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导学案(26页)_第1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导学案(26页)_第2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导学案(26页)_第3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导学案(26页)_第4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导学案(2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一课时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学习目标】1、掌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会判断和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2、学会从实际出发,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方程进行表示。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学习重难点】1、 会用方程进行描述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学法指导】 1、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知识: 的等式叫方程; 叫方程的解; 的过程,叫解方程。2、列出下列代数式(1)一本笔记本1.2元,x本需要_元。(2)一支铅笔a元,一支钢笔b元,小强买2

2、支铅笔和3支钢笔一共需要_元。(3)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长3,则该长方形的面积为_.(4)x辆44座的汽车加上2辆32座的汽车最多可以乘坐_人。3、回顾小学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 【自学互助】 1、某校七年级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旅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坐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分析:设需租用客车 辆,共可乘坐 人,加上乘坐校车的64人,就是全体328人可得 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一试 2、在 2.课外活动中,数学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

3、年龄的三分之一?” 设x年后同学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 ,而 x年后同学的年龄是 岁,老师的年龄是(45x)岁,可得 .3、如何求方程的解.可以用尝试、检验的方法找出方程的解,即只要将x1,2,3,4,5, 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看哪个数能使两边的值相等这样得到 x 是方程的解. 例1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2x-3=5x-15的解: (1)x=6 (2) x=4解: (1)把x=6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 得左边=2×6-3=9, 右边=5×6-15=15 左边右边 x=6不是方程2x-3=5x-15的解(2) 把x=4分别代入 , 得左边= , 右边= , , 【展示互导】

4、 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质疑互究】1、某班原分成两个小组活动,第一组26人,第二组22人,根据学校活动器材的数量, 要将第一组人数调整为第二组人数的一半,应从第一组调多少人到第二组去?(只列方程)2、检验方程后面大括号内所列各数是否为相应方程的解: 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1、数值-1,-2,0,1,2中,方程3x+3=x+1的解是 .2、3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设最大的奇数为y,则可列方程为 .3、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1)某数的3倍比它的2倍小1,设某数为x,则可列出方程 .(2)x与3的差的2倍等于x的: .(3

5、)某仓库存放面粉x千克,运出25%后,还剩余300千克: 4、当x=2时,代数式ax-2的值是4,那么当x=- 2时,这个代数式的值为 .5、甲班有32人,乙班有28人,如果要使甲班人数是乙班人数的2倍,那么需要从乙班调多少人到甲班?若设从乙班抽调x人到甲班,则可列方程为 .6、任写一个以x=2为解的方程,可以是 .【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1方程的简单变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

6、验,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1条)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归纳出方程的两种变形,并能利用它们 将简单的方程变形,求出未知数的值。【学习重难点】1重点:理解与应用方程的两种变形。特别是变形一叫移项,移项要变号。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方程的两种变形,进而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学法指导】1、 叫代数式, 叫等式。2、在(1)x+y(2) 3a2b; (3)3; (4) a+ 1 (5) - a; (6)2+3=5; (7) 3×4=12; (8)9x+10 =19 (9)a+b=b+a; 是代数式; 是等

7、式。【自学互助】 自学教材第4页到第6页。1、实验1.如果将天平看成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质量的砝码可见天平仍然平衡,由此可得:等式基本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 ,所得结果仍然是 。用符号表示为:若a=b则 。2、实验2.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天平还保持平衡吗?通过类比,相信你会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 (除数 ),所得结果仍然是 。用符号表示为:若a=b则 。3、完成教科书第5页的练习。4、由练习第二题,请得出:方程变形规则(1) 。(2) 5、 例1解下列方程 (1)x57 (2)4x3x4 (1)

8、解两边都加上5,x7+5 即 x12 (2)两边都减去 ,x 即 x4 请同学们分别将x7+5与原方程x57;x3x43,与原方程4x3x4比较,你发现了: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 ,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1)“移项是指将方程的某一项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项时要先 后 。(2)方程最后都化成了x=a的形式才算解完了。例2解下列方程 (1)5x2 (2) x 思考:方程最后要化成x=a的形式才算解完了。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请你试一试,得出以上两个方

9、程的解:【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1、今天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到 ,并且学会了利用_来解 ;2、解方程时,一般要求先把未知项(含未知数的项叫未知项)集中到等号左边,已知项集中到等号右边,再化简(合并同类项)成为“ ”型的标准形式,如果此时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就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注意除数不为零)。3、为了验证我们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常常把求得的结果代入 ,进行检验。【质疑互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 (1)6x=2+5x; (2)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1、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则3=

10、2 B.则 C.则 D.则2、若,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依据性质2变形的是 。;3、两边同时 ,再同时 得4、 解下列方程(1) (2) (4)【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1方程的简单变形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多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通过解简单的方程,培养自己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学习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难点:有思维顺

11、序地将方程化为x=a的形式。【学法指导】 1、等式性质(1) , (2) 。2、方程的变性规则(1) , (2) 。3、解方程时,一般要求先把未知项(含未知数的项叫未知项)集中到等号左边,已知项集中到等号右边,这一步叫 ,移项时要先 后 。方程最后要化成 的形式才算解完了。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得到xa的形式。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 ”。4、下列变形中,哪些是正确的移项: x-2=3; x-2=3; x=2x+2; x=2x+2解:移项得x=3-2 解:移项得x=3+2解:移项得x-2x=2解:移项得x+2x=25、解下列方程:(先说出你的思路) (1)5x-2=8 ;(2)7x=6x-4【自学互

12、助】 自学教材第7页到第8页,并模仿完成下列解方程的步骤: (1) 2x+6=1 (2) 3x=2x+7解: 移项,得 2x = 1 -6 解:移项,得 3x-2x=7 合并同类项,得 2x = 合并同类项,得 两边同时除以 ,得 x = -2.5 即时练习:解下列方程(限4分钟完成) (1)10x - 3 = 9 (2)2x - 2= 8 (3)x=3x+16 (4) 2x = x - 3【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1、今天学会了利用_来解 ,还知道移项的依据是 ;2、移项时,要特别注意所移动的项要 这一要领,否则结果就会错,同时移

13、项时还要注意整体性;解方程时,一般要求先把未知项(含未知数的项叫未知项)集中到等号左边,已知项集中到等号右边,再化简(合并同类项)成为“ ”型的标准形式,如果此时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就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注意除数不为零)。3、为了验证我们结果的正确性,我们常常把求得的结果代入 ,看 等于 。【质疑互究】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 (1)2y+3=12-5y; (2)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1)2x-3 = 6; (2) -7x+2=2x-4 (3)-x= -2x+1 (4) 4x-2=3-x【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

14、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通过解方程,培养自己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学习重难点】1重点: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要变号。【学法指导】 1、解下列方程:(先说出你的思路) (1)2x-2=7 ;(2)7x=5x-4 2、回顾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

15、括号里的各项 ;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括号里的各项 。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 律。3、化简下列各式:(1)-2n-(3n-1) (2)a-(5a-3b)+(2b-a) (3)-4(pq+pr)+(4pq+pr)4、下列去括号正确吗?(1)3(x+8)=3x+8 (2)-(x-6)=-x-6 (3)-2(2m-3)=-4m+6 (4)-(3y-2)=2-3y【自学互助】 1、 自学教材第9页,完成下列填空: 一个长方形的周边长为20cm,其中长为6cm,若设宽为xcm,那么可得方程为 甲、乙两数之和为5,甲数与乙数之差为3,若设乙数为x,则可得方程 一个数与4的和为最大的两

16、位数,如果设这个数为x则可得方程为 归纳你所填写的方程的共同特点。并总结一元一次方程应满足的条件。 有几个未知数 ; 含未知数的项最高次数几次 ; 是整式方程。_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元”指 ,“次”指 。练习:下列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为什么? 3x-15=4x xy+5=0 8x(x+1)=13 (4) (5) (6)53+1 (7)5-2=3 (8)2x-1 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补充: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 )。2、 自学教材第10页,再 仔细阅读下面的例题,然后仿照例子即时练习例1 解方程: 4(x+0.5)+ x = 17解步骤:解答理论依据解:去括号, 得 4x +

17、 2 + x = 17去括号法则 移项, 得 4x + x = 17 2等式的性质1 合并同类项, 得5x = 15合并同类项法则 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 = 3 等式的性质2变式练习:解方程:4x-3(20-x)=3解步骤:解答理论依据解:【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1、今天学会了利用 解 ;2、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遇“-”则 这一要领,否则结果就会错,同时用 律切莫“漏乘”,还要注意整体性。3、为了验证我们结果的正确性,我们要养成 结果合理性的好习惯。【质疑互究】解下列方程(不写步骤及理论依据,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 (1)

18、 2-(1-x)=-2 (2) 4x-3(20-x)=3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1)12(2-3x)=4x+4 (2)63(x+1)=2 (3)2(200-15x)=70+25x (4) 3(2x+1)=12【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方程求解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算的正确率; 2、自己能掌握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19、通过解方程,培养自己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学习重难点】1重点:通过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2难点:求最简公分母和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学法指导】 1、解下列方程:(先说出你的思路) (1)3-2(x-2)=7 ;(2)7x=3-5(x-4) 2、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就是找各分母的_,如的最简公分母为_。【自学互助】 1、 自学教材第10页到11页,完成下列填空:解方程:步骤 解答 理论依据解:去分母得:_ ( )去括号得:_ ( )移项得:_ ( )合并同类项得:_ ( )系数化1得:_ ( )解后反思: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_;(2)_;(3)_;(4)_;

20、(5)_。【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由前面解方程的过程,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分别是(1)_;(2)_;(3)_;(4)_;(5)_。有时可能不全用,应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2、去分母这个步骤中,我们应该注意 3、解方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的形式,这种思路在数学上叫化归思想。【质疑互究】在解方程: 时,甲、乙、丙在去分母时有不同的解法,你认为谁的正确,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甲:去分母 _乙:去分母 _丙:去分母 _解后互究,并完成表格。变形名称具体做法易错分析变形依据去分母方程两边各项均乘_1、不要漏乘

21、; 2、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后应_。等式基本性质二去括号利用乘法_。1、不要漏项2、不要弄错符号乘法分配律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其余项移到另一边1、移项要_2、不要丢项_法则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运算准确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化1方程两边同除以a,得x=_不要将分子、分母颠倒等式基本性质二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解下列方程(1) (2) (3) 【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22、教师评价 6.2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能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2、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通过解方程,培养自己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学习重难点】“灵活”解一元一次方程,在“灵活”上下功夫,彻底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法指导】 1完成下列填空:(1) 含 的等式叫做方程;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2)等式的性质是: ; 。2、 一元一次方程的再认识:一个方程在经历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后,为ax=b(其中a、b是常数并且a0),这个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解后互究,并

23、完成表格。变形名称具体做法易错分析变形依据去分母方程两边各项均乘_1、不要漏乘; 2、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后应_。等式基本性质二去括号利用乘法_。1、不要漏项2、不要弄错符号乘法分配律移项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一边,其余项移到另一边1、移项要_2、不要丢项_法则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运算准确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化1方程两边同除以a,得x=_不要将分子、分母颠倒等式基本性质二【自学互助】 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方程的解。解:由题意,得 , 解之,得 所以 , 解之,得 【展示互导】已知关于x的方程和的解相同,求:(1)m的值;(2)代数式的值。【质疑互究】这种解题方法叫换

24、元法,它是数学中较重要的方法,是整体思想的进一步体现。例3 已知,求代数式的值。解:设,则有,于是已知等式可变为: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 ,因此=10×(224× +8)+6= 。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 1解方程:(1) (2)2在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中,已知c=26,b=6,求a的值?3已知y=1是方程的解,试解关于x的方程 【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5、 6.2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2、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3、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自己反思解题过程的好习惯。【学习重难点】1、 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2、难点:分析应用题的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法指导】 1、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就是根据已知的条件,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求方程的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列方程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即找到一个包含题目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整个思维过程为:例1: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某数。(1)某数的5倍加上3等于某数的7倍减去5

26、; (2)某数的3倍减去9等于某数的1/3加上6;(1)解:设某数为x,根据题意得: (2)解: 5x+3=7x-55x-7x=-5-3-2x=-8x=4 答:所求的某数为4.【自学互助】BABA45g 自学教材第11页到第14页,并完成下列的填空: 例6 如图,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g、45g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分析:应从盘A内拿出盐x g ,列表如下盘A盘B原有盐(g)现有盐(g) 等量关系: A盘现有盐 B盘现有盐解: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g放到盘B内, 则该根据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x= 经检验, 答:应从盘A内拿出3g盐放到盘B内

27、。【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如下:(1)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2) 设未知数。对所求的未知量用设未知数表示。(3) 列方程。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 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5) 检验解。检验解出的未知数值是否符合题意。(6) 答题。回答题中的问题。 简记为:“ ”、“ ”、“ ”、“ ”、“ ”、“ ”注意:(1)设未知数时,要说清楚所设未知数表示的是什么,同时还要写清楚计算单位

28、; (2)答题时要回答清楚题中所问的问题,同时写清楚计算单位。【质疑互究】例7: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分析:设:新团员中有 名男同学,列表如下:男同学女同学总数参加人数65每人共搬砖数共搬砖数等量关系:男同学共搬砖数+女同学共搬砖数=总共搬砖数请同学们试着写下解题过程: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 教科书13页练习1、2、3 【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

29、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2 .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五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求解。2、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模型,形成方程思想。【学习重难点】2、 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2、难点:分析应用题的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学法指导】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 ,(2)设 ,(3)列 ,(4)解 ,(5)验 ,(6)答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 ,把相等关系两边列出 代数式转化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

30、实际问题的解答。这一过 程也可以简单表述为:【自学互助】 自学下面例题,并完成下列的填空:例1 某服装商店以135元的价格售出两件衣服,按成本计算,第一件盈利25 %,第二件亏损25 %,则该商店卖这两件衣服总体上是赚了,还是亏了?解:设第一件衣服的成本价是X元,由题意得 x·(1+25%)=135,解这个方程,得X=108于是第一件衣服赢利为 ;设第二件衣服的成本价是 元,由题意得 ,解这个方程,得y=180,于是第二件衣服亏损为 ;总体上亏损了 元。例2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31、首先,针对本题在分析时可提出如下问题:从别处共调20人去支援若设调往甲处的是x人,则调往乙处的是 人。其次,讨论列出下列表格:甲处乙处等量关系原有的人数现在的人数最后,依据上述表格和等量关系可列方程 ,解之 【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注意:(1)设未知数时,要说清楚所设未知数表示的是什么,同时还要写清楚计算单位; (2)答题时要回答清楚题中所问的问题,同时写清楚计算单位。【质疑互究】例3 有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比百位上的数大2,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2,若将百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调换,则新数较原数的2倍大150,求原来的三位数是

32、多少?解:设原数的百位数字为x,则原数的十位数字为(x+2),个位数字为(x+4) ,填写下表:原数新数百位数字十位数字个位数字表示为等量关系根据题意得方程: 答: 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1、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的和是13,如果原来的数加上27等于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对调后的两位数,求原来的两位数2、要铺设一条650米长的地下管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头相向施工,甲队每天铺设48米,乙队每天比甲队多铺设22米,而乙队比甲队晚开工1天,问乙队开工多少天后,两队完成铺路任务的80?3、A,B两地相距15千米,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乙两队

33、分别从A,B出发,背向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距60千米?【总结提升】1.你达成本堂课预定的学习目标吗?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哪些学习环节中未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3.学案上所呈现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 。学校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3 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图形问题),能借助图表整体把握和分析题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恰当地转化和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模型,形成方程思想。【学习重难点】3、 重点:运用一元一

34、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应用题的题意,找出等量关系,间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学法指导】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审 ,(2)设 ,(3)列 ,(4)解 ,(5)验 ,(6)答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 ,把相等关系两边列出 代数式转化为方程,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这一过 程也可以简单表述为:3、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9cm、1.2dm,求长方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 4、r=5cm的圆的周长为 面积为 .长方体体积= 。【自学互助】 自学教材第16页到第17页,并完成下列的填空: 用一根长为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

35、方形,(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2/3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则长方形的宽为 2/3 X cm。长cmX宽cm2/3X周长cm60面积cm2将(2)、(3)题的分析填入表格中(列出方程,写出解答过程)(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本题能不能直接设未知数? ,只能间接设未知数。解:设长方形的长为Xcm,则长方形的宽为 (X-4 )cm。(列出方程,写出解答过程)(3)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厘米改为3厘米、2厘米、1厘米、0厘米,分别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填入表格中) 观察以上表格数据,你能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长、宽之差有什么关系?结论:周长一定的条件下,长方形长与宽越 ,面积就越大;当长与宽 ,即成为 时,面积 。周长一定时,围成面积最大的任意的平面图形是 。 【展示互导】温馨提示:大胆地展示自己和伙伴们的想法,再听听别的同学不同的看法,取长补短。【质疑互究】若两个自然数和为10,那么他们的乘积的最大值是多少?本节课我还存在未解决的问题是 。【检测互评】1、(16页练习题)一块长、宽、高分别为2、3、4厘米的长方体橡皮泥,要用它来捏一个底面半径为1.5厘米的圆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