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之构想_第1页
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之构想_第2页
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之构想_第3页
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之构想_第4页
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之构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鉴赏就是那一只蟋蟀之构想 就是那一只蟋蟀(高中语文第四册)是一首当代新诗。 鉴赏一首当代新诗,我想,第一要着应是把握好诗的独特之点,即紧扣它的特点来引导学生鉴赏。 那么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新诗具有哪些特点呢?反复思量,我认为,从高中学生学习鉴赏的角度看, 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文学意味表现得特别浓,思想感情的源流特别长。 (一) 语文知识的容量特别大。 在这首诗里,在语言表达上有两点是特别突出的: 1.诗行间涉及古代诗文的有关词句比较多,明显的有诗经、古诗十九首、木兰辞、姜夔的 齐天乐蟋蟀等诗词中有关词句,有些还有扼要的解释;含蓄在诗中的

2、有辛弃疾的词、欧阳修的文中某些词 句。 2.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格,如反复、借喻、引用、排比、通感、对偶等。 在诗的表现方法等方面,这首诗包含多方面的知识: 诗体(自由诗); 小序及其作用; 诗的线索; 感物起兴; 反复咏叹; 独特的构思; 形象的画面; 借物抒情; 协韵; 主题及其深化。 从单元教学的要求看,这是要求鉴赏的一篇阅读课文,安排教学时间充其量也不能多于2课时。这里,很明 显地存在着课文知识容量大与课时安排短的矛盾。怎么办?不全面铺开;采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的教法。有 些点到为止,如有解释的古代诗词中的词句,一般浅显的、一望而知的修辞格(借喻、引用、排比、对偶)和 诗的常用的一些表现手

3、法等知识(自由诗、线索、借物抒情、协韵)。有些结合起来解释清楚,如小序及其作 用、感物起兴与诗的构思结合,反复的修辞格与反复咏叹的表现方法结合,通感与形象的画面分析结合。有些 含蓄在诗行中的古代诗文词句需要补注或探原,如"在姜夔的词里唱过劳人听过思妇听过',就需要补注 出齐天乐蟋蟀中有关诗句:"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以便使"劳人'、"思妇'得以落 实。"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需要引出原文:"风凄 露下,走飞萤'(欧阳修祭石曼卿文或庾信拟怀其

4、十八:"露泣连珠下 ,萤飘碎火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以说明出处,并指出诗人借这些景物抒发乡愁,与这些古代诗文所表达的以"愁'为基调的感情是一致 的,所以诗人说"比最谐和的音响更谐和'。其它的,如反复咏叹、独特的构思、形象的画面和主题及其深化 等,则必须作为鉴赏的重点。 (二) 文学意味表现得特别浓。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诵,细心体味,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反复朗诵,要读出韵味来。 这首诗的每一个诗段的首句都用了同一的诗行:"就是那一只蟋蟀',

5、这就构成了贯串全诗的线索和反复 咏叹的特点,因为,朗诵每一个诗段,首先就要朗诵这一个诗行,反复回环,而形成一种缠绵的旋律,即用蟋 蟀的鸣叫渲染诗的怀乡的主旋律。 这首诗是自由诗,句式骈散兼行,随感情的奔放而行止。它协韵,采用的是句末韵,其特点是隔离反复, 于一韵到底中间杂以隔韵,因而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在委婉悠绵的音响中抑扬起伏,很富于节奏感。 在协韵方面,有一点则表现了它的特殊性。由于诗人流沙河是四川人,四川话中,"蟋蟀'的"蟀',不 读shuai,而读su,因而按这个字的川音协韵,便形成了这首诗以o为基点的韵律,自然还不是十分严 格,有些字如"歌

6、'(g)、"荷'(h)等则是e韵,但与o音相近,朗诵起来,大体上还是和谐的。 反复咏叹,这里的"咏叹'是一个同义复词,"咏'是吟咏,"叹'是吟哦,它的含意是依着一定的腔调 缓慢地诵读。所以这样的诵读,实际上就含有细心体味,尤其是诗中的反复句,边诵读,边体味,在诵读过程 中体味诗里抒发的情意,并自然地表达出来。 需要细心体味的: 一是深含于诗行中的那悠悠的乡思、那绵绵的乡情,因为这首诗是思乡之歌,怀乡之曲。 二是诗的独特的构思。诗人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纵横于时、空之间,寄情于岁月山水之上,辗转回旋,展 开了诗的思路。因

7、此,在反复咏叹的过程中,至少要弄清诗段之间的组合关系,在头脑里构成粗略的轮廓: (附图 图) 三是诗逐层铺写的艺术画面,需要深入诗行间,领会它们所表达的深情挚意,并明确其铺写的作用。 诗的艺术画面,是通过诗的艺术语言来勾画的,而诗情则蕴于画中,故须深入诗行。 第一个诗段诗人勾画的是一个想象的画面:四川乡下"那一只蟋蟀'飞到台北去了,恰好落在台北诗人y先 生的院子里,夜夜唱歌。这一画面的作用,在回应余光中的诗蟋蟀吟"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 的。诗的想象是巧妙的,诗人赋予蟋蟀以非凡之力,用"钢翅拍响着金风',才能"一跳跳过了海峡&

8、#39;,以" 钢'和"金'相呼应,作为借喻正是显示一种力量。而用"悄悄'则暗示了不同寻常的背景,用"降落'系大 词小用,以表夸张,旨在表现蟋蟀并非细小之物,因为经由它所唤起的,是一种极其神圣的感情。 第三个诗段用排比铺写的,是不同境域的镜头。为什么用这样的铺写展开?因为远离故上身处"深山的驿 道边'的驿使、"长城的烽台上'的戍卒、"旅馆天井中'的逆旅、"战场的野草间'的士兵(即"孤客'、 "伤兵'),在这些境域中听

9、到蟋蟀的鸣叫,最易勾起思乡之情。 第四个诗段用十二个诗行组成的错落的排比,铺写了若干回忆中联想的图景,或者是"惊喜'的童年生活,或者是"寂寞'的中年生活,又是"那一只蟋蟀'的同样的鸣叫,唤起了你、我大体相同的对于过去生活的回忆,那"故园',那"妈妈',那生你、我,养你、我的家,那母亲的爱,都会激起你、我深深的怀乡之情,尽管经历并不相同。 第五个诗段用来铺写乡愁的画面中含有通感的成分,即用视觉(露珠、萤火)表听觉(音响),显得更深 沉、更隽永。 (三) 思想感情的源流特别长。这是鉴赏这首诗的重点,从认识理解

10、的角度说,也是它的难点。它需要我们引导 学生深入地思考,披文以入情,觅本而寻根。 一般说,思考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为此,我们不妨从诗的居要之处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入诗中。 思考题之一:第二个诗段中引用的这些古代诗词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像这样排比式的引用? 思考题之二:诗中不少诗行都采用了地与人相互对应的写法,为什么? 思考题之三:诗的末段,在结尾几行,诗人所说的"吟些什么'、"想些什么',为什么"你'、"我' 能"猜到'?为什么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学

11、生思考过程中,须要求手脑并用,将自己思考中点滴所得,用笔把要点记下来;然后由学生三三两两自 由讨论(与同桌或与前后左右);继而组织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对上述思考题的看法,并引导学生通过论辩达 成包括以下内容的共识: 1.第二诗段中诗人引用了不少古代诗词,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吟咏了蟋蟀,从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到 新的诗体词发展极盛时期的宋词,表明了咏蟋蟀的历史渊源,从而说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给每 一个中国人心灵上打下的足以引起共鸣的深深的烙印。 2.在这首诗里,诗人用海峡"这边'、"那边',"台北'、"四川'、"你'、"我'形成相对应的诗 行,它们都表明,即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被人为地、长久地分开,但此有所感、彼有所应,他们的心也是永远 跳动在一起的。 3.末尾两个诗行反复用了四个"中国人'以强调"中国人'之所"有',与其他人不同,只要是中国人, 他们的"心态'就是共同的;而作为听觉的"耳朵',也有共同的感应,因为中国人有共同的血缘、共同的历 史文化,中国人的心是永远相通的:"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也就是为什么"吟些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