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地理-南方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和长江治理090829_第1页
分区地理-南方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和长江治理090829_第2页
分区地理-南方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和长江治理090829_第3页
分区地理-南方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和长江治理090829_第4页
分区地理-南方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和长江治理0908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中国国分分区区地理地理站站长长素材素材 SC.CHINAZ.COM2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区域重点问题区域重点问题探讨分析探讨分析 (二)、(二)、长长江三江三峡峡的的开发开发(三)、南(三)、南方地方地区区工工业业发发展和展和产业产业转转移移(一)、南(一)、南方低山丘陵方低山丘陵的的开发开发3&范围范围江南丘陵江南丘陵 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丘陵地的总称陵地的总称 ,包括江西、湖,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 两广丘陵两广丘陵 是广东、

2、广西两省区大部是广东、广西两省区大部分低山、丘陵的总称分低山、丘陵的总称 位于武夷山、仙霞岭、会位于武夷山、仙霞岭、会稽山一线以东的东南沿海稽山一线以东的东南沿海 浙闽丘陵浙闽丘陵4&南方低山丘陵的生态问题南方低山丘陵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是南方丘陵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大力推广生活用煤推广省柴灶推广省柴灶发展沼气发展沼气营造速薪碳林营造速薪碳林发展小水电发展小水电思考: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思考: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将下列正确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区,将下列正确代号填入图中

3、对应的空白框中。地形起伏大地形起伏大 毁林开荒毁林开荒 薪柴紧张薪柴紧张 降水变降水变率大率大 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大 乱砍滥伐乱砍滥伐 植被破坏植被破坏 保持水土保持水土封山育林封山育林生活能源问题生活能源问题5&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条件分析南方低山丘陵的开发条件分析南方低山丘陵南方低山丘陵有利有利不利不利自自然然因因素素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资源社会经济方面有利因素: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好,市场广劳动力丰富,工农业基础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阔,交通便利光热资源丰富,地区配光热资源丰富,地区配合好合好品种丰富,植物生长快,品种丰富,植物生长快,更新能力

4、强更新能力强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开发利用品种单一,开发利用品种单一,没有发挥潜力,效益没有发挥潜力,效益低下低下土地类型多样土地类型多样红壤广布红壤广布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丰富,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开发利于开发水系发育使得地表水系发育使得地表侵蚀强烈侵蚀强烈6&南方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措施分析南方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措施分析原因原因 1.1.低山丘陵低山丘陵地形;地形; 2.2.多暴雨;多暴雨; 3 3. .人口多能源不足,强取薪柴人口多能源不足,强取薪柴经济损失大的原因经济损失大的原因1.1.单位面积产值高单位面积产值高2.2.土层薄,一旦被蚀,恢复困难土层薄,一旦被蚀,恢复困难3

5、.3.下游地区工农业中心和经济中心多,下游地区工农业中心和经济中心多, 造成的损失大造成的损失大治理措施治理措施1.1.解决农民生活用能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生活用煤、节能灶、沼气、营造薪炭林等)(生活用煤、节能灶、沼气、营造薪炭林等)2.2.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加大荒山半荒山绿化3.3.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水土流失水土流失7红壤治理措施红壤治理措施 1.1.有机质少,肥力低有机质少,肥力低 2. 2.酸性强酸性强 3. 3.土质黏重土质黏重种植绿肥,增施矿质肥料种植绿肥,增施矿质肥料施用石灰物质施用石灰物质土壤中掺沙子土壤中掺沙子&南方低山丘陵的综合开发措施分析南方低山丘陵

6、的综合开发措施分析8立体立体- -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 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用材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经济用林和毛竹(幼林地可间种人工牧草)果园和人工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鱼塘鱼塘农田农田9林果为主,林果为主,“丘上林草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粮”10a.a.可充分可充分发挥发挥土地资源潜力土地资源潜力;b.b.促进促进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解决闲置闲置劳动力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缓解人地矛盾;c.c.改善生态改善生态环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11读等高线图读等高线图1.1

7、.判断判断ABCDEABCDE各布局什么农业部门?各布局什么农业部门?12A A 用材林用材林 B B 经济林经济林 C C 果园、人工草果园、人工草地地 D D 农田农田 E E 鱼塘鱼塘13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2.2.图中图中A A、B B的环境效益是的环境效益是3.E3.E的主要作用是的主要作用是4.4.该模式中该模式中当前当前受益的是受益的是 中、远期受益的是中、远期受益的是 蓄洪防旱;水产养殖蓄洪防旱;水产养殖农牧渔业农牧渔业林果业林果业14&南方低山丘陵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南方低山丘陵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沟谷

8、低洼地区,发展养渔业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蔬菜、花卉等种植业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山地发展林业山地发展林业 立体农业立体农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其他开发其他开发措施:措施:1516训练1:图30中所代表的峡谷名称分别是:A 、B 、C 训练2:下列字母所在的省(市、区)名称是:D 、E 训练3:填写城市名称:F 、G 训练4:分析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原因。西陵峡西陵峡巫峡巫峡瞿塘峡瞿塘峡重庆重庆

9、湖北湖北宜昌宜昌重庆重庆17问题问题3 3:三峡的输电功能:三峡的输电功能训练1:图32中,三峡电站的主要输电区域是 和 ,少部分供 及 地区。训练2:在500千米输电范围内的省会城市有 、 、 、 。华中华中华东华东华北华北华南华南武汉武汉长沙长沙西安西安郑州郑州18华中、华东华中、华东 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三峡电站有效输电范围及输电系统示意图1、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2、减轻铁路压力。、减轻铁路压力。(大秦、京广线等大秦、京广线等)3、清洁能源,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清洁能源,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思考三峡发电的意义思考三峡发电

10、的意义19训练1:读图31,请作示意图说明汉江与排湖的补给关系。训练2:该地段上河床地貌有什么特点?这种地貌形态是如何形成的?训练3: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江汉平原地区河流的特征江汉平原地区河流的特征汉江水补给给排湖,原因:汉江水位高于排湖汉江水补给给排湖,原因:汉江水位高于排湖地上河地上河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河道弯曲,流速减缓,泥沙淤积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涝洪涝20分析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分析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21降低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降低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峰补枯的能力自自然然因因素素洪

11、水来量:洪水来量:多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干流多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干汛期长,水量大,气候异常的年份干支流洪水叠加形成特大洪水。支流洪水叠加形成特大洪水。滞洪滞洪能力:能力: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泄洪泄洪能力: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弯曲宣泄能力不足长江中下游河道弯曲宣泄能力不足人人为为原原因因破坏植被: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江湖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加剧,江湖泥沙淤积, 河床抬高,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河床抬高,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围湖造围湖造田:田: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湖泊萎缩,调蓄洪峰功能削弱长江洪水形成的原因长江洪水形成的原因22九曲回肠九曲回肠荆江荆江A.解决荆江河段的洪水威胁,解决荆江河段的洪水威胁, 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所带来毁灭性灾害。所带来毁灭性灾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