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循环PPT课件_第1页
生理学 循环PPT课件_第2页
生理学 循环PPT课件_第3页
生理学 循环PPT课件_第4页
生理学 循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血液循环定义:心脏不停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流动。 构成:心脏和血管,血管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构成。 主要功能:运输物质(营养物质、激素)。第1页/共71页第2页/共71页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fig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 心动周期定义: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但心动周期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第3页/共71页(二 )心脏的泵血过程1、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0.05s 快速射血期:0.1s 减慢射血期:0.15s2、心室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0.06s-0.08s 快速充盈期:0.11s

2、减慢充盈期:0.22s 心房收缩期:0.1s第4页/共71页 心 动 周 期 时相房室瓣 动脉瓣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心室内压心房收缩期 开 关心房室 增大心房室等容收缩期 关 关不进不出 不变心房A减慢射血期 关 开心室A减小心室A等容舒张期 关 关不进不出 不变心房室减慢充盈期 开 关心房室 增大心房室第5页/共71页(三)心音的产生 心音:在心动周期中,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成的涡流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及大动脉壁引起的振动,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可在胸部某些部位听到声音即心音。第6页/共71页 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比较: 音调 持续时间 出现时期 形成原因1 低 较长 心

3、室收缩期 房室瓣关闭 心室壁振动2 高 较短 心室舒张期 动脉瓣关闭 第7页/共71页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一)心脏的输出量1.每博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 中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约70ml。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为55%-65%。 第8页/共71页 2. 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简称心输出量。左、右两侧心室的心输出量基本相等。心输出量=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心指数: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第9页/共71页(二)心脏做功量外功:心室收缩而产生和维持一定的压力(室内压)并推到血液流动(心输出量)所

4、做的机械功。内功:用于完成离子跨膜主动转运、产生兴奋和收缩、产生和维持心壁张力、克服心肌组织内部的粘滞阻力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讨论外功第10页/共71页1.每搏功:指心室一次收缩射血所做的功,即心室完成一次心搏所做的机械外功。 每搏功=搏出量 * 射血压+血流动能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所做的功。第11页/共71页三、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一)前负荷:前负荷可使骨骼肌在收缩前处于一定的初长度。1.心室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异长自身调节: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3.在最适初长度之前,随着前负荷增加,心室收缩力逐渐增强,心搏出量增多。 第12页/共71页(二)后

5、负荷:心室收缩后遇到的负荷。 1、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2、大动脉血压增高,搏出量减少。(三)心肌收缩能力:心肌不依赖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 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而对每搏输出量的调节。(四)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是心输出量增加。第13页/共71页 第二节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性一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一)工作细胞膜电位及离子基础fig 1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2 动作电位各时相的离子基础 第14页/共71页(二)自律细胞膜电位及形成机(二)自律细胞膜电位及形成机制制 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差别主要有

6、二: 1. 4期膜电位具有自动去极化现象,形成起搏离子流: (1)Ik通道逐渐失活,K+外流进行性减少 (2)内向性钠流进行性增加 (3)钙内流 2. 0期:钙内流第15页/共71页(三)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 快反应非自律细胞(非自律细胞) 慢反应非自律细胞 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慢反应自律细胞根据4期是否自动去极化分为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根据0期去极化速度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细胞。第16页/共71页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一)心肌的兴奋性 1.心肌细胞的不应性: 一次兴奋后不能立即再产生第二次兴奋的特性 2.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有效不应期(ERP)适当延长ERP 抗心律失常。(3类

7、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第17页/共71页3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期前收缩: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 S-A node之后的异常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称为代偿性间歇第18页/共71页4. 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1) 静息电位水平 (2) 阈电位水平 (3) 钠通道的状态 A. 电压门控性通道,受静息膜电位水平影响。 B. 钠通道阻滞药兴奋性、传导性降低1类抗心律失常药。第19页/共71页(二)心肌的自律性 定义: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的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

8、性。自律性高低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窦性心率:由窦房结起搏而形成的心 脏节律。 潜在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其他部位的自律组织仅起兴奋传导作用,而不表现出他们的自律性。 第20页/共71页异位起搏点:某些病理情况下,潜在起搏点表现出自律性,称为异位起搏点。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可通过两种机制而控制:(1)抢先占领(2)超速驱动压抑第21页/共71页 2.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降低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为2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滞剂4类抗心律失常药物。)(2)最大舒张电位水平(3)阈电位水平 自律

9、性升高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一大原因。第22页/共71页(三)心肌的传导性 1.传导途径: 窦房结 心房肌 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蒲肯野纤维 心室肌 fig 2. 影响因素 (1)结构因素:直径、缝隙连接数量(2)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3)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第23页/共71页三 心电图第24页/共71页 P波: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QRS波群: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T波: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到达心室所需要的时间,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 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从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

10、极化所经历时间。 ST段: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代表心室完全处于去极化。第25页/共71页第三节 血管生理 fig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1.弹性储器血管:主动脉、肺动脉主 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2.分配血管:中动脉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4.毛起始部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起始部的平滑肌。第26页/共71页 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通透性高,可进行物质交换。 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 7.容量血管:静脉,起着血液储存库的作用。 8.短路血管:一些血管床中的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存在直接联系的血管。第27页/共71页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

11、血压 (一)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与长度和粘滞度成正比,而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三)血压: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第28页/共71页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1.动脉血压的形成(1)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足够的血量充盈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2)心脏射血和循环系统的外周阻力:形成血压的两大因素(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使血压的波动幅度得到缓冲,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内的连续血流。第29页/共71页 2.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

12、的动脉血压。正常值:100-120mmHg。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正常值:60-80mmHg脉压:收缩压舒张压。正常值:30-40mmHg。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某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正常值:100mmHg第30页/共71页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增大血压升高,收缩压更明显。(2)心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舒张压更明显。(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舒张压更明显。(4)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弹性减退,脉压增大。(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比例减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第3

13、1页/共71页 (二)动脉脉搏 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发生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搏动 三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 第32页/共71页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一)静脉血压:1. 中心静脉压CVP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内的血压。正常值为412cmH2O。2.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第33页/共71页3.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因素和意义:影响因素:心脏射血能力强,CVP低;静脉回流速度加快,CVP升高。意义: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输液治疗休克的评判指标。CVP偏低或有下降趋势:提示输液量不足CVP偏高或有升高趋势:提示输液过快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第34页/共

14、71页(二)重力对静脉血压的影响(三)静脉血流 1.静脉回心血量决定因素: (1)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的差 (2)静脉血流阻力 第35页/共71页 静脉回心血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脏收缩力 体位改变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fig1 2 呼吸运动第36页/共71页五、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主要是进行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fig (一)微循环的组成 1.迂回通路:物质交换。 2 .直捷通路:血液尽快进入静脉。 3.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 第37页/共71页(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1.扩散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2.滤过和重吸收 组织液生成的主要方式3.入胞

15、和出胞 大分子第38页/共71页六、组织液的生成(一)组织液的生成途径和动力 fig血浆经过毛细血管壁滤过生成的有效滤过压(Pc+if) (p+Pif) (二)影响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毛细血管通透性4.淋巴回流障碍 第39页/共71页七、 淋巴循环 淋巴系统是组织液向血液回流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全身的淋巴经淋巴管收集,最后由右淋巴管和胸导管流入静脉 生理作用 回流蛋白质分子、红细胞、细菌及分子较大的物质。第40页/共71页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目标: 1. 掌握减压反射的过程和意义。 2. 掌握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 3. 熟悉颈动脉体和主动

16、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重点:减压反射的过程。 难点:减压反射的闭环工作点。第41页/共71页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定义:? 反射定义:?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第42页/共71页 心血管主要反射 (一)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感受压力的变化或者压力变化引 起血管壁的扩张。 (二)化学感受性反射(升压反射) 感受血液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变化。第43页/共71页(一)减压反射 1. 效应器:心脏、血管。 2. 传出神经支配心脏和血管的神经。(1)心脏的神经支配自主神经(即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 第44页/共71页 心交感神经及

17、其作用 神经节 去甲肾上腺素脊髓胸段 心脏 窦房结 :正性变时(心率加快)(1) 房室交界、房室束:正性变传导 (传导加快) 心房肌、心室肌:正性变力 (收缩力加强)第45页/共71页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神经节 乙酰胆碱 延髓 心脏 窦房结 :负性变时(心率减慢)(M) 房室交界、房室束:负性变传导 (传导减慢) 心房肌、心室肌:负性变力 (收缩力减弱)第46页/共71页(2)血管的神经支配 绝大多数血管平滑肌受自主神经支配。交感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脊髓胸、腰段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平滑肌上a受体(收缩) 血管平滑肌上2受体(舒张) (与2受体结合能力弱,主要引起缩血管效应 )第47页/共71页

18、交感舒血管纤维: 乙酰胆碱脊髓胸、腰段 骨骼肌血管舒张。(平时不起作用,只有处于情绪激动和发生防御反应起作用,多见于猫、狗等 动物) 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神经纤维节后纤维 与外生殖器等血管平滑肌上乙酰胆碱 M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第48页/共71页 总结:人体内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神经的单一支配,安静状态下,保持一定的交感缩血管紧张(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缩状态),紧张性增强,血管收缩加强,紧张性减弱,血管舒张。第49页/共71页3. 心血管中枢 心血管中枢: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1)延髓心血管中枢生命中枢。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交感缩血管中枢(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19、对心血管活动和机体其他功能之间复杂的整合。第50页/共71页4. 压力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动脉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 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主动脉 弓神经,行走迷走神经进入延髓。 第51页/共71页5. 减压反射过程和效应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fig1 fig 2 第52页/共71页6. 减压反射的特点与生理学意义 特点: 典型负反馈调节,具有双向调节能力; 快速; 缓冲急剧变化的血压。 意义:稳定搏动性血压(在平均动脉压水平上下10-15mmHg波动)变化。 第53页/共71页(二)化学感受器反射 血液化学物质变化(缺氧、CO2分压过高、H+浓度过高)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窦神经和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