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1页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2页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3页
马说(导学案)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3<<马说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重难点】1 、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课前预习】1 、熟读课文,读准字音。2、了解作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积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学习过程】一、导入1 、讲述伯乐相马的故事,引出课题2、学生根据预习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学生明确

2、,教师补充:3、教师简介文体:二、朗读课文,疏解文意1、教师范读,正音正字。、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注意在读的过程中的节奏,以及应该重读的地方。)4、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再齐读课文。三、译读课文,积累字词1、小组内找出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难懂和常用的文言字词。我们小组积累的词语:2、小组内互助翻译课文,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每人一段翻译)。四、背诵课文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且达到背诵的要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二、 合作探究(一)理读

3、课文,推究文理(要求:用原句回答)。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2、如果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3、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6、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二)赏读课文,品味意境。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食马者:伯乐:千里马: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教师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4、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三、 巩固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槽枥 ()(2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粟() 外见()食马() 祗()祗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 之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 ,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_安求其能千里也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不以千里称也_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5、_通 _ 含义: _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 _ 含义: _通 _ 含义: _其真无马邪_通 _ 含义: _7、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安求其能千里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_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_ 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9、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教师小结】【收获反思】本文给我们的启示很多,请同学们

6、认真思考,并用“读了马说了。”为句式,写一句话,做为自己学习本课的总结。,我懂得【拓展延伸】一、讨论: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位古人?应该怎么做?A 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B 苏秦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23马说参考答案:导语: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

7、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它能给你怎样的启示。马说 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 属论说文体。 本文是作者 杂说四首 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

8、理。我们学习马说,要掌握这种文体的特点,着重体会其语言的力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从字面上可以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莲 - 人托物言志马说马- 人托物寓意世有 / 伯乐 ,然后 有 / 千里马。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 / 不常有。故 / 虽有名马,祗( zh)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 án)死于 / 槽枥之间,不以 / 千里称也。马之千里 者,一食( shí)/ 或尽粟一石 ( dàn) 。食( sì)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 而食( sì)也。是马也,虽有

9、 / 千里之能,食(shí) 不饱 ,力不足 ,才美 / 不外见 ( xi àn),且欲与常马 等 / 不可得,安求 / 其能 / 千里也?策之 / 不以 其道,食( sì)之/ 不能 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 / 无马!”呜呼!其( q)/ 真无马邪?其(qí)真/ 不知 马也。第二课时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4、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0、鸣之不能通其意。6、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怀才不遇,愤懑不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 á á ì ù àì 2. 只是 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可是3. 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王安石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 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

11、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5. 有时 它,代千里马 等同,一样6. 见 现 显露(或表现) 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邪 耶 吗,表疑问7.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封建统治者9. “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教师小结:本文以物作为比喻,通篇说

12、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曲折,耐人寻味。【拓展延伸】(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2)如果是伯乐,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多发现人才,像刘翔的教练孙海平,就对刘翔的成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

13、)在21 世纪 ,并不是缺少伯乐,而是千里马太多.在今天,竞争是残酷的,你若一直在等待伯乐,你将永远在原地踏步,你将永远不能起跑。那么又何来的冠亚军呢?我们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能做的是发奋图强,埋头苦干,我们要做的是让完美的自己鹤立鸡群,让优秀的自己锋芒毕露,让全面的自己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吸引伯乐的目光。( 5)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 ”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他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他选择忘记, ,选择了归隐之路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因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在承天寺和友人怀明共游。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叹自己的才华无法发挥。最后,他说道: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只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暗含了对当时腐败朝廷的嘲笑和对自己的安慰和释然译文世间有了伯乐,这样之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