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栽培技术》word版_第1页
《茶树菇栽培技术》word版_第2页
《茶树菇栽培技术》word版_第3页
《茶树菇栽培技术》word版_第4页
《茶树菇栽培技术》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茶树菇栽培技术第一节 茶树菇基本知识一、茶树菇营养价值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中医认为该菇具有补肾、利尿、治腰酸痛、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 是高血压、心血管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茶树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

2、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检验报告,茶树菇营养成分为: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质14.2克,纤维素14.4克,总糖9.93克;含钾4713.9毫克,钠186.6毫克,钙26.2毫克,铁42.3毫克。茶树菇富含人体所需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物质)和十多种矿

3、物质微量元素与抗癌多糖。中医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益气开胃,有健脾止泻。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茶树菇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可见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因此,人们把茶树菇称做“中华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有利尿渗湿、健脾、止泻之功能,清热平肝之疗效,是一种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集营养、保健、理疗于一身的名贵珍稀食药兼用的真菌。茶树菇

4、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的疗效,还具有美容、降血压、健脾胃、防病抗病、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优点,被人们称为“中华神菇”。二、茶树菇栽培历史和现状茶树菇主要来源野生,我国始于1972年,1990年在江西广昌较大面积上人工栽培成功,尔后进行规模生产。福建省1994年在三明地区开始开发茶树菇人工栽培,1998年三明地区年产近1000万袋,宁德市近几年也大力引种栽种。三、茶树菇生物学特性(一)形态形态特征: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厘米,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后变为褐色或浅土黄褐色,边缘淡褐色,有浅皱纹。菌肉白色,菌褶初白色,成熟后变咖啡色(着生孢子),密集,几乎直生。菌盖

5、完全开展后,分离成箭头状。菌柄长38厘米,直径315毫米,中实,纤维质,脆嫩,表面有纤维状条纹,近白色,基部常浅褐色。内菌幕膜质淡白色,上表面有细条纹,开伞后成菌环留在菌柄上部或沾附于菌盖边缘或自动脱离,内表面常落满孢子而呈锈褐色。孢子印锈褐色。孢子椭圆形,8.511微米×5.57微米,芽孔不明显,缘囊体1930微米×5.57微米,发育类型为被果型。栽培菌株中也有白色变种,其菌盖、柄等颜色纯白,色泽美观。(二)生活史茶树菇是一种异宗结合的担子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完成一个生活史需要6080天,在不同条件下,生活周期的长短有所不同。在木屑棉子壳培养基上,从接种到出菇可以缩短到

6、2348天,在PDA培养基上也能在短期内完成正常的生活史。茶树菇的双核菌丝比较容易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子实体。某些单孢子萌发后也有形成细小子实体的特性。(三)对生活条件的要求1.茶树菇生产发育的营养条件 因为食用菌没有绿叶素,只能依靠同化有机物为生,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类以及生长素物质。茶树菇的碳源主要来自于各种植物性原料,如: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茶饼粉等。菌丝又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利用木质素能力较差,利用蛋白质能力极强,茶树菇所吸收的碳素大约只有20%左右被用于合成细胞物质,80%被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因此在茶树菇的生命活动中,对碳素营养物

7、质的需求量最大。2.温度 茶树菇的生长发育只有一定的温度下方能进行,菌丝生长的温度是10-34 ordm;C,耐低温性能比较明显,-5 ordm;C时,6小时方能恢复生长,40 ordm;C以内四天不会死亡。它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4-28 ordm;C,子实体形成的温度是10-34 ordm;C,最适温度是22-28 ordm;C,出菇期不受温度刺激。3.水分 水分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细胞内含有充足的水分,才能维持一定的紧张度,赋予菇类一定特征性的形态外观。水又是菌体细胞内最主要的溶媒,菌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到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利用,同时细胞内的一切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8、因此水对菇类生理作用是很重要的。茶树菇培养料含水量一般在70-75%左右。菌丝培养阶段室内空气相对湿度65-70%最好,出菇时要求环境相对湿度达到90-95%,若低于70%,菌盖外表变硬甚至发生龟裂,低于50%以下,会停止出菇,已分化的幼蕾,也会因脱水而枯萎死亡。4.光照 茶树菇不同于一般的绿色植物,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不需要直射阳光,但在生长中保持一定的散射光是很有必要的,菌丝培养阶段不需光照,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完成它的生活史。出菇阶段要求慢射光刺激,300-500IX最为合适,没有照度表的情况下,做到三分阳七分阴。5.空气 同其它生物一样,食用菌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

9、二氧化碳,茶树菇在整个出菇阶段,需要氧气,但要求不高,局部的二氧化碳较高,有利用菌柄变长,产量较高,生长环境要求空气新鲜,CO2浓度在0.03%以下。6.PH值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通常用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茶树菇偏碱,中性,PH值5.5-6,在弱碱环境也能正常生长,内部的PH值变化不。第二节 茶树菇常见品种子实体单生,双生或丛生,菌盖直径5-10cm,表面平滑,初暗红褐色,有浅皱纹,菌肉(除表面和菌柄基之外)白色,有纤维状条纹,中实。成熟期菌柄变硬,菌柄附暗淡粘状物,菌环残留在菌柄上或附于菌盖边缘自动脱落。内表面常长满孢子而呈绣褐色孢子呈椭圆形,淡褐色。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

10、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茶树菇与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属于同一物种。但杨树菇、柱状田头菇、柱状环锈伞、柳菌、柳环菌(贵州、云南)、柳松茸(日本与中国台湾省)等品种,与茶树菇在形态、品质上有较大差异,茶树菇在风味,香气,食、药用价值及经济价值等方面,明显优于杨树菇等品种。第三节 茶树菇菌种的生产技术一、母种(一级种) 采用加富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15g、蔗糖5g、硫酸镁0.5g、磷

11、酸二氢钾0.5g、B11g、水1000ml)或加麦皮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蔗糖20?g、麦皮10g、水1000mL),以上两种配方均用琼脂20g。一般后一配方菌丝更粗壮。以上配方制作的母种在26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二、原种(二级种) 采用木屑培养基(木屑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普钙、硫酸镁、磷酸二氢钾少量)制作的原种,置25左右恒温下培养7天左右即可。 三、栽培种(三级种) 采用木屑培养基或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麦皮20%、蔗糖1%、石膏粉 1%)制作的菌种置24-28下培养30天右左即可。茶树菇菌种要求菌丝粗壮、浓白,培养后期母种斜面有时出现

12、红褐色斑纹或原种、栽培种料面出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子实体为正常现象,但若出现菌丝稀疏弱细,吃料不彻底,有杂色斑点或出现黄水等不宜使用。四、菌种质量鉴别 凡菌丝洁白,粗壮,上下发布均匀,后期在培养基表明易形成子实体的为优良菌种。若菌丝稀,发育不均,可能培养基过湿;菌丝长的缓慢,不向下生长,可能培养基过干;培养基开始萎缩,袋壁脱离或袋壁间有原基形成,为老龄菌种,活力下降,不宜使用;培养基表面或袋壁出现霉菌落、拮抗线、湿斑等都是污染了杂菌;菌丝逐渐消失,袋壁有粉状物,是螨类为害的表现,这样的菌种应予淘汰。第四节 茶树菇栽培技术一、时间安排茶树菇栽培按季节分春栽和秋栽。春季栽培,菌丝培养阶段需适当保温

13、,子实体生长后期气温升高,生长快,子实体朵形较小,品质相对较差,易受病虫危害;秋季栽培,接种后,菌丝培养温度较适宜。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子实体,朵形较大,品质好,病虫害污染少,生物转化率较高,经济效益好。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应选择在气温为2025的季节出菇,在远安县春栽一般在23月份生产,6月份后开始出菇,秋栽一般911月份生产,翌年4月份后开始出菇。二、栽培方式栽培方式 既可室内栽培,也可室外栽培,栽培形式则分为层架式袋栽、墙式袋栽和床式覆土栽培等。茶树菇的栽培主要用15×30×0.004厘米的聚乙烯料袋。室内袋栽可利用温室、菇房及闲置空房屋等,自发菌至出菇均在同一场所内完

14、成。室内袋栽的环境小气候易于人为控制,管理方便,易获得优质、高产,也适宜于工厂化栽培。各地可因地制宜加以选择。三、栽培材料 凡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副产品下脚料,茶饼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都可以栽培茶树菇,但以茶籽壳、茶籽饼加入培养料生产出的产品香味、色泽、药用价值都不失天然特殊风味。木屑以阔叶树木最好,如杨树、柳树等栽培茶树菇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较快。不管采用哪一种木屑都以陈旧的比新鲜的好,要把木屑堆于室外,长期日晒雨淋,让木屑中的树脂挥发及有害物质完全消失。未经堆积的木屑,栽培茶树菇菌丝生长慢,产量低。其配方中加入棉籽壳,营养丰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制作的培养基通气较好,可提高产量

15、近一倍。四、培养基配方配方1:杂木屑9%、棉籽壳70%、麸皮20%、石膏l%; 配方2:棉籽壳89%、麸皮8%、玉米粉2%、石灰粉1%;配方3:杂木屑30%、棉籽壳30%、玉米芯20%、麸皮或米糠19%、石膏粉1%;上述配方含水量为60%左右,pH自然,加10%的茶籽壳粉,能适当提高产量。五、菇房(棚)的消毒菇房(棚)要求干净、干燥、通风、避光,远离作坊、仓库及禽畜栏舍,调温和透光性能良好。栽培前须进行全面杀虫和消毒,首先打扫清洗干净后用杀虫剂喷洒杀虫,隔35天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以防治杂菌孳生。培养期间,每隔l周进行1次消毒。六、拌料、发酵、装袋、灭菌1.拌料 按照选定的栽培料配方,称取各

16、种原料,将木屑、麸皮、玉米粉、石膏粉或石灰粉依次撒在棉籽壳堆上混拌均匀(棉籽壳需提前预湿),接着加入所需的清水,使含水量达60%左右,检测含水量方法:采取用手握紧培养料,指缝间有水痕而无水珠下滴,伸开手指能成团,落地即散,若料在掌中手松开就散,表明料太干。拌料要求:(1)力求“三均匀”,即主料与辅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酸碱度均匀。(2)晴天水分蒸发量大,应多加水;阴天空气湿度大,水分不易蒸发,应少加水。(3)能溶解于水中的基质要溶于水,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镁。2.培养料发酵 常规栽培方法培养料不经发酵,菌丝生长速度较慢,采用发酵料栽培,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且污染率低。方法为按配方拌料,含水量在6

17、5左右,拌料要均匀一致,用手抓一把培养料握紧,指缝间有水滴,但不下滴。建堆最好在水泥地面进行,在建堆处的中心用砖块搭一孔,孔上用几根稻草盖上,将培养料以砖孔为中心加料,堆成高100120厘米、宽150厘米的料堆,料面拍平,用一木棒从料顶对着中间的砖孔打一洞,防止厌氧发酵。盖上塑料膜,观察料温达60后,第2天就可翻堆,再次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待料温再达60后一天即可散堆装袋。堆料发酵时间在78天左右,根据发酵具体情况灵活掌握。3.装袋 不经发酵的培养料配制后,应立即装袋,以防酸败发热。选用15×30×0.00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袋(如高压灭菌选用聚丙烯),用手工或装袋机分装,

18、装好后松紧一致,料面平整,装料高度在20厘米左右,用塑料线捆紧袋口。装好后每袋湿重1.61.8斤左右。装袋要注意:(1)要紧实,扎袋时要将袋下部料敦实,料面压实压平。如果手抓料有凹陷感或料袋有断裂痕迹,表明装料过松。装料太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料袋易变形,筒袋与料脱空,接种时易造成薄膜内外气压差,杂菌就可随气流进入袋内,引起污染;二是菌袋出菇期水分保持困难;三是会从袋壁部位长菇,造成采菇难。(2)扎口时要清除粘附在袋口的培养料,并紧贴培养料用塑料线把袋口扎上活结。4.灭菌 装袋完成后要立即进灶灭菌,袋间及四周要有空隙,以利蒸气流通。开始采取旺火快速升温,尽量在46小时内将温度升到90左右,此

19、时要打开排气孔,放出灶内冷气,直至冒出很烫的热气为止。继续升温达100时开始记录时间,保持100灭菌14小时以上,即可停火,闷过夜。灭菌结束后,待锅内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趁热搬运料袋到接种室。因塑料袋受热变软易被木屑刺破,所以搬运要轻拿轻放。茶树菇菌丝抗杂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灭菌是否彻底是茶树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七、接种待料温降到30以下方可接种。春栽时气温较低,一般白天接种,但秋栽时气温较高,就要利用早晚和夜间凉爽时接种。接种箱或接种室需提前消毒,每立方米用1包雾气消毒剂熏蒸,接种一般两人一组,解开袋口,每袋接入一块菌种后捆扎叠堆。菌种尽量成块状,避免过碎以防死种。选用的栽培种

20、菌丝要浓白、健壮、无病虫害,菌龄以满瓶后10天左右,待菌丝吃透料后,再用于接种,这样的菌种发菌有力,吃料快。八、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竖立排放在室内的层架上,在25左右条件下培养455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发菌期间,室内尽量保持黑暗。期间的主要操作有:1.控温与通风管理重点是促进菌丝定植,迅速蔓延,使菌丝尽快封面,以降低污染率。接菌后三天内菌种处于恢复生长阶段,所以三天内不必进入培养室,三天后菌种开始萌发,菌丝定植吃料。菌丝生长阶段最好控温在2026之间为宜,做好遮光及通风换气工作。具体操作上要依据天气、室温及菌丝生长动态等情况来确定通风时间,当气温低于20时,每天下午23点进行通风;当气温高于

21、26时,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每次一小时,同时白天要关闭门窗,晚上打开;当气温在2026时,从一天中午通风一次一小时增加至每天二次,每次一小时。通风打开门窗时要防止阳光直射至培养室,门窗要装上遮阳物。2.检查与翻堆 菌袋的菌丝盖面后,菌丝开始旺盛生长,呼吸量也随之增强,这时袋温也随之逐渐上升,这时要通过翻堆来调节堆温,防止烧菌,通过翻堆来调节上下层菌袋菌丝长速,使之一致,同时通过结合翻堆来查菌,做好杂菌检查工作。一般要求每20天左右翻堆一次,发菌过程要进行三次翻堆。3.防鼠与防虫 培养室一定要严防老鼠,即使只有一只老鼠危害,也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菌袋受了鼠害,就会发生链孢霉,将会诱发大面积菌袋感染。因此决不可掉以轻心。此外,菌丝吃料后,发生的酒酚香味会引来害虫,所以要提前预防。九、出菇管理菌袋长满菌丝后,再过10天左右,积温度在1600-2000度时可搬入事先经消毒灭虫的大田棚内,也可在室内,再将菇筒用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