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1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2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3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提升训练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失汲道(_)失去找不到(2)三军皆渴(_) 都 一起2翻译下面的句子。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_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A.画蛇添足 B.画饼充饥 C.望眼欲穿 D.叶公好龙2.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

2、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

3、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3. 精卫填海来自山海经,属于上古神话传说故事。读一读,回答问题。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4、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1.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2.拓(zhè)木:拓树,桑树的一种。3.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4.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5.湮(yn):填塞。1用文中的原句,写出“精卫”的样子:_2写出“精卫、炎帝、女娃”的关系:_3结合上下文和注释,理解下面的短句。又北二百里:_   溺而不返:_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精卫填海歌颂的精神与守株待兔、愚公移山、开天辟地、羿射九日的故事对比,与_这个故事更相近

5、。4. 课内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孔君平诣其父 诣(_)  乃呼儿出 乃(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答:_。3“儿应声答”中的“应声”有什么作用?答:_。5. 阅读与表达。(没有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古人谈读书二1在横线上补充原文内容。2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6、谁?请写出你积累作者的一首古诗。_3作者的读书观点对吗,为什么?_6. 阅读理解。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欣然:高兴的样子。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7、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2“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_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_7. 课外阅读我能行。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座  坐) 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山(清  青) 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

8、160;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  渡) 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 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维也纳也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 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 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花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

9、,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音乐演奏的传统,尤其是在合家欢乐的时候,优 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 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贯惯) 例。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字,画上“”。2填一填。(   ) 的摇篮 (   ) 的乐章(   ) 的乐声 (   ) 的舞曲3文中画“  ”的句子中,“这”指的是什么? 4请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5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表现了维

10、也纳是音乐之都?    ;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yì)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有删改)(注释

11、) 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文学家。洛:洛阳。通:通报,传达。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府君的亲戚。李府君指李元礼。仆:我,古代谦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李元礼和宾客们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1孔文举说自己是李元礼的亲戚的理由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2“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的字面意思是“

12、我猜想您小的时_”,言外之意是说陈韪_。3读了这篇文言文,你认为孔文举是一个怎样的人?_9. 课外阅读。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注释:颦:皱眉头。里:邻里。美:认为美。归:回去。挈:带着。妻子:妻子和儿女。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东施效颦(_)(2)挈妻子而去之走(_)2翻译下面的句子。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_3用“_”在文中画出描写人们看到丑人“亦捧心而颦其里”的表现的句子。这种表现说明了什么?_4东施效颦最大的问题在于:_。(用原文语句回答)5这个故事给人们的启示是(

13、)。A.每个人都要有追求美的勇气B.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C.要懂得扬长避短,不能盲目模仿别人10.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注释: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读书。走: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余幼时即嗜学。   余: _   嗜学: 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14、#160; 每: _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3读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_11. 阅读实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

15、是(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12. 课外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注释:执竿入城选自笑林,鲁:鲁国,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计无所出:指想不出办法。计:办法。俄:不久,一会儿。老父:老人。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中截:从中间截断。遂:于是,就。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_亦不可入

16、   _遂依而截之   _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13. 课内阅读。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薰以桂椒,()以珠玉,饰以玫瑰,()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作者是_。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薰以桂椒薰:_饰以玫瑰   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14. 小古文阅读。锯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者,莫之及也。(注释)鲁:鲁国。执:手拿着。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圣人:才智超人的人。但:只是。愚:愚蠢。1理解词句的意思。(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2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请选择正确答案。(   )A.疑惑,询问。 B.嘲笑,反问。 C.自作聪明,反问。3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_)(2)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但是却给那人出了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