体温,灼伤面渗出液、 红肿、疼痛及精神状态)变化及临床疗效,以体温明显下降, 创面渗出减少或消失,红肿疼痛消退,感染菌清除或部分清 除,患者精神状态完全恢复为痊愈;以体温有所下降,创面 渗出和红肿有所减轻,感染菌部分清除,患者精神状态明显改善为显效;以体温有所下降或维持原水平,渗出和红肿略 有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为进步;以用药2d病情无 明显好转或加重,发热不退或升高,渗出、红肿

5、无变化或加 剧,感染菌未清除,局部创面感染发展为脓毒症为无效6。2结果经治疗,痊愈患者23例(57. 50%),显效8例(20. 00%), 进步5例(12.50%),死亡4例(10. 00%),治愈率为57.50%。治疗前,高、中、低热患者分别有19、11、10例;治 疗后,多数患者体温有不同程度改善,高热患者中,5例仍 为高热,7例转为中热,5例转为低热,2例体温恢复正常, 体温改善率为73. 68%,中热患者,3例仍为中热,5例转为 低热,3例体温恢复正常,体温改善率为72.72%,低热患者 中,3例仍为低热,7例体温恢复正常,体温改善率为70. 00%, 总改善率为72. 5%0治疗前

6、灼伤创面渗出液较多、红肿、疼 痛及精神不佳患者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讨论临床研究表明,早期肠源性感染主要是由于肠道细菌易位引发,其主要促发因素为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及生 物屏障受损,肠道局部免疫功能减弱以及肠道微生态紊乱7。chung等8的研究表明,严重烫伤患者由于肠黏膜结 构和功能受损,极易引发肠源性感染。严重烧伤患者肠道酸 碱环境遭到破坏,机体免疫力出现不同程度降低或由于不恰 当使用抗生素造成专性厌氧菌减少,对需氧菌或外来菌抑制 力降低,失去肠黏膜屏障后致病性需氧菌和致病菌易位至其 他部位而引发肠源性感染9。本组40例烧伤患者进行血液和创面细菌学检测,发现 约30%的患者创面感染

7、并不严重或血液中已先检测出肠道常 居细菌,诊断为肠源性感染。临床研究表明,需氧菌、厌氧 菌和真菌均可在患者严重烧伤后经肠道入侵其他部位而诱 发肠源性感染,这也是部分烧伤患者顽固性休克经补液复苏 治疗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10。抗感染治疗是对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治疗的关键 环节,也是预防烧伤感染的重要手段,因此,抗生素的科学 合理使用尤为重要。一般,抗生素的临床使用需要遵从早期 足量、敢用敢停和早用早停等原则,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临床 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用药11。当然,临床药敏试验 也是优化抗生素使用,避免出现抗生素耐药性和二重感染的 重要举措12。本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达到57. 5%,患者体

8、温总改善率为72.5%,灼伤创面渗出液较多、红肿、疼痛及 精神不佳等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本组患者中共确诊5例脓毒症患者,发病率为12.5%, 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患者休克期均未能平稳度过,4例经 临床救治无效死亡,其中2例为消化道出血,2例为肾功能 衰竭。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主要因素,但早期 通过清理创面细菌和外敷抗菌药物能够防止细菌短期内侵 入体内在创面定植和生长,能够降低脓毒症的发生率13 o总体来看,采取针对性方案治疗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 染临床疗效显著,其中抗感染治疗是关键。参考文献1 sun y, wu w, zhang y, et al. intestina

9、l trefoil factor produced in escherichia coli promotes the healing of rat burn-induced acute gastrie mucosal lesions j. j trauma, 2008, 65 (1 ): 163-169.2seregin ss, aldhamen ya, appledorn dm, et al. use of daf-displaying adenovirus vectors reduces induction of transgene and vector specific adaptive

10、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j.hum gene ther,2011, 22 (9):1083-1094.3 姚山川,韩遵华,欧阳兴.烧伤复合伤肠源性感染 25例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03-2604.4 cao l, yang f, liu g, et al. the promotion of car ti lage defec t repair using adenovirus media ted sox9 gene transfer of rabbi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biomat

11、erials, 2011, 32 (16): 3910-3920.5 zhang xg, teng dy, wu zm, et al.peg-grafted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s an injectable carrier for sustained protein releasejj mater sci mater med, 2008, 19 (12): 3525-35336 biesalski hk, mcgregor gp. antioxidant therapy in critical care一is the microcirculation the pr

12、imary target? j. crit care med, 2007, 35(9 suppl ): s577-s583.7 罗锦花早期中药膳食防治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实 验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8 chung kk, juncos la, wolf se, et al.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mproves survival in severely burned military casualtie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j. j trauma, 2008, 64 (2 suppl): s179-s

13、185.9 肖帅,刘龙飞,孙鑫国,等.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j1.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 45-4710 shi j, zheng d. an update on gene therapy in chinaj.curr opin mol ther, 2009, 11 (5): 547-553.11 fan j, meng q, guo g, et al. effects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lemented with glutamine on intestinal mucosal immunity in burned micejnutrition, 2009, 25 (2): 233-23912张爱萍,彭燕,陈鑫,等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 者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 13 (12): 78-79._13 duysen eg , parikh k , aleti v , e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