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准备内容 1.全塑电缆接续套管及其安装的技术要求:全塑电缆线路的外界环境复杂、多变,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既要考虑经常性因素,如夏季烈日照射、严冬的低温和冰凌、风雨和气温变化、以及潮气水份带来的影响;又要考虑突发现象如雷电、台风、地震的影响和电力烧伤、直流管线的泄漏腐蚀等影响。根据电缆线路的维护经验,电缆线路的故障大部分发生在电缆接头封合处,因此选用合适的封合材料和方式正确进行全塑电缆接头封合对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全塑电缆接头封合的技术要求 (1)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接头应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拉力。 (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达到气闭要求。 (3)便于施工和维护方便,
2、操作简单。 (4)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缩套管的选型 根据电缆外径、接头开长、接头外径、电缆保气要求,选择进口、国产产品。部分国产、进口热缩套管的规格分别见下表。 4.热缩套管组件 国产热缩套管RSB热缩套管组件如下图。 (五)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1.电缆芯线接续完毕后,在电缆两端口处,安装专用屏蔽线。 2.对已接续芯线进行包扎。 3.在电缆接续部位,安装金属内衬套管,并把纵剖面拼缝用铝箔条,或用PVC胶带粘接固定.4.把内衬管的两端全部用PVC胶带进行缠包. 5.用清洁剂清洁内衬管的两端电缆外护套,长度为200mm.6.再用
3、砂布条打磨电缆清洁部位. 7.在热缩套管两侧向内侧20毫米处的电缆护套划上标记. 8.把隔热铝箔贴缠在电缆所划的标记外部。 9.用钝滑工具平整隔热铝箔. 10.用喷灯加热金属内衬管和铝箔之间的电缆护层约10s,其表面温度为600左右.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11.将热缩套管居中装在接头上,如遇有分支电缆时,应装上分歧夹. 12.分歧电缆一端,距热缩套管150毫米处应用扎线永久绑扎固定后,方可 进行加温烘烤热缩套管 13.用喷灯首先对热缩管夹条(拉链)两侧进行加热,使热缩管拉链两
4、侧先收 缩, 然后再从热缩管中下方加热. 14.热缩套管下方加温收缩后,喷灯向两端(先从任一端)圆周移动加热,温度指示漆应均变色,直至完全收缩,再把喷灯移到另一端也是圆周移动加热,直至整个热缩管收缩成型. 15.整个热缩套管加热成形后,再对整个夹条(拉链)两侧均匀加热约一分钟左右,然后用锤子柄轻敲打热缩管两端弯头处夹条(拉链),使热缩套管夹条(拉链)与内衬套紧密粘合. 16.整个热缩套管加热成形,应平整、无折皱、无烧焦现象,温度指示漆应均 变色,套管两端应有少量热熔胶流出,如指示色点没有完全变色,或套管两端无热熔胶流出,应再次用喷灯(中等火焰)对整个热缩管进行加热直到达到要求。 17.架空和挂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废旧塑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革新对环境影响的深度报告
- 2025私人租房合同范例
- 2025年深海矿产资源勘探技术前沿进展深度分析报告
- 基于2025年创新药研发的靶点识别与验证策略研究报告
- 宠物医疗市场细分领域增长潜力分析-2025年宠物经济爆发趋势报告
- 美术课家长课堂课件下载
- 环保产业园2025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绿色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 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
- 高中家长学校课件
- 2025年功能性养生食品行业创新发展报告
- 口腔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室外pe给水施工方案
- 广东省2021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Unit3《Are you Su Hai?》-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英语单元测试卷(译林版三起 2024新教材)
- 宫角妊娠课件
- 舞蹈学校转让合同样本
- 六年级上册字词句篇全部内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 兽药制剂辅料及附加剂
- 房屋油漆装修承揽合同合集
- 富国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