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公安_第1页
上海智慧公安_第2页
上海智慧公安_第3页
上海智慧公安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海"智慧公安"筑起无声防线新民晚报 2017-11-29 20:38本报记者潘高峰昨天下午3时许,虹口区欧阳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沈琳正在欧阳花苑小区巡视,突然,他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一条信息:”你有新的报警信息。”点开一看后,沈琳轻车熟路地来到一个门洞前,将一名正在游荡的男子带回居委会盘查。原来,此人在小区里徘徊许久,进了好几个门洞,却始终 未曾敲门入户。民警是如何精准掌握可疑人员行踪的?这背后,是一整套高科技设备在发挥作用。记者从上海警方了解到,作为上海”智慧公安”建设的试点小区之一,欧阳花苑通过面部生物特征识别、物联网、数据模型构建等技术,搭建起智能化小区防范和服务

2、网络。放眼整个上海”智慧公安”建设,小区智能安防不过是微小”细胞"。上海警方介绍,未来申城将以智能化安防体系和大数据应用为支撑,实现研判多维、指挥扁平、处置高效的精准警务,使城市治理不断向”最有序、最安全、最十净 ”目标迈进。用数据来采集人像欧阳花苑是个老式居民区,有7幢24层局楼,居'民1100 多户,实有人口 3000 多人,不但住户多,而且存在群租现象,人员流动大,管理难度 高。今年以来,小区已先后发生两起入室盗窃。由于非机动车停放点无人 值守,盗窃”三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案件也时有发生。这样的小区, 被虹口公安分局挑选作为 ”智能公安"试点,实战意

3、味很强。昨天下午,当记者从正门步入欧阳花苑小区,安装面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的摄像头已完成一次人像采集。小区片警沈琳介绍,人像采集后,会立即 与后台中储存的小区实有人口信息进行碰撞,针对非小区常住人员,通过 数据模型进行智能化比对分析。那么,究竟比对分析什么呢 ?沈琳向记者作了一番解密 :首先与警方的犯罪嫌疑人员库比对,一旦面部生物特征相符,马上有报警信息推送至社区民警、 巡逻民警手机终端。其次是进行数据模型分析,比如,外来人员一小时内 连续进入多个不同门洞,或者长时间逗留不进门洞,抑或在一段时间内频 繁进出不同车库等,这些可疑情况下,目标人员的照片也会推送到社区民 警和巡逻民警手机终端,民警必

4、须立即赶往现场进行盘查处置。这套系统不止于防盗。实有人口信息采集维护,向来是困扰社区管理的难题,如何及时发现小区租住人员变动信息?据介绍,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模型分析,凡是已录入的人口信息中,连续两周没有在小区出现,系统就会推送提醒社区民警及时上门核查、注销租赁人口信息;未录入实有人口信息的人员,一周之内连续三天出现在小区,或者通过智能门禁刷脸开门,民警 同样会被提醒上门核查,及时登记;如果系统监测到连续两天超过六人进入同一间房屋,则被判断为有群租嫌疑,也会提醒民警上门处置。在欧阳花苑,类似的智能装置有不少:窘井盖丢失或移位会报警,消火栓失压或故障会报警,独居老人连续三天不出家门也会报警沈琳告诉记

5、者,因为是老式居民区,有不少老人居住,加上小区里还有一个幼儿园,老人 孩子的人身安全格外引人关注。之前,曾出现过窘井盖被盗案件,为此, 警方给小区所有窘井盖都安装电子芯片,一旦出现窘井盖移位,芯片马上通过2G信号向物业和社区民警发送报警信息,提醒及时处置。类似原理的还有小区内的消火栓,如果出现水压达不到标准,或者设备故障,安装 在消火栓内的电子芯片也会向民警”汇报",及时排除隐患。"智联3+1"消防与小区防盗相比,社会公共安全更加牵动人心。近年来,随着上海飞速发 展,超高层建筑雨后春笋股出现,消防安全经受极大挑战。如何通过智能 化手段,建设标准化、自动化的消防体系

6、,上海警方在投入使用不久的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进行试点。昨天,记者刚跨进"白玉兰广场"大门,就戴上一张访客卡。 不要小看这张卡,它是整个楼宇智能定位系统最重要一环。虹口公安消防部门负责人告诉记 者,刷卡进入大厦后,按照持卡人的权限,只能经由电梯进入相应的楼层。而通过监测IC卡,智能定位系统能自动识别持卡人所在楼层及区域,从而精准监控各楼层人员数量及分布情况。一旦发生火灾,就可以在紧急情况 下掌握了解人员疏散逃生状况,及时救助被困人员。除了这张IC卡,记者还用手机"扫"了前台的一个二维码。这也是进入"白玉兰广场"

7、;访客的标配。一经识别,手机上跳出"电子地图",显示着大楼结构和重要通道。物业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更先进的动态电子地图已在开发中。 未来,访客只需扫码,就能掌握自己在整座大楼中所处的位置和移动轨迹, 发挥火灾逃生"指南针"的作用。楼宇智能定位系统,消防物联网系统、大楼空气监测报警系统和消防微信平台,构成"白玉兰广场""智联3+1"消防管理模式。通过24小时动态监控、研判楼宇内消防安全状态,可以实现对火情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扑灭"。比如空气监测报警系统,它关心的可不仅是空气质量。同传统的烟

8、感等火灾探测系统不同的是,它通过分析空气成分的微量变化,识别最初期的火灾,从而打造楼宇火灾预警”双保险"。一旦空气中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浓度指标发生异常,很可能是不明燃烧所导致,系统就会立即 报警。消防物联网系统,则扮演大楼火灾”报警员”、设施"巡检员”和巡查”监督员"的三重角色。正常状态下,通过信息传感与通讯技术,动态采集、实时互联、有效整合楼宇内”水电气风”等状态信息,还可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实时掌握楼宇内设施器材完好率和故障异常频发点。任何一处装置发生异常,智能物联网手机APP都会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物业消防管理员、微型消防站队员、消防

9、设施维保人员的手机,实现第一时 间定位火警区域,第一时间启动响应程序,第一时间督促相关人员到场应 急处置。构建”智慧公安”体系上海发起交通大整治以来,不少市民已感受到上海公安科技创新的力量。从"声呐”电子警察,到多功能”超级电子警察",层出不穷的高科技执法手段,既弥补了一线警力不足,也为处罚一些诸如"违法鸣号"”机动车不让行人""大弯小转""不按规则交替通行"等较难执法的违法行为,提供了智能化辅助手段。这其实是上海”智慧公安”建设的方向:不再以人海战术取胜,而是依赖高科技、智能化手段,实现管理的精细与高效

10、。市公安局科技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产品,集成创新应用于上海公安工作,警方已编制了 ”三步走"的”智慧公安”战略:第一步,首批重点项目力争在明年11月前建成投入使用;第二步,用三年时间将20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构建”智慧公安”的基础;第三步,到2022 年,对各类应用系统实现潦度开发和应用,形成"一中心、一平台、多系统、多模型、泛感知、泛应用 "的”智慧公安”体系。"打个形象的比喻,智慧公安是一棵参天大树,数据中心是土壤,超算中 心是树根,平台是树十,系统是树枝,模型是树叶"据市公安局科技处负责人介

11、绍,”一中心”是上海”智慧公安”数据中心,数据容纳能力将达到海 量级别,毫秒级响应,汇聚全局数据资源;”一平台”是上海”智慧公安”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上海公安的各类应用联通;"多系统"指的是将开发、改造、完善一批适用于不同警务类型的应用系统, 并统一接入平台;"多模型",指的是研发建设一批满足不同实战需要的数据 分析模型;"泛感知"指的是借助人力、技术、警情、舆情、信访、档案六种 渠道,实现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风险隐患的感知,并实现数字化;"泛应用"指的是将大数据应用作为公安工作的基本方法,实现从指挥员到战斗员全 领域全过程的应用。"以110报警为例,未来,智能系统发现识别判断违法犯罪的速度,可能 比市民拨打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