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地理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并说明其重要性和优越性。2通过阅读有关统计图表,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产业部门,并能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其形成的原因,理解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3通过阅读我国城镇分布图和有关数据统计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理解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4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结构分析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

2、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中国的省内区域。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教材选择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学生学习省内区域的典型区域。本节学习内容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政策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更主要的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第二部分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形成原因。城镇的发展是珠江三角洲地

3、区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环境和景观发生巨大变化的显著标志。通过对珠江三角洲这个快速发展的地理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的介绍,旨在使学生了解沿海地区经济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在教材中,除了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课文外,还有丰富的插图和阅读材料。这些内容都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学,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学习素材。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教科书中各种不同内容的教学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有利于知识、能力、方法和品德的发展过程。本节教材对应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1.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

4、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4. 运进作用; 3.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内容点析1珠江三角洲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名称。通常把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展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叫做三角洲。珠江径流在河口处注入时,被一些隐蔽的岩岛阻挡,引起水流分汊,使泥沙在岩岛隐蔽处沉积。珠江三角洲的发育,有一部分就是由于这些岩岛的联合作用形成的,属于岛屿状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是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质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珠江三角洲地区自明末清初开始大兴基塘耕作制度,并不

5、断扩大垦殖面积,发展商品农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1980 年 8 月 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外资;经济体系建立起来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及外商独资企业将占最大比重;对前来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劳务费、外汇管理、人员入境和出境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管理体制,国家给经济特区比较多的经济活动自主权。1985 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 其

6、中广州市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2019 年外资在广东的总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 30.1%,这就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4按照产业部门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工业发

7、展带动服务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促使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化,同时也吸引外地民工的流入。另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促使非农业用地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些都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具备了这些因素,才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快、水平较高的地区。当某区域城镇化发展过快时,会导致城镇建设规划、科学管理、环境保护等相对滞后,造成大片良田被占用、“三废”污染严重、部分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作条件差等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优越,适宜发展的作物种类丰富且一年三熟。要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政策调节、法律约束、合理规划和

8、科学管理等措施,处理好经济腾飞、城镇化发展与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人口容量、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关系。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课安排2 课时。【新课导入】一般来说,教学导入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和积极参与。本节课导入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关于该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等理性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设问法,直接问:“你们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吗?”预想在学生的发言中会提到苏南、珠江三角洲

9、等地区。然后,教师继续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呢?”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仍然可以采取让学生优先发表见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尝试着解答,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继续深第 17 页入分析,完成理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也可以直接出示地 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从图中获得答案。教师还可以 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 该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地 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 济条件。总之,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进行新课导入,特 别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利于引导学生

10、主动参与,并 达成学习目标。 【对外开放的前沿】 “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个结论,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特 征的描述;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空间结论,必须借助于地图 的学习。因为只有地图才能向学生呈现区域的整体范围,区 域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关系。为 此,学习这部分内容离不开对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在利 用地图作为主要认知材料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 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路。例如教师可引导学 生在地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 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然后再 出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分析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降

11、水条件和干湿状况,进而得出这里气候优越、农 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从本节课教学要求和教科书内容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因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根本条件。正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能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建议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让学生自己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大、增长快,约占全国的30%,在

12、全国居首要地位等特点。然后再利用地图,启发学生从珠江三角洲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全国著名的侨乡”这段阅读材料,要让学生阅读,要引导学生认识华侨对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贡献,认识国家优先在广东和福建两省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收集并利用有关资料,尽可能选用生动的教学媒体,向学生介绍国家为经济特区制订的一些优惠政策,使学生了解国家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

13、果是明显的,使学生认识国家政策因素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 内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建议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方面 的案例或资料,也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及其说明文字, 让学生阅读并归纳、概括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教师要 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有更全面和辩证 的了解。使学生懂得各地的外向型经济既有共同之处,又有 个性特征。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是: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展到在海外建厂; 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 创新

14、、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 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化 水平的提高。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 地”一图,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最有 利的条件是临近港、澳、台,所以才能优先获得港、澳、台 的资金支持。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工业的另外一个重要特 点,就是以轻工业产品的加工装配为主。例如,广东流传着 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 ,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 ,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 。就是这三种轻工业产品使这些地区名声大

15、震,也大大加快了当地人致富的步伐。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产品主要投放东南亚、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国际市场,这些贸易渠道是如何形成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与邻近香港和澳门的优越条件是分不开的,使学生理解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形成“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的基本原因。接下来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在这种“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中,港澳和祖国内地各扮演什么角色?各有什么优势?使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条件和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城镇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发展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

16、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以及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来展开。同时还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建议教师出示两类景观图片或放映有关录像,让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巨大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前者农田广阔(以农业用地为主) ,而后者城镇密集。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形成这 种巨大变化需要哪些条件?或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问 学生,这些城镇中的建筑都是用来干什么的?从对建筑功能 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工业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以 及对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讨论 的方式完成这个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师还可以采用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前后的人口 数量变化图表或数字,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里的人口增加 比较快?由人口的变化,也能分析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 型经济繁荣,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和工交用 地,吸引外来民工,并促进农业劳动力转化为非农业劳动力 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教师还要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