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西师大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西师大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西师大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西师大版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hu huì)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 wèi)有鸿鹄(hú gào)将至,思援弓缴(jio 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éi wèi)是其智弗若与(yú y)?曰:非然也。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使弈秋诲二人弈。_(2)为是其智弗若与?_3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人_

2、;一人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2. 古文阅读。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左右曰:“可罢,改日而猎。”文侯曰:“不可。人若无信,岂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注释: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 焉至:到哪里去 岂:副词,难道、怎么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吾与虞人期猎 期_猎_(2)人若无信 信_(3)遂行 遂_2文中“可罢”的“罢”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罢工”、“欲罢不能”中的“罢”的意思是一样的,它的意思是:_  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看了这则故事,根据获得的启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_3. 读管宁割席,完成练习。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n)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注释)捉:拿起来,举起,握。轩冕: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废书:放下书。废:停止。席:坐具,坐垫。古代

4、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1翻译下面的句子。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_2本文写了两件事,分别是:(1)_(2)_3从管宁割席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 )的人。A.淡泊名利、非常清高 B.爱恨分明、勤学好问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

5、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注释)卒:同“猝”,突然。操:琴曲。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伯牙善鼓琴:_(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_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4处)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_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_5. 阅读,完成练习。张乖崖严惩污吏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云:“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

6、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杖剑下阶斩其首,申台府自劾。崇阳人至今传之。注释:巾头巾。诘盘问。勃然气愤变色的样子。仗拿着。申详细说明。劾揭发罪行。1“一钱何足道”中的“何足道”的意思是(   )A.值得一说 B.不值得一说 C.不值得一说吗 D.值不值得一说2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_3你认为张乖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_4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你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理解。_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7、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有学间的人。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节奏正确的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1)以书映光而读之 A.它,指书   B.它指光  _(2)邻舍有烛而不逮   A捉   B及,到  _

8、3写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_4读了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1)谏:_(2)三旦:_(3)善哉:_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吴王曰:“子来,

9、何苦沾衣如此?”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3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4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人_蝉5关系图讲述的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成语中与它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  )A.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D.万事俱备,只欠东风8. 文言文阅读。王戎早慧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

10、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王戎早慧(_)      七岁尝与诸儿游(_)2翻译下列的句子。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_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_9.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你还知道出自这本书的一

11、个故事:_。2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去:_  及:_ 汤:_孰:_  决:_ 知:_3翻译下列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10. 阅读理解。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注释: 假借:同义复合词,假

12、就是“借”。 以是:因此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余幼时即嗜学:_弗之怠: _走送之:_2试着翻译词句。手自笔录:_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3读了短文,你觉得可以向宋濂学习哪些品质?_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患记问不若人_   (2)迨能倍诵乃止_(3)温公尝言_   (4)众兄弟

13、既成诵_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_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_,谈

14、谈你的体会?_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1下列划线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

15、hú,就)B.扫取数斗归(sh,好几)      汝见我不(fu,同“否”)?C.乃厌倦不堪(k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翻译语句。 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对面取人物。_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_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

16、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_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_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13. 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所以:用来。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学宫:学含。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其舍近墓。   

17、0;  舍:_。遂居焉。       居:_。遂迁居市旁。     迁:_。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_此可以处吾子矣。_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4. 阅读芳草地。书戴嵩画牛片段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

18、解释下列加点词。(1)一日曝书画(_) (2)处士笑而然之(_) (3)古语有云(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戴嵩)一日曝书画 B.(牧童)拊掌大笑 C.(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_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