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案例_第1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案例_第2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案例_第3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案例_第4页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请同学们看问题(出示多媒体):“啪”地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许多同学。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得赶紧去配一块,可是玻璃已被打碎,该怎么办?”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点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但引入了本课的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体会探索的过程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二)探索发现,归纳新知师:要配置玻璃你先想到什么?生:所配的玻璃与原玻璃全等。师:按照概念,三角形全等需具备几个条件呢?生:三角形全等需具备六个条

2、件(叙述内容)。师:请大家想一想,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分析、归纳,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师:你能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吗?生:可以按照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分别研究。(点评:因为初一学生缺乏思维的严谨性,不能对问题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所以教师设计上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情况,分别进行研究,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师:只给出一个条件,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该问题学生通过短暂的想像即得出了结论。)师:给出两个条件,请同学们讨论,画出的三角形有几种情况?生:有三种情况,已知一边一角、两边或两角。

3、师:请大家按照三种情况作出三角形,看是否能全等。出示练习:(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一边为3 cm;(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30°和50°;(3)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和6 cm。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然后将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把同一条件下画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比一比。(点评:在此教师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然后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为学生顺利探索出结论创造条件。)2 / 7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不能保证三角形一定全等。教师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强化学生认识。(点评:教师的演示只能起强化作用

4、,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过程。仅仅利用课件的演示来完成教学过程,虽然能提高课堂容量,但不能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要做到多媒体的演示与实物演示及学生操作的有机结合,多渠道反复强化学生认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师:如果给出三个条件,能有几种情况?(点评:教师两次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关注学生能否进行适当的归纳概括,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结论,目的是使他们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生:四种可能:三个角、三条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师:请大家看看这个例子是否能全等。出示练习: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40°,60°

5、,80°,画出这个三角形,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点评:这里教师给出一个反例,使学生体会已知三个角时画出的三角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师:在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该怎么办?生:只要测量三角形窗框的边长就可以配出一样的玻璃。师: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练习:已知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30 cm,40cm,50cm,画出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学生在准备好的硬纸板上画图,剪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收集。全班几十个三角形摞在讲台上,形成了一个高高的三棱柱。学生看着讲台上的三棱柱,心中充满了自豪。师:看着我们的成果

6、,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声音洪亮地)这些三角形全等。师:你再来看一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生:(非常惊奇地)是直角三角形。师:大家的结论是正确的,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30 cm,40 cm,50 cm,这样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今后我们将系统地学习。师:这三条边构成了特殊的三角形,改变三边的长度,比如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3 cm,4 cm,6 cm,大家画一画,看看是什么三角形?生:是钝角三角形。师:我们来看看是否全等(用多媒体演示)。师:我们已经得到三条边构成钝角三角形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还有什么情况需要研究呢?(点评:在这里分类讨论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渗透。)生:锐角三角形。师:请大家

7、自己找找数据,验证是否全等。学生自己分组,寻找数据,验证全等。师:综合三种情况,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非常确定地)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师: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简写为“边边边”或“SSS”。师:你现在知道前面量窗框的方案的根据了吗?生: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评:教师的这种设计前后呼应,不仅使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而且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图1(三)巩固、运用及其推广1如图,ABC表示一个钢架,ABAC,AD表示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ADB=90°吗?由下面的三个问题意在引导分析:(1)要得出ADB=90°,只要得出什么?(2)要得

8、出1=2,只要得出什么?(3)ABD和ACD全等的条件具备吗?依据是什么?(点评:教师之所以增加本例题,目的是为了渗透推理论证,为今后的证明打下基础。)2由前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边的长度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与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先实物演示,再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类比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形有无稳定性。最后让学生举例说明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作用。3巩固练习。练习一:课本P140第13题。练习二:给出ABC的五个数据,a=10 cm,b=6 cm

9、,c=7 cm,B=36°,C=44°,请选择适当的数据(不增加新数据),作出全等三角形。(点评:教师之所以补充练习二,是因为学生作图时,会有SSS情况,起到承上作用,教师提出除SSS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引发认知冲突,引入新课,起到启下作用。同时本题与前面探索过程“先作图,后重合”相反,要求先重合后作图,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四)、反思小结,提炼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让他们自主归纳整理出:1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及三角形稳定性。2分类的数学思想。教学反思1如果把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当成一种形式,那学生不可能真正进行有条

10、理的思考,获取分析问题的经验。因此让学生花费足够的时间去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全过程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不能省略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的过程中,目标是明确的,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把三角形剪下来,不仅出现了平移,还出现了旋转、翻转等运动,更出现了因作图错误或边角位置不对,而导致两图形不重合的情况,教师课前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形不重合的原因,探索出确定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教师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进取,才能适应新的变革。案例点评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摒弃了直接给出“SSS”条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数学探索活动为主线,采用了“引导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为中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将教师的“引”与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