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_第1页
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_第2页
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_第3页
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_第4页
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探讨    赵源王宏燕孙立摘要新生研讨课作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现有课程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丰富,考核方式多样化。本文结合土木工程的专业特点及学院自身条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入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新生研讨课 教学模式一、前言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之间如何衔接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由于我国高考制度造成中学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从而造成本科新生在学习方法、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多不足,因此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对

2、学生的教育质量,新生研讨课正是在对上述问题的反思中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和独特的教育理念走进了大学课堂。在我国,“新生研讨课”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高校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入手,探讨新生研讨课的教学模式1。二、国内外新生研讨课研究现状分析新生研讨课的理念源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思想,这一思想萌芽于19世纪初的德国柏林大学,发展于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尽管不同高校都认为新生研讨课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帮助新生认识大学和熟悉学校环境、资源,融入团队学习,改变中学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

3、性、创新性、合作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确立学术旨趣和锻炼学术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阶段的转换,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不同高校对新生研讨课的定义及培养目标的界定有所不同。(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里海大学的工程实践导论模式的新生研讨课:通过专题项目,为新生提供在实验室环境下工作、與专业教师接触的机会,此外,该课程还包括18次左右的系列讲座,向新生传授团队合作、交流、工程设计、创新解决方案、项目规划、工程伦理、职业精神等基本技能,以便从各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工程”,通过选择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习、寻找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南卡罗来纳大学从1972年始创的新生研讨

4、课university101课程项目(简称u101课程),成为全美一年级新生研讨课的模板。区别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以学术性转换为重点的新生研讨课,更加关注新生适应性转换,着力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帮助新生适应和发展大学生活,实现大学的角色转变。为了实现教学目标,u101课程在设计中有意增加了适应性转换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利用好新生研讨课的指定教科书转变,为学生研习课程提供学习索引;另一方面,选择一些特定的书目,开设不同主题的课程内容,如学习技巧和方式、校园活动参与、职业探索等,让学生接受全方位的体验2。(2)国内研究现状2003年,清华大学在大学本科的新生中首次推出一种新的课型新

5、生研讨课,首批开出的31门新生研讨课不仅学科门类齐全,而且都是由各学科领域中学术造诣颇深的知名教授开设。其主要教学方式是在教授主持下,围绕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通过教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小组方式边学习边讨论3。上海交通大学在新生研讨课中,为新生开设的一些对教学场景进行特别设计,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强调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型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大学一年级这关键时期的转折,并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为利于学生在不同学术领域拓宽视野,一般不限定选课学生的院系和专业。为保证小组讨论效果,每门课程的选课人数一般限定在8-30人,在教师的主持下,

6、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专题,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口头及协作训练,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南京大学的新生研讨课的定位为:希望其通过小班化教学,不仅使新生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前沿问题和本质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新生通过高水平教授的引导,在主动参与和充分交流中启发研究和探索的兴趣,学习科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新生研讨课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而是特别注重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体验到学术研究的一般过程,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4。从各高校新生研讨课的基本内涵看,它作为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与现有课程有

7、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该课程班级规模一般较小,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内容广泛,考核方式多样化,并且,国内高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规模与深度与国外(特别是美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土木工程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目标及意义本课程是针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的研讨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位置举足轻重。本课程以讲座及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启发学生对土木工程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大学学习方法的养成打下基础。(1)新生研讨课的课程培养目标1)启发学生从个人的知识背景出发,理性、科学地认识所学专业,完成对土木工程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能够将未来从业的执业资格(例

8、如建造师)所需的知识与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形成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的初步认识。3)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与爱好,做好在校期间的学习规划。(2)新生研讨课的课程意义1)实现学生中学到大学学习转变大学第一年是学生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重要转折期,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在教授及教师的引导下,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帮助新生认识大学和熟悉学校环境、资源,融入团队学习,改变中学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性、创新性、合作性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确立学术旨趣和锻炼学术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阶段的转换。2)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由于大部分学生不了解

9、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通过参观、考察、专家对前沿知识的专题讲座,让新生对土木工程经历了从感性到科学的认知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兴趣程度来组织研讨团队,在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将本组的讨论内容总结归纳,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在课堂上发表个人的见解,并同他人进行讨论、沟通,这就要求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有充分的论据,而且概念准确、表达清楚、说服力强。通过这种氛围把学生带进研究之门,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3)强化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土木工程

10、行业发展及专业特点要求大学学习与执业资格能力培养相衔接,本课程通过“假如我是建造师”等主题讨论,使学生了解建造师的责任和主要工作内容,能够将未来从业的执业资格(例如建造师)所需的知识与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形成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的初步认识,促进了执业能力的培养。四、土木工程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大学第一年是学生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重要转折期,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北工大实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2年首次开设了16学时的新生研讨课,目前已经面向2012级和2013级新生开设了此课程,取得初步成效。(1)新生研讨课教学内容本课程针对2012级和

11、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新生,采用教师讲授、专家讲座、主题讨论、现场参观、汇报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围绕着大学学习方法、土木工程专业感性认识、分析已有建筑物、构建理想建筑等内容展开课程学习,并突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执业资格能力的培养,学生们查阅文献资料,实地参观学习,主动参与和思考,与同学交流讨论。这些都为日后高质量地展开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是加快新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适应大学环境的有效课程形式之一。2012级、2013级土木工程新生研讨课课程的主题内容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表1:2012级新生研讨课教学主题安排表2:2013级新生研讨课教学主题安排针对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新生

12、,从学生对土木工程的基本感性认识出发,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我心目中的房子”等四个主题展开。首先,我们邀请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为学生做了关于建筑物发展进程等方面的讲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对于自己居住的房子的环境、格局、形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建筑物的基本要素,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描述每个要素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对建筑物的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并为后续“如何构建理想中的建筑物”主题讨论留下伏笔。同时,本课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和行业特点,将未来从业的执业资格所需的知识与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学生围绕“假如我是设计师”,“假如我是建造师”等主题展开

13、讨论。教师介绍几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及其作品,启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向往,并思考“当你完成了一项完美的设计,是否就实现了你理想中的建筑物?”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图纸到真实建筑,需要建造过程,施工是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从而引出“假如我是建造师”的主题讨论学习,将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与在校学习的课程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将2012级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2013级土木工程专业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和调整。首先,本课程针对没有任何专业认识的新生,由专业负责人为学生进行专业导航,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和建造师执业资格的“经济、技术、法规、管理”四大模块,介绍大学四

14、年的课程和知识体系,使学生对土木工程(大土木)一级学科有基本的认识,同时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施工与工程管理方向”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能够形成对本专业的知识、能力要求的初步认识。由于本学院的生源都是北京学生,因此课程更侧重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和教育背景出发,增加了以“历届北京十大建筑”、“紫禁城建筑”和“建筑材料发展”为主题的讲座、讨论和现场参观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更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并且,通过文献检索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2)新生研讨课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完成课程教与学的重要支撑,好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

15、生的创新思维。本课程将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激发兴趣、开拓思维和培养学习能力与执业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心目中的房子”和“建筑材料发展”等比较前沿和概况性的主题内容是通过专家讲座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紫禁城建筑”等内容结合了学生调研和现场参观教学环节。总之,整个课程教学贯穿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讨论为中心、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摒弃教师高高在上的课堂教学形式,而采取切磋研討的方式,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的作用就是掌握讨论进程,引导学生讨论,评析学生的观点,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和认知互动。(3)新生研讨课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

16、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科学有效的“全过程”评价方法,主要是依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课堂报告和课程论文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出勤情况来决定学生是否通过了此门研讨课。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完成本课程的情况及今后学习有清晰的认识。五、结语本课程体现新生研讨课的课程特点,结合专业特点、执业能力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专业兴趣、执业能力与大学学习内容密切结合,使学生了解执业能力与大学学习之间的联系,完成对土木工程的认识从感性到科学的转变。并且,本课程通过螺旋上升式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全过程考核”方式使学生完成从中学学习模式到大学学习模式的转变,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