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_第1页
哈尔滨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_第2页
哈尔滨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_第3页
哈尔滨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_第4页
哈尔滨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项目规划草案哈尔滨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 30目 录前 言3第一部分:项目背景41.全球数据产业步入创新驱动时代42.我国数据产业需要依靠创新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转变103.哈尔滨高新区近二十年的创业为建立东北亚数据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13第二部分:项目定位151.战略定位152.发展方针153.总体思路174.发展目标17第三部分:战略规划191.总体采取产业簇群发展战略192.优先发展数据总部基地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203.重点发展数据开发业,促进数据产业基地的发展204.建立数据产业联盟,完善数据服务体系205.以“数字生活体验馆”为媒介,打造现代新型城市综合

2、体21第四部分:发展风险221.数据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前期发展比较困难222.数据产业需要长期持续的发展,业务和用户的成长期比较长,短期内难见效益,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223.数据产业必须建立在有持续生存能力的业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基础上224.数据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235.数据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较强23第五部分:配套支持241.确定“官扶民投”、“官助民办”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242.用地支持253.基地基础配套支持254.提供配套优惠政策255.为基地运营商提供政府担保贷款266.省、市、区三级政府专项配套资金的落实?267.数据总部基地作为政府信息化项目中

3、数据托管部分的唯一指定服务商26第六部分:对黑龙江省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271.从北京丰台总部基地的成长中得到感悟272.发展数据产业将迅速增强哈尔滨市的经济实力28结束语29前 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源大省、农业强省,黑龙江省传统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为了加快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提出的“调结构,促发展”的宏观产业政策,全力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4、,顺应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潮流,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技术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以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将重点加速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以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哈南、江北两个大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聚核心板块,推动市域工业布局的适度均衡分布,强化主城区多功能现代服务中心和完善市域服务业网络为方向调整服务业布局。按照“北跃西扩、南延东优、中兴外联”的城市发展方

5、略,实现城市建设以新区开发为主的战略转移,重点加快松北新区等都市圈的开发建设。根据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产业与城市发展规划,结合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战略布局,我们希望能携手哈尔滨市地方政府共同打造以数据产业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拟在哈尔滨高新区科技创新城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我们将从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处的中国东北亚经济圈的特定区位条件出发,科学制定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发展风险及保障措施,谋兴区之策略,促哈尔滨之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典范。特制订中国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发展规划。第一部分:项目背景1. 全

6、球数据产业步入创新驱动时代数据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趋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范围的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数据产业的全球化分工格局已经形成,发达国家纷纷调整其产业与技术政策,将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数据的开发利用,使数据的生产、存储、传播、获取和利用由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化、数据库化、网络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为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管理等诸多技术于一体的高端领域,产生人工智能的前沿趋势,并加速用统计学、信息技术、社会经济学与数据产业的融合,实现数据产业的准工业化、资源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全球数据产业已经步入创新驱动的

7、时代。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竞争进一步加剧 在新型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即在生产环节中实现由下游生产环节(终端加工组装)向上游关键零部件生产的转移;在产业链条中实现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转移;并出现由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这将改变全球数据产业的空间转移特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提升本国的产业地位,不再满足于成为发达国家的“加工厂”,而是致力于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吸引发达国家将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向本国转移,同时逐步将研发中心和运营中心从地区中心升级为全球中心,将研发重点由产品开发为主向核

8、心技术研发并重转变,并且积极参与数据内容业和承揽数据服务业。这种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的变化也使得产业竞争加剧,全球将出现几大生产中心、技术中心、运营中心甚至服务中心的竞争。专栏1数据的资源化特征数据资源是继能源和材料之后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如何有效力地开发利用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数据资源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在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产生和使用数据的综合,它既包括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数据,也包括与各类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数据资源超越了传统沿用的文献、情报、知识等概念。从数据内容的表达方式看,数据资源具有文字、数值、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存在形式。数据资源是现代社会资源体系中的重

9、要资源,它与其他物质能量资源一起构成支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体系。虽然数据资源的概念被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在现代资源体系中已经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如同材料、能源等资源一样,数据资源也要经过一定的开发才能利用。数据资源的开发是指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传输、存储、转换、分析等生产有用信息的过程,也包括人们智力创意活动生成信息的过程。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指将信息用于管理、决策、生产、学习以及文化娱乐等活动以实现信息价值的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数据资源的开发是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数据资源的利用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过程。推动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质是提高全社会数据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保障信息产品

10、的供给,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产业链规模逐渐增大 西方发达国家数据产业发展起步早、龙头企业多、产业协会功能强大,通过价值链链接和供应链合作促进产业链协作,已经形成了许多完备的产业集群。其产业链规模逐渐增大,并将产业价值链延伸到全球数据市场,攫取全球数据产业链中的大部分核心价值和巨额利润。比如自 1999年以来,全球数据服务业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 23,到 2004 年全球数据服务业市场总收入达到 3,000 亿美元,2005 年全球数据服务业规模高达 6,390 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全球数据服务业市场到 2008 年将增长到 6,825亿美元。专栏2数据产业链在此,我们将

11、数据产业定义为从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服务以及相关软、硬件研发制造业的总称。由数据内容业、数据服务业和数据软、硬件研发制造业三大产业构成。数据内容业主要是指从事数据的收集、处理、传播、存储、流通的产业群体,其产品以信息为主,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如数据采集部门(各类数据中心、情报中心、开发中心、档案馆等);数据处理加工部门(各类数据处理加工企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银行、保险机构、财政部门、税务机构、计算机中心等);数据传播部门(宣传机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数据服务业指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包括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数据传输服

12、务、数据咨询服务等,它是以数据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的行业综合体。数据软、硬件研发制造业是指从事数据技术设备和元器件的研发和制造的行业。其中,数据服务业是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数据产业链是指在数据产业(数据内容业,数据服务业,相关软、硬件研发制造业)的现实经济活动中,由相关的数据产业部门或企业基于产业活动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连的链条式咬合关系。国家政策持续为产业链协作助力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植,数据产业也不例外。以数据服务业为例,为持续推进数据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抢占更多世界数据服务市场份额,世界各国都不断出台各种

13、政策,整合数据服务产业链,为数据服务业发展助力。如欧盟执委会于2005 年 6 月公布了欧盟信息通讯政策框架“I2010”,整合不同的通讯网络、内容服务、终端设备,以提供更一致性的管理架构来应对全球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技术。新加坡则启动了一个新的 10 年计划智慧国计划(IN2015),这是新加坡 20 多年来制订的第一个为期 10 年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希望通过更新的科技手段实现“一个智慧的国家、一个全球化的城市、资讯科技无处不在”的目标。服务平台不断拓展 当前,互联网、IP 组网技术、多媒体、高速传输等技术日趋成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不断融合和渗透,为数据产

14、业,尤其是数据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快速地拓展了数据产业链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例如 Web2.0 技术正在颠覆软件如何开发、信息如何在互联网上生成、共享和分发的传统概念, 更重要的是它使博客、播客、移动博客、对等网络、社交网络、维客等业务更精彩。随着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IPv6 和 3G 技术的成熟和发展,数据产业将会得到更加迅猛的发展。集群效应呼唤“数据产业基地”20 世纪后期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与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现象并行不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据产业亦是如此,数据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功能上可能存在着很大差别,但每一部分的若干行业却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属性。比如数据

15、软、硬件研发制造业的两个企业都生产同一类产品或相关产品;共同分享同一市场,采用大致相近的销售方式、渠道;产业上游的资源需求相同;智力及人力支持的群体相同或相近,科技理念与技术支持相同或相近等。产业间的企业相互激荡,就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优势。在产业内,企业之间互动;产业外,企业可以结盟,共同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另外,这些企业因享有地理上的优势而有可能获得更便捷和有机的发展:如在香港,出版、广告等媒体公司多位于铜锣湾、测鱼涌和北角。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之为“集群效应”,而数据产业这一特殊的产业,“集群效应”更有利于其整体产业的发展,如企业间可以共享数据,分享信息等。 专栏3产业集群19世纪末,马歇尔

16、(Marshall)提出以外部经济概念为特点的企业集群理论,他认为外部经济应包括企业群落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区域的产业集中是产业进步的表现之一。克鲁格曼(Krugman)继承了马歇尔的理论,他把区域内某个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视为产业水平上的行业规模经济,他认为集群内产业能够保持收益递增,而在集群外的企业却没有这种优势。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集聚的空间模式,产业集群则是集聚经济的主要载体。因此,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战略”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模式。而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数据产业”集群发展的基地,而数据服务、呼叫中心、数字技术

17、、数字网络、新媒体、创意动漫等新兴产业需要有完整“数据产业链”的发展基础和产业环境。数据安全、冗灾备份、项目孵化、人才培育需要有强大的“数据产业”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因集群效应而构建的“数据产业基地”将是实现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2. 我国数据产业需要依靠创新实现从大国向强国转变我国已经成为数据产业世界大国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没有人明确提出“数据产业”的概念,但是其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各类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度稳步提高,网络设备的装备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接近,成为世界第一大基础电信网络;数据产业增加值持续高于国民经济2-3倍、高于全球3倍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

18、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Internet 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数据服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内容深度开发和知识开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实现数据服务的期待具有现实的技术基础, 出现了高精度全文文本检索、知识搜索引擎、分类和聚类、信息过滤、内容检索、多媒体检索、信息抽取、自动摘要、文本(数据)挖掘、人工智能、Web services、语义 WEB以及内容的组织、服务、共享、互操作和可视化等标准与规范。 “数据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力量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化、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增长,“数据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

19、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数据产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因此,以“数据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数据化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数据与信息资源,促进数据、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专栏4产业价值链按照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

20、企业的这种关系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我国数据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由于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基本掌握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几个发达国家手中,相关技术标准也由他们研发并控制,在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密的今天,整个数据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由他们所控制。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环节基本上由跨国公司垄断,半数以上核心利润被国外掌握先进技术的大公司所占有。长期以来,数据硬件制造业是我国数据产业发展的“重头戏”,数据内容业和数据服务业以及数据软件的研发的发展远远落于其后。目前,我国数据硬件制造业的产出能力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数据服务业只相当于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末、日本 70 年代中的发展水平,数据内容

21、业却才刚刚起步。信息产业链的这种严重“头重脚轻”的结果导致上游生产能力过剩,下游生产能力跟不上去,大量产业资源闲置。只有加快发展数据产业链上的高增值、高利润、高附加值环节,才是提高数据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数据产业的偏“重”轻“软”早已不合时宜,在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取得国际竞争优势,还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亦或是合理利用本土资源,都要求:逐步把产业发展重心向高附加价值环节倾斜。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不高,缺乏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较低,这就决定了我国在数据内容业和数据服务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高,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产业技术创新整体水平偏低,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软件产品短缺,尚不

22、能满足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但随着我国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参与下一代互联网协议 IPV6、NGN 和 3G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如 IPv6、数字电视和 TD-SCDMA 等技术和标准的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有望为我国数据产业在世界数据产业链核心利润分配中拥有一席之地。数据内容提供商成为数据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数据硬件制造总产值居世界第二,电信、邮政、出版网络已经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技术原始创新和吸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消费者群体日益庞大。我国数据服务业的发展,技术不是问题、市场不是问题,关键是看内容。数据内容业始于文化产业,而终于信息产业,横跨

23、多个部门,它们在行业管理、运作方式、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别,在夹缝中成长的数据内容业除了网络游戏业的发展可圈可点外,其它方面的发展都不够理想。如数据库业,目前国内的大型数据库有3000 多个,但绝大部分是国家、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建设的内部数据库,建成后并没有面向市场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内容提供商必须通过网络运营商才能接触到消费者群体,而网络运营商由于长期垄断经营的习惯,往往不能与其他人,包括内容提供商合理分配利益,严重影响了内容提供商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导致我国数据内容开发企业规模小,内容发掘深度不够,服务质量上不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的因素。3. 哈尔滨高新区近二十年的创业为建立东

24、北亚数据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独特的区域优势奠定数据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哈尔滨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是中国东北北部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贸易中心,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之间里程最短的大陆桥枢纽,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五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几十条空中航线连接国内重点城市和日、韩、俄、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松花江水运经黑龙江可达俄罗斯,经江海联运可直通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中国沿海地区。具备实现经济腾飞的有利基础,具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潜力,充分利用、发挥区域优势是哈尔滨开放带动战略的基本特色。这样的“核心”位置为数据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尤其在技术交流和培训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哈尔滨高新

25、区具备建立东北亚数据产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级高科技创业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国家级海外学人创业园,国家级航空及汽车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与俄罗斯重点科研基地新西伯利亚科学院技术园区结为友好园区,创办了对俄科技合作中心。哈尔滨高新区初步形成了航空及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信息及服务外包等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群不但是数据产业市场的忠实客户,而且是数据产业链的“核心链扣”,是数据产业基地的产业基础。打

26、造东北亚数据产业基地符合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确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目标。 专栏5: 黑龙江省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节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着眼于构建未来的竞争优势,把高新技术产业摆放到战略产业的高度,充分挖掘技术、人才潜力,整合科技资源,发挥哈尔滨、大庆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产业,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依托重点院校和重点企业,重点开发并行数据处理软件、地理信息处理及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软件、游戏软件、服

27、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及嵌入式软件。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部分节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强化高新技术的技术创新源头和产业化能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平台,培育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产品,在重点跨越、产业化、重点培育、技术储备四个层面上,梯次推进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 在哈尔滨高新区打造“东北亚数据产业基地”符合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的产业发展目标,顺应新形势,高瞻远瞩,建设出一个有生命力的高端产业形态数据产业集群将成为高新区建设的历史使命。第二部分:项目定位1. 战略定位立足东北,辐射东北亚,打造黑

28、龙江省数据产业高地2. 发展方针创新带动:把数据产业基地的发展与世界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国家重大技术战略实施紧密结合,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若干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取得突破。重点提升工业设计、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增值服务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建设数据产业的研发总部,达到技术创新;在“数据产业基地”的投资、开发、运营管理、招商等环节,大胆引进大连软件园模式官助民办,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与政府指导相结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率先突破,尽快构建有利于实现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和布局、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机制,达到体制创新;政府加强宏观服务职能,让企业以及相关中介机

29、构介入管理,园区内各企业、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达到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制度设置等的宏观一致,探索和推动新型业态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达到组织创新;企业建设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参与,由过去主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转为同时注重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不断吸收与借鉴外部新文化、新知识和新思想中符合自身企业发展所需的优质文化养分及不断挖掘、提炼与总结企业在发展历程里所沉淀的优秀文化元素,促进企业文化在执行中充实、在充实中提升,对内增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创新。集群发展:引进国家级实验室,装备制造设计研究院,建设总部型研发

30、基地;组建数据产业服务联盟,凝聚全球创新资源和研博、归国人员以及先进国外创新人才,发展以普适计算、人工智能、系统集成等相关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灯塔型”企业和拥有自主创新的高、精、尖产品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大型企业。承接转移:发挥已建园区的技术、品牌、机制和产业优势,与区域经济结构升级紧密结合,承接东北亚区域高端产业的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带动黑龙江省产业高端化发展;促进东北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由数据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面向全球:与国际顶级园区进行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大力引进

31、跨国公司研发总部等高端服务机构。通过大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在技术水平、管理理念、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模式等诸多领域与国际接轨,保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吸引全球高端资源,充分扩大技术外溢效应,提升园区整体层次,最大限度地实现园区企业的价值。3.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宏观经济已经进入战略转型期机遇,按照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规划为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主体运作,大力发展黑龙江现代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优先发展基地配套设施,启动数据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数据开发业,推动数据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配套发展数据服务业,保证数据产业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

32、数据产业总部基地主要功能区包括:科技大厦(写字楼),企业总部办公(研发)楼集群,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专业人才定向培训基地,数字生活体验馆,专家公寓,数据产业配套服务区(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员工生活区。我们希望通过六年左右的时间,将“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打造成为集智囊产业、商业、写字楼、专家公寓、现代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力争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哈尔滨建设成为最适宜数据产业发展的城市,从而推动黑龙江全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4. 发展目标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建设发展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地规划、建设期(20102011年):该阶段主要做好基地的

33、规划设计、完成功能区的建设工作,规划并建设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科技大厦、孵化基地、总部企业集群、专家公寓以及员工生活居住区。第二阶段:招商期(20122013):该阶段的重点主要是数据总部基地的形象宣传,联合开发区招商局共同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我们计划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引入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产业关联的企业总部进入园区,带动产业园的发展,引进100家数据产业链上具有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数据服务基地、创意产业基地),形成最具活力的数据产业创业乐园,培育孵化10个具有发展潜力、高成长的品牌企业,形成发展后劲(孵化器基地)。同时,力争将产业园建设纳入到国家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规

34、划之中,争取得到国家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等。 第三阶段:高速成长期(20142015年):将园区建设为世界最知名的数据产业集群地,在原基础上继续引进10家大型企业设立区域性或全国性数据产业总部,培育至少100家具有相当规模创新型企业,实现持续创新与发展,成为引领数据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第三部分:战略规划1. 总体采取产业簇群发展战略国际经验表明,地区间的产业竞争主要是产业簇群间的竞争。如果把世界经济地理图展示出来,呈现出斑马状的产业簇群现象。例如:美国硅谷IT产业簇群、美国洛杉矶娱乐产业簇群、澳大利亚LINDFIELD郊区影视工业簇群等。为了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地方政府应按产业簇群形成、发展、壮大

35、的规律,采用产业簇群理论来制定产业政策,以提升本地区产业簇群的竞争力。一个地区产业簇群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四个内生变量-需求条件、生产要素条件、企业战略与竞争的时空背景、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从哈尔滨高新区的发展情况看,如果能把握住机会并且政策运用得当,其竞争力能够迅速提升和外溢,进而占据数据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战略选择上要用提升产业簇群竞争力的思路制定产业政策。首先,应采用开放的心态,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数据产业关联企业在哈尔滨集聚。第二,建设发展数据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平台,如每年一度的“数据产业论坛”,营造有利于数据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鼓励良性竞争;第三,建设工业数据化基地、

36、教育培训基地、孵化器基地、数据服务基地、数字生活体验馆等功能区域,产生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通过灵活专业化、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和合作竞争等产生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2. 优先发展数据总部基地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数据总部基地”启动初期,我们将重点建设科技大厦、数据中心、企业总部大楼集群(由1015栋单体面积在3万平米以上企业总部写字楼组成)、专家公寓、员工生活区(建筑面积约30万平米左右)等基础生产、生活配套,为基地招商营造良好的产业与生活环境。3. 重点发展数据开发业,促进数据产业基地的发展数据开发业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未来更快更好发展的源动力。现代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未来将成为整个数

37、据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点。数据产业总部基地将以省内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大力引进和发展机械设计、嵌入式工业软件开发企业;以能源开采业为基础,重点建设地质勘探数据存储于计算;以食品加工业与生物制药产业为基础,大力引进相关科研机构;结合哈尔滨全市数字城市发展的需求,建立城市信息综合服务呼叫中心。4. 建立数据产业联盟,完善数据服务体系整合数据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组建数据产业服务联盟:建立与数据产业链条的知名企业的紧密联系,整合链条企业的自有资源,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产业服务体系,力争为企业解决从资本问题、人资问题、管理问题、信息问题、市场问题、营销问题、技术问题等全方位问题,提供最全面、最国际化、最

38、专业的数据产业服务。适度发展存储产业 重点开发具有先进概念的计算方法和理论,发展以新概念为基础的具有每秒千万亿次以上浮点计算能力和高效可信的超级计算机系统、新一代服务器系统,开发新体系机构、海量存储、系统容错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开发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恶意攻击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新密码技术等。积极培育下一代互联网产业 重点开发高新的核心网络设备与传输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在可扩展、安全、移动、服务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开发智能终端和叫停网络等设备和系统,支持多媒体、网络计算

39、等宽带、安全、泛在的多种新业务与应用。其目标是通过技术转移与国内外掌握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机构在技术标准、产业研发、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带动东北亚地区产业发展。5. 以“数字生活体验馆”为媒介,打造现代新型城市综合体我们将通过“数字生活体验馆”为媒介,将数据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最新发展以最直观的方式对外展示,使人们可以最直观的感受信息产业给现代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同时,也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一个对外宣传与展示的舞台。第四部分:发展风险1. 数据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前期发展比较困难数据产业以高

40、新技术为依托,集中了大量IT领域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系统整合专家的智慧,属于新兴行业。虽然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大的数据公司享有声誉,但是在中国,数据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要以大的环境为基础,面对不完善的市场规则,数据产业的发展势必受到一些影响。2. 数据产业需要长期持续的发展,业务和用户的成长期比较长,短期内难见效益,需要强大的资金做后盾数据产业是一项知识产业,无论是数据内容业、数据服务业还是数据软件的研发,学习期都比较长,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都依仗于人脑的工作,不像制造业,可以迅速地引进设备与技术;另外,用户的成长期也会比较长,如果用户没有“数据”的意识或者技术水

41、平较低,“数据产业”将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效益,而一个新兴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这对“数据产业”的发展的金融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数据产业必须建立在有持续生存能力的业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基础上以数据产业中的数据库为例:国家信息中心自成立伊始,就以数据库的建设为中心,建立了许多数据库,然而绝大多数的数据库能够建成而不能够生存或者生存得没有活力。因为数据库是一个发展的生命体,不是一个静态和封闭的工程, 只要数据库不能及时更新或者用户不感兴趣了、资金无法周转了,这项业务就会停顿下来,因此,对于数据产业来说,如果没有持续的发展就只有死路一条;另外,数据产业业务长期生存的合理性

42、却很难解决,整个生命历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个数据库都要建立自己的适应机制(生命机制)。4. 数据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为基础,要求他们既要懂得计算机、统计知识,还要有经济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铺垫,核心难题不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操作上,而在于给出计算机的某个指令,指令的给出在于我们对数据价值理解的人,要能够从战略高度上系统地思考问题,因此,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的发展吸引着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同样滋养着产业的发展。5. 数据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较强从某种意义上说,数据产业不是一种“扶贫”的产业,尤其对于数据服务业来说,只有好的企业才有精力来规划和涉及这样的领域,

43、才想通过数据来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从而提高决策水平,寻找发展机遇;疲于奔命的企业很难从数据中获得生存的答案,因为他们缺的条件太多,因此,数据产业很难做到“雪中送炭”,它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产业,与整体的经济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整体经济发展较好,数据产业也会顺势而上,如果整体经济发展一般,数据产业便会有一定的风险。第五部分:配套支持“东北亚数据产业总部基地”希望在以下方面得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新区区委区政府等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鼎立支持:1. 确定“官扶民投”、“官助民办”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政府为“数据总部基地”投资方/经营方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支持,支持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44、。高新区政府在基地设置“东北亚数据总部基地”管理办、服务中心,行使政府职能,解决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与基地运营商共同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公司针对此项目,将至少成立三家公司(名称待定),即:基地管理公司主要负责配合基地管理办对外开展招商引资,基地资产管理、基地物业管理、协调解决基地基本配套等;基地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基地各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基地产业配套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基地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培训基地等数据产业配套设施的运营;2. 用地支持高新区政府以优惠价格为基地提供不少于300亩的商住用地,容积率规划在3.5以上。3. 基地基础配套支持由政府落实解决基地市政道路、市政供水、市政供热以及双回路供电

45、、通讯系统等基础配套,基地双回路供电容量为2*2万KVA,其中2*8000KVA为大工业用电;基地通讯系统主要为中国联通Internet骨干网出口带宽20G,中国电信Internet骨干网出口带宽10G,中国移动Internet骨干网出口带宽10G。4. 提供配套优惠政策由政府参照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外招商引资的标准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扶持政策为基地运营商、入区企业提供各项优惠政策。5. 为基地运营商提供政府担保贷款为保证数据总部基地顺利、快速的投入运营,基地建设所需资金大部分由公司提供,剩余缺口部分希望能由开发区政府下设的国有投资公司提供担保,由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筹集。6. 省、市、区三级政府专项

46、配套资金的落实?作为扶持,我们希望省、市、区三级政府为我们提供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的政府专项配套资金。7. 数据总部基地作为政府信息化项目中数据托管部分的唯一指定服务商为了便于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安全管理,同时也作为对数据总部基地的支持,我们希望由省政府信息化部门组织向数据总部基地租用或购买不少于1000平米数据中心机房,用于托管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同时,为了集约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我们也希望由省政府组织统一将全省城市综合信息服务呼叫中心(如12315、110、119热线等)设置在数据总部基地。数据总部基地也将积极开展对行业客户的营销(如境外客户、金融、保险、咨询调研、民航等),力争在5年时间内,使数据总部基地呼叫中心座席规模达到5000人以上,将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