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督亢文化之督亢亭_第1页
涿州督亢文化之督亢亭_第2页
涿州督亢文化之督亢亭_第3页
涿州督亢文化之督亢亭_第4页
涿州督亢文化之督亢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涿州“督亢文化”研讨系列之二在历史印记中再探督亢之源 作者:周振明一、引 言我在督亢探源一文中,讲明了什么叫“督亢”,找到了督亢的本源和始点。本篇再探督亢之源,又非常明确地找到了“督亢亭”的位置,以更有力的证据,证明了我在督亢探源中阐述督亢的所有观点。我在督亢探源一文中,为防止“牛郎织女出生地”式的笔墨相争,对一些理论性的探源文字和已定的稿本进行了删改,对本应只能在北高官庄“大岗子”(督亢台)之上看到的特有景观,而形成的督亢名称。如:督亢泽(南岗洼、西大坑);督亢陂(大水沟),为免纷争,全部删除,记述为督亢地区共有。把认为在大岗子之上,古人为显庄重,符规制,得观瞻,寻舒爽,立标志,应建有“督亢

2、亭”之说,亦怕文字上的争执而舍弃。但想来,古人对某一事物的阐述,绝不会这样宽泛,故再翻转删改前的文字,总觉得我原本的想法还是有道理的。但想我村大岗子即是督亢台,台之上是否还应建有督亢亭,却始终是我心中的一个结。在众多资料的查找中,我终于找到了标有督亢亭具体位置的地图,更证明了我在督亢探源中对督亢所有论证观点的正确。二、大岗子之上有督亢亭,其位置就在北高官庄村前文督亢探源对督亢成因、文化西源东进、水脉走向、名称演变、大岗子及西大坑和实物佐证,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并得到了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的重视,经修改已由涿州博物馆编入博物馆里的涿州故事一书。最近,在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举办的“纪念北京建

3、城3060年暨燕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为深入挖掘燕文化厚重历史,促进京津冀区域文化建设,涿州市博物馆馆长杨卫东同志以燕国督亢之地的历史成因和人文蕴含为题,做了学术报告。论述了涿州北高官庄大岗子为督亢之地的历史原点,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我在督亢探源对督亢的论证中,查前人对督亢只是广说,点无具体,督亢探源算是填补了空白,解决了千百年来的谜团。查现在的网传资料,也只是在督亢亭的位置上有所争论,即涿州说、固安说、新城说。当然,争督亢亭的位置,也无非要证明此处乃督亢中心之地。实际上也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涿州不争,只因一切文献资料均记载属地涿州,其他相争,与我无关,不参与,免失位,少

4、麻烦。所以,对督亢亭位置只有“华阳台”北有“督亢亭”的记述。现在争论激烈者只有两处:(1) 新城说(备注1):高碑店市作协陈学文同志古督亢亭探源一文,依据唐书、辽史、新城县明代县志记载和王曾上契丹事佐证,否定固安、涿州说。督亢亭遗迹应在高碑店新城镇境内。但恰恰是这些记载不详,且相互矛盾,时间跨度又晚于固安。因此,固安赵复兴先生在其“督亢探源”中对督亢亭以史记中的论述为据,否定了新城说。对这种观点我也同意。 (二)固安说(备注2):固安赵复兴先生在“督亢探源”备注中依据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郡国志曰“方城县有督亢亭”。又引东晋徐广史记·燕世家·集解,南北朝裴骃史记集解均曰“方城

5、县有督亢亭”。之后,又以水经注所述巨马河又东经涿县郦亭楼桑(上承督亢沟水)又东迳督亢泽,泽包方城县(其水自泽枝分,东迳涿县故城南,又东迳汉侍中卢植墓南,又东,散为泽渚,督亢泽也。北屈注于桃水)进行佐证。就固安说引据,我认为督亢亭的所在位置的追寻,还是正确的。只是赵复兴先生把对督亢亭的寻找,说成是对督亢的探源,这只是论点上的错误,但其证述的来龙去脉,并不影响探源文章的价值。正是在赵先生引据水经注巨马河走向的文献记载,倒印证了我原来循迹督亢亭位置思路的正确。因为,这种水脉留迹,和水经注如此吻合,赵复兴先生却没能说明与督亢亭是什么关系。“泽包方城”,只能说水漫方城之势,但不能证实方城城郭之内有督亢亭

6、。而这种水脉关系倒是足可证明只能在大岗子之上建亭,位置最佳,别无选择,但可惜也无实据考证。要想证明督亢亭到底何处,就要有新的证据。佐证历史物事,一般有三:一是文字记载;二是物证敲定;三是图解标识。就目前已知的资料上看,前两项已得到基本认定,在文字记载方面,固安说中西晋司马彪郡国志:南北朝裴駰史记集解明确记载“方城县有督亢亭”,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655年),固安县志记载:“督亢亭,史记方城属涿郡,有督亢亭,旧志在县西二十五里。”其明确的位置距离直指高觀庄,与现在实际无一点差距。只是这段史记固安县赵复兴先生或未被查到,或未被引用。在物证方面,大岗子之上出土文物陶壶、罍罐、骨簪、陶盆断代清楚,已

7、入馆藏,不再重复。现在只差第三方面。如能找到明确的标识图解,就可以三箭所指,相互衬映,板上钉钉。翻阅由涿州刘桂郁先生编撰、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涿州历史名人辞典,有涿州战国时期公元前350年至公元2012年地图23张,发现其中“东汉涿郡区域图”(附后)涿郡之东南标有“督亢亭”,如按现在北高官庄大岗子位置标定,参照区域图其它地址标尺比例,据涿郡约三十里,据方城约二十五里,与史书记载惊人的一致。即后,电话问询挖出金朝“范阳之东南高觀庄”碑石的乡叔,核实现在我村与固安方城的方位和距离,告知与地图标识的位置亦相当准确。即时,我的心情激动无比,喜悦不胜言表,如一项重大的工程完工。督亢台、督亢亭地点清楚,位

8、置明明。但有一点需要申明,东汉涿郡区域图中唯独督亢亭处无划定标圈,但可声明,参照本图对地址标圈的位置,督亢亭三字的位置距新城相差太远,也不在方城城内,更不在华阳台北。按照地址方位和地图标尺比例,与现在四邻城镇标识位置相称的督亢亭地点,就在涿州城东南30里的北高官庄村,建亭的绝佳地点就应在商周遗址大岗子之上。况且在督亢亭标识的范围内,再无一处高岗高地,以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当时的地貌环境,此处多是水道泽陂,在大岗子之上建亭,就成为了唯此唯一。同时这也和乡传大岗子之上一直有庙,屡建屡毁相吻合。但这里还存在一个疑问,在标注督亢亭区域图内,为什么唯独督亢亭没有标圈。是重新标识遗漏还是另有原因,我认为都

9、有。我估摸,最大的可能是督亢亭在东汉时就已不复存在,对有清晰认识而不存在的地标,在标注名称后,就有省略标圈的可能。不管怎样,两千年后的今天,有如此准确的标注督亢亭位置的东汉涿郡区域图,我认为应当是最可信、最权威的。在没有找到更早的地图、地标和文字记载,在没有其它能够证实督亢亭具体位置文史资料之前,在没有标识比大岗子更优越的地点之前,就应以此为准,就不应再争论、争抢、争注。督亢探源之后再探成文,我认为督亢的本源,就在涿州市北高官庄村商周遗址大岗子之上,千真万确。其所观察到的肥田沃壤、沟水、陂泽,目及方圆百里,旷野天际,都属督亢之地。“督亢春晓”、“督亢秋成”是古人认识大自然的升华和对美丽景观高妙

10、的赞誉,同时也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心情喜悦的一种洋溢。这样我还认为:督亢膏腴的沃壤美景丰硕之地,在大岗子处出土的涿州博物馆馆藏重器“战国磨光黑陶壶”非常明确的证实,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它的黄金期,秦王垂涎,荆轲献图也即如此。故我原来得出:北高官庄村大岗子(督亢台)的堆叠,台上建亭,督亢地区农业的开发不会晚于商周,甚至更早的结论也应当是正确的。另外,史书记载督亢亭的地点,均在方城,这样引起固安说。对此,我认为没有错。涿蓟、涿县、涿郡、范阳、涿州所有地图方城都属其中。方城历来是古城,历史跨度应与涿州齐平。只是近代方城归属固安,现方城归固安,史书记载“方城有督亢亭”,当然固安说就应成立。但固安赵复

11、兴先生却把最清楚的明代县志“方城属涿郡,有督亢亭,旧志在县西二十五里”,恰恰是这样明确的史记被遗漏、误解,才造成了现在无谓的争议。恰恰如此,我认为东汉涿郡区域图中督亢亭所在位置,或村落“高觀庄”在东汉时它的区域管辖是:方城属涿州,大岗子处属方城。这又与乡传大岗子原为商代古城合拍,两说归一。现在我可以郑重地宣布:涿州市北高官庄大岗子就是督亢的原点,督亢亭就在此地。三、 关于督亢探源和再探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两篇成文后,对督亢的成因、探究和定论,我认为基本说清,督亢本源确定在涿州市北高官庄大岗子之上,应当能得到史学界和有识之士的认可,但有两个问题在此提出,以利对督亢本源及文化的进一步深究和探讨。(一

12、)关于督亢水脉的流经和文化进程的发展,遵循着一种自然的规律,督亢文化也如此。我们这个地区是西源东进,再探在记述督亢水脉走向时,对于不清楚北高官庄大岗子的地理地貌和地块乡间称谓的学者们,就显得有些混乱,摸不着头绪。在此,做些总结性的说明,是很有必要的。1、督亢探源中记述的大岗子的水脉走向,是以现在的水脉痕迹。遵循“幸福渠”的水闸设立,西大坑、南岗洼、大水沟水脉走向的自然规律、位置和蓄泄功能等推断而判定。这种判定恰恰和郦道元水经注巨马河水走向枝分相吻合,故应当确定无疑。2、再探为寻找督亢亭的原点,是否在北高官庄大岗子之上,除以东汉涿郡区域图为证据外,以水经注的水脉走向作为旁证,证明督亢亭所在位置,

13、方圆只有大岗子处为唯一建亭之地,其它处为水为泽,这样“督亢”和“亭”的原点,只能在此起立。推理判定和史书记载如此吻合,无矛盾冲突,也就完全能说明问题。3、现在我所陈述的水脉走向,最权威明确记载的是郦道元(约470-527)之水经注,离现在已有1500年,前推“荆轲刺秦王”,督亢地区的黄金期距今约2300年,北高官庄商周遗址距今3000多年,北高官庄大岗子督亢台的起立,我推断不会晚于商周(有出土文物为证),甚至更早。而现在,用这些寥少的文字记述与漫长的历史存留,来证实水脉的流向、交合,仍如此的准确,即便是由于文字表述功力有限而阐述不清,我觉得也不会再被提出质疑。(二)关于“督亢文化”和“督亢经济

14、”1、我在写再探文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大的问题,附近县市都在发文阐述“我有督亢亭、我是督亢地”。结论通过再探我已下定。但这种现象,想来也不足为怪,用现代词汇的解释叫“区域经济”,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文化的进步又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当大岗子的高觀庄先民利用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丰收、富庶、平和、美好生活模范的时候,也肯定会自我标榜而显现,也肯定会受到推崇和追捧,至而附近攀附挂靠就有了可能。为此,当地就得立标志、树权威,进行文化传播,它地就要模拟效仿,追学赶超,这就成就了督亢。正是这些推波助澜,使得督亢地区的农耕文明成效更大,更使世人关注。时间久远,督亢地域

15、随之扩展,它地亦可以为正宗,至而引发现在的争注,这并不足为怪,多地出现了的督亢亭,也就非常自然。2、正由于督亢地经济的发展领先,产生了“督亢文化”,去推动督亢整个地区的发展,也就成了必然。战国末年,正是它的黄金期,以至到了明朝经久不衰。明董其昌“谁知燕地有西湖,沃野长堤督亢图”如此表述,恐怕也是有根有据的。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先人们在没有像今人掌握科学的自然史观的时候,就很自然的产生了“天赐、“神助”、“庇佑”等认识论。为此,就要感天恩,以祭祀;得神助,盖庙堂;谢庇护,行仪式。这就有产生了督亢文化和民俗。至而在这一地区推广。大岗子之上当初盖庙,乡亲们说,屡建屡毁,我说是屡毁屡建,自督亢亭起,大概

16、也就没有停息。3、对于督亢文化的研究,我认为还是初始,应当引起学者专家的注意,现在谨举两例,算是抛砖引玉。我村在大岗子脚下,本就高地,记得一九六三年发大水,幸福渠泄洪平槽,北部村庄满溢成灾、鸡鸣狗叫、房倒屋塌,独我村坑满壕平,但洪水只到村北止住,成为灾民的逃难之地。即便如此之高地,我村的关帝庙、老学校在建设时仍要在两侧挖坑、垫土、起高台,建筑物必高于民房,以显示等级。建高庙,祈丰年,以敬神;建学校,重知识,以教化。家乡还保留一特殊民俗。儿时记忆,住姥姥家与适小伙伴去旁邻亲戚家外院墙内挖莲籽,问及老人后得知:家有下肢残疾,不得动之瘫痪者,为祛邪转运、治愈,并不遗传后代。必在二门外西南角,挖藕坑土

17、,堆高台,且过于墙高,预示莲籽生发,高升起立。这些做法都以不同的文化形式佐证了大岗子乃挖方垫土、高筑成台的史实存在,也昭示着督亢文化的派生,并以民俗文化的形式流传。这些,是否为督亢地区独有,谨请有识之士探讨挖掘。四、后记要说的话督亢探源成文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尤其是得到了我的老师、老同学和乡亲们的帮助,激励我又在历史印记中再探督亢之源,在对督亢所涉及的文史资料、物证乡传、争鸣各说,印象回忆,在归拢分析判断后,有了对督亢文化的初步认识和来龙去脉,为史学界研究督亢文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挖掘出了一些不曾为人知的旁支细节,扩充了对督亢文化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督亢文化的文脉价值,

18、纠正一些人云亦云的谬传,破解了或将永远下去的谜团,解决了或将永久下去的争论。作为督亢台下出生的我,也略感欣慰。但就如此重要遗址的保护问题,我还有话要说:大岗子中心点以南,1958年人民公社时被生产队场院占用;1970年前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平整土地时,由中心点又向北推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场院和平地被村民占用盖房;2012年左右廊涿高速公路建设,又将遗址北坡削去一块,遗址仅存将半(四十余亩)。现在,又面临京津冀统筹发展,据传北高官庄村要进行新农村改造,如这样大岗子(督亢台)怕是要危在旦夕,稍有闪失,会踪迹全无。因此我建议:一、确定北高官庄村大岗子商周遗址文物保护级别,扩大保护范围,将西大坑一并纳入。如少了水面,遗址就等于少去一半,做到大岗子任何人不得动土,西大坑任何情况下不得填埋。(据说现在已成为村内的垃圾场,应立即停止)如遇拆迁,应将民宅占用腾地收归保护区域,恢复遗址全貌。二、保留北高官庄村名,可考虑恢复古村名“高觀庄”。 三、相关部门应制定保护措施。先行圈起遗址,树立标志,依据东汉区域图立标“督亢亭遗址”或“督亢台遗址”,明确保护范围(包括西大坑),如遇重大开发项目,要统一规划,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保留这片遗迹。四、沟通相关县市及有识之士,进一步研究、发掘、利用督亢文化和民俗,变争执为探讨,变独享为共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