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鲁甸县江底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试验题试验一、测平均速度1、试验器材: 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试验原理: vst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 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便利计时;(便于测量时间)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肯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就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试验结果;3、试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精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典例分析: 如下列图,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试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头下滑并开头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 图中 ab段的距离 sab 40.0 cm,测得时间
2、t ab 1.6 s,就ab 段的平均速度vab 25.0 cm/s.(2) 假如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就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 小 .(3) 试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需让小车从4v bc 填“”“”或“”v ac.(5)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试验依据的原理是为了便利测量 时间. 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头下滑 .s vt,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6) 试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获得动力自由滑下.(7) 试验前必需学会娴熟使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过了 a 点才开头计时,就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大 填“大”或“小” ;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 变速 填“匀速”或“
3、变速” 直线运动 .(8) 金属片的作用是 能够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时间_.(9) 将木块直立在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的小车上,如小车遇到金属片突然停止, 车上的木块特向 前 倾倒,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 .(10)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试验前必需学会娴熟使用电子表,假如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头计时, 就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大 (填“大”或“小”)试验二、晶体熔化、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3)熔化规律: 晶体在熔化过程
4、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4、凝固【重点】(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2)凝固现象:“滴水成冰”“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晶体的熔化图像( 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连续吸热)cd :液态(吸热升温)de : 液 态 ( 放 热 降 温
5、 ) 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连续放热)fg:固 态(放热降温)该图说明:该物质是晶体;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典题分析: 1、某物理爱好学习小组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的试验数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时间/min1234567891011海波温度/ 4042444648484848485359石蜡温度4041424446474850525558/ ( 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 48 ,熔化的时间是4min;在熔化过程中要吸取热(2)海波在 1011min
6、温度上升快,缘由是: 液态海波比固态时的比热容小2、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试验中,依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如下列图的图线(1)试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秒表温度计;(2)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0;冰的熔化规律是 冰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请从能量角度说明冰的熔化现象:冰熔化时不断吸热,内能增加;3、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试验中,某试验小组的同学依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下列图的 图(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 “非晶体”);它的熔点是0,熔化的时间是4 min;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第 2min 末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 “固液共
7、存状态”);其中 bc段该物质处于 固液共存(选填“固”或“液”或“固液共存”)态(3)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 度 不变,内能 增大;(4)比较图中 ab段和 cd段可知,假如上升相同的温度,cd段吸取的热量较多;(5)图像说明开头1min 升温较快,最终 1 min 升温较慢,这是由于该物质处于液态时的比热容 比处于固态时的大(填“密度”、“比热容”、“热值”);(6)除所示试验器材外,仍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 安装试验器材时,应依据自下而上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次序进行 .试验三、水的沸腾1、在“观看水的沸腾”试验中,小明同学的试验数据如下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时间
8、/ min01234567温度/ 90929498989798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在第 6 min 记录的数据明显错误,判定的理由是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2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98 ,此时液面上的气 压 小于 1 标准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小明观看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形如图甲、乙所示, 其中 甲 图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形;4请指出丙图中试验操作的错误是:温度计遇到烧杯的底部 ;53min 记录温度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温度为_96 ; 6请依据上表的数据,在下图的坐标中描点画出水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图像; 7试验终止后,同学们相互沟通
9、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 沸腾的时间过长, 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提高水的初温 ; 8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地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 的缘由是 _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_;9小华在做此试验时,发觉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缘由可能是火太小了,水散失的热比吸取的热仍多(写出一条即可);10小明和小华同学也在试验室里做“水的沸腾”试验, 选用的试验装置相同,她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b 所示;问 a、b 图象不同的缘由是 _ d 图比 c 图多了个烧杯盖子111 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试验所用的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可能是 煤油 (选
10、填“酒精”或“煤油”); 12分析评估 c、d 两套装置;13. 依据表一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 98,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 个标准大气压 . 八分钟后,撤去酒精灯,发觉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刻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缘由是于水的沸点,水能连续吸热_ 石棉网的温度高14. 此时小明又想讨论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 过一会儿,水停止沸腾 . 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 如图丁所示, 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 会看到的现象是 水重新沸腾 ,说明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试验四: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考点:1、试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白色硬纸板(光屏)、量角器;学习
11、必备欢迎下载(1)在试验中白色硬纸板能显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也能便利地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2)硬纸板 b 的主要作用是: 出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量角器的作用是: 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2. 进行试验:(1)白色硬纸板要 竖直放置 在平面镜上;(2)转变入射光的方向,多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以法线 on为轴,将硬纸板 b 面对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内;此时,在纸板 b 上不能(选
12、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如让光逆着 of的方向射到镜面上,就反射光就会逆着eo方向(沿着 oe方向)射出;这个现象说明: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典例分析: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试验中,如下列图,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 e、f 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 如图甲,当 e、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 e 射向镜面,在 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 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刻得出试验结论: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 ,缘由是 只做
13、一次试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 不具有普遍性 .(2) 如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 沿 bo射到 o点,光将沿图中的 oa 方向射出,由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可逆的 .(3) 如图乙,以法线 on为轴线,把纸板 f 向后缓慢旋转,在f 上 不能 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ob,这样做的目的是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_.(4) 试验中的可活动纸板的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 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5) 要完成本试验,除了图中显现的试验器材外,仍应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6) 试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便利试验讨论,应当实行的操作是a向
14、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量角器 . c .(7) 另一个小组的小明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转变入射角i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 他依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样. 请你依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试验中显现错误的缘由可能是 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试验次数入射角i反射角 r第一次其次次第三次20°30°50°70°60°40°试验五: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验的问题解答1试验放在 较暗的 环境中进行成效更好;2关于玻璃板 1用
15、透亮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的关系;(2)假如在试验中透过玻璃板看到两个蜡烛的像,(其中离观看 者较远的像 较暗) 那是由于: 玻璃板太厚,蜡烛分别经过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所以假如有 3mm厚和 2mm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挑选 _2_mm厚的玻璃板做试验;(3)在试验中假如发觉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都不能和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缘由是: 玻璃板没有和桌面垂直;3试验中对挑选的两支蜡烛,有什么要求?为什么?答:试验中要挑选两支 完全相同 的蜡烛,其中一支点燃,另一支不点燃,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这样挑选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此物理讨
16、论方法叫 等效替代法;4试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并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5试验中如用两枚相同的棋子代替蜡烛,发觉棋子的像不太清晰,你该怎么做.答: 棋子的像不清晰,可用手电筒对准棋子照耀;6. 为证明有关成像特点是否牢靠,应多次试验,你认为应怎样多次试验?() a保持 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转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看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转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复试验;7. 取一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会显现像;说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典题分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试验室供应了如下器材: 厚为 2mm的茶色玻璃厚为5mm的透亮玻璃直尺光屏两只相同的蜡烛
17、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替平面镜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_ (填序号),小滨挑选用玻璃板代(2)他应选取两支形状 相同 填“相同”或“不同” 的蜡烛进行试验,用形状相同的蜡烛 b 来确定蜡烛 a 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等效替代 法. 某同学发觉看到蜡烛a 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 b 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 他这样做 不能 填“能”或“不能” 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 为了更清晰的观看到烛焰的像,应当挑选在进行试验 . 较暗 填“较亮”或“较暗” 的环境(3)如下列图,点燃a 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渐渐移动b 蜡烛,直到与 a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试
18、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距离大小 的关系;(4)试验中观看到蜡烛a 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有肯定的厚度存在两个反射面_造成的 ;( 5)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觉在光屏上 不能成像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 像;假如将蜡烛a 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不变 ;(6)图甲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试验装 置,其中 a、b 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c是平整的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纸, e 是玻璃板( 1)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观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a此时在玻璃板后移动蜡烛 b 使其与像 a完全重合但小红无论
19、怎样移动 b,始终不能与蜡烛的像 a完全重合,你认为造成这种情形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2)发觉问题并改进后,小红重新做试验,并在白纸上记录下多次试验后像与物对应的位置, 如图乙所示请你写出怎样分析处理试验室记录的信息,才能归纳得出试验结论(8)( 2)小红做了几组试验,其中两次记录试验数据如下:试验次数物距 cm像距 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120等大其次次150150等大试验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9)做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试验后,小岩绽开了联想,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请你帮他说明一下: 轿车比较低,司
20、机看前方时视线接近平视;假如轿车的挡风玻璃是竖直的,在夜晚车内开灯时,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车内的人和物体所成的像就会在司机的正前方,从而简单使司机产生错觉;试验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常规考点调剂三心同高及其目的: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三心同高”不说“三心在同始终线上”,后者也可以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但是,当转变物距时,不仅要调剂像距,而且要再次调剂光屏的高度,给操作带来麻烦;例:点燃蜡烛, 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_,这样做可使试验中的像都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 设试验中烛焰中心高度不变考察“测焦距”:测量光心到焦点的距离例: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捷
21、用了9 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捷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转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显现一个亮点(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 10cm,确定出焦距 f=10cm(填“ 5cm”或“ 10cm”); 像随物体,随透镜移动的规律:比如假如蜡烛燃烧变短应当如何调剂透镜,调剂光屏例:试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假如只调凸透镜, 应将凸透镜向 下调;调好后,烛焰中心在凸透镜 主光轴上 选填“主光轴的
22、上方”、“主光轴的下方”或“主光轴上” ;例:试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旧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上 移动;考察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例:凸透镜(焦距 10cm)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捷将光源移至光具座 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下列图位置,光屏上会显现 清晰 缩小(填“放大” 、“缩小” 或“等大” )的实像;假如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间屏应向 左(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假如将光源移至 7cm 处,凸透镜此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填“虚像”或“实像”);光屏上没有(填写“有”或“没有”)像;吴洋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觉两旁仍有同学没有进入
23、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同学,同时仍应 缩短(选填“增加”、“缩短”或“不转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中意的画面;不能调剂“三心同高”的缘由例: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缘由可能是u f(物体放在焦点上不成像或者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透亮的物体遮住了透镜分析成像的情形例:在试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就所成的像将是完整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特别规的考点凸透镜与光屏平面应该与光具座的轨道垂直例: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凸透镜和光屏所在的两
24、个平面都与光具座的轨道 视为水平直线 垂直; 当物距大于 2f 的时候, 是做一次试验仍是做多次试验,为什么? (多次,一是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二是要得出物距转变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规律)例:小明在探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做了三次试验;与一次 和二次试验相比较,三次试验的好处是:一是排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二是要得出物距转变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规律; 光源不用蜡烛用发光二级管的好处例: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试验,你认为其好处是 ;(写出一点即可)(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便于观 察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所成的像
25、不会晃动,更加稳固;跟燃烧蜡烛相比,led 发光体更安全、环保(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科学、合理即可得分) 选 择 透 镜 的 焦 距 , 主 光 轴 一 般1m左 右 , 透 镜 焦 距 不 易 太 大 ;例: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试验桌上有 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 a 的焦距为 10cm, 凸透镜 b 的焦距为 50cm,凸透镜 c 的焦距未知;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畴如图15 所示;小华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 a”或“ b”); 拓展考察当物距不变时,像的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典题分析: 1.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1)如图 1
26、9 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 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就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_cm;(2)如图 20 所示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 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其在同一高度同始终线,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光屏中心;(3)如图 20 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 下 调整(选填“上”或“下”);(4)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5)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 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的实 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27、的; 此时, 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先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看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凹 (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6)当烛焰距离凸透镜8cm处时, 移动光屏, 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 虚像,生活中的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7)当烛焰逐步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 变小 (8)在上一步试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 21),要使光屏上仍能成清
28、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右 左/ 右 移;(9)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倒立”或“正立”)(10)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 小刚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正立的像;(选填“倒立”或“正立”);(11)小刚用不透亮硬纸板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就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 填“完整”或“不完整” ,像的亮度将 变暗 填“变亮”“变暗”或“不变”.12 )如将 图 14 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就光屏上是否仍会出现蜡烛清晰的像?会 填“会”或“不会” ,理由是 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_试验七: 光的折射 2、
2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 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 试验中发觉,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试验仍得到如下数据:(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 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折射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 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依据上述试验中的发觉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 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试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探究过程不完整
30、,仍应当做其他多种透亮介质之间的 折射试验试验八: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调剂和使用:1、放:放在水平台面上2 、拔:将游码拔在左边的零刻度上;3 、调:调剂平稳螺母,使天平平稳;(指针往左偏,螺母往右移;)4 、称:(左物右码),在称量过程中再也不能移平稳螺母;5 、读:物体的质量 =砝码+游码固体密度的测量(如石块) 用调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记为m;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登记量筒中水的体积 v1; 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并将石块浸没在水中,登记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石块表达式:mv2v1测量液体的密度(例如、盐水)在烧杯内装一些盐水,用调剂好的天平测量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把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用天平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盐水表达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租赁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半导体用石英玻璃材料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钢增强塑料复合管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特种机载装置合作协议书
- 性别差异下的教育心理学如何针对不同性别激发学生潜力
- 教育投资的新趋势游戏化学习平台的融资路径
- 教育政策成效评估的多维度分析
- 未来科技趋势下的教育技术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的融合应用研究
- 2025年甘肃省靖远县四中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幼儿教育中教师心理调适的技巧与方法
- 医院电力系统改造技术标书范本
- 委托代办购买水果合同范例
- 2024至2030年轻钢隔墙龙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养老院防恐防暴应急预案
- 旧房加装电梯基础施工方案
- 2024年中国冲击波医疗器械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英语时态练习大全(附答案)-小学英语时态专项训练及答案
- 新课标高一英语阅读理解60篇
- DB15-T 3585-2024 高标准农田施工质量评定规程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核电行业研究框架:成长性与稳定性兼备看好核电中长期价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