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指导”与“主体”的分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第1页
把握“指导”与“主体”的分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第2页
把握“指导”与“主体”的分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第3页
把握“指导”与“主体”的分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把握“指导”与“主体”的分寸,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试图调和“教师 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直到克林 伯格提出教学“三段论”后,才有了作为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 生中心论”的媒介:教学是教师的指导过程,这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原理;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愈益自觉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是学生自 主性原理;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这是教学论的基 本性质.在这个三段论中,存在有价值的教学论问题,即何谓教师的指导 作用?何谓学生的自主性?但根本的问题是它们之间的

2、关系正确处理 它们的关系是日常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处理这一难点上,北京宏志 中学的王芝平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次成功的示范.我们知道,教学的认识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主体的活动 和主体自身的发展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但教却是为学 而存在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 学.从指导方面讲,首先,教师的指导过程必须根植于学生的学习活 动中,把学生作为沟通和活动的主体,通过同学们的沟通和活动展开 指导.课例中,王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王 老师的导语很少,但都是在与学生的沟通和活动中进行的,导得恰到 好处.其次,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基

3、础和前 提的.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闻道在先,学生还处于不成熟的生 长时期,他们的发展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如果教师的指导运用 不当,指导就会变为主宰,那就会阻碍甚至泯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 例中王老师不是以权威的姿态主宰学生,而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 者.通过一句句表达含蓄,留有余地的话语如:“你是如何得到这个 结论的?”,“那么,能说明你的上述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吗?”等, 给足让学生说话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以 便寻找错误的原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了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再次,教师 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正确的指导

4、方法作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应当这样来指导学生: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这一点, 王老师在课例屮也有出色表现,课堂上通过图1、图2的教学设计, 为学生提岀一个进行类比猜想的场景,从而对学生37完成丨a b | 2 p的猜想产生影响.再如,经过学生36的探究得出丨a e | 22 p的结论后,王老师使用因势利导的策略即引导学生研究学 生3的猜想中合理的地方,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止确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毫无疑问,学生是主体.主体一词有两种涵义, 一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成分;二是指在关系、活动中起主要作 用的人.在教学主客体问题中,人们是从第二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 的.要确立学生学

5、习上主体的地位,首先,耍求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 需要.一般说來,学生有如下儿个方面的需要:探究的需要;获 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耍;承担责任的需耍尊 重学生更加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课例中,王老师 给出了许多满足学生各种需要的食粮,如课后作业(探究的需要);“学 生3的猜想中有合理的成分吗?”(认可的需要);学生3又得出了 k o a kob= 4的结论(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妙极了!真是得 来全不费功夫!”,“这是一些多么美妙的关系啊!”(赞赏的需耍);“开 始是我想错了,但后来通过大家的帮助,我明白了错误的原因” (承担责任的需要).当学生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时,

6、他们的身心就会 处于最佳状态,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 能得到保障.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有教师的指导作护航.学 生的主体性从性质上讲,有时候是自觉的,有时候是自发的,有时候 是以积极的、正确的形式出现,有时候是以消极的、错误的形式出 现.从量的方面讲,有时候大些,有时候小些.为了保证学生自觉的 主体性充分而正确的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内涵便从这里获得了自己 的规定性.当学生未达到认知目标要终止学习的时候,当学生在学习 中没有头绪出现混乱的时候,当学生的学习出现消极现象和错误结果 的时候,都需要有老师的指导作保障,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保 证.课例中如果没有王老师对学生

7、3猜想中合理成分挖掘的指导,那 么后半节课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会受到挑战.既然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 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从哲学方面讲,矛盾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是 可以转化的.从指导作用來看,不应该将教师的指导地位绝对化.在 新知识学习开始时,具有指导作用的当然只能是教师,随着学习的深 入,教师的指导作用应该逐渐地转向学生.这一点课例中也有体现, 如课后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探索抛物线的焦点弦还有哪些性质,学 生如何研究?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显然教师的指导作用将会减 弱,学牛对自己研究行为的监控有所增强,也就是说指导作用的重心 由教师滑向了学生.同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也会 促进教师的自主活动的发展.不管怎样,教学是通过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