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课内阅读。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薰以桂椒,()以珠玉,饰以玫瑰,()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作者是_。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薰以桂椒薰:_饰以玫瑰 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2. 课内阅读。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清平乐(
2、60;) 翁媪( )亡赖( ) 剥莲蓬( )(2)这首词的作者是_(朝代)_。(3)这首词描写了一个_口之家的农村生活。他们的家境比较_,从_就可以看出。(4)词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_,描绘出一家人各具情态的_,借此表现_之美和_之趣。3.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
3、聪惠(_) 为设果(_)2“孔君平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起到_作用。4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4. 按课文内容填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陷。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鬻:_ 誉:_ 坚:_ 陷:_利:_ 或:_ 以:_
4、60; 何如:_ 弗 :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吧。_3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_、_、_4这是一篇文言文的_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_的人,夸张_,他说的话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5. 古文阅读。短文(一)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5、,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释)将:将要。 闻:听说。 左右:身边的人。习辞者: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缚:捆绑。坐:犯罪。赐:赏赐,给予。酒酣: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也叫枸橘。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得无:莫非。 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短文(二)晏子使楚(节选)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6、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
7、“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1我读完上面两篇短文共用了_分钟,我了解到文段(一)晏子使楚是_文,我一眼看到文段(二)晏子使楚的内容是:_2
8、对比阅读两篇短文,我发现短文(一)和短文(二)讲到了相同的内容:楚王当着晏子的面_。在短文(一)中晏子用“_,_”类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尊严。短文(二)中“_”这句话和短文(一)中的类比意思一样。3读完两篇短文,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阴险狡诈 B.能言善辩 C.勇敢大胆 D.不畏强权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9、·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
10、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_)(2)“复徙居学宫旁”中的“复”的意思是“重复”。 (_)(3)“此可以处吾子矣”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我儿子可以住了”。 (_)2孟子幼时原来住在_,后来搬到了_,最后又搬到了_。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说“此可以处吾子矣”?_4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
11、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8. 阅读理解。 愚公移山(有删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12、; )A.愚公年纪大了,时间很多,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B.愚公家住在山区,北部很闭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路很不方便。C.愚公想证明智叟说的是错的。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完成 B.于是,就3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 )A.死亡 B.没有4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A.愚公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B.愚公是一个不听从别人劝告、很固执的人。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孔_曰:“_。”儿
13、应声答日:“_。”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_)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_)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_)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_)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_)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_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_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10. 读故事,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虞人:管理山泽打猎的小官)期(约定时间)猎。是日,饮酒乐,天雨。
14、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1. 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 朱熹)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余尝谓 _ (2)心不在此_(3)却只漫浪通读_ (4)心到最急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5、 )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12. 阅读乐园。怀素练字怀素是唐朝有名的和尚。他从小入庙出家,可他始终坚持了对书法的爱好,他的代表作自序帖可谓草书史上的典范之作。成就的取得,是他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的结果。能有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要练字,就要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这一点,怀素完全做到了。他的毅力是令人赞叹的。练字还需文房四宝俱全。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还哪有钱去购买砚
16、台、纸张呢?可这并未难住怀素。聪明的怀素想出了一个省钱的办法以芭蕉叶代替纸张。长沙的气候温暖、潮湿多雨,非常适合芭蕉的生长。芭蕉叶子又肥又大,代替练字的纸倒也凑合。于是,怀素在房前屋后的隙地上栽了上万株芭蕉,以供摘取叶子挥洒笔墨。他给自己掩映在芭蕉丛中的庵堂取名为“绿天庵”。由于怀素练字过勤,芭蕉叶子不够使用。他又找了块木板,刨平后刷上油漆。每年在芭蕉叶子没长成之前,他就用木板练字。写满一板后,擦掉之后再写。如此反复不已,时间长了,一场木板竟磨穿了。练字离不开笔,怀素对笔十分爱护,每写完字都把它洗得干干净净。他没有合适的盛水器皿,便就地取材;到屋外的一个小石头池子里洗笔,拿它当了“笔洗”。日久
17、天长,池子里的水全都变成了黑水。人们就叫它“墨池”了。怀素每天在芭蕉叶、木板上耐心地写着字,笔用秃了一支又一支,几年后,用秃的笔有一大堆。怀素对这些笔感情很深,把它们葬在山下。他还为这些笔树立了墓碑,名之为“退笔冢”。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书法大师。(1)文中有些词语我们不常见到,请你试着说一下它们的意思。事佛_坐禅_狂草_(2)短文第二自然段中“结果”加了引号,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3)短文的文章结构是 ,请你用
18、曲线画出文章前后呼应的句子。(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1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虞人:掌管山泽的官。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2)是日,饮酒乐,天雨(_)(3)公将焉之(_)(4)岂可不一会期哉(_)2翻译下面的句子。乃往,身自罢之。_3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_14. 阅读理解。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1解释加点词语。A置于寿台之上 _B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 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_3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上面的故事。_4通过阅读选文,你发现主人公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最少写出两点)_5“小明说: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不需要向主人公学习。”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_15.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规定
- 总公司借款给分公司合同
- 信托资金借贷合同
- 橱柜安装合同协议书
- 预购合同协议范本
- 车辆喷漆合同协议
- 签合同附加协议
- 隐名合伙合同协议
- 午托协议合同
- 呼和浩特合同协议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80m3液化石油储罐结构设计及焊接工艺设计
- 输电线路跨越河流施工方案设计
- 品管圈-主题选定课件
- 第三章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ppt课件
- T∕CAAA 030-2020 澳洲白绵羊种羊
- 微波-PATHLOSS软件的应用-入门指导
- 初三化学酸碱盐的鉴别
- 学校总务采购业务流程图(共1页)
- hs编码对照表.xls
- 软膏基质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