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 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 绪 论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内容:P6 原生环境、次生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利和有害影响。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因素(空气水土壤阳光气候);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次生环境: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改造自然环境,开发自然资源,改善物质生化条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环境:人类自然环境
2、的构成(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生态环境(生态系统)。 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 Ø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一、环境介质与环境因素暴露:1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单一介质、不同介质、生物性迁移(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迁移的过程中,生物体内化学物质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2环境化学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化学物(或污染物)在环境中主要通过化学的或生物学的作用转变成另一物质的过程。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原来的污染物理化
3、性状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化学转化、生物转化3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转化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扩大暴露范围,增加暴露途径,改变污染物性质和毒性,影响暴露剂量二、暴露特征与反应1暴露途径:呼吸道、口、皮肤(影响总暴露量、影响吸收率、改变作用靶)2剂量-反应关系:阈值理论是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理论基础(阈剂量、适宜浓度)3暴露时间:三、环境多因素暴露与联合作用: 1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同时或短期内先后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 2类型:相加、独立、协同、增强、拮抗四、人群健康效应谱: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
4、由于个体暴露剂量水平、暴露时间存在着差异,在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以及对该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会出现不同级别的效应。从弱到强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之为健康效应谱。生理负荷增加,生理代偿性变化,生理反应异常,患病,死亡。制定预防措施和卫生决策提供依据五、易感人群及影响易感性的因素:易感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高危人群:对环境暴露的健康效应出现的较早,效应较显著,易感性较高的人群,包括高暴露人群(如职业人群和特殊暴露人群)和高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影响因素:非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态、营养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态、暴露史、保护性措施 遗传因素:基因
5、多态性 卫生学意义:认识环境暴露与健康的关系,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经济有效的预防自然环境与健康:物理因素与健康、地球化学因素与健康、生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概念: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一、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使暴露人群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大气污染烟雾事件,过量排放和事故性排放引起的急性危害,生物性污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物质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危害(非特异性影响,引起慢性疾患,持续性蓄
6、积危害)二、 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危害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效应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类外源性物质。以受干扰的内分泌器官和组织进行分类。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一、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研究内容:已知的环境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健康效应;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因素;暴露-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2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暴露测量(环境暴露测量,内暴露剂量测量,生物有效剂量测量)健康效应的测量(对象:筛选高危人群,抽样调查;内容:疾病频率测量,生化和生理功能测量)暴露与健康效应评价(混杂因素,因
7、果关系判断)3生物标志物与环境流行病学 生物标志: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的种类:暴露生物标志(内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效应生物标志(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易感性生物标志(能够指示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的反应能力的一类生物标志) 应用:暴露的精确测量,早期生物效应的显示,宿主易感性的判定二、 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三、环境流行病学与环境毒理学方法联系和应用:结合互补。人群健康危害病因学研究,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健康危险度评价(HRA):按一定的准则
8、,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特点: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定量化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构成(危害鉴定、暴露评价、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和危险度特征分析)第三章 大气卫生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大气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大气的组成:混合气体、水汽、气溶胶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卫生学意义:太阳辐射 气象因素 空气离子太阳辐射:紫外线(色素沉着、红斑、抗佝偻病、杀菌、免疫增强;过强皮肤癌),可见光(提高视觉和代谢功能,生物生存必须),红外线(适量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细胞增殖;过量日射病和红外线白内障)气象因素:利害空气
9、离子(大气中带电荷的物质):重离子/轻离子50,空气较为清洁;空气负离子数1000个/cm3,清洁空气;阴离子镇静、催眠、镇痛、镇咳、降压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来源:工农业生产(燃料的燃烧,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放)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交通运输(汽车尾气)及其它。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气态污染物(气体和蒸汽)、大气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粒径(等效直径):被测颗粒的终末沉降速度与密度为1的球形标准颗粒物的终末沉降速度相同时,该标准颗粒物的粒径便是被测颗粒物的粒径。由于这种方法避免了颗粒物形态的影响,测定结果较为准确,通常以空气动力学粒径来表示颗粒物粒径的大小) 第三节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
10、浓度的因素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排放量、与污染源的距离、排出高度气象因素:风和湍流、温度层结、气压、气湿地形温度层结:气温的垂直梯度,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1)气温的垂直分布: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g):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下降的度数,通常0.65。g0,气温随高度递减,晴朗白天,空气垂直对流良好;g0,气温随高度递增,无风少云夜晚,逆温;g=0,气温不随高度变化,多云天阴天风速大(2)大气稳定度:气体垂直运动的程度。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gd):干燥空气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986。ggd,大气不稳定,有利于空气垂直对流,污染物易扩散;ggd,大气稳定,空气垂直对流弱,污
11、染物扩散极差;g=gd,大气处于中性状态,空气垂直对流不剧烈,污染物可以扩散但不充分第四节 大气污染物的转归:1自净: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消失的过程:扩散沉降,氧化和中和反应,被植物吸附和吸收2转移:向下风侧更远的方向转移,向平流层转移,向其他环境介质中转移3形成二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第五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少部分也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2、 对健康的直接危害(急性危害、慢性影响及远期影响、肺癌)急性危害: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煤烟型烟雾事件光化学型烟雾事件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石油制品燃烧原因污染物排入
12、大气,不良气候条件下不能充分扩散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性,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烟雾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VOCS、 NOX、 O3、 SO2、CO、PANS发生季节冬季夏秋季发生时间早晨中午或午后气象条件气温低、气压高、风速很低、湿度高、有雾气温高、风速很低、湿度较低、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逆温类型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地理条件河谷或盆地南北纬度60°以下地区症状咳嗽、喉痛、胸痛、呼吸困难,伴有恶心、呕吐、发绀等,死亡原因多为支气管炎、肺炎和心脏病眼睛红肿流泪、咽喉痛、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头痛、胸痛、疲劳感和皮肤潮红等,严
13、重者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或衰竭易感人群老年人、婴幼儿以及心、肺疾病患者心、肺疾病患者慢性危害及远期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变态反应3、 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第六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多环芳烃 颗粒物: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氧化损伤毒性、致突变性及潜在致癌性SO2:上呼吸道刺激作用、与烟尘协同作用、致敏、促癌氮氧化物:下呼吸道、结合血红蛋白,组织缺氧、与SO2和O3协同、产生光化学烟雾CO:结合血红蛋白,组织缺氧、急性中毒、心血管系统第七节 大气
14、卫生标准:基本概念、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制定方法,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一、大气卫生标准:是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居民健康,评价大气污染程度,制订大气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二、基准与标准基准标准定义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以基准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制定的,由国家管理机关批准颁布关系标准的科学依据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法律效力无有三、我国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
15、原则(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三致作用)(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的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四、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共制订了10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按适用范围分为3级: 一级标准: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二级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和广大农村。三级标准: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城市交通枢纽和干线等。 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我国全国范围分为两类不同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16、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第八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污染源的调查:点源、面源、线源调查污染状况的监测:采样点的选择,采样时间,监测指标,采样记录,监测结果分析评价人群健康调查:调查人群选择,暴露评价,健康效应测定大气卫生防护措施:规划措施(合理安排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加强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工艺和防护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大力降低能耗;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第四章 水体卫生 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
17、发展可用的,逐年可以恢复更新的淡水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浪费严重水资源的种类及卫生学特征:形成过程水量矿物盐含量污染机会水质自净能力水源价值降水蒸发小低大气污染较好几乎没有小地面水径流、汇集最大较低易污染较差较强较大地下水渗透较大高较少好较弱较大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物理性状指标(水温、颜色、臭和味、浑浊度),化学性状指标(pH、总固体、硬度、含氮化合物、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氯化物、硫酸盐、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有害物质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毒)含氮化合物:1. 分类及来源:有机氮、蛋白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如动物粪
18、便、植物腐败、藻类和原生动物等。2. 氨的硝化过程:含氮有机物氨亚硝酸盐硝酸盐NH3-NNO2-NNO3-N卫生学意义表明水体新近被污染水体新近被污染,分解正在进行水体一直被污染污染物在分解水中污染物已分解,趋向自净污染物已无机化旧污染已分解,又有新的污染清洁水概念卫生学意义影响因素优缺点溶解氧DO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间接反应水中有机污染及自净过程清洁水的溶解氧接近饱和大气氧溶解(水温)、光合作用、有机物分解耗氧化学耗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氧的量间接粗略反应水中有机物污染情况优点:方法简便,测定快速,不受水质限制。缺点:不能反应有机污染物在水中降解的实际情况生化
19、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BOD520:20oC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清洁水BOD<1mg/L。有机物的量、 温度、 时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优点:较准确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状况,符合实际情况。缺点:测定时间较长,受水质影响。总有机碳TOC水体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不能说明有机污染的性质总需氧量TOD1L水中还原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氧的毫升数。评定水体被污染程度,其数值愈大,污染愈严重快速自动化菌落总数指1ml水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经37oC培养24h后生长的细菌
20、菌落数作为水体被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方法简便、快速,但不能反映致病微生物污染。总大肠菌群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oC培养24h能使乳糖发酵、并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除了存在于人和温血动物粪便外,在土壤、水、植物及其它环境也可存在)受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粪大肠菌群培养于(44.5±0.2)oC的温水浴中能生长的大肠菌。(来自人和人和温血动物粪便,自然界中存在的大肠菌群在该温度下死亡粪便污染水体的微生物指标水体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其他。水体污染物: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污染物水体的污染、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一、 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河流:上游遭受污染,下游会
21、很快受到影响;污染程度径污比,径污比越大自净能力越强。湖泊水库:水面宽阔、流速缓慢、混合稀释能力差、沉淀作用强、水交换缓慢;污染物不易被湖水稀释而沉入湖底,复氧能力弱,自净能力差。水体富营养化:受含氮、磷等污水污染造成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中有机物增加、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的现象。危害:恶化水的感官性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供水成本、影响水生生态环境地下水:污染过程缓慢;难于自净和治理;不易查清污染来源和途径 海洋:污染物难以转移,污染持续性长,危害性也较大;污染范围大二、 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机制:1水体污染的自净作用:受污染的水体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
22、破坏或沉入水底,污染物浓度降低,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2水体自净过程的特征:1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2有毒污染物转变为无毒、低毒的化学物3重金属污染物在溶解状态时可被吸附或沉淀或进入食物链4复杂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成简单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水和CO2 5不稳定的污染物转变成稳定的化合物6自净过程初期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到达最低点缓慢上升,逐渐恢复至正常7生物种群和数量减少,逐渐恢复至正常3水体自净的机制物理净化作用:稀释、混合、扩散、吸附、沉淀等化学净化作用:纯化学反应,由有生命的物体及其酶系统引起的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生物净化作用:水体中生存的微生物、藻类、鱼贝类、昆虫幼虫等生物,通过它们的代谢
23、作用分解水中污染物,使其数量减少,直至消失 氧垂曲线P128三、 水体污染物的转归1污染物的迁移(随水流迁移、重力沉降、吸附或沉淀、食物链)生物富集作用: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较低的金属元素或难于分解的化合物并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生物放大作用:在同一食物链上,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高位营养级生物机体内来自环境的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增加的现象。必备条件: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污染物性质稳定,较难分解和排泄;通过食物链进行;在生物体内浓集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2污染物的转化:物理
24、(核衰变)、化学(水解、化合、氧化还原)、光化学、生物DDT在水生食物链中的迁移和转归分析水体污染的危害1生物性污染的危害:生物性病原体污染(致病的细菌、致病的病毒、寄生虫、其它;藻类毒素污染:微囊藻毒素(肝癌促进剂),节球藻毒素。2化学性污染的危害苯酚类化合物:通过皮肤和胃肠道吸收,大部分在肝脏氧化成苯二酚、苯三酚,并同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失去毒性,然后随尿液(棕黑色)(酚尿)排出。低浓度时能使蛋白质变性,高浓度时则能使蛋白质沉淀。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腐蚀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损害肝肾功能。动物实验表明,五氯酚可干扰机体甲状腺素的正常功能。影响感官性状;水生生物危害;抑制微生物生长持久性有机
25、污染物POPs: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并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多氯联苯PCBs特点:无色或淡黄色油状的有机氯化合物,性质稳定,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耐火、绝缘等特点。对环境生态和动植物、人体健康的危害:环境雌激素样化学污染物,子代发育和出生后行为异常,肝脏损害,生殖系统损害,免疫功能受损,生长发育障碍3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热污染及放射性污染。 Ø 水环境标准:六类三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主要指标及其制订依据,制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防
26、止地表水传播疾病;防止地表水引起急慢性中毒及远期效应;保证地表水感官性状良好;保证地表水自净过程能正常进行。方法:实验研究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水环境功能区划P14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体卫生防护:一、 推行清洁生产开展污染源头预防: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内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二、 工业废水的利用与处理,生活污水的利用与处理,医院污水的处理。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污染源调查、水体污染的调查(基础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应急性调查)、水体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流行病学方法)。水体污
27、染的监测:江河水系的监测、湖泊水库的监测、海域的监测、地下水的监测。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江河水系与监测1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选择:对某一江河水系进行调查采样时,应先对沿江的大城市与大企业的分布情况有所了解,一般可以把沿岸的大城市或工业区作为一个大污染源(大污染区段)来考虑。2采样方法3采样时间与次数4水质监测的项目(1)一般卫生学指标:按各地区条件和污染情况不同而有所选择。一般应包括下列项目:水温、pH、浑浊度、电导、溶解性总固体、DO、COD、BOD、氨氮、大肠菌群等。(2)有害物质:必测的五项毒物为:酚、氰、汞、砷、六价铬。可根据各地污染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项目,如Pb、Cu、Cd、Zn、
28、Mn、硫化物、有机氯、油类、放射性物质等。 5水体底质监测项目:汞、铬、砷、氰化物、酚类等五项毒物及Cu、Cd、Mn、Zn、硫化物、放射性物质等。 6水生生物的调查与监测: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生物体内毒物负荷测定;水中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综合作用;水中大肠菌群和病原微生物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生理功能、个人卫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促进人体健康饮用水污染与疾病:1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又称水性传染病。流行原因:水源污染、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被污染。流行特点:暴发流行,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
29、致;一旦采取措施,疾病能迅速的得到控制2化学性污染氰化物:机制:游离氢离子与铁离子结合,铁离子失去传递电子能力,中断呼吸链,细胞窒息死亡。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急性中毒四期:前驱期、呼吸困难期、惊厥期、麻痹期。硝酸盐危害: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结合,缺氧。六月婴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蓝婴综合征。三致。饮水氯化副产物: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的有机反应所产生的卤代烃类化合物。影响因素:有机前体物的含量;加氯量、溴离子浓度和Ph。有机前体物:水中能与氯形成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有机物。健康的危害:三致。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生物活性炭、混凝沉淀、活性炭过滤,改变传统工艺。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供水单位将来自系统集中
30、式供水或自备水源的生活饮用水,贮存于水箱或贮水池中,再通过机械加压或凭借高层建筑形成的自然压差,二次输送至水站或用户的供水系统。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订原则与地表水相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制订依据。生活用水量标准:衡量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市政公共设施完善程度的标志 集中式给水: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优点:有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易于采取改善水源的措施,保证水质良好,用水方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缺点:被污染后危害面广。 水源选择的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技术经济合理。水源卫生防护,取水点和取水设备。水的净化和消毒:混凝沉淀、过滤、
31、消毒、饮用水的深度净化,水质的特殊处理。混凝沉淀原理及影响因素: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水温,水的Ph和碱度,有机物和溶解盐的含量,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混凝剂的投加方法、搅拌强度和反应时间。过滤净水的原理:筛除和接触凝聚。影响因素:滤层厚度和粒径,滤速,进水水质,滤池类型。虑料的卫生学:无毒,稳定,不反应;不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良好机械强度;颗粒均匀。氯化消毒二氧化氯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原理次氯酸强氧化性,影响多种酶系统,细菌死亡。病毒:核酸致死性损害细菌、病毒、真菌孢子,效果较好氧化性,效果较好200-295杀菌影响因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水温,水的浑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杀菌效
32、果好,用量少,作用时间长,减少氯化副产物,氧化性强,不受水质酸碱度影响,防止再污染,除色味,除铁锰;爆炸性,现配,成本高,溶血性贫血和变性血红蛋白症消毒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Ph6-8.5,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不产生三卤甲烷,促进絮凝和澄清;投资大,花费高,不稳定,腐蚀管道,与铁锰有机物反应,浑浊度接触时间短,杀菌效率高,致病微生物光谱,隐孢子虫,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降低臭、味,降解微量有机污染物,受水温Ph影响小;没有持续消毒效果,与氯配合,价格贵饮用水的深度净化:活性炭吸附,膜过滤法。水质特殊处理:氟、铁锰、藻臭配水管网卫生要求。供水管水人员的卫生要求。 分散式给水的卫生要求:井水
33、卫生、泉水卫生、地表水卫生、雨雪水的收集。桶装水卫生:生产过程、水桶、灌装、饮水机分质供水:一栋楼房、一个小区或一座城市内,除设有供生活用水的自来水供水系统外,还设有供人们直接饮用的净水系统。直饮水: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将符合直接饮用标准的自来水通过优质输水管道送入用户,供居民直接饮用。降低成本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 第九章 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意义和要求一、住宅的卫生要求1.制定原则:保护机体的
34、正常功能;有利于小孩的发育和老人健康 ;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2.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小气候适宜; 采光和照明良好; 空气清洁卫生:避免室内外污染,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隔音性能良好;环境安静整洁;卫生设施齐全二、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住宅的卫生规模1.居室容积: 指每人占有的居室空间。居室容积=居室面积*居室净高。与居家的舒适,室内小气侯和空气清洁度有关。我国设定为20m3/人,这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若从卫生的角度,以CO2为指标计算,至少应为25-30m3/人。 2.居室净高: 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在南方,房间应有一定高度;在北方,净高可适当降低。净高对人心理的影响,过高感到
35、空旷, 过低使人压抑。我国规定净高为2.4-2.8米.3.居屋面积: 按我国现行标准,居室容积为20m3/人,居室净高为2.8计,居室面积应为7m2/人。主要从经济角度考虑4.居室进深:开窗户的外墙内表面与对面墙壁内表面间的距离。室深系数:指居室进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卫生要求:单侧采光的居室室深系数不应超过22.5,双侧采光的,不应超过45. a. 进深与日照 阳光中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和抗佝偻病作用 b. 进深与采光与照明 窗地面积比值:指窗玻璃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比值大,采光效果好,但不能反映前排建筑物的遮光作用 投射角:指室内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投射角不应小于27°此角越大,投射到平面的光越多.开角:室内工作点与对侧室外遮光物上端的连线和工作点与采光口上缘连线之间的夹角,反映室外遮光物对室内采光的影响。 采光系数: 是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窗1M)散射光的照度与同时室外空旷无遮光物地方接受整个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见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百分比(%) 。5.居室隔声:隔声是指利用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用实体墙板、密封门窗等隔声屏障将居室相对封闭起来,使其与外周环境隔绝,减少噪声污染。卫生要求:住宅建筑规范GB50096-2011规定,卧室、起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装修增加项目施工合同模板
- 个人经营贷款合同样本
- 2024建筑单包工合同范文
- 2024股份担保借款合同范本
- 2024个人住房公积金的借款合同
- 2024动产家具无偿寄托合同
- 房产项目合作开发协议书
- 三轮车买卖合同完整协议2024年
- 仓配租赁合同模板
- 工业用地投资协议
-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课件-第七组 农民问题专题调研
- 第30课 家居收纳技巧 课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 2024中国一汽校园招聘1000+岗位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9533-2024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妇产科护士晋升述职报告
- 骨髓腔内输液(IOI)技术
- 建筑幕墙工程(铝板、玻璃、石材)监理实施细则(全面版)
- 小学数学与思政融合课教学设计
- 体育公园运营管理方案
- 休闲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财务分析及效益评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