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_第1页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_第2页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_第3页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_第4页
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30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本论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读后感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的第二篇内容“货币转化为资本”考察的是广义的资本流通过程; 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这一篇主要分析了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 资本不仅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而且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再生产的过程,它只有在这种连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殖。资本论首版出版于 1867 年 9 月 14 日的德国汉堡。在当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社会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的固有矛盾愈发明显地暴露

2、了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斗争日益尖锐,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到了 1857 年,更是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马克思认为,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可能是革命, 在这之前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阶级。于是,为了给无产阶级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马克思开始着手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发狂似地通宵总结他的经济学研究。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阅读了 2000 多册有关的经济学著作,收集了 4000 多种报刊杂志,研究了大量的英国官方会议的有关文件和蓝皮书,他写的各种摘录、手稿、提纲、札记等多达 100 多本。马克思说,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 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3、。但是在撇开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 撇开各种使用价值的交换之后,我们会发现作为资本的最后产物的货币才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但同为货币,却还有着不同的存在形式,货币可以是作为货币的货币,也可以是作为资本的货币,它们二者的区别,首先只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其直接形式是,商品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商品,为买而卖;特殊形式是,货币转化为商品,商品再转化为货币,为卖而买。对于这两个形式来说,都分成同样两个对立阶段:(卖)和(买),都是同样的两个物的因素。但这两个循环从一开始就不同,是由于同样两个对立的流通阶段具有相反的次序,在这个流通中,同一块货币两次变换位置,货币最终被花掉了;而在这个相反的

4、形式中,两次变换位置的是同一件商品,货币只是被预付出去。但真正的交换能简化为和形式吗?假如用 10 元买进一个物品,然后又把这个物品按 12 元卖出,结果我就是用 10 元交换了 12 元,用货币交换货币。但若是这个流通过程只是兜个圈子,是同样大的货币价值相交换,比如说,10 元和 10 元交换,那么这个流通过程就是荒唐的、毫无内容的了。那么 这一简化形式似乎不成立,或者说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成功,它并不能产生比本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而在单纯的商品交换的流通过程中,就像卖大米买棉花的A,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大概会比种植棉花的B 生产更多大米,而种植棉花的B,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大概会比卖大米的A 生

5、产出更多的棉花。可见,与两人不进行交换而各自都不得不为自己生产大米和棉花相比,用同样的交换价值,A 能得到更多的棉花,B 能得到更多的大米。因此,就使用价值来看,交换是双方都得到好处的交易,但从交换价值来看,情况就不同了。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在交换以前握有的价值相等的。所以,商品交换就其纯粹形态来说是等价物的交换,并不是增大价值的手段,其简化形式也不成立。那么,综上所述,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事实上是'。而这一总公式要让转化为资本的货币有价值变化不能依靠货币本身,因为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

6、所购买或所支付的商品的价格。同样,在商品的再度出卖上,也不可能发生这种变化,因为这一行为只是使商品从自然形式再转化为货币形式。那么,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产生。最终, 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劳动能力或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使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但是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必须始终把劳动力只出卖一定时间,否则他就出卖了自己,就从自由人变成奴隶,从商品所有者变成商品。记得以前看到某个西方政治著作家的话,说集权和极权的区别在于,集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专制,而极权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专制, 因为它深入人心,让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从心里认

7、同这种专制独裁。而现代社会,正是一个资本所统治的极权社会。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看作一种历史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资本家用一定量的预付资本,购买雇佣工人的劳动;雇佣工人为资本家劳动,从而以工资的形式取得自己劳动的报酬。这一过程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公平的:资本家和工人,分别作为劳动力的买方和卖方,平等的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平等的交易; 资本家可以选择雇佣这个工人,也可以选择雇佣那个工人,工人可以选择接受这个资本家雇佣,也可以选择不接受那个资本家雇佣。表面上看来,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完全符合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但是,在这表面之下,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那就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它的价值

8、,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资本家所付给工人的工资,只是他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他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剩余价值,这个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大秘密,就隐藏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差别之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比如,在一个8 小时工作日内,工人以800 元的原料,生产了 1000 元的产品,那么,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200 元(1000 元减去 800 元)。那么,工人平均每小时劳动创造 25 元价值,而他实际上获得的工资却只有 100 元,也就是说,他只有 4 小时在为自己劳动, 而剩余的 4 个小时,全部是无偿的为资本家劳动。这剩余的 4 小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就

9、是资本家的利润的来源。如果没有剩余价值,则资本不可能增殖,资本家不可能获得利润。当然,工人在劳动的同时也需要维持自己,需要有一定量的生活资料,保证他在第二天也能够在同样的精力和健康条件下重复同样的过程。但是,劳动力所有者是会死的。因此,要使他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即让货币不断地转化为资本,劳动力的卖者就必须依靠繁殖使自己永远延续下去,因损耗和死亡而退出市场的劳动力,至少要不断由同样数目的新劳动力来补充。因此,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总和,还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如此,工人才是自由的工人,才使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工人,再加上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资本存在的历史条件便齐全了。此时,便能完成货币到资本的转化了。可以看出,资本论第二篇整篇从三个部分论述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以及形式。先是论述了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然后着重讲解了为卖而买这一过程的矛盾;最后说明了转化为资本的货币的价值变化在于劳动能力和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最终提出了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重要性,抨击了当时本应只是货币所有者的人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这一让人愤慨的现象。马克思成功了,他耗费的时间没有白费,他写出的资本论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