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_第1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_第2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_第3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_第4页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操作技术主讲:史筱亮一、疾病简介 1定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年夜或脓血便为临床主要表现的慢性特异 性炎症性肠病,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肠辟”等范畴,多由脾胃虚弱,湿热蕴结,肝郁脾虚,脾肾阳虚所致。 2特点:病程缓慢,病情轻重不一,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趋势,失治或治疗不当造 成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3后期常会导致肠纤维化,甚至恶变而引发结肠癌。 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 . 临床方面:具有慢性腹泻,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复性发作性或持续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仅有便秘或不出现血便。既往史体检中要注意关节,口腔,眼,浆膜,皮肤,肝脾等肠外

2、的临床表现。 . 乙状结肠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受累结肠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 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成弥漫性分布。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出血,或可覆盖有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致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炎症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 钡剂灌肠可见: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 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 . 病理检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特异性感染性 结肠炎与肉

3、芽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 判断方法:根据临床方面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检查之 三项之一(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结合临床方面和钡剂灌肠有三项之一者可以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诊断成立。临床方面有典型症状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无典型变化者,应列为“疑诊”,应予追踪检查。 三、治疗简介 1西医:主要采用内科治疗(口服水杨酸偶氮磺吡啶SASP),控制急性发 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但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多。 2中医:口服中药汤剂,丸剂;中药灌肠及针灸推拿等。其中隔药饼灸法 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药和灸法

4、相结合,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经研究证明此方法的临床痊愈率为48.81%。总有效率为91.67%,较西医治疗有一定优势(西药近期治愈率为37%左右)。 4 灸法简介 1 定义: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疚火的温 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作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於散结,防病保 健。 3 分类:艾炷灸(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药物灸灯火 灸等。 5 腧穴简介 1 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腹泻,黄疸等,具有温 补脾胃,疏调肠府气血

5、,清利湿热的作用。 胃的募穴(脏腑之精气汇聚于胸腹的腧穴)。 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 是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 实验观察:针刺中脘穴可使胃蠕动增强,使空肠粘膜皱襞增深,空肠动 力增强。 2 水分:脐上1寸,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腹痛泄泻等,铜人曰:“水 病灸之大良”。 3 气海:脐下1.5寸,主治腹痛,泄泻,便秘,疝气,月经不调,闭经虚脱等,保健要穴。 4 关元:脐下3寸,主治遗尿,尿闭,泄泻,腹痛,阳痿月经不调,虚劳 羸弱等。 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小肠的募穴。 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5 天枢:脐旁2寸,主治腹胀肠鸣,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作用: 疏通大肠,理气消

6、滞,大肠的募穴。 6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一夫法取穴),主治胃 痛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下肢痹痛,虚弱羸瘦等。 足阳明经所入为“合”。 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据报道,足三里可双向调节胃的蠕动,可促进WBC吞噬指数上升,增强 免疫能力。 7 上巨虚:足三里下3寸,主治肠鸣 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等。大 肠经的下合穴。 8肝腧: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黄疸,胁痛 ,目赤,目眩,背 痛等,肝的背腧穴。 9脾腧: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 水肿等,脾的背腧穴。 10肾腧: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遗尿,遗精,阳痿,月

7、经不调, 水肿,耳聋。 肾的背俞穴 实验观察:针刺此穴队肾脏的泌尿功能有影响 11大肠腧: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作用,疏调二肠,理气化滞,主 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大肠的背腧穴。 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 1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适,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2脾肾阳虚型:泄泻躲在黎明之前(五更泻),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 后痛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湿热蕴结型: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 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郁脾虚型:

8、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 发生腹泻泄泻,舌淡红,脉弦。 七治疗方法 1选穴:两组学位交替使用 主穴:中脘,气海,足三里(双) 大肠腧(双)天枢(双)上巨虚(双) 2药饼配方 将附子,肉桂,丹参,红花,木香,黄连等药物研成细粉,密藏备用。 湿热蕴结型以黄连,丹参,红花等为主药,配以适量木香粉。 其他各型均以附子为主药,配以适量肉桂,丹参,红花,木香等药粉。 3药饼制作 每只药饼含药粉2.5g加黄酒3g调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2.3, 厚0.5 大小。 艾柱大小,底径2.1 高2 重约2g,艾绒以陈旧为佳,热力易透且易燃 尽。 4体位及操作 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9、,暴露施灸部位,将做好的药饼放在待灸部位上, 点燃艾段上部后置于药饼上施灸,每次每穴各灸2壮,较重者灸3壮,每壮约燃烧15分钟,感觉较烫时适当移动药饼。 5 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 8 注意事项 1 医患密切配合。 2 治疗过程中严格操作规范,药饼的放置应当平稳,移动时要小心谨慎, 同时注意患者队温热刺激的耐受程度如感到烫时,应当及时处理以免烫伤发生。 9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灸法操作不当同一发生烧伤事件,为了预防此类事件发生,要在规范医者操作的同时,可制作一纸板,中间有与药饼大小相同的空洞,施灸时将药饼至于孔洞中,再施灸。 若皮肤烫伤起泡,可涂龙胆紫药水,外用敷料保护;溃烂者可涂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 10 灸后调养 医宗金鉴:“凡灸后谨避风寒,慎起居,养其气血,其喜怒忧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