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6.3 不等式的证明二_第1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6.3 不等式的证明二_第2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6.3 不等式的证明二_第3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6.3 不等式的证明二_第4页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6.3 不等式的证明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数学精品复习资料 2019.56.3 不等式的证明(二)知识梳理1.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已证明过的不等式以及函数的单调性导出待证不等式的方法叫综合法,概括为“由因导果”.2.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并寻求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的方法叫分析法,概括为“执果索因”.3.放缩法证明不等式.4.利用单调性证明不等式.5.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法证明不等式.6.数形结合法证明不等式.7.反证法、换元法等.特别提示不等式证明方法多,证法灵活,其中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是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其他方法作为辅助,这些方法之间不能截然分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点击双

2、基1.(2005年春季北京,8)若不等式(1)na2+对任意n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2,)b.(2,)c.3,)d.(3,)解析:当n为正偶数时,a2,2为增函数,a2=.当n为正奇数时,a2+,a2.而2为增函数,22,a2.故a2,).答案:a2.(2003年南京市质检题)若0,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2b2b.abb2c.+2d.|a|+|b|a+b|解析:由0,知ba0.a不正确.答案:a3.分析法是从要证的不等式出发,寻求使它成立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a4.(理)在等差数列an与等比数列bn中,a1=b10,an=bn0,

3、则am与bm的大小关系是_.解析:若d=0或q=1,则am=bm.若d0,画出an=a1+(n1)d与bn=b1·qn1的图象,易知ambm,故ambm.答案:ambm(文)在等差数列an与等比数列bn中,a1=b10,a2n+1=b2n+10(n=1,2,3,),则an+1与bn+1的大小关系是_.解析:an+1=bn+1.答案:an+1bn+15.若abc,则+_.(填“”“=”“”)解析:abc,(+)(ac)=(+)(ab)+(bc)2·2=4.+.答案:典例剖析【例1】 设实数x、y满足yx20,0a1.求证:loga(axay)loga2.剖析:不等式左端含x、

4、y,而右端不含x、y,故从左向右变形时应消去x、y.证明:ax0,ay0,axay22.xx2(x)2,0a1,axay22a.loga(axay)loga2aloga2.评述:本题的证题思路可由分析法获得.要证原不等式成立,只要证axay2·a即可【例2】 已知a、b、cr+,且a+b+c=1.求证:(1+a)(1+b)(1+c)8(1a)(1b)(1c).剖析:在条件“a+b+c=1”的作用下,将不等式的“真面目”隐含了,给证明不等式带来困难,若用“a+b+c”换成“1”,则还原出原不等式的“真面目”,从而抓住实质,解决问题.证明:a、b、cr+且a+b+c=1,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5、,即证(a+b+c)+a·(a+b+c)+b(a+b+c)+c8(a+b+c)a·(a+b+c)b·(a+b+c)c.也就是证(a+b)+(c+a)(a+b)+(b+c)·(c+a)+(b+c)8(b+c)(c+a)(a+b).(a+b)+(b+c)20,(b+c)+(c+a)20,(c+a)+(a+b)20,三式相乘得式成立.故原不等式得证.【例3】 已知a1,n2,nn*.求证:1.证法一:要证1,即证a(+1)n.令a1=t0,则a=t+1.也就是证t+1(1+)n.(1+)n=1+c+c()n1+t,即1成立.证法二:设a=xn,x1.于是只要证

6、x1,即证n.联想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1+x+xn1=,倒序xn1+xn2+1=.+得2·=(1+xn1)+(x+xn2)+(xn1+1)2+2+22n.n.思考讨论本不等式是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吗?读者可尝试一下.闯关训练夯实基础1.已知a、b是不相等的正数,x=,y=,则x、y的关系是a.xyb.yxc.xyd.不能确定解析:x2=(+)2=(a+b+2),y2=a+b=(a+b+a+b)(a+b+2)=x2,又x0,y0.yx.答案:b2.对实数a和x而言,不等式x3+13a2x5ax2+9a3成立的充要条件是_.解析:(x3+13a2x)(5ax2+9a3)=

7、x35ax2+13a2x9a3=(xa)(x24ax+9a2)=(xa)(x2a)2+5a20.当x2a0时,有(x2a)2+5a20.由题意故只需xa0即xa,以上过程可逆.答案:xa3.已知abc且a+b+c=0,求证:a.证明:要证a,只需证b2ac3a2,即证b2+a(a+b)3a2,即证(ab)(2a+b)0,即证(ab)(ac)0.abc,(ab)·(ac)0成立.原不等式成立.4.已知a+b+c=0,求证:ab+bc+ca0.证法一:(综合法)a+b+c=0,(a+b+c)20.展开得ab+bc+ca=,ab+bc+ca0.证法二:(分析法)要证ab+bc+ca0,a+

8、b+c=0,故只需证ab+bc+ca(a+b+c)2,即证a2+b2+c2+ab+bc+ca0,亦即证(a+b)2(bc)2(ca)20而这是显然的,由于以上相应各步均可逆,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三:a+b+c=0,c=a+b.ab+bc+ca=ab+(b+a)c=ab(a+b)2a2b2ab(a)20ab+bc+ca0.培养能力5.设a+b+c=1,a2+b2+c2=1且abc.求证:c0.证明:a2+b2+c2=1,(a+b)22ab+c2=1.2ab=(a+b)2+c21=(1c)2+c21=2c22c.ab=c2c.又a+b=1c,a、b是方程x2+(c1)x+c2c=0的两个根,且abc

9、.令f(x)=x2+(c1)x+c2c,则6.已知=1,求证: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证明:由=1,b=.b2=(+c)2=+2ac+2c2=4ac+(c)24ac.方程ax2+bx+c=0有实数根.7.设a、b、c均为实数,求证:+.证明:a、b、c均为实数,(),当a=b时等号成立;(),当b=c时等号成立;()三个不等式相加即得+,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探究创新8.已知a、b、c、dr,且a+b=c+d=1,ac+bd1.求证:a、b、c、d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证明:假设a、b、c、d都是非负数,a+b=c+d=1,(a+b)(c+d)=1.ac+bd+bc+ad=1a

10、c+bd.这与ac+bd1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a、b、c、d中至少有一个负数.思悟小结1.综合法就是“由因导果”,从已知不等式出发,不断用必要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推出要证的结论.2.分析法就是“执果索因”,从所证不等式出发,不断用充分条件替换前面的不等式,直至找到成立的不等式.3.探求不等式的证法一般用分析法,叙述证明过程用综合法较简,两法结合在证明不等式中经常遇到.4.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证不等式或构造方程利用“0”证不等式,充分体现相关知识间的联系.教师下载中心教学点睛1.在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不能分离的,如果使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难以入手时,常用分析法探索证题途径,

11、之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它的证明过程,以适应学生习惯的思维规律.有时问题证明难度较大,常使用分析综合法,实现两头往中间靠以达到证题目的.2.由于高考试题不会出现单一的不等式的证明题,常常与函数、数列、三角、方程综合在一起,所以在教学中,不等式的证明除常用的三种方法外,还需介绍其他方法,如函数的单调性法、判别式法、换元法(特别是三角换元)、放缩法以及数学归纳法等.拓展题例【例1】 已知a、b为正数,求证:(1)若+1,则对于任何大于1的正数x,恒有ax+b成立;(2)若对于任何大于1的正数x,恒有ax+b成立,则+1.分析:对带条件的不等式的证明,条件的利用常有两种方法:证明过程中代入条件;由条件变形得出要证的不等式.证明:(1)ax+=a(x1)+1+a2+1+a=(+1)2.+1b(b0),(+1)2b2.(2)ax+b对于大于1的实数x恒成立,即x1时,ax+minb,而ax+=a(x1)+1+a2+1+a=(+1)2,当且仅当a(x1)=,即x=1+1时取等号.故ax+min=(+1)2.则(+1)2b,即+1b.评述:条件如何利用取决于要证明的不等式两端的差异如何消除.【例2】 求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