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55年高校课程改革研究_1_第1页
1949~1955年高校课程改革研究_1_第2页
1949~1955年高校课程改革研究_1_第3页
1949~1955年高校课程改革研究_1_第4页
1949~1955年高校课程改革研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9491955年高校课程改革研究    (二)迅速展开:1951年秋1951年底自课程改革决定和有关各系课程草案发布以来,各高等学校逐渐开始重视制订教学计划,加强课程改革工作。但是,改进的程度和速度,还是不能满足国家对人才数量与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发表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文中指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的巨大任务。在今后五六年内全国高等学校必须为祖国培养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药等方面的高级建设干部十五万至二十万人。否则,我们的高等教育,就不能说是很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两年

2、来的经验证明,原有的高等学校如果不在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方面实行彻底的改革,要完成上述的任务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而如果实行了这种改革,使我们的学校切实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那么我们就能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任务。”106同时,中央教育部也注意到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在教育思想、治学观点、工作作风等方面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某些不符合新民主主义方针要求的思想意识,特别是他们那种崇拜欧美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例如,时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的马大猷教授谈到:“有的教师讲授美国英国的机器怎样设计,德国的怎样设计,至于我国的机器怎么样呢,却没有讨论。像这种崇拜英美,迷信德国,

3、夸张日本,怀疑苏联,不相信自己的思想虽然不是人人都有,但仍是相当普遍的。”11关于这一点,钱俊瑞曾明确指出:“两年来的经验同时证明了,如果高等学校的教师们还是服膺着英美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还是固执着自己的个人主义,客观主义和宗派观点,而得不到确实的改造,那么一切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诸如院系的调整、课程的改革、教学法的改进等等,都是难于进行和贯彻的,一切关于改革高等教育的决定和规章就难免不成为具文。两年来极大多数高等学校改进得如此之缓慢和如此之少,还不够证明这一点么?”“教师们的思想改造乃是改革教育的关键”。106因此,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觉悟,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从1951年9月起中共中

4、央逐步在全国高校开展了一次教师思想改造学习运动。运动中许多教师撰文检讨两年来课程改革中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例如,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金克木教授批评了北京大学对政治学习不重视,领导不力的问题。他说:“每一学期都是到了开学才拼凑社会发展史或新民主主义论的教员。课程内容和学生要求一年比一年提高,教学工作一学期比一学期困难,教学组织本学期也开始由教学委员会改为教学研究指导组,但是教员不断流动,不断减少。从没有一系的负责人过问本系一年级学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课程的学习情况,仿佛这种公共必修课程并不同时是本系最重要的课程。因此有的学生不及格,甚至连续两学期,两门都不及格,也不补修,系主任并不去考虑怎样处理,似乎

5、他们所管的只是所谓业务,决不过问政治思想。”12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龚祥瑞在发表的彻底清算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的教学思想一文中谈到了北大政治学系两年来课程改革的情况,他指出,有的课程名称改了,而课程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变革或者很少变革。如“西洋政治思想史”改为“国家学说史”,但所讲的仍旧是柏拉图、亚理斯多德、卢梭的故事。教学上从书本上生吞活剥地搬用一点东西,没有系统。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开列了不少新课程,如“马列主义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地方人民政府”等等。但这些课程,不是没有人来教,就是教的人对它没有很好地进行过研究。13从上述检讨我们不难看出,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两年多了,但是在各高校的教

6、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思想改造运动的发起无疑是必要的和有成效的,几个月的学习使很多教师开始郑重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同时,思想改造运动也使得院系调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体制层面促动了系科课程的调整与改革。早在1950年的全国高教会上中央教育部就提出了“初步地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14的任务,但是在会上即遭到了来自高等院校教授们的抵触,所以,院系调整工作的进展很慢,成效也不大。思想改造运动为院系调整扫清了思想障碍,调整的时机日渐成熟。1951年11月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以华北、华东、中南三地区

7、为重点,拟定了工学院的调整方案,启动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院系调整。院系调整在体制层面深入推动了课程的改进。就院系调整与课程改革二者的关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张宗麟在改革高等工业教育的开端中曾谈到:“课程改革,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实际上几乎还没摸着边;有的可以说还没有动手,或者还在无计划的与自发的状态中。但在院系未经初步调整以前,这些情况是不大可能转变的。在人力分散与浪费的情况下,要想改革课程及教学内容,那是不够条件的,二年来的课程改革运动收获不多,原因在此。”1510所以,张宗麟认为:“这次工学院的改革是改革高等工业教育的开端,更是改革全国高等教育的开端。”1512三、课程改革的深化:19

8、521955年伴随着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1952年秋在各高等学校中展开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教学改革。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教育部即提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加强教学的计划性,要求高等院校拟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系统的教学改革还是在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随着专业设置而展开的。正如教育部副部长柳浞在1953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上谈到的:“解放初期,我们废除了反动课程,添设了革命政治课,以及改变了某些学科的内容、教学方法,事实上,就开始了教学改革的过程;但比较系统的教学改革,却是最近一年或不到一年的事。”16正如柳浞所言,这次教学改革涉及到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

9、方法、教学组织等一系列的改革,而其“中心要求在于改进教学内容”。17“实行新的教学计划,采用苏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乃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18为此,教育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订全国统一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计划。1952年10月27日,教育部就试行全国统一教学计划发文指出:“为了配合祖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到来,有计划地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彻底改革旧教育,制订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计划,就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之一。”1999-100当时认为,“苏联教学计划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制订的,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现实性和目的性,整

10、个教学计划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种课程都是为着一个培养目标而服务的。苏联教学计划贯穿着下列四项教学原则:第一,理论与实际密切相结合;第二,技术培养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第三,全面系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培养相结合;第四,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独立自学相结合。我们在制订新的统一的教学计划时必须认真地学习它。”20在拟订或修订教学计划、安排各种课程时,必须有整体观点,必须本着不破坏科学系统完整性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1952至1955年的3年间,以苏联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为“蓝本”,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高等教育部先后制订了193个统一教学计划,其中工科119个、理科11个、农科19个、医科5个、

11、文科5个、政法2个、财经12个、师范20个。21470二是制订与教学计划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通常包括一门课程的目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也是执行教学计划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统一了全国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同时,制订与之配套的、统一的教学大纲也就成为必然了。1954年11月23日,高等教育部颁发综合大学各课程教学大纲拟订方案,要求:拟订教学大纲“应贯彻科学技术知识与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苏联先进经验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基本精神。”规定:第一,拟订教学大纲时,应首先明确该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既要保证该课程的科学系统性,亦须反映出专业的要求,并注意与其他

12、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关联;第二,拟订教学大纲时,要求深入学习苏联同一课程或同类性质课程的教学大纲,亦须研究各校有关该门课程的教学情况及经验;第三,教学大纲的内容应具有高度政治思想性,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贯彻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并结合各该门课程批判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第四,教学大纲应贯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说明该门科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正确地反映我国经济上、文化上的特点及我国、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在文化、科学上的最新成就;第五,有实验的课程应拟订实验大纲。每个教学大纲应注明教学进度,并附有必要的参考书目。22截止1955年6月,高等教育部共修订工科教学大纲210种,农科教

13、学大纲44种,医科教学大纲57种,理科、文科教学大纲16种,师范教学大纲21种,21470使教学内容有了统一的依据。三是借助苏联,编译和统一教材。教材短缺一直是困扰教学改革的难题。高等教育部把引进和翻译苏联教材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1952年11月10日,教育部在关于各高等学校组织翻译苏联教材制订计划时应注意的事项的指示中指出:为学习苏联先进科学技术经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翻译苏联高等学校教材,已是刻不容缓的艰巨工作。11月27日,教育部又发出关于翻译苏联高等学校教材的暂行规定,规定各校的翻译计划应报教育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经审核批准后实施。凡经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批准

14、的译稿,均以“教育部推荐高等学校教材试用本”的名义出版。此后,各高等学校掀起翻译苏联教材的高潮。1953年秋,高等教育部开始组织翻译专业课及专门化课程的教材。1954年,为加强对翻译教材的管理,高等教育部发出通知“今后苏联教材的翻译工作由我部制订统一的选题计划。”依照该计划,到1954年底,翻译出版我国高等学校采用的苏联教材共558种,其中工科118个专业902门课程有338种,农科19个专业276门课程中有58种,理科13个专业298门课程中有129种,政法、财经、医药、卫生及其各科共有33种。19104在这次系统的教学改革中,教学的计划性、课程的体系化和人才培养的统一性逐渐得到加强,培养我

15、国计划经济建设所需专门人才的大学课程体系基本形成。这一体系的特点主要有:第一,课程的计划性。所谓课程的计划性是指课程的讲授时间、内容和顺序的确定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时,所要学习的课程就已经被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其“学习过程即是这一计划好的课程体系的展开过程。”23第二,课程的统一性。所谓课程的统一性是指课程的一致性。这主要是通过在中央政府指导下制订全国高等学校各专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实现的。只有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出来的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出国家建设需要的同规格的专门人才。第三,课程的体系化。所谓课程的体系化是指将课程按照一定顺序和类别组成有机体系的

16、过程。通常遵循由基础到专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基本顺序设置课程。第四,课程内容的亲苏化。由于这次教学改革是在思想改造和院系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其对课程内容的清理程度是前一阶段无法实现的。凡是与资本主义有关系的旧的社会科学均受到冲击,那些曾被中国高等教育引进或借鉴的西方社会科学文化被全盘否定。在课程设置上,取消了社会学、人类学等被视为资产阶级的课程,像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及其研究方法,若存在苏联学派和资产阶级学派的分歧,往往采取支持苏联学派,批判资产阶级学派的态度,还有许多课程仅仅因为苏联没有设置而被取消。部分课程因教授内容涉及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

17、况,比如国际关系等,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四、结束语1956年高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校院长和教务长会议上指出:“按照当前一般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教学改革的要求已经基本上达到了,今天高等教育主要是改进提高的问题,教学改革的口号,可以不再沿用。”高校课程改革至此告一段落。这次课程改革前后历时7年,经过初步试点、全面展开和持续深化三个发展阶段,在对旧有大学课程进行彻底改造的基础上,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新中国自己的大学课程体系,完成了改造旧课程,建设新课程的目标。通过对课程的系统改革,明确了新中国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了按照专业培养人才的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了国家短时期内对大批

18、建设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改革后期实践中过于强调系统地学习苏联经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中国实际脱节、盲目、机械照搬苏联高等教育经验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失误。这次课程改革不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中心环节,更是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中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认真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课程改革的经验无疑有助于当前大学课程的改革。参考文献:1 陈泓.北京各大学的课程改革工作 n. 人民日报,1949-10-17(4).2 佚名.课程研究组关于清华、北大课程改革、上政治课问题的报告及有关材料b.北京市档案馆001-009-00135.3 中央教育科学

19、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 佚名.沈阳工院精简课程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n. 人民日报,1949-12-09(3).5 佚名.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钱俊瑞副部长总结报告要点 n. 人民日报,1950-01-06(3).6 李由义。最丰富最生动的一课参加京郊土改工作的心得和感想 n. 人民日报,1950-02-27(3).7 陈振洲,我的情感的转变参加土地改革工作的一点体验 n. 人民日报,1950-02-28(6).8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六卷)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61.9 胡建华.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4.10 钱俊瑞.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 j. 人民教育,1951(2).11 马大猷.从我的思想谈到北京大学的工作 c/光明日报社,编.思想改造文选(第一集).北京:光明日报社,1952:42.12 金克木.政治学习必须解决实际问题 n. 人民日报,195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