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最新文档_第1页
小学品德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最新文档_第2页
小学品德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最新文档_第3页
小学品德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最新文档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品德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策略小学课改把地理纳入到了德育课程中,12 册教材中有25课涉及到了地理知识,其内容涵盖了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小学阶段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的发展, 因而,品德课程中的地理知识应变为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活力的地理。 但面对那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地理课,该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实施有效的教育呢?近年来, 笔者致力于品德地理题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发现牵手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承载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课堂产生情理交融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一、 文本与生活共融,唤醒情感体

2、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生活可以按照学科分为“历史”、“地理”、“公民”等,道德的生活总是寓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品德地理课时, 笔者结合文本内容, 抓住“儿童社会生活”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地理、社会地理,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情感体验,课堂彰显出浓浓的品德味。1. 激发兴奋点,感染真情学生通过地理知识来建立自身的空间感, 因而地理题材内容的教学首先要将文本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地理知识生活化,用学生的生活知识来诠释地理知识,努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奋点,挖掘知识背后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以真情来感染真情。教学我们的地球时,若仅靠教材中所编排的这几幅图画和简单的几句文字,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

3、, 难以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将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进行了有效整合,课上设计了“游览”地球美丽风光的环节。随着优美音乐的响起,蔚蓝的大海、洁白的冰雪世界等画面呈现在大屏幕上。 鲜明的色彩、 动感的画面, 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笔者动情的话语, 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有的说地球真美啊,有的说很喜欢大海, 有的说很喜欢冰川, 想亲手摸一摸通过旅游情境的创设, 借助媒体,笔者用自己的真情感染了学生,他们不仅被地球的美所震撼,还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和祝福。2. 找准切入点,引发真情学生的生活世界、 直接经验、 感知体验等都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更是品德地理题材教学的源泉。选

4、择好教学切入点,紧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赋予静态的文本中的地理知识以动态的生命活力,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我们的祖国有多辽阔 一课,如何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祖国很大”这一概念呢?笔者先出示学校平面图,让学生在感知了校园面积之大后,结合我市的地图,比较学校与我市的面积大小。随后,又让我市地图和我省地图相比,紧接着,又与我国地图相比。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 我市地图只在我国地图上占了一小块, “很不起眼”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 才能引发学生最真实的情感共鸣。教学中,笔者巧用地图,从学生最熟悉的校园开始切入话题,准确把握住了教学切入点,让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交融。这样的教学, 为

5、学生搭建起了体验的舞台,巧妙地引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从而拉开了情感的序幕。3. 精选链接点,点燃真情对于知识性较强的品德地理题材, 我们更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教学中,笔者着力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精选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使之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从而点燃内心的情感。教学我们的祖国有多辽阔时,除了利用书本、图片、文本描述等“外在资源”,笔者还格外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等“内在资源”。 如请旅游过的学生讲述他们的旅途经历,并随机出示一组同一时期我国南北方的不同风景图片及人们的生活场景图片,并组织学生讨论:同是我国领土,气温相差会如此之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品德教学以学生的

6、生活为本, 面对知识性较强的内容,笔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打通了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通道, 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 点燃了他们心中“祖国真大, 为祖国骄傲”的真挚情感,品德课堂充满了活力。二、 亲历与感悟共鸣,强化情感体验“只有品尝了橄榄果, 才能理解苦涩的滋味; 只有喝了蜂蜜水,才知道香甜的美好。”只有儿童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1. 引入生活实例,以感悟促真情学生的主体体验过程应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案例中体验,在新知学习中体验, 并在体验中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静态的地理知识在学生心中被激活,从

7、而促进学生德性的发展。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时,先出示一则真实的案例: 2001 年,湖州毛笋产量很高,但因连日阴雨,再加上山路泥泞弯曲,收购车无法进山, 致使农户损失惨重此案例的引入, 激发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为农户的重大损失而惋惜,为山区交通的不便而遗憾。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交流他们课前调查到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出行不便的事例,并出示现在当地的公路建设图, 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交通的大发展。随后,再出示全省高速公路线路图,引导学生了解“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并让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说“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 把握他们的认知起点,引入生活实例,让

8、学生掌握了真知,并以真知激起了心中的真情。2. 再现生活情景,以思考激真情生活是品德教学的源头活水, 教师只有及时把握住生活中的“源头活水”, 才能让品德地理教学焕发出生活的气息, 展现生命的活力。如执教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课件出示了一组遍布生活垃圾的河流照片, 当堆积着大量垃圾的河道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 带给他们的无疑是一种震撼。 真实生活情景的再现, 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保护家园需要从我做起。此时,再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思考“我可以做点什么”聚焦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话题,再现生活情景,既让学生目睹了现状,认识到了危害,又促使学生认真思考。 学生

9、在思考的过程中,闪烁着内心强烈的环保情感,地理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3. 捕捉生活热点,以行动育真情品德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知识达成的过程,更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鼓励学生课前收集、采访,深入挖掘活动或事物表象后面的本质和道德因素,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真实的行动中孕育真情实感。 水资源缺乏、核污染、天气的反常等,都是全世界极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学时要善于捕捉这些热点。如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探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现状。教学天有不测风云时,关注我国一些地区的干旱等,从而了解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生活中

10、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课前开展生活资料的收集、 调查等活动,为课堂情感的萌发打下基础。课上,借助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列表、一个个典型案例等,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唤醒了他们内心的忧患意识。在真情流露的课堂中,让环保的种子深深埋藏于学生的心底。三、 知识与实践共存,彰显情感张力实践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拓展教学时空, 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引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过程中进行学习体验。1. 协调好“大”与“小”,拨动学生的心弦品德学科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是几千年来的传统道德文化,那么,该如何分解并达成这些情感目标呢?惟有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中,在有意义的生活实践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学我们共同的家时,笔者采用了

11、“家庭、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五个教学环节:出示学生的家庭照片,感受“小家”的宽敞明亮、温暖和睦;出示班级、学校的照片,感受班级、学校之大和其中的幸福快乐;出示家乡地图,并配以学生乘车、走亲访友等生活场景介绍, 感受家乡的美好; 把家乡地图与中国地图相比,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最后,布置“呵护我们共同的家”的主题宣传活动。 这样的教学安排, 使多个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诸多地理知识,同时还在“润物细无声”的学习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大与美”。激发起了学生热爱家庭、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为他们步入社会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基础。2. 把

12、握好“远”与“近”,引领道德生活品德课程教学旨在让学生学会过有道德的生活, 地理题材的教学也不例外。 要跨越时空给学生以道德生活的引领,它的用力点就应该落在情感上。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地理教学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根据学生思维的感性化、 直观化的特点,将地理教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 数字“生活化”, 转换成学生能够体验、实践的形式,化远为近。 我国的行政区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教学前,笔者先给学生发了一张文化菜单,菜单中包括名人、特产、风景名胜等,教学中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省级行政区,并将菜单贴于行政区位置上。课后,让学生到超市调查, 看看各类食品的产地, 走上街头观察各

13、型号汽车并了解产地等。 这样由远及近的趣味教学, 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面对与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地理知识,打破时空距离,牵手生活,准确把握好远与近的关系,让知识教学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 将情感体验有效融于教学之中,实现以“理”载情,以“理”育德,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3. 处理好“虚”与“实”,深化道德行为很多时候,学生明白该怎么做, 但却难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进行地理题材的品德教育时, 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理性的感悟来达到“化虚为实”的目的。保护环境,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说起此话题,学生的话语滔滔不绝,但真正能够付诸行动的却不多。教学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时,笔者结合我市的“创卫”活动,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发现了诸多环保问题。 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类, 让学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