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综合检测题 语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2分)a擢素手(zhuó)弄机杼(sh)泣涕(dì)簪子(zn)b狐裘(qiú) 锦衾(qn) 阑干(lán) 羌笛(jin)c圮于河(q) 棹小舟(zhào) 木柿(fèi) 啮沙(niè)d郢人(yn) 斫(zhuó) 呓语(yì) 许许声(h)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群响毕绝锋芒毕露b满坐寂然 稍稍正坐c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d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

2、也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皎皎河汉女(明亮)脉脉不得语(含情凝视的样子)b国破山河在(国家) 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不得控(拉,拉开) 阅十余岁(经历)d湮于沙上(埋没) 不亦颠乎(颠倒)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5古诗文填空。(7分)(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抒

3、发诗人因朋友返京而惆怅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6下面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再往上走,便是杜鹃花的领地,一棵棵杜鹃,_,_,_,_,_,如牛奶洗过一般,鲜艳极了。盘枝错节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大的如玉盘,小的如茶杯枝头擎着花朵紧紧咬住悬崖峭壁abc d7(广西南宁中考)5月22日下午,有网友爆料:某电商ceo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称:“一百年后,周杰伦肯定就是垃圾了。”此言一出,旋即引发网友们的热议。与此同时,一次名为“音乐深呼吸”的语文与音乐的“联谊”活动,正在学校里开展,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音画联展】学校准备在新建的音乐教室

4、里展挂一些有关音乐的画和对联。(5分)(1)右图是备选作品,它记录了春秋时期两个音乐知音的传奇故事,将故事简要地叙述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3分)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伯牙视其为知音。子期去世,伯牙便摔坏古琴,终身不再弹琴。(2)下面是备选的一副对联,只有上联,需要续写下联。(2分)上联:阳春白雪传雅曲下联:高山流水觅知音二、阅读理解(47分)(一)(5分)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8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交代了远渡送别的地点是“荆门”和此行的目的地是“楚国”。(2分)9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句赏析有误的一

5、项是( d )(3分)a“随”字将群山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b“入”字,力透纸背,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c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这样的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d后句写出了他乡的荒芜萧索、毫无生机,进而反衬出家乡之美。【解析】“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二)(14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

6、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石/必倒掷坎穴中b石必/倒掷坎穴中c石必倒/掷坎穴中 d石必倒掷/坎穴中【解析】主谓之间划分。11解释下面

7、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二石兽并沉焉一起(2)不亦颠乎颠倒(3)但知其一只,仅仅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石头(向前)倾斜在坎穴中。1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所以做出了正确的判断。14文章末尾为什么说“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分)作者是想要引起人们的思考,提醒人们考虑事物要

8、全面深入,不能一知半解,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更不要因为知道一点就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甚至嘲笑他人。(三)(13分)【甲】口技林嗣环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口技蒲松龄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

9、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夜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刺刺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哥子!呜呜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15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不能名其一处(说出)(3)携一药囊(携带)(4)俄闻帘钩复动(不久,一会儿)16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双手,每只手有上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10、)。(2)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有来请她冶病的人,这个女子不能自己开处方,要等到天黑以后向神灵请教。17【甲】文中侧面描写的语句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乙】文中同样使用了侧面描写的语句是:众绕门窗,倾耳窃听。但窃窃语,莫敢咳。(2分)18【甲】文中总括不及一一描摹的声响的语句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乙】文中的青年女子表演口技的目的是: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2分)19【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技艺。(1分)(四)(15分)老人的秘密古保祥一个年近六旬的老人来到娱乐中心应聘,要求做专业按摩师。我问他:“您有几年经验?”他摇头表

11、示从零开始。我又问他:“您要求薪水是多少?”他说不要薪水,就是想来学习。我没有答应他,但三天后,大堂经理带着他介绍给我。“这位大爷,交给你了,认真教他。”迫于这样的面子,我只好点头。他笨手笨脚的,但十分勤奋。由于手粗糙,他不得不将手心抹满油,害怕给客人造成不良的印象。一个姓冯的大顾客,几乎每晚都来按摩;听老总说,他是一名企业家,每天工作很累,废寝忘食的那种人,但他身体状况不太好,身体老是出现酥麻的症状,除了用药外,医生嘱托他每天做专业按摩。每逢冯总过来时,老人总是蹑手蹑脚地接近我,要求与我同行。我是中心的资深按摩师,他是想偷师拜艺而已。老人总是戴着口罩,嘱托我小心点,好像我成了丫头,而他成了主

12、子。半个月后,他要求亲自为冯总按摩,我当然不同意,但架不住他的软硬兼施,我嘱托他一定要小心点,这个人得罪不起。第一次按摩时,他十分紧张,生怕手法不好。我在旁边打下手,用眼神一直交流着。冯总躺在沙发上,闭目养神,当老人的手第一接触他时,他竟然睁开了眼睛,四下打量着,当确认无事后,才放心地躺下。从它处得知了老人的情况:儿子是大款,就在同城。我讥讽他不知道享福,他却笑道:“实不相瞒,我一辈子当老师,儿子有了出息,跟着到了城里,我却亏欠他;他的母亲在世时,一直有病,有一次,我搀扶她去大街上,竟然被车撞了,一命呜呼;儿子认为是我造成的,从此后,我与他成了天涯客。”老人的眼里擎满了泪水,吓得我不敢再打听他

13、来此的目的了。我想,他大概是想通过挣钱,以弥补对儿子的缺憾罢了。冯总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他总是忙碌,在按摩时电话也会响,他总是命令我们暂停,然后说半天话,说完后,疲惫不堪地扔了电话。那夜,电话一直没响,我也感到纳闷,按摩结束时,才知道冯总的电话不见了。一定是有人动了手脚,冯总愤怒万分。他叫来大堂经理,又找到了老总。他叉着腰对老总说:“老姜,我们可是朋友,你知道,这不一会儿,耽误我多少生意吗?今天,请你给我一个结果。”老总调查之后,才发现可疑的是老人。老总要求老人摘掉口罩,他却不肯,一伙人竞相上前,口罩被摘掉了。冯总大惊失色,眼前的老人,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身体不好,我不想他接太多的电话,钱挣不

14、完的。”老人絮叨着。冯总得知,每天晚上为自己按摩的是父亲,他泪如雨下。他犹豫了片刻,轰然地跪倒在地上。“小时候,他就身体不好,我经常为他按摩,我比你们清楚,哪个部位该轻该重。”老人最后一句话,让所有人潸然泪下。按摩的父亲,拥有世上最粗糙的手,却布满了世上最暖的柔情与最精彩的谎言。我们总是不理解自己的父亲,可父亲总是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谱写着孩子所不会拥有的特立独行,这是父亲的专利。(选自环球人物2014年4月)20文章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展开有什么好处?(4分)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叙述,更易于全面地展现人物,从侧面丰富人物形象。21从全文看,这篇文章在叙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4分)从全文看,这篇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一开始,“我没有答应他”,觉得“他笨手笨脚的”,“我讥讽他不知道享福”,知道真相后,老人最后一句话,让所有人潸然泪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22结合全文来看“老人的秘密”是什么?(3分)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