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情况(民政)_第1页
关于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情况(民政)_第2页
关于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情况(民政)_第3页
关于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情况(民政)_第4页
关于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情况(民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工作情况一、基本情况市民政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的职能部门。依法对全市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救助管理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市救助管理站是市民政局直属事业单位,是国家跨省救助一级站,承担着救助管理全市流浪乞讨人员的重要职责。该站成立于1960年,其前身为市公安民政收容遣送站。2003年8月1日,根据国务院第381号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更名为市救助管理站。规格为正科级,性质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27人。其主要职能是:对于在我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管理、教育,并与兄弟省市联系护送和安置流浪乞讨人员

2、。 近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协各位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团结和带领市救助管理站的全体干部职工,以构建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为重点,认真贯彻和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坚持“救助最困难的人;保护未成年的人;教育好逸恶劳的人;安置无家可归的人”的救助管理工作方针,采取“以人为本、亲情救助”和自愿救助与主动救助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社会化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新途径。从2003年8月到2007年12月,共救助5121人。其中男3610人,女1511人。18岁

3、以下少年儿童634人,青壮年4037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450人。健康人员4518人,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痴呆傻人员、残疾人员603人。跨省护送291人,跨省认接70人。 (一)加强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救助保护和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保障其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社会参与权流浪未成年人是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特殊群体。因其常年流落街头、衣食无着,基本生活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无法像其他同龄儿童一样接受正规教育,不利于将来更好地参与和建设社会。因此,不论是公安、城建部门送来的流浪儿童,还是自愿求助的流浪儿童,市救助管理站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平时的救助工作中,不仅对他们的伙食给

4、予倾斜,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还深入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着力在实践中探索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加强求助人员的甄别和受助人员的查询工作,做好特殊困难救助对象跨省接送工作 询问登记人员工作时都遵循“一看,二问,三分析,四核查”的原则。“一看”:即看基本情况和特征,查对原始表;“二问”:即问姓名,年龄,籍贯,是否与口音相符,问外出原因、流浪乞讨时间及谋生手段等;“三分析”:即分析外出流浪乞讨原因、经过、心理变化是否符合实际,合乎逻辑;“四核查”:即核查登记项目是否人表相符,证件是否齐全,所带物品是否属实,处理意见是否正确

5、。由于一些受助人员情况特殊,按照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这些特殊困难救助对象要进行跨省认接或护送返乡。护送受助人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所送人员或残疾、或因精神病和年幼而自知力缺失,途中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的情况。市救助管理站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值班人员做出调整,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2007年4月,一名贵州籍男子因双臂遭到高压电电击从高空坠落摔断了腿。市救助管理站派工作人员会同三医院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决定送其回家。火车上,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定时为其换药、喂饭、解便,下车用担架抬着走,一路上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这名男子安全送回贵州。 (三)规范管理,完善机制,进一步提高救助服务水平一

6、是根据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2003262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20057号)有关救助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局积极与铁路、公安、卫生等部门配合,形成协调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救助管理站采取为受助人员买票、剪票、送上车的措施控制“跑站”人员的骗票行为,取得明显成效,“跑站”人员大为减少。二是做好受助人员的教育工作,积极组织他们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为了更好地为受助人员提供救助,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

7、怀,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受助人员开展文体活动,按照教育计划为受助儿童授课,教育、引导他们逐步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使每一个受助人员都享受到了法定的救助权利。 三是搞好受助人员的伙食、卫生,杜绝传染病发生。积极治疗有病的受助人员,杜绝非正常死亡。工作人员定期为受助人员打扫宿舍卫生,定期更换受助人员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做到一人一换,对受助人员活动区域也定期采取紫外线灯照射和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消毒,并督促他们搞好个人卫生。相关工作人员严把食品卫生关,搞好受助人员伙食,杜绝了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对有病的受助人员,积极给予治疗,仅2007年站内外提供医疗救治的受助人员共195名,无非正常死亡人员。 四是

8、定期进行街头宣传救助,丰富救助工作内涵。市民政局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十分重视主动救助工作。经常组织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策划开展街头救助工作,派出流动救助车在车站、市三区繁华商业区、主要街道、饭店门口进行现场宣传救助。根据救助对象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在街头现场发放食品、衣物、纯净水等,并告知救助站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对于一些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职业乞讨者,向他们讲解救助政策,劝导其返乡。仅2007 年通过救助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通过多次街头救助,不仅维护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和宣传了市的文明城市形象。 五是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亟需救助的人群给予有效救助。仅2007年市救助管

9、理站共接待电话咨询次数2133人(次)。对每一位前来求助的人员,工作人员都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做了耐心的解释工作,对其中符合救助标准的2086人实施了救助,对不符合救助标准的也向其说明了不予救助的理由。 六是强化工作手段,为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了制度建设。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共修订、完善流浪儿童须知等规章制度75项,建立健全了值班、管理、教育、奖惩、安全、应急处理和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与自治区民政厅、民政部联网,工作人员据此可根据业务流程做好身份查证、信息采录等基础工作,使救助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我市整体救助工作

10、水平搭建新的平台 市救助管理站建于1960年。站内基础设施陈旧,受助人员宿舍仅有8间,救助食堂一间,共用厕所一间,全部为砖混结构平房。以上建筑物经1996年地震后,墙体严重开裂,已全部成为危房。受助人员宿舍(原外流宿舍)内全部为大通铺设计,仅有1门1窗,通风条件很差,厨房内无厨房设备,厕所设施也很差。简陋的设施无法保证每年2000多受助人员的安全和生活服务需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教育工作也由于没有运作场所难以实施。因此,市民政局的几届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教育中心和包头市救助管理站的新建工作。 按照包头市的实际情况,市民政局决定将建设市救助保护流浪儿童教育中心和新建搬迁市救助管理站两

11、项工作同时进行,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选址在绿色工业开发区建设救助保护流浪儿童教育中心和救助管理站。2005年市民政局委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根据流动人口数量情况和承担跨省救助任务的特点,以国家救助管理“十一五”规划为依托,设计出建筑方案。于2006年11月1日进行奠基仪式。2007年5月1日开工建设,经过半年多的施工,于2007年年底基本竣工, 并于2007年12月底迁入新址。建成后的儿教中心和救助站占地面积16325.3平方米,原设计总建筑面积6197.18平方米,实际建筑面积为6500多平方米。设计救助床位数250张,每年实际救助量(包括儿童)为2000多人次。总投资约1400

12、多万元,现在到位资金930万元。全站设六个区域,分别是:接待区、生活区、教学区、办公管理区、室外活动区、后勤餐饮服务区,为今后救助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为救助工作人性化、居家化、生活化的亲情救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一些流浪乞讨人员把党和政府的关爱曲解为默许和认可,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宁愿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其中不乏生性好逸恶劳的“职业乞丐”,他们中有的暴露自身的残疾来获得人们的同情;有的以卖唱、写字、算命等手段变相乞讨;有的组成团伙操纵、组织、唆使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进行乞讨;有的长期在各大酒店、商场门口阻拦客人车辆,强讨恶要,甚至讹诈乞讨,影响了

13、我市城市整体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市文明城市再评选造成负面影响。 二是由于救助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跑站”现象严重,难以甄别,有时造成业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三是痴、呆、傻等救助人员,无法确定其详细地址,又不能遗弃街头,长期滞留站内,占用了一定正常救助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救助管理工作。 四是精神病和重症病人的救助渠道不畅,虽然从国家、自治区到我市多个部门多次联合下发相关文件,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经费难以从根本上落实,造成各部门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 五是街头救助困难重重。市救助管理站依法开展街头救助管理工作,按照现行政策和法规的要求,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只能劝慰流浪乞讨人

14、员离开。这些人员经常在工作人员离开后,又重新回到街头繁华地段。2008年3月份,市公安局按规定取消了市救助管理站使用警用标志的权力,普通车辆不能在街头道路特别是重要集市、商场和步行街停靠,造成街头救助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削弱了救助管理的效果。 六是市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保护教育中心)新址建设资金匮乏。新址建成并搬迁后,亟需投入资金用于站内设施建设和绿化、硬化及美化工作。经测算,缺口资金为500万元。三、对策和建议 1、鉴于我市目前流浪乞讨人员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应充分发挥我市作为较大城市可以单独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优势,出台一部行之有效的地方性法规,从根本上治理当前我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问题。2、

15、鉴于我市各旗县区比较分散的特点,特别是四个城区分布线路较长,商业网点分布不均衡等特点,流浪乞讨人员主要集中在几个较大的步行街、商贸区和餐饮一条街。做好较大商业网点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各级政府要协调公安、执法、民政、社区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导和管理。对屡教不改、拒不听从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充分发挥执法部门的职能,采取强制措施,限制其人身自由,确保我市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再评选工作顺利开展。3、鉴于当前我市救助管理站长期滞留的痴、呆、傻救助人员较多、特别是创建文明城市期间市四区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的痴、呆、傻救助人员中现在仍有7位在市救助管理站滞留,长期占用了正常的救助经费,是当前市救助管理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