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_第1页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_第2页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_第3页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_第4页
04第四章海洋浮游动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第四章 海洋浮游动物海洋浮游动物一、浮游动物定义n浮游动物(zooplankton)是一类异养性的浮游生物,也就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必须依赖已有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n 多数浮游动物属于终生浮游生物(真性浮游生物),另外部分浮游动物属于季节浮游生物(阶段浮游生物),主要包括鱼卵、鱼的幼体和许多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幼体等(蛤、螺、藤壶和海星等)。 桡足类桡足类糠虾类辐射幼虫面盘幼虫面盘幼虫仔鱼仔鱼二、海洋浮游动物的采样观察方法n主要有两种采样方法:网具、采集水样沉淀n观察方法:直接现场观察1、网具采集的方法(适合大于200m的浮游动物) 采用一定形状的,具有特定大小孔径的网目来过滤海水,收

2、集其中的浮游动物。 垂直拖网、水平拖网、斜拖网n根据目标生物的大小,选用合适的网目。n网具采集调查的弊端: 一些浮游动物对网具有回避作用; 凝胶状的浮游生物较脆弱,易破损; 在保存剂中解体; 甲壳类数量偏高; 浮游生物有昼夜垂直移动和季节变动。2、水样沉淀(小于等于200m的浮游动物) 采集水体,经过滤、离心、沉降等步骤来收集较小的浮游动物。3、直接和现场观察法 利用特殊仪器和设备(斯库巴潜水/scuba-diving),在水中直接观察,发现了许多新种(体制柔弱种类)。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三、终生浮游动物的分类和生物学1、原生动物 最原始和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腰鞭毛虫(夜光腰鞭毛虫(夜光虫):虫):n 具有鞭毛,部分或全部异养生活(一些种类具有叶绿体,如眼虫);摄食细菌、硅藻或其他鞭毛虫、纤毛虫。n 夜光虫,常在近海岸大量出现,易形成赤潮。动鞭毛虫:动鞭毛虫:n 带鞭毛的原生生物,严格异养(无色素体),以细菌和有机碎屑为食。潜在生殖率高,细胞数量可占微型浮游生物的20%80%,是摄食微型动物的浮游动物的主要食物。有孔虫:有孔虫:n 具有一钙质、多孔的壳或巢,根足从孔中伸出捕食细菌、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动物,浮游种较少(不到40种)大小在30微米到几毫米,有孔虫壳沉淀海底形成有孔虫软泥。 放射虫:n体呈球形,中央具有穿孔的硅质囊(中央囊);杂食性,包

4、括细菌、原生动物、小型甲壳类和浮游植物(硅藻);用轴伪足捕食。大小50微米到几毫米;一些种可形成胶状群体;冷水区常见;硅质残骸形成放射虫软泥。浮游纤毛虫浮游纤毛虫n数量丰富,分布广泛;有纤毛可以运动,特化口纤毛捕食;捕食小型的鞭毛虫、小型硅藻和细菌。n砂壳纤毛虫,海洋纤毛虫的主要类群;具有蛋白质外壳,可降解;个体小(20640微米);摄食微型浮游硅藻和光合性鞭毛虫。近岸水域可摄食利用浮游植物生产量的4%60%,同时是多种浮游动物饵料(生态学意义)。2、腔肠动物(有刺胞动物)n水母: 有终身浮游种类,也有季节浮游种类(海月水母);肉食性,利用长满刺丝胞的触手捕食浮游动物;大小从数毫米到2米,触手

5、可达几十米;n 僧帽水母,箱水母(海黄蜂)3、栉水母n是水母的近亲,但不同于水母;能发光;以融合的纤毛排列成8条板(栉毛板)作为游泳工具;肉食性,但没有刺细胞;直接捕食鱼卵或鱼幼体和桡足类等小型浮游动物 n4、毛颚动物(箭虫) 研究较详尽,数量丰富;雌雄同体;仅分布于海洋;体长一般小于4厘米;平时静止,捕食可快速弹射运动;口周围有几丁质钩,食物几乎没有选择性;n5、环节动物(多毛纲/浮蚕) 身体由相似 的 体节构成,40种,全为捕食者,分布广泛。6、软体动物n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外被套膜,常分泌有贝壳。仅个别种属于终生浮游动物。异足类用单鳍进行波状运动。一些种具螺旋外壳,另一些外壳退化或消失,

6、身体透明;具备发达的视觉,靠视觉捕食其它浮游软体动物、桡足类、毛颚动物、纽鳃樽或管水母。一般出现在大洋暖水区。被壳翼足类n 多数具有一薄的钙质外壳;所有被壳翼足类借助一对翼或一块融合的翼板进行游泳;所有被壳翼足类是悬浮食性者;食物包括浮游植物以及小型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n生殖方式特殊,起初两个雄性个体交配,精子贮存直到雄体转变为雌体产出受精卵为止。贝壳可形成翼足类软泥。裸翼足类(海蝴蝶)n成体无壳,靠一对翼游动;捕食几种被壳翼足类海若螺7、节肢动物(甲壳纲) 甲壳纲多数在海洋中(“海洋昆虫”)桡足类 是浮游动物的主要组分,不少种类寄生与鱼体。哲水蚤目哲水蚤目(丰度最高,最为熟悉,鱼类主要的饵料

7、)n大约1850种,占网采浮游生物的70%;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2对触角,中部有成对的游泳肢,窄长后部无附肢;多数种类主要摄食硅藻;雌雄异体,雌体外有卵囊(袋)。剑水蚤目剑水蚤目n触角短,体后分节较多,少数浮游生活;其中长腹剑水蚤属和隆剑水蚤属的小型种类丰富。某些特化的触角可以捕食小型浮游动物。猛水蚤猛水蚤 少数种终生少数种终生浮游,个体很小,浮游,个体很小,身体分区不显著身体分区不显著,外形变化很大。外形变化很大。n磷虾n海洋甲壳动物重要类群;个体1520毫米,甚至达100毫米;为杂食性,食物中有碎屑、浮游植物(硅藻)和各种小型浮游动物。n南极磷虾:数量巨大,是大型动物的饵料,也是渔业的捕

8、捞对象;它是南大洋海洋生物的食物链的中心,是维持南大洋海洋生态平衡的关键。n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冰冷的南极海洋的甲壳动物,因其身上有许多发光器能发出点点磷光而得名 。在南极水域的磷虾有11种之多,但数量最多,个体最大的一种称之为南极大磷虾,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称的南极磷虾。大洋中的磷虾运动时仅仅依靠身体腹部短小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完全抵挡不住海洋的巨大动力,在水中总是随波逐流,因而被称之为浮游动物。南极海洋里磷虾的数量多得惊人,它是南极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中最基本、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数量多寡,它的盛衰,直接关系其他南极生物的生长,在维持整个南极海洋生态平衡中起到巨大作用 。 端足类n 身体侧扁,区别

9、于其它甲壳类;直接发育。介形类n 是浮游动物中的次要成员,具有独特的双瓣的外骨骼;枝角类n海洋仅8种,喜近岸和半咸水,孤雌生殖n如诺氏三角溞糠虾n 部分时间在海底,夜间或形成生殖集群时升到上层水体。糠虾类许多种能生活在低盐水或半咸水中 十足目n 高等甲壳动物,包括虾和蟹;多底栖,少数浮游或游泳;浮游种类约210种,游泳能力稍强;杂食性,以桡足类、磷虾和其它浮游甲壳类为主要食物。8、脊索动物n动物界最高等的门,有两个类群是浮游动物重要成员:有尾类、纽鳃樽。有尾类(尾海鞘纲)n形似蝌蚪又名幼形纲,终生保留尾和脊索,营自由生活。体表有透明胶质形成的囊(住囊/粘液囊)包裹身体,该囊有入水口和出水口。世

10、代周期短(13周),是常见浮游动物类群。n “海洋雪花”:来自活体生物的无定形颗粒物质的大量聚集。有尾类遗弃的粘液囊可以促进海洋雪花的形成。类如,住囊虫:纽鳃樽(樽海鞘纲) 仅出现在暖水表面或近表面水域;个体胶质圆桶状,两端开口;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和细菌;常密集成群,摄食率高,可明显降低周围小型生物密度;与有尾类都属r选择种。 其生活史特殊(有性与无性交替):四 季节浮游生物n主要有两大类: 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浮游幼虫 鱼卵和鱼仔1、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季节浮游幼虫 大约70%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幼虫能形成浮游群落两囊幼虫n海绵的受精卵发育成为囊胚,继续发育,其动物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而植物极

11、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这个发育期称为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 larva),它离母体后,在海中营浮游生活,不久即形固着。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辐射幼虫和蝶状幼体浮浪幼虫(planula larva):n具有世代交替的水螅水母和旗口水母的实原肠胚,其表面遍生纤毛,能在海中游动,称浮浪幼虫。经在海中浮游几小时至数日之后,浮游幼虫附着于物体上,继续发育、生长。 辐射幼虫(actinula):n筒螅(tubularia)的浮游幼虫称为辐射幼虫。经短期浮游后,幼虫基盘触手的膨大末端,分泌粘液,借此吸附在物体上改营固着生活。碟状幼体(ephyra):n某些钵水母(海月水母)的水母迭生体(st

12、robila)长大后,逐一脱离母体,成为在水中浮游的碟状幼体。幼体的伞缘具深凹。它们大量捕食原生动物。蝶状幼体经生长发育后成为成体 海月水母生活史海月水母生活史多毛类的担轮幼虫和后期幼虫担轮幼虫:n身体中部有1圈纤毛细胞,环绕虫体中部,称原担轮,担轮幼虫借助于原担轮的纤毛的颤动,使虫体浮游于水中后期幼虫:n由担轮幼虫发育而成的后期幼虫,主要是由虫体伸长,并在虫体两侧长出许多刚毛。软体动物的浮游幼虫n常见的有腹足类和瓣鳃类的担轮幼虫、面盘幼虫担轮幼虫:在形态上,软体动物的担轮幼虫和多毛类的基本相以面盘幼虫:担轮幼虫发育而成。在腹足类的这一幼虫期,担轮幼虫的口前纤毛环向外发展成具有长纤毛的、2个半

13、圆形的游泳器官,称为面盘(velun)。甲壳纲,十足类n主要有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2、鱼卵和仔鱼(鱼类浮游生物)n在浮游生物中,常有许多浮性鱼卵。也常在浮游生物中看到仔鱼。这些鱼卵和仔鱼成为浮游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沙丁鱼、鳀鱼、金枪鱼等经济性鱼类。 鱼卵和仔鱼的生态特点:鱼卵的发育有种的特异性,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冷水使卵的孵化延迟;鱼卵产量十分巨大;卵的大小受生活类型影响,大型卵相对存活率高数量较少,小型卵死亡率高但数量巨大;刚孵出的仔鱼以储存的卵黄为营养,直到消化系统形成;浮游期死亡率很高,多数成为饵料,少数幼鱼存活到成体。帆水母海蜗牛海蛞蝓 荧光素酶被激活分子激活分子以光子形式释放荧光素氧氧合荧光素氧合荧光素光该原理已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具报道,深海鱼类约有具报道,深海鱼类约有2/32/3能发光,头足能发光,头足类约有一半能发光。类约有一半能发光。 最适昼夜栖息水深范围最适昼夜栖息水深范围依据生物的生活史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