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0月半月考试题相对原子质量 C 12 Cl 35.5 Cu 64 Pb 207一、选择题(每题 2分)1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H4CI和ZnCl 2溶液可用作焊接钢铁时的除锈剂B. 大力生产铅蓄电池、汞锌锰干电池,满足消费需求C. 工业生产中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和焓变D.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应用电解原理防止金属腐蚀2 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加入少量水,产生 H2速率减小,H2体积不变B. 加入NHHSQ固体,产生 H2速率不
2、变,H2体积不变C. 加入CHCQQN固体,产生 H2速率减小,H2体积减小D. 滴加少量CuSQ溶液,产生H2速率变大,H2体积不变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00C、30MPa下,将0.5mol N 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g),放热 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Nb(g) + 3f(g)' 2NH(g) H38.6kJ mo1B .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 mol -1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g)+20 2(g)=CQ2(g)+2H 20(g) H= 890.3kJ mol -1C.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
3、,该电池仍有电流产生1 1D. 常温下 500 mL 2.0 mol L -的 HCI(aq)和 550 mL 2.0 mol L -的 NaQH(aq)反应,放出的 热量为57.3 kJ迪4. 电解质溶液的酸度(用AG表示)定义为c(H+)与C(QH-)比值的对数,即 AG=lg厂。常温 下,下列各组离子在 AG= 12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2+2+ - - + -2-A. Mg、Ca、HCQ、Cl B . K、I、SC4、Br2+- + -2C. MnC4、Ca、Cl、NQ D . Na、Al(QH) 4、Cl、SQ5. 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 1molX (g)和2m
4、olY (g)发生反应:X (g) +mY (g)=3Z (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30% 60% 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 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m=2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 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 L6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牛.战筑气速率*氢氧根离于憑度o L舟时m厂A. 图表示烧碱溶液中滴加稀醋酸BC.图表示镁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D图表示稀醋酸加水稀释图表示加热纯碱溶液7室温下,有 pH=3的盐酸、硫酸、醋酸(假设CHCOOH勺电离度为1%三种
5、相同体积的溶液。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 测定其导电性能相同B. 与足量的锌粉反应的起始速率相同C. 与足量的锌粉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 : 1 : 100D. 与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 : 2 : 100&分别向等体积 1mol/L盐酸和1mol/L醋酸溶液中加入等量的镁条,反应时间与溶液pH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反应时间(t)a点时反应Y消耗镁条的量少c点表示此时反应结束A. Y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BC. b点表示此时两溶液 pH相等D9.由表格中的电离平衡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式电离常数HClOK=3X 10HCOK=4.
6、4 X 10一711K2=4.7 X 10a NaCIO + NaHCO = HCIO + Na 2COB. NaCIO+ CO2+ H2O = HCIO + NaHCQC. 2NaCIO+ CO2+ H2O = 2HCIO + Na 2COD. 2HCIO + Na 2CO = 2NaCIO + CO 2? + H2O10. 反应N2(g)+3H2(g) 2NH (g) H< 0,在某一时间段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关系如图,tl、t3、t4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5t 6时氨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 . t 3时升高了温度C. t 1时加入催化剂D. t 4时
7、减小压强11. 在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O(g)+ HaO(g) =f(g) + CO(g)。在500 C时,平衡常数 K= 9。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 水蒸气的浓度都是 0.02 mol/L ,则在此条件下 CO的转化率为()A. 25% B . 50% C . 75% D . 80%12. 在相同的条件下(500 C),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充入1 g O2和1 g SO 2,乙容器充入2 g O2和2 g SO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乙 甲B.平衡时O2的浓度:乙 甲C.平衡时SO的转化率:乙 甲 D
8、.平衡时SO的体积分数:乙 甲13.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B. 电子流向:锌板T灯泡T银板-湿布T锌板C. 银板上的电极反应:収厂D. 电池总反应:ms:二14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 SO2-的反应为:HS-+4H2O-8e= SO42-+9H+B. 电子从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 aC. 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D. 若该电池电路中有 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 0.45
9、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15 . 如图是一种新型锂电池装置,电池充、放电反应为''-_''-''。放电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盐熔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共晶盐储热效果好,利于电解质熔化B. 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放电时 LiV 3O8 电极的反应为 xLi +xe-+LiV3Q= Li 1+XV5QD. 充电时Cl-移向LiV 308电极二、选择题(每题 3分)16.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符合实验要求的是()装置I装置H装置川装置WA. 装置I用滴定法测定盐酸的浓度B .装置n可用于中和热的测定C.装置川可
10、用于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装置W可合成氨并检验氨气的生成17. 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极为负极B.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02+4e-+2HbO=4OHC. 电子流向:a经外电路流向bD. 该传感器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值将变大18 .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蓄电池为外电源电解稀硫酸,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其反应原理为:电池:Pb (s) +PbO (s) +2H2SQ (aq) =2PbSQ ( s) +2H2O (l );电解池:2AI+3H2O WAI2Q+3H4,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电池电解
11、池AH+移向Pb电极H+移向Pb电极B每消耗3mol Pb生成 2mol Al 2Q3C正极:PbQ+4Hf+2e=Pb2+2H2O阳极:2AI+3H2Q-6e上Al 2Q+6J巩电轅质里f/Pb电极质里fD二1时囘时间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 B C . C D . DA A B . B C .C D .D20.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拟用铅蓄电池进行电絮凝净水的实验探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云磴二- 二二二-二A. Y的电极反应:Pb 2e= PbB. 铅蓄电池工作时 SQ2-向Y极移动C. 电解池的反应仅有 2AI+6H2Q 2AI(QH) 3+3
12、H2D. 每消耗103.5 gPb ,理论上电解池阴极上有0.5 moIH 2生成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CI2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MCl2=M+2CI,则M(QH»可能是弱电解质B. 足量的锌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pH=1)和醋酸(0.1moL/L)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氢 气体积相同C. NaHSQ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 HSQ的电离强于水解D. pH相同的氨水和氢氧化钠加水稀释相同倍数后,c(NH4+)=c(Na +)22.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串乙丙丁A. 图甲表示有无催化剂的反应,加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B. 图乙表示等浓度等体积的 NaCI
13、、NaBr及Nal溶液分别用 AgNQ溶液滴定曲线,a为CI C. 图丙表示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用NaQH溶液的滴定曲线,指示剂都可用酚酞D. 图丁表示反应 2CQ(g) + 2NQ(g)L亠N2(g) + 2CQ(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起始CQ的物质的量,平衡时 N2的体积分数变化,由图可知NQ的转化率b>c>a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pH V 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B. 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QH溶液,c(QH)相等C. 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CQQI溶液,c(CI )=c(CHsCQQ)D. 用标准的KQH溶液滴定未知浓
14、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QH溶液进行滴 定,则测定结果偏高24. 常温下,在 20.0mL0.10mol?L-1氨水中滴入 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 pH与所加盐酸的. -1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B . 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小于 20.0mLC. M 点处的溶液中 c(NH4*)=c(CI _)>c(H + )=c(OH)D. N点处的溶液中pH>1225. 室温下,0.1 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c(OH-)/c(H +) = 1X 10-1
1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 )=10 mol L B. 溶液中 c(H )+c(A ) = 0.1 mol LC. 与0.05 mol L -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减小D. 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的c(OH)均增大26. 常温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 将pH=2的盐酸和pH=5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3.5B. 将pH=11的NaOH溶液和pH=13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12C. 将pH=2的HX溶液稀释至原来的1 000倍,得到混合溶液
16、的pH=5D. 将pH=1的盐酸和0.1 mol L -1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12.727. 常温下,下列各组溶液充分混合后,混合液的pH 一定大于7的是()A. 将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B. 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C. 将0.1 mol L -1的酸性溶液与0.2 mol L -1的碱性溶液等体积混合D. 将pH=9的溶液加水稀释1 000倍28. 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甲不变,将乙蒸发掉一半水(溶质不析出),丙中通入一定量的 CQ。然后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用相同浓度
17、的盐酸滴定,分别达到终点消耗盐酸的体积是()A. V甲=V乙V丙 B . V丙V乙V甲 C . V乙V丙V甲D . V甲=2沖丙A. 图,放置于干燥空气中的铁钉不易生锈B. 图,若断开电源,钢闸门将发生吸氧腐蚀C. 图,若将钢闸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可防止钢闸门腐蚀D. 图,若金属 M比Fe活泼,可防止输水管腐蚀 30.现以CO Q、熔融盐Z(Na2CO)组成的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处理 CO同时制备NbQ,装置如图所示,其中Y为CO。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石虽1PiQi冒隔眼(阳比水分子遷过、 乙他A.石墨I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甲池中的co2向石墨n极移动C.乙池中左端Pt极电极反应
18、式:N2O-2e-+2HNO 2INQ+2HD.若甲池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2.24 L,则乙池中产生氢气 0.2 mol三、填空题(25分)甲池31.对温室气体CO进行减排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CO,电池反应I . O 2辅助的AICO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 产物Al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电池的正极反应式:6O2+6e-6C2- ; 6CQ+6Q-=3GO2-+ 6O2(2) 反应过程中 Q的作用是。(3) 该电池的总反应式: 。n . CH-CQ催化重整不仅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 )。已知: CH(g)
19、+ HO(g) = CO(g) + 3H2(g) H = +206.2 kJ/mol K 1 CH(g) + 2HzO(g) = CO(g) + 4H2(g) H2 = +165.0 kJ/mol K 2(4) 写出该催化重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K=(用 K1、K2 表示)(5) 恒温恒容下,向容器中加入2 mol CH 4、1 mol CO 2以及催化剂进行重整反应,此时体积为2 L ,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50%其平衡常数为 。(6) 分别在 VL恒温密闭容器 A (恒容)、B (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 CH和CO各1 mol的混合气体让其发生催化重整反应。两容器中反应
20、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填“ A” 或“ B ”)(7)在某一给定进料比的情况下,温度、压强对H2和CO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TOc>亠-r?兰£亠 0-1 Mpdl-. 吨- - 0.9 Mp3 W 一 一 1.5 Mp+Jjl'» ?- » -亍LT一一严十-_ -2整呂姿黑CO400 soc OO 700 wo 900 1D0Q11001200400 SOO 600 700 $00 900 1000 llWlOO温 度温 麼若要达到H2物质的量分数65% CO的物质的量分数10%以下条件中最合适的是A. 600C, 0.9Mpa
21、B . 700C, 0.9MPa C . 800C, 1.5Mpa D . 1000C, 1.5MPa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A.根据盐类水解的性质解答 ;B.加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使用后的废弃物影响环境 ;C.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但不影响焓变 , 且焓变等于正逆反应 活化能之差;D.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是根据原电池原理防护金属腐蚀。以此来解答。详解:A.NHCI和ZnCl 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所以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所以A选项 是正确的 ;B项,铅、汞为重金属,加大生产铅酸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会污染环境,故B错误;C. 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22、,但始终态不变,可以知道焓变不变,故C错误;D.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是根据原电池原理防护金属腐蚀 ,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是根据电 解原理保护金属腐蚀,故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2A【解析】A.加入少量水,减小了 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 H)减小,生成 H2体积不变,A错误;B.加入NHHSO固体,增大了 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速率加快,生 成H2体积不变,B错误;C.加入CHCOON固体,结合氢离子生成醋酸,减小了H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v ( H2)减小,生成H2体积不变,C正确;D.滴加少量CuSO溶液,锌 置换出铜,构成 Cu-Zn
23、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粒的物质的量减少;则 v ( H2)增大,生成 H2量减少,D错误;答案选 Co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氢离子的浓度及锌粒的物质的量的不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和易错点。3. D【解析】【详解】A. 因为是可逆反应,无法确定转化率,所以不能计算反应热,故A错误;B. 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如果生成水则为液态水,故 B 错误;C. 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达到平衡时,两端就不存在电势差了,无法形成电压驱动电子移动,无法形成电流,故 C错误;1 1D. 因为中和热的数值是
24、 57.3 kJ m ol , n(HCI)=n(NaOH)=0.500 L x 2.0 mol L =1.0 mol ,二者混合均匀,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 mol H 2O,产生的热量应为 57.3 kJ,故D正确。故选Do4. B【解析】【分析】AG= 12,即厂 =1012, 1,溶液呈酸性;【详解】酸性条件下HCO与H反应放出二氧化碳,HCO-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 A;酸性条件下X、I-、SQ2-、Br-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B;含有MnO的溶液呈紫红色,故不选C;酸性条件下Al(OH) 4与H反应,所以AI(OH)不能大量存在,故不选 D5. D【解析】试题分析:A.向平衡体系中再加
25、入1molZ,重新建立平衡时 X、Y、Z的体积分数不变,说明压强不影响该平衡,则反应前后总计量数相等,则1+m=3, m=2,故A正确;B.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两次平衡的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B正确;C.参与反应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加入的X与Y的物质的量之比,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相等,故C正确;D.再加入1molZ后总物质的量为 4mol,重新达到平衡时 Z的体积分数仍然为10%则重新建立平衡时 Z的浓度为:=0.2mol/L,故D错误;故选Do考点: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的相关知识。6.【解析】试题分析:A、氢氧化钠中加入醋酸, 溶液的导电性没有明显变化,不选
26、A B、醋酸加水稀释,电离程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最后接近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选B; C镁和盐酸反应放热,所以反应速率先增大,随着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后反应速率减慢,正确,选C;D加入纯碱溶液,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不选B考点:考查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7. D【解析】【详解】A pH=3的盐酸、硫酸、醋酸导电性能相同,正确;B pH=3的盐酸、硫酸、醋酸,锌与氢离子反应,氢离子浓度相同,起始速率相同,正确;CHAc的电离度为1%, pH=3,c(H+)=10-3mol/L,与足量的锌粉反应,HAc均被消耗,10-3c(HAc)= I mol/L=1
27、0 -1 mol/L,盐酸和硫酸的浓度与氢离子浓度相等,c(H+)=10-3mol/L,足量的锌粉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 : 1 : 100,正确;D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 : 1 : 100,故D错误。答案选D。&【解析】A.醋酸和盐酸溶液的浓度相等,由于醋酸部分电离,则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反应开始前醋酸的pH较大,则曲线X表示醋酸与Mg的反应、Y代表盐酸与镁条的反应, 故A正确;B.反 应初始时盐酸中氢离子较大、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较小,图象a点两溶液的pH相同,则到a点时盐酸消耗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较大,即Y消耗镁条的量多,故 B错误;C.图象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根据图
28、象可知b点两溶液的pH相等,故C正确;D.根据图像可知,c点之 后溶液的pH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经结束,故D正确;故选B。9. B【解析】【分析】依据电离常数分析可知酸性为:HCO> HCIO> HCO,根据强酸可以制取弱酸分析。【详解】A. NaClO + NaHCO3 =HClO + Na 2CO与 HCIO> HCO矛盾,故 A错误;B. NaCIO+ CO 2+ H2O =HClO + NaHCO与 H2CO> HClO> HCO 吻合,故 B 正确;C. 2NaClO+ CO2+ H2O = 2HClO + Na 2CO与 HbCOHClO> HC
29、O矛盾,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D. 2HCIO + Na 2CO =2NaClO + CQ f + HO与 HCOHClO矛盾,故 D错误。故选B。10. D【解析】A、tit2、t4t5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消耗NH,因此NH体积分数最大的是to11,故A错误;B、t3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化学平衡不移动,改变的因素时使用催化剂, 故B错误;C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根据图像,ti改变的因素时升高温度,故 C错误;D t4时刻,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减 小压强,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D正确。11. C【解析】试题
30、分析:CO (g)+ fO(g)H2 (g)+ CO ( g)起始浓度(mol/L ) 0.020.0200转化浓度(mol/L ) x x x x平衡浓度(mol/L ) 0.02-x 0.02-x x xXXX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解得 x = 0.0150.015所以在此条件下 CO的转化率=】二X 100%R 75%答案选Co考点:考查平衡常数应用12. D【解析】试题分析: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物质的质量越大,物质的浓度就越大,压强就越大。A.物质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乙甲,正确;B增大物质的浓度,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增大压强平衡
31、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正方向移动,但是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所以平衡时C2的浓度:乙甲,正确;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SO的转化率:乙甲,正确; D.由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平衡时SQ的体积分数:乙 甲,错误。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及物质的平衡含量的影响的知 识。13. D【解析】【详解】A.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分析可知,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银板是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B.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银板是原电池的正极,故电子流向:锌板 -灯泡银板,选项 B错误;C.银板是原电池的正极,银板上的电
32、极反应:' 11'选项C错误;D.锌板是原电池的负极,负极电极反应:EU: 故总的电池反应为:二.:"二1.': - 1 .,选项D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的设计,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及电极反应方程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 A【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知道硫酸盐还原菌可以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硫氧化菌可以将硫氢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两种细菌存在,就会循环把有机物氧化成CQ放出电子,负极上 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 SQ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HS+4HQ-8e-= SQ2-+9Hr;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4H+
33、Q+4e=2H2Q,根据原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知识来回答。【详解】A、负极上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 SQ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HS+4H2Q-8e =SQ2-+9H+,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 b是电池的正极,a是负极,所以电子从 a流出,经外电路流向 b,故B错误;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会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因此能量的利用率会有变化,故C错误;D根据电子守恒,若该电池有0.4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 0.4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故 D错误。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15.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放电反应属于原电池,充电反应属于电解池,根据原电池和
3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判断。由已知放电反应为;l; 原理知道锂合金一端做负极,LiV 3O8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方程式为xLi+xe-+LiV3Q= Li i+xV?Q;充电反应属于电解池,LiV 3O8电极做阳极,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整个反应过程中除了化学能和 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还有一部分转为热能了。就此判断每个选项即可。【详解】A.共晶盐是优良的传热储能介质,其熔点较低,可利用铁和氯酸钾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其熔化, 故A正确;B.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还有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故B错误;C.放电时为原电池,LiV 3O8电极做正极,其电极的反应式为xLi +xe +L
35、iV3O8= Li 1+XV3Q,故C正确;D.充电时为电解池, Cl-移向阳极LiV 3O8电极移动,故 D正确;答案:B。【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根据电化学原理进行解答。原电池中还原剂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解池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化学的工作原理进行判断相关选项。16. C【解析】【详解】A. NaOH溶液不能用酸式滴定管,应选碱式滴定管,A错误;B. 图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准确测定最高温度,B错误;C. 图中装置可构成原电池,可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正确;D. 干燥的试纸不能检验氨气
36、,应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D错误;答案选Co【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中和滴定、中和热测定、原电池及气体的检验、实验装置的作用、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原理、仪器的作用以及相关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17. 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b电极是氧气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b极为正极,因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所以电极反应为:Q+4e+2H2O=4OH a电极是氨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极为负极。【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电极是氨气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极为负极,故 A正确;B是氧气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b极为正极,因
37、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所以电极反应为:Q+4e+2HO=4OH 故B正确;C a极为负极电子流出,经外接导线,流向b电极(正极),故C正确;D .总反应方程式是:4NH+ 3O2=2Nk+6H2Q可见KOH没有参加反应,故该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电解质溶液pH值不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在原电池中,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到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外接导线流向正极,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 离子向负极移动。18. D【解析】【详解】A、原电池中,溶液中氢离子向正极二氧化铅电极移动,故A错误
38、;B根据电子守恒分析,每消耗3molPb,转移6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生成ImolAI 2Q,故B错误;C原电池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生成硫酸铅,故C错误;D原电池中铅作负极,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铅,所以质量增加,在电解池中,Pb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铅电极质量不变,故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19. C【解析】【详解】A、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其中的水,电解一段时间后,溶剂水减少,溶液中硫酸浓度增加,整体溶液的PH值减小,故A错误;B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应与电源正极相连,精铜与电源负极相连,故B错误;C此原电池中铜电极为负极,石墨电极为正极
39、,阳离子K+向正极移动,故 C正确;D甲烧杯中石墨电极附近先变红说明甲烧杯石墨电极附近有氢氧根生成,则此电极为阴极, 铁电极为阳极,所以直流电源 M为正极,N为负极,与N负极相连的铜电极为阴极,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Co【点睛】本题重点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失高氧负(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是负极)得低还正(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是正极)电子从负极通过外电路到正极;电 解池:氧阳还阴(失电子,被氧化,做阳极;得电子,被还原,做阴极)由于外加电场的作用,电 解池中阳离子做定向移动,由阳极移动到阴极产生电流。20. D【解析】【详解】A、铁电极上放氢生碱(
40、2H23 2e=H2f+ 2OH),即铁电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铁为电 解池的阴极,与阴极相连的X是铅电池的负极Pb,Y为铅电池的正极PbQ,电极反应式为PbQ+2e +4H+ SQ42-= PbSO4+2HbO,选项A错误;B铅蓄电池工作时 SQ2-向 负极X极移动,选项 B 通错误;C、电解过程中电解池中实际上发生了两个反应,分别为2AI+6H2O 2AI(OH)3+3H2 f和2HO O2f +2H4,故电解池反应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总反应表示,选项C错误;D 103.5 g Pb的物质的量为0.5 mol,由铅蓄电池的负极反应 Pb 2e+ SQ2=PbSO知,每消耗0.5 mol P
41、b, 转移1 mol电子,再由电解池的阴极(铁)反应2H2O+ 2e=H4 + 2OH得出有0.5 mol H2生成, 选项D正确。答案选Do21 . D【解析】【详解】A MC2属于盐,在水中完全电离,但M(OH)2可能是强碱,也可能是弱碱,故A说法正确;B、HCl属于强酸,完全电离,等体积的两种酸中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加入过量的Zn,产生氢气的量相同,相同条件下,氢气的体积相同,故B说法正确;C HSO在水中既有电离也有水解,NaHSO溶液显酸性,说明 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故 C说法正确;D NHHO为弱 碱,NaOH为强碱,相同pH时,c(NH3 HO)>c(NaOH),加水
42、稀释促进 NHHO的电离,即稀释 相同倍数后,c(NH4+ )>c(Na +),故D说法错误。22C【解析】【分析】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B PX的值越大,代表该离子的浓度越小;C醋酸为弱酸,等浓度时 pH比盐酸大,滴定终点呈碱性;D增大CO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NO的转化。【详解】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催化剂能改变活化能, 但不改变焓变,故 A错误;B AgI的溶度积最小,且 pX=-lgc ( X)的值越大,代表该离子的浓度越小,可知c为Cl-的曲线,故B错误;C醋酸为弱酸,等
43、浓度时 pH比盐酸大,滴定终点呈碱性,可用酚酞作指示剂,故C正确;D增大CO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促进NO的转化,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合图中起始CO的物质的量,可知 NO的转化率c>b > a,故D错误; 故选 C。【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酸碱混合、平衡移动,解题关键:把握电离平衡移动、酸碱 混合、化学平衡移动,难点:注意平衡移动原理与图象的结合,如选项D,注意对数函数的应用如选项 B。23B【解析】【详解】A. pH V 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100OC时,pH=6为中性溶液,pHv 7可能为碱性溶液,故A 说法正确;B. 氨水是弱碱,在相同温度下,物质
44、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中c(OH-)大于氨水,故B说法错误;C. 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H+)和分别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分别有 c(Cl -)+ c(OH)= c(H+) , c(CHsCOC) + c(OH-)= c(H+),因此 c(Cl -)=c(CHsCO(O,故 C说法正确;D. 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 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标准KOH溶液的浓度偏小,耗用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多,则测定结果偏高,故D说法正确;答案选B。24. D【解析】【分析】A. 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
45、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B. 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溶液应该呈酸性;C. M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 c ( H) =c (OH),根据电荷守恒得 c (NH+) =c (Cl-),该点溶液 中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铵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一水合氨抑制水电离,铵根离子水解和一水合氨电离相互抑制;D. 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1,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 ( OH)JO*=0.10mol/L x 1.32%=1.32X 10 -3 mol/L , c (H+)=汗 mol/L=7.6 x 10-12mol/
46、L。【详解】A. 强酸弱碱相互滴定时,由于生成强酸弱碱盐使溶液显酸性,所以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所以盐酸滴定氨水需要甲基橙作指示剂,故A不选;B. 如果M点盐酸体积为20.0mL,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水解导致该点溶液应该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则氨水应该稍微过量,所以盐酸体积小于20.0mL,故B不选;C. M处溶液呈中性,则存在 c ( H) =c (OH),根据电荷守恒得 c (NH+) =c (Cl-),该点溶液 中溶质为氯化铵和一水合氨,铵根离子水解而促进水电离、一水合氨抑制水电离,铵根离子水解和一水合氨电离相互抑制,水的电离程度很小,该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
47、序是c c(NH 4+)=c(Cl _)>c(H + )=c(OH),故 C不选;-1-D. N点为氨水溶液,氨水浓度为0.10mol?L ,该氨水电离度为1.32%,则该溶液中c ( OH)1014=0.10mol/L x 1.32%=1.32x 10 -3 mol/L , c ( H+) =mol/L=7.6 x 10 -12mol/L,所以该点溶液pH< 12,故选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试剂选取、识图及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实验操作、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采用逆向思维方法分析解
48、答,知道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25. D【解析】【分析】室温下 O.1mol/L 某一元酸(HA 溶液中 c(OH)/c(H +) = 1 x 10-10,根据 c ( H+) x c ( OH) = 10-14 可知,溶液中c (OH)= 10-12 mol/L,贝U c ( H+)= 0.01mol/L,这说明HA为弱酸,结合选项 中的问题解答。【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HA为弱酸,则A、溶液中c ( H) =0.01mol/L,贝U c (OH) =10 mol/L,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 H) =c (OH)=10-12 mol/L , A 错误;B0.1m
49、ol/L 某一元酸(HA溶液中A元素的总物质的量为 0.1mol/L,则c( HA+c( A)=0.1mol/L , B错误;C 0.1mol/L某一元酸(HA与0.05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HA管理,溶液是由等浓度的HA和NaA构成,HA浓度减小,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减弱,所得混合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错误;D H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NaA晶体,A离子浓度增大,抑制HA电离,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增大。加水稀释会促进酸的电离,但是溶液体积增大的程度大于氢离 子物质的量增大的程度,所以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增大,D正确;答案选D。【点睛】
50、本题考查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题目难度中等,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溶液中 c( M)与c(OH)的比值,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Kw计算出溶液的c (小,判断出HA为弱酸。26. D【解析】【详解】A项,pH=2的盐酸和pH=5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 ( H +混合=5.005 x 10-3mol/L,混合后溶液的 pH=-lgc ( H+)混合=-lg (5.005 x 10-3 +疋2.3 , A项错误;-14B项,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X 10 , pH=11的NaOH溶液和pH=13的Ba ( OH 2溶液等体积混lOmol/LV+lOmol/LV合后溶液中 c ( OH)混合=疋5X
51、10-2mol/L,则混合后溶液中c ( H+)n<io14=mol/L=2 x 10-13mol/L,混合后溶液的 pH=-lgc ( H+) =-lg (2X 10-13) =12.7 , B 项错误;C项,若HX为强酸,则pH=2的HX溶液稀释至原来的1000倍后溶液的pH=5,若HX为弱酸, 加水稀释促进弱酸的电离, 则pH=2的H2X溶液稀释至原来的1000倍后溶液的pH<5,C项错误;D项,pH=1 的盐酸中 c (H+) =0.1mol/L , 0.1mol/LBa (OH 2溶液中 c (OH) =0.2mol/L,两者混合发生离子反应:H+OH=HO, pH=1的
52、盐酸和0.1mol/LBa (OH 2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02mol/LV-0,lmoVLV应后Ba (OH 2过量,混合后溶液中的c (OH)过量=0.05mol/L,常温下水的离子积 Kw=1X 10-14,混合后溶液中c ( H) =1mol/L=2X 10-13mol/L,混合后溶液的pH=-lgc ( H) =-lg (2X 10- ) =12.7 , D项正确;答案选Do【点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1)碱溶液与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呈碱性,必须先求混合液中c(OH),再根据水的离子积计算混合液中c ( H+); (2)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混合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必须判断混合溶液的性质
53、再计算,若酸过量直接求过量的c ( H+),若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呈中性,若碱过量必须先求过量的 c(OH);( 3)稀释溶液时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起促进作用。27. D【解析】【详解】A项,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中的 c ( H+)与pH=11的NaOH溶液中的c (OH)相等,醋酸 属于弱酸,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aOH属于强碱,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醋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混合液的pH<7;B项,常温下,pH=2的盐酸溶液中的 c (H+)与pH=12的Ba (OH 2溶液中的c (OH)相等, 盐酸属于强酸溶液,Ba (OH 2属于
54、强碱,pH=2的盐酸与pH=12的Ba (OH 2溶液等体积混合,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BaCl2和H2O,溶液呈中性,混合液的 pH=7;C项,酸性溶液可能是酸溶液或水解呈酸性的溶液,碱性溶液可能是碱溶液或水解呈碱性的溶 液,由于溶液的组成不确定,0.1mol/L的酸性溶液与0.2mol/L的碱性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无法确定,如常温下,O.1mol/L的盐酸与0.2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 pH>7、0.1mol/L的硫酸溶液与 0.2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0.1mol/L的硫酸溶液与0.2mol/L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等;D项,常温下pH=9的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pH无限接近 乙但溶液仍呈碱性,pH 一定>7;答案选D。28. D【解析】【分析】甲不变,乙蒸发掉一半水分,在丙中通入少量的CO,然后分别向甲、乙、丙三瓶中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均为NaCI,结合原子守恒计算。【详解】甲不变,乙蒸发掉一半水,在丙中通入少量的CO,然后分别向甲、乙、丙三瓶中加入同浓度的盐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均为NaCI,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纺织品批发商客户关系管理考核试卷
- 珠宝首饰设计与生活美学融合考核试卷
- 矿用通讯设备与网络技术考核试卷
- 玻璃制品耐候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娱乐用品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与升级考核试卷
- 牛只生长发育与饲养管理优化考核试卷
- 玻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控制考核试卷
- 建筑装饰工程信息模型(BIM)应用考核试卷
- 岭南师范学院《工程造价算量信息化综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医科大学《器官-系统模块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延长石油靖边煤业有限公司海测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期中英语试卷-普通用卷
- 北京大学研修班通讯录
- 小学劳动教育教研活动记录(共7次)
- 2023年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23年】241号
- 中国民族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云南大学
- 德磐氢化丁腈橡胶
- 长输管道监理培训测试题(含答案)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实习证明表模板
-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护理查房详解演示文稿
- 二手车购车合同范本2份(全国通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