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九年级《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物理九年级《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沪科版中学物理九年级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设计九年级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磁是什么 、电流的磁场和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三节课的内容;单元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洁方法,明白磁性的广泛应用;( 2)熟识磁场,知道磁感线是形象地表示磁场的一种方法;( 3)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4)知道导线四周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跟条形磁铁的磁场相像;( 5)明白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6)明白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试验探究活动,熟识磁体、

2、磁场的基本性质;( 2)通过用铁屑显示永磁体的磁场分布,学习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法;( 3)通过观看体验电流四周存在磁场,初步明白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4)通过试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规律及磁场方向;( 5)经受探究“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过程,让同学在探究中发觉问题, 并有依据的猜想, 运用掌握变量的方法设计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终得出试验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明白磁体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我国古代对磁学的宏大奉献, 体会物理学问的摘要作用, 培育同学对科学的爱好, 增强同学的民族骄傲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 通过熟识电流四周可以产生磁场,体会不同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的

3、相互联系,养成乐于探究自然秘密的习惯;( 3)通过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明白物理学问如何转化成实际技术应用,进一步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同学 学习物理的爱好;教材分析:1本章概述本章主要内容是磁体、磁极、磁感线等概念,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 场的方向及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明白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校自然课已经学过关于永磁体的磁现象,同学平常大多摆布过吸铁石,对磁现象并不生疏;在磁的发觉和利用上,我们的祖先曾有杰出 奉献,可以借此进行爱国主义训练;但磁场、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等 概念却都是全新的、抽象的学问;其中,磁场和磁感线是电磁学中的 重要概念

4、之一, 是以后学习电磁感应、 磁感应强度等电磁学学问的基础;不过,我们这里的主要目标是确认磁场的存在,熟识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方向及其分布情形的方法,不涉及磁感线疏密、 直线电流四周磁感线的外形等问题; 对于直线电流的磁场, 只让同学明白电流的磁场与电流亲密相关, 知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到底直线电流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怎样的关系,教材没有涉及; 而对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既要求知道磁场与电流亲密相关,仍要求同学知道通电螺线管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第三节课“科学探究:电动机为 什么会转动”,主要是让同学通过试验探究熟识到通电导体在磁场中 会受到力(安培力)的作用,初步的感受安培力的存在

5、,知道安培力 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为同学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安培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学在感受、熟识安培力的基础上,通过明白电 动机工作原理, 能够让同学体会到从物理学问转化成实际技术仍需付出艰辛和劳动;本章教材总的编排思路大体是:以电和磁的联系为线索, 以试验和科学探究为主要手段,展现了磁场、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通电导体 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原理及应用(电动机)等内容;全章科学内容和 科学探究相互呼应,相得益彰;教材16.1节在复习物质的磁性的基础上,熟识磁体、磁极,并通过用铁屑和小磁针显示磁力作用的强弱、方向以及大致状况的试验活动,引出“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描 述磁场的方法,

6、为探究电流的磁场打下必备基础;奥斯特的发觉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教材16.2节先通过奥斯特试验明白通电直导线四周的磁场,接着争论了通电螺线管四周的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极性;16.3 节是在同学学习了磁现象、 通过奥斯特试验初步熟识了电与磁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电流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更深层次的探究电与磁的联系的过程;本章教学重点: 磁场是贯穿电磁现象始终的一个重要概念,用磁感线来形象化的表示磁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争论方法;电流产生的磁场、 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等内容,即包含科学争论方法,又是重要的科学探究过程,因而是本章的重点;本章教学难点:磁场、磁感线

7、和电流的磁场特别抽象,是本章的难点 之一;教学中应留意把书本上抽象的学问与生活中的详细现象联系起 来,通过转换的方法,化抽象为详细,化无形为有形,丰富同学的想 象才能, 这是突破这些难点的有效途径;电动机能够连续转动的缘由既有理论方面的抽象又有技术方面的难点因而也是难点;利用教具或动画直观展现线圈中电流方向与受力转动情形,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方法;2编写特点本章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1)留意联系社会实际和同学生活;每节课内容编排,都是第一通过图片展现本节课所学学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表达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8、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进而把物理教学 与科学技术的进展和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引导同学关注科技进展的前沿,帮忙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育他们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突出试验和探究;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考虑到了同学“喜欢试验和探究” 的特点,设计了大量同学活动, 留意学问形成的过程, 留意让同学通过观看、 试验等实践活动来主动地建构学问体系;本章的主要探究试验有三个: “磁体四周有什么”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 ,使同学更多地经受科学探究的过程; 迷你试验室中也有三个小试验,给同学供应了较多的活动体验的机会;这些活动,需要的器材简洁,贴近同

9、学的生活,从而使物理学问与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对同学形成、懂得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好的促进作用;3课时支配本章共 3 节,建议全章教学用5 课时,其中新授课每节4 课时,复习总结 1 课时;教学策略:第一节磁是什么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节, 可以利用同学熟识的磁现象, 或者预备一些好玩的小试验, 直接引入章标题, 然后通过人类熟识磁现象是从永磁体开头的这一事实,进入第一节课的学习;充分利用同学在生活和学校科学课中有关 “磁现象” 的熟识和学问储备,不但有利于同学顺当完成活动 1 和活动 2 中的探究试验, 仍能够引发同学的认知冲突, 促进同学的深层次摸索和探究, 加深对磁体性质、磁化等学问的熟识和

10、懂得;磁场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 中学只要求同学初步熟识磁场的存在,即知道磁体四周存在磁场即可;通过“磁场中某一固定点对小磁针的北极(或南极)的作用力有确定的方向,而在磁场的不同点,小磁针北 极受力方向不同”的事实, 熟识到磁场是有方向的;所以本节课从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来熟识、感受磁场,把抽象的问题详细化、形象化,符合中学同学的认知规律;因而 做好课本图 16-5 的几个试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1关于磁体的基本概念、性质的教学;课前可以在网上收集“司南” 、磁悬浮列车、 -磁谱仪、极光等一些源于古代、现代、自然、科技的图片或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上课 时播放,激发同学的学

11、习爱好,引出课题;同学在学校科学课上对于磁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初步的明白, 因而本节课在引入课题后, 可以启示同学回忆摸索: 对于磁体你已经明白哪些方面的学问?待同学回忆后,老师简洁点评, 然后指出:“为更全面的熟识磁现象,请同学们做下面的试验(图16-2、16-3);”同学做完试验后, 再让同学对回忆的学问进行订正和补充,同学的印象会更深;对于图16-2、16-3的试验,由于试验比较简洁,可以把它改成开放 性的自主探究试验;课前为每一小组预备课本图16-2、16-3中的器材,为了使试验成效更明显, 小组的试验器材仍可以再增加两辆力学小车(铝制或木制),一个条形磁铁,或给两个中间系线的条形

12、磁铁, 以让同学便利地争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试验活动以后, 让同学汇报得到的结论;由于该活动试验器材较多,过程开放性(自主性)较强,为了充分发挥开放性探究活动的作用,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够都有较高水平的收成,在得出课本上的基本结论后,可以启示提问:试验中,同学们仍有没有其他的发觉?仍有 哪些问题?从而促进同学深层次的摸索,把探究活动推向深化; 善于钻研的同学仍可能发觉磁化现象,磁体指南北的性质等,提出诸如: 磁体为什么总是指南北?为什么磁铁能够吸引锯条、回形针等,而不能够吸引铜、 铝导线?假如同学不能发觉或提出上述问题,老师可以提问:磁铁吸引回形针时, 回形针之间能否相互吸引?是否全部的金属

13、都能够被磁铁吸引?从而引出磁化和去磁;对于去磁, 同学的生活体会不足, 老师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引导同学:既然原先没有磁性的物质可以获得磁性, 那么具有磁性的物质在某些情形下是否也会失去磁性呢?引出去磁的概念,然后演示用“加热”和“敲击”的方法去 磁;最终可以引导同学从磁化的角度说明磁铁吸铁而不能吸铜、铝的缘由;2关于磁场、磁感应线的教学:第一可以通过试验演示 “不直接接触的两磁体之间也能够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提出问题:磁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为什么也能发生相互作用呢?引出磁场的概念;在同学明白到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之后,启示同学类比熟识“流 动的空气” 的方法, 查找显示这种 “看不见、 摸不

14、着” 的磁场的方法;空气流淌大家不能直接感知, 但我们通过观看空气流淌对树叶等物体的作用,依据“树叶动”的事实就可以间接知道空气在流淌,同样,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磁场对其它磁体的作用来间接地熟识磁场,然后让同学观看图16-6 的试验;通过该试验,可以让同学熟识到:磁场有方向;磁场中不同位置,磁场方向不同;做图16-6 的试验以前,建议增加一个演示试验:用磁针“探测”磁场及方向;在桌面上放置一 个条形或蹄形磁铁, 将同一大磁针分别放在磁铁四周不同位置,也可以同时将多个相同的大磁针放在磁体四周不同位置,让同学观看大磁针静止后的指向;通过这个试验,同学不但加深了对“磁场有方向”的熟识,而且知道磁场方向

15、可以通过磁针的方始终显示;做完上述试验后, 进一步引导同学摸索: 为了显示磁场中更多点的磁场的方向,应当有更多的磁针; 为此,在试验时可以用很细的铁屑 (放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针) 代替大磁针显示磁场方向及分布情形;然后演示图16-5 中的( a)(b)(c)(d)四个试验,为增大可见度,建议用投影仪演示;做完试验,提出问题:试验过程中,往玻璃板上撒铁屑后,为什么要 轻小扣击玻璃?磁体四周的铁屑或磁针有规律的排列,是受什么力作用的结果?没有磁场,它们的排列能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同学明确: 铁屑或磁针排列情形直观反映了磁场分别情形;接着启示同学摸索: 用摆磁针或撒铁屑的方法显示、描述磁场有什

16、么缺点?引出下一个段标的教学;对于磁感应线教学, 可以引导同学用带箭头的曲线代替磁针或铁屑试着画出图 16-5、中的磁场分布情形; 同学在画图过程中, 一方面体会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磁场的分布规律,同时熟识磁感线在实际上并不存在,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采纳的一种方法;为了帮忙同学利用磁感线正确描述磁场,在磁感线教学中应指出以下三点:(1)磁感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用来形象地表示磁场地 一种方法,一种模拟磁场的“模型” ;(2)磁感线上的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从磁体北极到南极(在磁场外部);(3)磁感线不只是画出的那几条, 磁场也不是只在一个平面内, 而是分布在磁体四周的这个空间;3.关于地

17、磁场的教学,只要求同学通过阅读“信息窗”的内容,熟识 到地球可看作一个如课本图16-4 的大磁体,它的四周存在磁场;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刚好相反,教学时, 可以将这部分学问制成多媒体课件, 以帮忙同学想象地球表面磁场的分布情形;也可以让同学结合地磁场的学问尝试说明磁体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最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磁偏角和沈括学问,激发同学的民族骄傲感;其次节电流的磁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通过奥斯特试验熟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四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观看通电螺线管四周铁屑的分布情形, 确认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像;通过试验探究通电螺线管磁极的性质与电流方向的

18、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右手螺旋定就;本节课第一通过奥斯特试验,让同学体验到通电直导线四周存在磁场,初步熟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存在联系,然后更进一步通过试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确信电流的磁场与电流亲密相关,加深对“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的熟识;随后,将“通电直导线”拓展到“螺线管(曲线) ”,在介绍什么是螺线管后,通过试验让同学观看通电螺线管四周的磁场分布情形,熟识到电螺线管四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像,通电螺线管也有两个磁极;那么,通电 螺线管的磁极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支配一个探究试验,要求同学通过探究活动,“发觉”通电螺线管磁极性质与电流方向有关,并查找 磁极极性与电流方向的

19、详细关系; 在同学对这种详细关系有肯定的感性熟识,想描述而又无法精确形象描述的时候,学习右手螺旋定就; 电流的磁场既是对前面磁场概念的深化和拓展,又是后面学习电磁铁的基础, 更是进一步学习各种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同学在这里首次接触、摸索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对此普遍缺少生活体会,感 性熟识不多; 因而教学中, 应当尽可能采纳试验和适当的直观教具做好演示,制造条件让同学自己动手试验,经受探究过程,获得丰富的 感性体验, 进而确信电流四周存在磁场, 形成对电流四周磁场特别是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形象化熟识; 1.奥斯特试验引入课题后,可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磁铁四周存在磁场,只有磁 体能够产生磁

20、场吗?然后出示奥斯特试验所需器材,向同学演示没有磁铁,利用电流也可以产生磁场,从而引入新课;仍可以先引导同学 摸索电现象和磁现象相像的性质,如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然后指出:早在奥斯特之前的很多科 学家也留意到了这样的事实,并提出了猜想: 既然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有这么多的共同点,那么这两种现象之间也可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为找到这种联系,很多科学家做出了不懈的探究,都没有胜利,直到1820 年 4 月,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试验证明白这种联系的存在, 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沿着伟人的脚步

21、, 经受这个探究的过程, 感受这一宏大发觉的意义和价值;然后介绍试验的试验器材,引导同学通过试验, 观看体验通电直导线的磁场;用这种方式教学,既能够激发同学学习和探究的爱好,又能够很好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训练;该演示试验目的是让同学感知由电可以生磁;由于该试验所需器材简洁,老师最好把该试验改成同学自主探究型试验,让同学自己动手操作,经受探究过程,教学成效会更好;事先给每一个小组预备好所需 器材:磁针、电源、开关、导线;上课时引入新课后,先让同学依据所给的器材,结合课本图 16-8,启示同学摸索以下问题制定试验方案;试验中怎样显示磁场?怎样才能使试验成效更好一些,准备把磁针放在磁场的上方仍是下方

22、?试验时通电时间不要过长,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磁场有方向,电流也有方向, 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在试验过程中, 假如有同学提出闭合开关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的问题, 老师可以告知这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电流,使试验成效更明显;为了爱护电源,试验时通电时间不宜过长,只要看出磁针转动即可切断电路;假如条件实在不足, 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现演示试验, 以增加可视成效;做试验时要启示同学观看, 导线下的磁针在什么情形下会偏转,同学依据试验现象: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偏转,没电流通过时磁针 不动,能够熟识到:引起磁针偏转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从而得出 “电流能够产生磁场”或者“通电导体四周存在磁场”的结论;

23、为了 把探究活动引向深化, 可以启示性的提出问题并让同学猜想:磁场有方向,电流也有方向, 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呢? 怎样通过试验探究这一问题呢?让同学设计试验的方法;同学说出试验方法后, 可以让同学上讲台自己演示试验过程,让其他同学观看现象,总结结论;通过同学参加来活跃气氛,增强试验成效;在同学进行试验并通过分析比较观看到的现象得出结论后,老师可以引导同学总结, 并指出奥斯特试验的意义在于,第一次通过试验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而是有亲密联系的; 这一发觉极大的激发了各国科学家探究电磁本质的热忱,有力地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化争论;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建议在这里增加一个同

24、学探究活动,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丰富同学的感性体验, 加深对电流产生磁场的熟识, 另一方面也能自然引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直导线四周存在磁场, 假如将导线弯曲成螺线管, 通电后其四周是否也会产生磁场呢 .假如有磁场,与通电直导线的磁场是否相同.介绍通电螺线管后,为了帮忙同学明白螺线管的两种不同的绕线方法,可以先让同学用导线在铅笔等一些物体上练习绕线,并画出相应的绕线方法;为下一步以画图的方式,记录“探究通电螺线管与电流 方向之间的关系”的试验结果,进而总结、归纳右手螺旋定就做好铺 垫;然后,让同学分组完成活动课本图16-9、16-10 所示的试验;假如器材不够分组试验, 也可由老师演

25、示, 用投影或实物展现台投射到大屏幕上,让同学通过观看直观感知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并启示同学对比条形磁铁的磁场, 得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铁外部的磁场分布相像” 的结论, 熟识到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启示同学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由电流产生的”这一事实入手,猜想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是否跟电流方向有关?引出下一个探究活动;以上两个试验的目的是: 要同学通过自主动手探究, 查找并总结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才能和表达表达才能;为归纳、总结右手螺旋定就供应感性体验;为了启示同学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右手螺旋定就,并从中体会探究物理规律的方

26、法;在探究开头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示性问题, 以促进同学深层次地摸索; 比如:螺线管有两种绕线方法,螺线管和电源相接有两种接法, 那么螺线管绕法不同或者与电源正负极接法不同,螺线管的磁极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留意这些问题, 并将试验结果以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图 15-4探究试验终止以后, 老师要勉励同学, 依据观看到的试验现象和记录, 把自己的探究结果用语言描述出来,引导同学确认: 打算通电螺线管极性的因素是电流的方向; 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右手螺旋定就,使同学感性熟识进一步深化,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最终指导同学阅读课本上右手螺旋定就的内容, 并指出右手螺旋定就中的规定是人为的, 是为了

27、便于人们判定和记忆, 同学也可以依据自己懂得的方式去表达, 只要能够揭示出通电螺线管磁极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即可;如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判定: ( 1)用左手也可以判定,只是与用右手螺旋定就判定的结果相反2正对着螺线管的一端 观看,假如电流是沿顺时针方向流淌,就靠近你的这一段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远离你的那一端是南极;假如电流是沿逆时针方向流淌, 就螺线管磁极性质刚好相反; ( 3)蚂蚁沿着电流方向爬,说: “n极就在我的左边”;(4)猴子用右手把一个大螺线管夹在腋下,说: “如果电流沿着我的右臂所指的方向,n 极就在我的前方;如右图所示;图 15-4图 15-4为了进一步熟识右手螺旋定就,老师

28、可以出示不同绕线法的螺线管,训练同学用手比画判定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也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练习;由于中学同学识图和空间想象才能较差,可能给这部分学习带来困难,老师应加强指导; 课标对右手螺旋定就未作要求, 教材虽已介绍,教学中对同学要求不能太高,简洁明白即可,以免增加同学负担;对 于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和磁感线不做要求,建议不讲;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本节课是同学在已经学习了简洁的磁现象,明白了奥斯特试验首次将电与磁联系起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电流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之 间的相互作用; 是更深层次的探究电与磁的联系的过程;而对于整个中学阶段, 本节又是同学高中学习安培力的基础,让同学在中

29、学阶段初步的感受安培力的存在, 及安培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为同学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安培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同学的思维才能属于体会性的规律思维,很大程度仍需要以详细的形象的体会材料来懂得抽象的问题;同学对电动机的熟识也大多是感性熟识,仍有太多的疑问,老师可由此入手,培 养同学有依据猜想的才能, 引导他们科学探究, 最终揭示电动机的秘密;1.探究电动机转动的缘由( 1)猜想电动机转动的缘由本节课前可以先让同学搜集一些小的(如玩具上的)电动机,并把其中的一些拆开观看其结构; 上课时,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入课题后,第一让同学通过试验,亲自体验电动机模型通电转动的过

30、程,然后让同学出示拆开的各种各样的电动机,让全体同学共同观看电动机的组成部分(必要时可以实物投影或展现拆开的一些电动机的图片),引导同学查找电动机结构的共同特点:主要有线圈和磁铁组成;然后启示引导同学提出猜想:电动机主要有线圈和磁体组成;线圈在通电后转动, 说明线圈在通电后受到力的作用,这个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呢?由于电动机中都有磁体,因此推测这种力的产生跟磁场有关;同时考虑到只有通电时,即线圈中有电流时电动机才会转动,因 而推测这种力仍可能跟通入线圈中的电流有关;至此,同学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缘由同学通常会有以下猜想:猜想 1:电流(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猜想 2:磁场对电流(通电线圈)

31、产生力的作用;猜想 3:电动机中磁体的磁场与线圈中电流的磁场存在相互作用同学提出猜想以后,可以引导同学用“简化”的思想和掌握变量的方法设计试验;( 2)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引导同学将复杂问题简洁化,将线圈转换成直导线验证自己的猜想; 启示同学摸索:本试验的目的是:观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是否受力, 受力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因而,可以用导线、开关、电源等组成一 个电路, 然后把一部分导线作为争论的对象,观看这部分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形;在探究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场方向的关系时,可 用掌握变量的方法分两步去做:一、保持磁场方向不变,转变电流方向,观看导线受力方向;二、保持电流方向不变,转变磁场方

32、向,观察导线受力方向;可以让同学自己组装试验器材, 将粗铜丝用细铜丝悬挂起来可以在蹄形磁铁的磁场中自由摇摆;很好的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装置比书上的装置更简洁组装, 试验现象也特别的明显; 同学在分组争论组装仪器的过程中, 也培育了他们小组沟通分工合作的才能,同时也锤炼了他们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最终引导同学分析现象得出结论;2电动机怎样转动第一,可以通过课件演示通电线圈不能连续转动的缘由,引导同学摸索如何让它连续转动?然后,让同学观看课本图16-21(a)(b)(c)(d),并阅读相关内容,熟识到通电线圈的两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两个相反方向的力的作用而转动,如课本图16-21( a)所示;当线

33、圈转至平稳位置(线圈平面和磁感线垂直)时,两电刷跟两个半环间绝缘部分接触,线圈中无电 流,线圈不受力的作用,如课本图16-21(b)所示;但线圈由于惯性会连续转动,从而越过平稳位置,此时,两电刷和半环交换接触,使 线圈中的电流方向转变, 线圈中的导体受磁场力的方向也转变,因而可以连续转动, 所以线圈能够不停地转动, 如课本图 16-21( c)所示;在平稳位置转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的元件是两个金属半环,通常把那两个金属半环称作换向器;最终,可以向同学展现依据 “迷你试验室”中要求制作的简易电动机模型, 重点让同学观看摸索图16-22(a)中线圈两端的漆包线分别被刮去了半边,以加深同学对线圈转动过

34、程的懂得;备课素材:1.我国古代“磁学”方面的成就我国是用文字记载磁现象最早的国家之一,指南针的创造和应用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所作出的庞大奉献;在公元前3 世纪的吕氏春秋中就有“磁石召铁” 的记载;到战国时期, 显现了用自然磁石琢制的 “司南”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指南针;它的样子像一只勺子,底部圆滑, 可以在平滑的底盘上自由旋转,当它静止时勺柄指的就是南方;在制造司南以前, 先要知道磁石的极性, 琢造时磁石受震惊很简洁失去磁性,因而成品率很低, 北宋显现了利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成的指南鱼和指南针;指南鱼的制法如下:用薄铁片裁成鱼形,置放在炭火中烧 红,首尾对准地磁场的方向,然后快速用水将它冷却即成;指

35、南针是 用自然磁石摩擦钢针而成的;这些磁化物体的方法, 完全符合科学原理;在欧洲使用同样的磁化方法比我们要完四百多年;北宋初年仍发觉了磁偏角、磁倾角的问题,到了南宋,已经把磁偏角因地而异的情 况明确地记载在书籍上; 我国古代对磁学的熟识很早, 因此应用也很广泛,特别是在航海方面,更是开创了新的途径;2 磁针的跳动,使奥斯特兴奋得摔了一跤奥斯特受康德哲学思想的影响,始终坚信电和磁之间肯定有某种关 系,电肯定可以转化为磁; 当务之急是怎样找到实现这种转化的条件;奥斯特认真地审查了库仑的论断, 发觉库仑争论的对象全是静电和静磁,的确不行能转化;他推测,非静电、非静磁可能是转化的条件,应当把留意力集中到电流和磁体有没有相互作用的课题上去;他决心用试验来进行探究;1819 年上半年到 1820 年下半年,奥斯特一面担任电、磁学讲座的主讲,一面连续争论电、磁关系;1820 年 4 月,在一次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