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 zjgovcn_第1页
宁波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 zjgovcn_第2页
宁波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 zjgovcn_第3页
宁波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 zjgovcn_第4页
宁波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 - zjgovc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波国家高新区gx03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定文本宁波国家高新区gx03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文件- 5 -01、总则1.1规划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进一步深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明确本编制区未来发展方向及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更好地协调各专业、各部门的需求和规划管理的要求,特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3)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10;(4)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区

2、规划(20072020);(6)各类专项(专业)规划;(7)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8)其他相关的标准规范及规划文件等。1.3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gx03地块位于高新区北部,北至甬江,南至江南路,西起院士路,东至冬青路,规划面积约为233.03公顷。1.4规划期限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08年。1.5规划成果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的

3、必要补充和说明,包括研究报告、规划编制与修改情况说明等。1.6法律效力本规划经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生效,并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规划由宁波市规划局负责解释。1.7其他规定技术管理文件的所有内容应遵循法定文件的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应遵守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暂行规定。02、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控制规模和规划结构2.1功能定位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现状分析、因素分析,确定本区的功能定位为:以科研功能为主的城市智慧产业基地,集居住、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功能区。2.2发展目标根据功能定位及用地布局,确定本区的发展目标为:充分利用片区所处的独特区位和地域景观地位,融合多种城市功能,形成独具魅力与特

4、色的,富有活力、幽雅宜人的城市精品城市生活区。2.3控制规模本区规划人口2.2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18.6公顷(不包括水域面积14.43公顷),占总用地的93.8%。2.4规划结构规划空间结构为“轴线+圈层”的模式。具体表述为“一心、二轴、一带、四区”。“一心”为片区中心、“二轴”分别为沿江南路的公建轴与沿大东江的景观轴、“一带”为沿甬江的绿化带、“四区”为两个居住片区、教育片区和研发片区。03、控制单元3.1控制原则控制单元提出总量控制、分量平衡、弹性开发的控制原则。通过严格控制单元建设总量,来控制整体的开发强度,而单元内各地块分量允许突破并相互平衡,由此来增加地块的开发弹性。3.2单元

5、划分结合行政街道和社区界限范围、天然的地理界限如河流、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功能内在关联性、土地使用性质的同一性、主次干道围合的街坊、合理的交通分区等因素来划分控制单元。依据上述原则,规划将本地区划分为2个控制单元,单元编码为gx03-01至gx03-02。3.3控制内容控制单元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控制单元的主要用途、居住人口控制规模、总建设容量、公园绿地面积、配套设施控制要求等。本编制区的总建设容量294万平方米,其中保留的建设容量77万平方米,新建的建设容量217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每个控制单元的总建设容量不得突破。04、用地规划4.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53.11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4.

6、30%,人均居住用地29.51平方米。其中二类居住用地41.86公顷,幼托中小学用地11.29公顷。规划以城市道路和河流围合空间,形成2个基层社区。规划居住人口0.82万户,2.2万人,每个基层社区分别为900011000人。 4.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用地87.2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9.92%,人均公共设施用地48.48平方米。规划用地构成表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百分比(%)r居住用地46.6921.36其中r2二类居住用地35.68rs幼托中小学用地10.05r22居住服务用地0.96c公共设施用地84.7738.78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1.04c2商业金融业用地14

7、.60c2+c3商娱混合用地4.78c4体育用地0.60c5医疗卫生用地5.36c61高等学校用地21.26c63成人与业余学校用地1.07c65研发用地36.06s道路广场用地45.6120.86其中s1道路用地45.61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241.02其中u1供应设施用地0.30u2交通设施用地1.25u4环境卫生设施用地0.09u9其他市政设施用地0.60g绿地39.3017.98其中g11公园33.80g12街头绿地5.50城市建设用地218.60100.00e1水域14.43总用地233.03本区的公建布局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一个基地,两条形象带。一个中心:利用水系交汇处,形成本区

8、的商业公建中心,与高教园区北区中心和高新区核心区形成南北呼应关系。一个基地:利用滨江优势及良好配套情况,建设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打造宁波智慧城市先期示范区。两条形象带:沿院士路与江南路,结合轨道站形成两条公建形象带。4.3工业仓储用地逐步搬迁现有的企业,规划不在区内设置工业仓储用地。 4.4其他用地其他用地还包括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及水域。具体内容详见相关章节。0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5.1配套原则根据城市社区管理和空间布局体系,城市社区配套设施遵循“分级配套,共建共享;分类实施,公益优先;因地制宜,弹性指导”的原则。5.2配套要求本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配套类别按街道级和社区级

9、两级进行分级配置,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以及市政公用七项设施。街道级必须配建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地、菜场、超市等各项设施,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初中、高中、邮政所等设施。对于社区级配套设施,高新区采用集中建设的模式,建设社区中心,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站、社区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居委会、社区警务室、可再生资源回收站等各项设施,同时配建停车场与户外活动场。幼儿园单独配置。06、绿地及公共开放空间规划6.1绿地系统规划利用旧城改造、河道疏通等契机增加小公园、街头绿地,提供居民就近散步、健身和休憩场所。规划绿地36.72公顷

10、,占规划总建设用地的20.43%。其中公园33.81公顷,街头绿地10.86公顷。6.2水体系统规划水域面积14.43公顷,水面率控制在6-7%。本区河网水系由大东江、甬新干河、陈郞桥江、规划15米河道组成。甬新干河:最小控制宽度60米,为城市主干河道,是城市南北向的重要生态廊道,岸线丰富。大东江:最小控制宽度宽40米,为城市主干河道,河岸两侧形成居住区水岸休闲绿地。一般河道:最小控制宽度10-15米,河岸两侧形成居住区水岸休闲绿地。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道。6.3公共开放空间系统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活动的聚集点。本区公共开放空间主要有两个层次,开放空间廊道和重点开放空间。开放

11、空间廊道包括游憩绿廊和特色商业街;重点开放空间包括重要公共设施的开敞空间和主要公园。6.3.1开放空间廊道(1)大东江生态廊道:是本区最重要的开放空间廊道,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并连接商业中心和其它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2)游憩绿廊:通过河网沟通,沿河空间应公共开放,形成连续的游憩绿廊,有利于组织步行系统,并连接各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健身。6.3.2重点开放空间(1)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为本区市民进行商业购物的场所,通过河流交汇处形成商业开放空间,是本区最重要的开放空间。(2)滨江休闲公园:滨江公园是市级公园,面临甬江,视野宽阔,环境优美。在公园内可

12、设置体育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锻炼、娱乐的场地。(3)社区公园:规划布置了2处小公园,规划公园以软质景观为主,并配有必要的活动场地和健身设施,以方便居民或游客驻留和活动。6.4步行系统组织公共开放空间的步行系统,形成完整的步行空间体系,有助于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的连结,并为居民提供散步健身游憩的步行空间。沿河空间提供连续的林荫游憩步道,并连接各公园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游憩步道应设有独立的铺装、成荫的绿林、方便的座憩设施等。结合滨河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及生活性道路,创造本区的步行系统,通过串联社区公园、休憩广场和商业市场等人流集散点,强化步行道与各开放节点的联系,创造

13、生动有趣的公共空间。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图城市道路应设人行道,交叉路口清晰标示地面人行过街通道,较宽路幅有中央绿带的道路应设置“安全岛”,人行道应设盲道和无障碍通道。07、道路交通规划7.1道路等级本区城市道路分为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三个等级。(1)城市主干路包括聚贤路、院士路、江南路,红线宽度44-75米。(2)次干路规划包括创苑路、盎孟港路、丹桂路、冬青路,红线宽度24-36米。(3)支路规划城市支路起完善路网功能等级结构、承担集散路网交通流量的作用。规划支路结合用地性质灵活布置,支路的设计车速为30公里/小时。7.2道路交叉口本规划区内腊梅路和盎孟港路下穿院士路过江桥梁。规划坐标

14、采用宁波市独立坐标系,标高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交叉口标高根据周边地块标高、现状道路情况及跨河桥梁标高来控制。7.3轨道交通本规划范围内有2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5号线和6号线。轨道线线型为初步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可能会有局部调整。08、防灾规划8.1消防(1)消防站设置本区消防主要依托区内新建消防站。(2)消防车通道规划消防车通道的主体为规划区范围内的次干道和支路,应十分重视规划区范围内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划建设工作,切实保障畅通无阻,保证消防车通道通畅、安全。(3)建筑防火要求高层建筑、大型民用建筑等场地,属于消防重点保护单位的,其规划建筑中必须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城市消防的要求。8.2抗震(1)本区内有昌化-庆元断裂带通过,按地震动参数0.05(度)设防。(2)新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