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探析_第1页
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探析_第2页
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探析_第3页
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探析_第4页
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探析摘要:捏脊疗法属于我国传统外治法之一,临床适用范围广,尤其对消化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疗效,如:疳积、 厌食症、泄泻、便秘、呃逆、腹痛、胃痛、胃食管返流、胃 轻瘫、反射性肠淤积症、新生儿黄疸、消瘦等。对于捏脊疗 法的作用机理,传统医学认为与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有关, 通过对经脉的刺激改善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现代医学 研究认为捏脊能影响尿d-木糖排泄量、下丘脑和血浆八肽胆 囊收缩素、血浆胃泌素、血清胃动素、白细胞介素-2以及免 疫球蛋白等因素,从而多途径调节胃肠神经内分泌功能。关键词:捏脊消化系统综述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1008-187

2、9(2012) 11-0056-03捏脊疗法属于我国传统外治法之一,是以捏法为主,并 配合点、按、抚、提拿、弹拨等手法于一体的一种推拿手法。 捏脊疗法的临床适应范围较广,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病证,且临床操 作方便、安全,疗效确切、显著,易于推广。本综述以消化 系统为切入点,对捏脊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进行临床探 讨。1中医对捏脊疗法的认识魏晋隋唐时期,捏脊己经成为按摩术中的一种专用手 法,而根据古籍记载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 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使病人伏卧, 拈取其脊骨皮, 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由此可见捏 脊疗法最早用于治

3、疗成人腹痛。类经云:“经脉者,脏 腑之枝叶,脏腑者,经络之根本。”经脉与脏腑之间联系密 切,经络与脏腑的关联以及经络的功能作用是捏脊疗法作用 的根本1,通过捏脊疗法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平衡阴 阳,传导感应调整脏腑虚实之功。捏脊疗法作用于背部督脉 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 于下极之俞,并脊入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其支别者, 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紙,是督脉也。”督脉与诸 阳经都有联系,又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哑门,为阳脉之海, 总督一身之阳气,通过捏脊疗法刺激督脉,能调和全身气血 阴阳,加强与冲、任二脉的联系,主治先天及后天一切虚证。林红2在其相关研究中指出,督脉

4、脊椎节段在反映脏 腑病变方面有先行作用和高敏感度特性。杨广印等3探讨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督脉背段的压痛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在督脉背段出现的压痛反应具有 明显的规律性,可同时分布于多个脊柱水平,主要集中在 t6-t105个节段水平上,且压痛阳性率极高。张晨静等4 观察到绝大部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督脉存在压痛点,多分 布于神道、灵台、至阳、腰阳关和十七椎下5个穴位。膀胱经是人体经脉中循行路线最长的一条经脉,孟昭威5认为膀胱经是全部经络学说的核心,它既有通过中枢反射地影响内脏的通道,也有直接影响内脏的通道,这种直接 影响也发生相应的反馈作用。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络枝节, 临床

5、上通过膀胱经治疗脏腑病确实收到了满意疗效6,但 在十二经脉中,除了足太阴脾经与手太阴心经在胸、腹腔内 有较为清晰的循行路线以表明属络关系及与其他脏腑的联 系外,其他经脉在胸、腹腔内均未予以清晰的循行路线。然 古代医家在素问风论中提出“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 为脏腑之风”的观点,提示了背俞穴与脏腑之间的紧密联 系。灵枢背脸有“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 解,乃其输也”的记述亦表明了背俞穴能反映脏腑的生理功 能,其压痛反应具有脏腑病定位,反映病情轻重、疗效分析 的作用,而这些背俞穴分布在膀胱经上,与膀胱经一同夹脊 循行也正好符合现代解剖学中脊神经的交感纤维在脊柱两 侧形成交感干,支配各内脏功能活

6、动的观点。2捏脊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2. 1疳积。临床文献报导,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积疗效 显著,其中包括单独采用捏脊疗法以及捏脊配合其他治疗方 法。陈秀娟等7采用捏脊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疳证,并与 药物组口服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维生素ad滴剂等对照, 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捏脊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1.67%, 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2. 22%o周一敏等8在传统推拿捏脊疗 法的基础上加用游走罐治疗小儿积滞2700例。推拿疗法: 推脾经、大肠经、三关,揉板门,揉脐,摩腹,分推腹阴阳, 揉龟尾,推七节,捏脊。走罐疗法:于大椎处闪灌,再沿左 右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向下推至脾胃俞穴处23次,

7、 最后在背部俞穴上留罐030mino每日或隔日1次,2次为 1疗程。经1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100%,其中治愈率占75%, 好转率占25%。王香菊9采用捏脊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疳 积。捏脊自尾紙部开始,直至项枕部为止;穴位注射用盐酸 山萇著碱注射液,穴位选取双侧足三里。结果:总有效率为 96. 7%o2.2厌食症。临床研究发现捏脊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应 用广泛,疗效明显,但单纯运用捏脊法治疗本病不及配合其 他治疗方法的疗效,而配合的内治药物多由健脾和胃中药组 成,配合的外治法则多为针刺四缝穴或药物贴敷治疗10 o 牛彩琴11观察中医药配合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 疗效。将5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

8、两组,治疗组予中药内 服、神门外熨并配合捏脊法治疗;对照组予多酶片和葡萄糖 酸锌口服治疗,总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0. 0%,对照组为48. 0%o韩斐等12采用捏脊疗法治疗不同 证型的小儿厌食症148例,将厌食症患儿按辨证不同分为脾 胃气虚证、肝旺脾虚证、脾胃阴虚证以及脾胃不和证4组, 其中脾胃气虚组分为捏脊组和药物组,药物组予以口服小儿 化食消积口服液治疗,其他各组患者均采用捏脊疗法。结果: 脾胃气虚组中捏脊组总有效率90%,药物组总有效率60. 7%; 且捏脊疗法对于改善小儿厌食症各种证型的相关症状疗效 明显,不同证型之间疗效没有明显差异。2.3泄泻。廖品东等13临床观察

9、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 儿腹泻的疗效,并与西药思密达组对照,疗程一周。结果显 示,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捏脊组97. 5%,对照组95%,两组 间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捏脊组对612个月龄段小儿,以及 对伤食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马晓南14釆用捏脊法治疗小 儿慢性腹泻,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对因及对症治疗,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捏 脊疗法。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6. 55%,对照组痊愈率73. 91%o 临床研究还证明,捏脊疗法能提高腹泻病人总体临床疗效,缩短腹泻时间,缓解腹胀症状,但对呕吐与发热的疗效不显著15。2. 4便祕。贾一波16点压神阙、捏脊配合足疗治疗便秘。先点压神

10、阙,不做任何揉动,并让患者集中意念在神阙上,配合呼吸100次;然后自大椎起沿督脉向长强捏脊,捏三提一,连做7次;最后在足底部脾、胃、横结 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等反射区推压,5min/ 次。该文献中未提及明确疗程,但以24h内排便为有效,结 果显示:总有效率达92.4%,其中治疗后开始排便最短时间 lh,大部分患者在410h开始排便,且粪质转润。刘文国 17采用捏脊加皮肤针治疗婴幼儿便粗。于捏脊lomin后行 皮肤针扣刺,沿脊柱两旁自胸椎起轻叩至腰紙部,分别扣刺 两纵行,行间横距23cm,针刺间距23cm,第一纵行为 华佗夹脊穴,1次/h, 10次1疗程,疗程间歇3天。结果 显示:4

11、8例患儿,治疗1030次,平均20次,其中痊愈 39例,好转9例,无效0例。2. 5呃逆。曲本琦18采用针灸加捏脊疗法治疗呃逆, 针刺足三里、公孙、内关、神门、头针等穴,针刺后捏拿患 者颈部和背部脊柱两侧夹脊穴和脸穴20min。治疗显示:疗 程一般在为37天,除1例病程较长不能坚持治疗外均痊 愈。2. 6腹痛。郭迪19将60例功能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捏脊配合神阙穴拔罐治 疗,1次/d, 7天1疗程;对照组予针刺中月完、足三里以及 神阙穴隔盐灸。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3. 3%, 30例患 者治愈15例,显效10例,无效5例,较对照组疗效有明显 提高。2.7

12、胃痛。孙其斌20对42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捏脊、 针刺治疗。捏脊自尾紙部开始,由下而上至颈项大椎穴,同 时在经过肝俞、胃俞、大肠俞时行提拿手法,针刺以上月完、期门(双)、不容(双)、足三里(双)穴为主,每周治疗3 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总 有效率为88. 1%,其中痊愈11例,占26. 2%;显效14例, 占33. 3%;有效12例,占28. 6%;无效5例,占11.9%。2.8胃食管返流。陈少娜21将65例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只予改变体位、戒烟酒、减 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生活方式和奥美拉口坐等药物治疗;观 察组30例,在予以上改变生活习惯、药

13、物等基本治疗的同 时予以捏脊治疗,5次/周,治疗4周后均行24h食管检测。结果观察组24h食管ph值检测显示反流发生的次数、反流超过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食管ph 3现代医学对捏脊疗法的认识从现代解剖学来看,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深部为 脊髓,通过脊神经后支(混合神经)分布于背部、腰部及紙 部,支配内脏的感觉及运动,形成躯体-内脏和内脏-躯体的 双向反射通路。当内脏功能出现紊乱时,内脏感受器会接受 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脏-躯体通路反映在躯干的某 些特殊部位,如背部经脉或脸穴上;当刺激体表组织时可通 过躯体-内脏通路依靠生理、生物化学、体液调节等多途径 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研究

14、人员观察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大鼠体重、食量、尿d-木糖排泄量以及下丘脑和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捏脊疗法能改善体重和 食量,增加尿d-木糖排泄量33,降低下丘脑和血浆cck-8 含量34,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治小儿厌食症的作用。张锐 等35研究发现捏脊疗法能显著改善脾气虚家兔的脾虚症 状,使其体重明显增加,显著提高脾气虚家兔低下的血浆 泌素含量,其疗效与四君子汤治疗组相近,明显优于自然恢 复组。李铁浪等36观察捏脊疗法对脾虚证家兔血清胃动素(mot)的影响,结果显示捏脊组与四君子汤组均能明显降 低家兔血清mo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 之间比较,

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李珍等37对捏脊前后大鼠 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免疫球蛋白的观察,发现捏脊疗法可 提高大鼠血清中il-2和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的含 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且不同刺激强度存在一定的量效 正相关。相关研究还表明,捏脊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手法直接刺激人体体表局部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及 组织代谢,减少有害物质产生;第二,通过感觉神经纤维把 神经冲动传至下丘脑,促进分泌和释放各种激素,调节内分 泌系统;第三,感觉神经传入脊髓和脑干,通过导水管周围 灰质和胶状质释放脑啡肽,从而起到很强的镇痛作用;第四, 手法刺激可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维持人体防御机能的平衡

16、38 o捏脊疗法是中医学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医外治法,虽 然临床上关于捏脊疗法的操作手法、刺激量、操作时间等并 不统一,亦未见相关文献予以整理,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 特点,临床操作时可针对疾病的特点、病势、病程、患者体 质虚实等发挥捏脊疗法的推、捏、拿、提等手法,从而达到 辨证施治的目的。参考文献1 吕静捏脊治疗不同证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北 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7: 122 林红.督脉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督脉诸穴的主治规 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 18 (3): 51-533 杨广印,许金森,吴祖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督脉 背段的压痛反应规律j.中国针灸,2012,

17、 32 (2): 135-1374 张晨静,王玲玲,丁曙晴,等.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 督脉脊柱段压痛点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 26(6): 7-95 孟昭威.经络学说的起源形成及其展望m.中国针灸,1982, (5): 256 苏原.针刺背部膀胱经压痛点治疗脏腑疾患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 9 (2): 717 陈秀娟,吕崇江捏脊配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证3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 43 (9): 74-758 周一敏,雷云露游走罐加推拿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积 滞j.中医临床研究,2011, 3 (12): 739 王香菊捏脊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疳积60例

18、 j.陕西中医,2005, 26 (5): 44910 张程,张博,黄伟,王雪峰.捏脊法治疗小儿厌食 的研究现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 3 (3): 201-20211 牛彩琴,张团笑,张新平中医药配合捏脊法治疗 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 8 (20): 251-25212 韩斐,连凤梅,万素君,吕静捏脊治疗不同证型 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 14(10): 55-5613 廖品东,曾雪莲,翟世翠.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 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 24 (6): 6-814 马晓南.捏脊法治疗小儿慢性腹泻116

19、例j.中医 外治杂志,2006, 15 (6): 6215 严玉莲捏脊疗法在婴幼儿腹泻中的治疗作用j. 中医儿科杂志,2005, 1 (2): 45-4616 贾一波点压神阙、捏脊配合足疗治疗便祕66例j. 光明中医,2010, 25 (9): 167717 刘文国.捏脊加皮肤针叩刺治婴幼儿便粗48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8, (6): 16-1718 曲本琦针灸加手法捏脊治疗呃逆30例j.针灸临 床杂志,2003, 19 (8): 4719 郭迪捏脊配合神阙穴拔罐治疗小儿腹痛60例疗效 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1, 32 (6): 47920 孙其斌,肖国民.捏脊、针刺治疗慢性胃炎42例

20、.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 28 (3): 53-5421 陈少娜捏脊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4h食管ph 值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 43 (3): 99-100s322 卢一悦.捏脊与按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 j中国临床康复,2006, 10 (15): 32-3523 刘素琴捏脊与按摩促进腹部术后胃瘫病人康复效果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 6 (7): 49-50.24 王曙辉,杨丽霞,魏林林,崔星,彭志华捏脊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5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 (7): 4-625王曙辉,杨丽霞,魏林林,崔星,彭志华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动素的影 响j中医药导报,2010, 16 (7): 74-7526 王曙辉,唐纯志,杨丽霞,何科杰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新西兰兔血浆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10, 26 (4): 115-11727 何科杰捏脊结合针刺对糖尿病胃轻瘫新西兰兔肠激素分泌的影响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3428 袁志仁,窦俊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