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8/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1.gif)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8/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2.gif)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8/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3.gif)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8/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4.gif)
![高中地理总复习 课时作业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18/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8327250a-f63f-42fe-8f9a-49e0f2e0b65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作业(四)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1僧一行的发现,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联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结合题意知僧一行的发现其实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表现;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间短
2、于夏半年。答案:1.B2.C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35题。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上面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A甲B乙C丙D丁4从a到b的方向是()A向东 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 D先东南后东北1 / 85关于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此时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B东北平原正播种春小麦C北京时间是11点D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解析: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角度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的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角度观察到的。第4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第5题,结合上
3、题条件可判断135°E为12点,从而可求得北京时间为11点。答案:3.D4.B5.C读我国两地某日日出日落示意图(图示为北京时间),回答67题。6该日最有可能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7地位于地的()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解析:第6题,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即为昼长。北半球各地二分日昼长为12小时,夏至日时昼长大于12小时,冬至日时昼长小于12小时。第7题,由图可知,地昼长为9小时12分,地昼长为7小时30分,两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我国处于冬半年,地白昼时间比地长,故地纬度较低。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可求出两地的正午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12:16和1
4、1:52,由此可知,地位于地的西南方向,故选C。答案:6.D7.C下图为2010年立秋日(8月7日)部分地区光照示意图,中心点表示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89题。8P地的纬度大约是()A90° N B73° 40NC66°34N D16°20N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为8月7日可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地球公转至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因此刚好出现极昼的纬度应为73°N附近。答案:B9关于P、Q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P地地方时是12时B该日P地昼长是Q地的2倍C该日P地正午太阳高度约是Q地的2倍D此时P地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地平线上解
5、析:此时P地正好极昼,昼长为24小时,此时地方时正好为零时,因此太阳位于当地正北方地平线上。Q地不在赤道,因此昼长长于12小时。答案:D如果你在一年当中每周一次或两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的位置,就能制作出8字形日行轨迹图。这张太阳8字轨迹图拍摄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上空,由44张太阳曝光画面和一张房屋照片组成,全部是用同一张胶片在同一地点拍摄。在夏至、冬至及春秋分,拍摄者用滤光片进行长时间曝光,每天从日出时分开始,早晨8点30分结束,由此制作完成的照片显示了这三天的部分太阳弧线。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011题。10图中太阳最高点应该是二分二至中的()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解析:夏至日,
6、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年中最大的。答案:B11在秋分日这一天拍摄开始时,房屋顶上烟囱影子的朝向是()A正东 B东北C西南 D正西解析: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日出时分开始至早晨8点30分,烟囱影子的朝向是先向正西,后向西北。答案:D12(2012厦门质检)下图示意某地某物体的日影长度和朝向,若a、b表示二至日正午日影,则该地位于()A0°23°26N B0°23°26SC23°26N66°34N D23°26N66°34S解析:该地该物体二至日正午日影朝向不同,说明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7、;日影朝北意味太阳在其南面,且影较长;日影朝南意味太阳在其北面,且影较短;故该地在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答案:A13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4月30日20时(北京时间)隆重开幕,本届世博会历时184天。设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当世博会开幕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在世博会期间,P点的移动方向是()A先向北,后向南B先向南,再向北C先向北,后向南,再向北D先向南,再向北,再向南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移动规律的理解程度。P点为晨昏圈与纬线的切点,所以P点位于高纬地区。此时P点所在地盛行东南风,所以P点位于南极圈以内,并随南半球极夜范围同步变化。在世博会的184天中,从4月3
8、0日到6月22日,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P点向北移动。从6月22日到9月23日,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P点向南移动。9月23日到世博会结束,南极圈内极昼范围越来越大,P点向北移动,故选项C正确。答案:C14(2012西城区模拟)“十一”过后,北京某中学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第一节课时间由7:40改为8:00,放学时间也提前了1小时。而此时我国有些城市仍保持9:00上课,19:05放学的作息时间。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A气温高低 B太阳高度C经度差异 D昼夜长短解析:因为“十一”过后,太阳直射点已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已是昼短夜长,日出晚日落早,白天变短,故该学校上课时间推迟
9、,放学提前。而对于采用北京时间,位于北京以西的城市,地方时较晚,无需改变。答案:D15(2010浙江高考)读下图,某经线上有一点M,虚线为过M点地面垂直线,L1、L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之差小于6°时,M点的纬度范围是()A3°N3°SB6°N17.5°NC3°N17.5°N或3°S17.5°SD17.5°S23.5°S或17.5°N23.5°N解析:先读懂冬夏至日正午太阳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说明该地在0°23.5°纬度间。可以用一个最
10、简单的方法口算:赤道上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差是0°,纬度1°的地方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差是2°,依次类推就可得出结果。答案:A二、综合题(40分)16(2012朝阳模拟)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8分)(1)说出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3)甲图中Q点所在晨昏线属于_线(晨线或昏线),该点上的太阳高度角为_。(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中,甲图中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解析: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以判断出
11、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第(1)题,自夏至日(A)到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减慢,自远日点到秋分日地球公转速度加快。第(2)题,从甲图在地球公转轨道位置可以看出此时地球公转至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然后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进行绘图。第(3)题,结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判断出Q点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都为0°。第(4)题,由于M点位于南半球,自秋分日到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M点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大至90°后,又变小。答案:(1)公转速度渐慢,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2)见下图(3)昏0&
12、#176;(4)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先变大,达到90°后再变小。17(2012福州模拟)下图中三条线分别代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三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回答问题。(h为一已知量)(22分)(1)表示的地点是_,判断理由是_。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h的范围是_,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2)三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地。这一天地球上发生极昼现象的范围是_。(3)位于地的_方向,判断理由是_。(4)该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H1为_,H2为_。解析:第(1)题,北半球夏半年时,太阳直射点在0°23°26N(包括23°26N)之间移动,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
13、向东转,北极点在北半球夏半年每天太阳高度值整日几乎不变,直射点的纬度正好等于其太阳高度,故h的变化范围为0°<h23°26。第(2)题,从图上可看出地昼长为24小时,地为北极点,故、两地发生极昼现象。由地正午太阳高度为h,推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值等于h,进一步求得极昼范围最南端为北纬(90°h)。第(3)题,根据昼夜长短情况,可判定位于北半球,地位于赤道;北京时间12时时,地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高,故地位于120°E经线上;利用北京时间18时时地太阳高度为一天中最高,可计算出地位于30°E经线上,第(4)题,、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利用公式计算出:H12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玉石雕刻设计与销售服务合同
- 2024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行业月报
- 2025年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房地产联合开发协议书
- 探索班级中的责任与担当计划
- 加强保安服务宣传的重要性计划
- 生物教育游戏化学习实践计划
- 秋季学期公益项目与社会服务计划
- 会计人员年度工作总结与展望计划
- 心灵启迪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文档
- 2025年鼠抗肿瘤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合作协议书
-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解读课件
- 01 H5入门知识课件
- 2024年安全生产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五套)
- 2024年实验小学大队委竞选笔试试题题库
- 学校办公室卫生制度
- 医学生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德州学院
- GB/T 44412-2024船舶与海上技术液化天然气燃料船舶加注规范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卡(加换算)
- 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图形》练习题
- 机械制造HSE协议书
- 2024-2030年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