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_第1页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_第2页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_第3页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_第4页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年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后,本区制订和实施了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 -年)。三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有关委办局和各街道、镇的共 同努力,第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 本区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预防控制、 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网络进一步健全, 公共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明显改善, 公共 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本区公共卫生安 全仍然面临各种严峻挑战, 对城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区第一轮公共卫 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初步完

2、成了体系构建, 但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公共卫生体系的 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仍相对滞后。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为了巩固成果、 夯实基础, 进一步提升本区公共卫生体系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构筑牢固的城 市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根据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 -年)(沪府办发 12 号),制订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公共卫 生体系内涵建设为重点, 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框架, 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 提高本区 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 促进公共卫生体系

3、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促 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公共卫生保障。(二)基本原则1、政府主导, 确保公益。 切实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 作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2、关注民生,力求实效。坚持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方向,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重 点环节, 加强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服务, 有效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使 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成效。3、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坚持 “预防为主 ”的工作方针, 强化防治结合, 加强疾病监测预警, 实行疾病综合防治,提高公共卫生系统运作整体效能,有效预防控制各类

4、疾病。4、注重内涵,提升功能。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加强技术储 备,强化公共卫生管理,使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现新的提高。5、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兼顾常态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双重需要,常态时打好基础,满 足市民日常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有效降低公共卫生风险,积极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社会动员,广泛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公 众的知晓和参与程度,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强本区公共卫生体系七大系统的建设,根据市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理顺 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公共

5、卫生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储 备,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功能完善、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公共卫生 体系, 形成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长效机制,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维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二、主要任务(一)应急控制系统1、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加快本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的建 设,实现卫生应急工作的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决策程序化。 进一步健全本区卫生应急 管理机构, 明确区卫生应急管理机构的职责, 加强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 协调和管理。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工作衔接。2、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 依托

6、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 开展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网络直报,充分利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 卫生监督日常监测信息, 开展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预警研究,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预测。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 预案体系, 制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完善传染病、 应急物资储备等各类单 项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由区民防办牵头, 区卫生部门协助, 做好“三防”(化学、 核、生物) 工作。3、加强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依托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一支平战结合、集预防、控 制、监督、 救治和检测功能于一体的卫生应急救援队伍, 配备必要的防疫专用车辆、医疗救 治、现场检测和应急处置设备, 加

7、强应急处置队伍培训和演练。 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做好卫 生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1、完善预防保健专业网络。按照功能对应的原则,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调整区CDC 的内设机构,完善区 CDC 的功能。按照市关于专业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工作规范和评估体系的 要求,进一步强化精防、眼防、牙防、妇幼等预防保健专业机构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2、完善预防保健专业机构、 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位一体 ”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 预防保健专业机构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业务归口管理, 对医疗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加强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医疗机构开展规范化诊疗, 落实疾

8、病、 伤 害的监测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病人和高危人群管理, 开展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加强结核病、性传播疾病、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疾病防治临床基地的建 设。3、加强重点疾病的预防控制。 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症状监测预警、传染病相关 事件监测预警等早期预警机制。 落实肠道传染病、 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等 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加强各种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防治技术储备, 继续将本区甲乙类 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低于全市水平。 根据国家计划免疫的有关规定, 扩增、 更新计划免疫疫 苗品种,将无细胞白百破疫苗、流脑 A+C 联合疫苗纳入本区计划免疫,采用麻

9、风腮疫苗替 代麻疹疫苗两次免疫, 扩大乙肝疫苗接种人群范围。 大力推广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 开展高 危人群干预, 继续做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工作。 继续开展肺结核病人减免治疗, 减免对 象扩大到菌阴患者。 建立健全以医疗机构病例监测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 “慢 性病 ”)监测报告系统,逐步推进社区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肿瘤 等疾病防治精细管理试点工作。加强防盲治盲工作,实现本区 70 岁以上老年白内障患者减 免治疗复明手术。 加强口腔病防治工作, 对本区幼儿园、 中小学校学生开展口腔疾病免费检 查和龋齿充填减免治疗。 开展儿童近视监测, 实施儿童近视干预方案

10、, 按照 建筑照明设计 标准( GB50034-2004 )的相关要求,改造本区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灯具。加强儿童 肥胖病干预,开展学校、 家庭合理营养培训与指导,幼儿园、 中小学校为在校学生提供营养 午餐。4、加强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监测和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建立健全放射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危害因素和相关疾病的监测系统。 积极探索学校、 公共场所和社区意外伤害预防和控 制的有效机制。5、加强精神疾病防治。 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要健全以社区预防、康复、干预为 基础的多层次精神卫生工作网络。 各街道、 镇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精神疾病康复设 施建设。 对本区无业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提

11、供基本药品, 无业贫困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覆盖率 达到 95% 以上。6、加强妇幼保健。 推进婚前保健咨询, 实施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完善围产监护和危重 孕产妇救治网络。加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 新生儿疾病筛查,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和先天残 疾发生率。实施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康复策略。加强社区 0-3 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加强三、二级医疗机构对外来人口孕产妇定点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援, 探索外来人口孕产妇安全分 娩的长效管理机制, 为外来人口孕产妇和儿童提供适宜、 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本区孕产妇 死亡率控制在 10/10 万以下,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 5和 7以下。7、加强健

12、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完善多部门合作机制,增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合力。 制订全民健康教育推进工作规划,开展以社区、企业、学校、 医院为重点的健康场所创建活 动,通过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广泛的宣传发动,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 继续推 进控烟工作,积极创建控烟环境。针对各类重点场所、行业、疾病、人群,制订健康教育和 健康促进工作规范, 逐步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开展效果和方法评估, 提高健康教育工作效率。(三)医疗救治系统1、提高医疗急救能力。 完善急救系统公共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增配应急救援特种车辆。进 一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范围,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和演练, 增强医疗急救水

13、平。2、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网络。 开展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 全面达到一级防护 标准。我区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按要求完善感染性疾病科。3、健全采供血服务网络。 五角场新增流动采血车停放点, 配合市血液中心采血分站的择址 迁建工作, 优化血液采集布局。 督促三级综合性医院成立独立的输血科, 加强临床医师输血 知识培训, 促进临床合理用血和安全用血。 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 提高临床用血自给能力。(四)社区卫生服务系统1、建立网络化、全覆盖的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每个街道、镇设置1 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设置和布局,按 3-5个居委会的地域或 1-2 万人口设

14、1个 服务站。2、落实社区卫生 “六位一体 ”的服务功能。 我区全面推广社区卫生全科团队服务模式,逐步 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点)的服务功能。 为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服务站 家庭 “三站式”卫生服务。 区人均预防保健经费 2008年不低于 40 元,并根据区财政状况或市政府 有关精神逐年增加。 推进应用中、西医适宜技术, 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全区的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达到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3、加强三、 二级医院和疾病预防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工作的支持。有序整合区域内外卫生资源,积极推进三、二级医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在三、二 级医院建立服务 “绿色通道

15、 ”,使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在区域范围内得到有效诊治。三、二级 医院医务人员和 CDC 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经培训后到社区服务半年。鼓励 三、二级医院的在职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根据需要,返聘70 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三、二级医院退休医师。(五)卫生监督系统1、理顺卫生监督体制。 按照上下对口的原则,强化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科功能,理顺卫生监督工作中的政事职权关系, 强化卫生监督机构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职能。 进一步明确 区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责分工, 强化区卫生监督机构的属地化监督执法职能, 进一步促进卫生 监督工作重心下移。2、全面推进和落实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

16、完善卫生监督执法程序和工作规范, 建立健全卫 生监督稽查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保障卫生法律法规全面、正确实施。3、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充实监督执法力量,加强卫生监督员的准入、聘用、培训、考核。完善卫生执法技术手段,落实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设备、 取证勘验设备的配备, 建立卫生监督认定实验室、 快速检测配置样品标准室, 提高现场检测、 调查、取证能力。4、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职 业卫生、生活饮用水、健康相关产品等领域的卫生监督工作, 推进公共场所、职业卫生量化 分级监督管理, 将监管结果纳入全市企业单

17、位诚信系统。 严格医疗服务监管, 重点开展打击 非法行医、 非法采供血、 违法医疗广告及医疗美容的卫生监督工作, 探索建立医疗质量和医 疗安全的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加强母婴保健、实验室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加强 卫生法制宣传与教育,建立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逐步形成 “企业自律、行业管理、政府 监管、社会监督 ”的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1、加强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实施慢病学、防疫学、病媒和消毒等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并协助市疾控开展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等学科建设。 建立重点学科评估制度和评估指 标体系,不断完善学科建设长效管理和激励机制。2、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

18、建设。 实施公共卫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加强公共卫生领域学科 带头人和后备人才的培养。 加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和岗位培训, 政府对全科医师培养给予 补贴。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计划。区公共卫生人员学历大幅度提高, 其中区 CDC 公共卫生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 80%,监督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 85%; 社区全科医师占社区临床执业医师的比例达到40%,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 70%。3、加强公共卫生科研。 依托本区高校的科研优势,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 开展疾病预防控 制、临床医学、病原微生物、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等领域的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为解决 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19、七 )信息系统1、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 整合、利用水平。在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 上,进一步完善系统平台,加强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规范信息采集,强化信息整合,促 进信息共享,提高应用水平,基本建成网路畅通、 标准统一、 反应灵敏的区公共卫生信息系 统,为提升本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技术保障。2、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促进医疗、预防、保健 等居民健康信息的整合利用,实现多档合一、 动态更新、 信息共享。完善疾病监测和管理信 息系统, 加强重点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的信息采集。建立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妇幼保健工作的

20、全程信息化管理。 扩大血液管理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 及时掌握重点用血单位的 血液使用情况, 合理调配临床用血。 在区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 的临床信息系统。三、重点项目(一 )提升功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8 项)1、社区卫生设点布局项目2、区级卫生应急处置队伍装备项目3、结核病医疗救治网络建设项目4、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项目5、精神卫生防治建设项目6、采供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7、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建设项目8、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二)学科人才建设项目 (6 项 )1、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公共卫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3、全科医师培养项目4、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岗位培训

21、项目5、名医师建设工程项目6、区三二级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三)公益实事项目 (9 项)1、艾滋病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2、计划免疫疫苗品种扩增项目3、肺结核病人减免治疗项目4、贫困精神病人免费服药项目5、儿童口腔病防治项目6、儿童近视干预项目7、儿童肥胖病干预项目8、老年白内障复明治疗项目9、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项目四、保障措施(一)完善公共卫生财政投入机制 按照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 构,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原则上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 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完善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承担疾病预防、卫生监督、传染病医疗救治、 妇幼保健、 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的机构及其人员和必要的工作经费由财政全额解决。 社 区预防保健经费到 2008年不低于人均 40 元,并逐步过渡到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核拨。 加强政 府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的考核管理, 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 确保政府公共卫生职能有效落 实。(二)深化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 确保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