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8篇_第1页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8篇_第2页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8篇_第3页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8篇_第4页
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ife is a circle. some people have not walked out of the circle drawn by fate for a lifetime. he just doesn't know that every point on the circle has a soaring tangent.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实用的化学说课稿范文8篇 化学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在鲁科版教材中,离子反应的内容分散到必修一和化学反应原理中,在必修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学会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

2、离子的检验,而难度较大的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安排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符合知识的层进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知识深广度的把握,不要随意提升难度,加重学生负担。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内容,又衔接了_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目标分析根据我对课标的解读和认识,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

3、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大量的实验探究内容认识到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体会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且锻炼了动手实验的能力,从现象中分析、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反应实质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三、教法、分析学法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情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

4、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因此,本节课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进行探讨,并在分析过程中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理论教学一直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那么如何将枯燥的化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指导其学习呢?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分组实验探究法和分组讨论法为主线,结合引导分析教学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对于难点问题的处理则采用了思

5、维建模的方法,将难点分散到各个环节中。而学生主要采用实验探究、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自己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对所得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四、过程分析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具体需要编制了课堂导学案,这四个具体任务是:(1)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使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初步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体会到

6、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从反应实质中体会方法的使用。(4)通过对比试验,学会简单离子的鉴别方法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教学设计:【新课引入】【创设情景】:一位护士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在给病人输液时发现一瓶氯化钠注射液和一瓶葡萄糖注射液的标签脱落了,能否用一种简便的化学方法帮她将这两瓶溶液分开呢?【学生活动】讨论寻找答案,可提示上节课电解质的内容。学生找到方法后进行实验验证【教师活动】在学生说出加入硝酸银溶液的方法后,可分析在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找到反应的实质:ag+cl=agcl(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

7、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实现学化学用化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时,达到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氯化钠和葡萄糖回顾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引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为离子检验埋下伏笔。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讲:在此环节之后,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肯定与离子有关,由此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内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板书: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讲:接下来我安排了第一组探究任务,进一步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的反应实质。任务一:【实验探究】先向ba(oh)2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接着按p43图228所示装置连接,然后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指导学

8、生边观察实验边做好下表实验记录)。讲:在学生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之后,我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探究】(1)灯泡亮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溶液颜色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3)白色沉淀的成分是什么?如何形成的?(4)稀硫酸与ba(oh)2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混合后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沿着如下路径分析归纳)硫酸与ba(oh)2分别属于酸、碱类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分析,硫酸与ba(oh)2溶液中的所含微粒分别是h+、so42、ba2+、oh灯泡亮度由亮变暗说明溶液导电能力减弱,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减小,离子有消耗,参加了化学反应溶液由红色变浅至消失,即溶液碱性减

9、弱,证明h+和oh结合生成了水不难推断,白色难溶物是ba2+与so42结合生成的baso4沉淀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h+、so42、ba2+、oh相互结合生成了水和baso4沉淀(难溶物)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副板书:h2so4和ba(oh)2的电离方程式,反应的实质ba2+so42+2h+2oh=baso4+2h2o(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建模的方法,在分析过程中渗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散难点。板书:1、离子反应讲:在分析了离子反应的实质后,自动生成了两个问题:【质疑】离子反应若要发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否全部都参加了反应?讲:带着这

10、些问题,学生开始了第二组探究实验任务: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任务二:【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向盛有滴入酚酞试剂的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向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盐酸【分析】:让学生使用上面实例的分析过程分析各组电解质的电离情况,然后找到各组反应的实质,最后总结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活动】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对反应实质的分析情况,由各组代表互相评析,相互修改,找到反应实质。(设计意图)认知理论研究表明,自主动手操作是认识新知的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利用此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同时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

11、进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通过分组实验,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能让学生找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又能在分析中认识到反应的实质,同时还能熟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完成了思维建模的建模过程。在相互评析过程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避免了教师机械的讲解,很好的达成了三维目标的实现。板书: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水、气体讲:在任务二完成之后,我回顾了刚才提出的问题:在离子反应中,是否电解质溶液中所有的离子都参加了离子反应?至此,学生已经能够很清晰的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离子都参加了反应,从而顺利的生成离子方程式的概念【讲解】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在以上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并非所有的

12、离子都参加了反应,因此我们就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达离子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方程式。板书:2、离子方程式任务三【练习】学案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设计意图)因为在分析、建模的过程中已经接触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此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是解模的具体应用,学生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觉。鲁科版教材中介绍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不同于以往教材中出现的“写、拆、删、查”四步法,它的优点在于学生是在真正认识了电解质溶液反应实质的基础上用化学语言来描述离子反应,脱离了化学方程式的束缚,有助于学生用离子反应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学生活动】书写完成后相互修改,发现存在的问题【教师活动】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适时进行强化,指

13、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讨论】结合四个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分析发现的问题,并说出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找到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板书:意义:描述一类化学反应,揭示该类化学反应的实质【举例】nacl溶液、kcl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为ag+cl=agcl【转折】结合开始时的实例,提出疑问:滴加agno3溶液产生沉淀就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就有cl吗?任务四【实验探究】分别向nacl、na2co3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再加入硝酸溶液,从而引出离子检验的问题。【学生活动】自行总结出cl的检验方法,同时能够分析出so42、co32的检验方法,认识到离子检验是离子

14、反应的一项重要应用。板书:3、离子反应的应用【概括总结】【作业】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电解质二、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发生条件:生成难溶物、水、气体2、离子方程式意义:描述一类化学反应,揭示该类化学反应的实质3、离子反应的应用:离子检验讲:最后我来谈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六、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始终把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放在核心位置,自始至终采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思索、探究中迸发出火花,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利于接受;同时由于思维建模方法的使用,将难点内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散在分析、建模、解模的过程中,很好的解决了困扰学生的

15、问题。从整节课的实施效果来看,较好的达成了三维目标的实现。化学说课稿 篇2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依据考纲要求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它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又由于卤素知识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联系,所以卤素与实际相联系的知识仍然是以后高考命题热点之一。本节内容复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完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后,发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知识和理论不能较好综合应用。依据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特征“接受快遗忘快再接受再遗忘慢”,所以我们继结束新课后,对以往知识点进行统摄整理和归纳总结,使之络化。同时这节内容既是对化学反应及物质的

16、量等知识复习的延伸,又为后面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作准备,更能对其它非金属元素知识系统复习起到指导作用。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某些卤素化合物的性质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理解其相似性和递变性,掌握卤素单质间反应及其氧化性强弱和相应x的还原性强弱比较问题。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练习,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复习

17、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二、教学方法1、总体构思:以学生为主要活动中心,通过他们动手、动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会诊”,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卤族元素的复习。2、主要教学方法提问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验法增强学生复习的兴趣,感觉复习课并不是枯燥无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多媒体教学法可增大本节复习课容量,也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三、学法指导学情分析:针对平时学生易错点、遗漏点、混淆点展开复习。结合“尖子少,中间多,尾巴大”情况,复习时做到“两兼顾”。学法指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

18、力,因此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引导下,有计划地完成复习任务。四、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步骤:引入任务落实任务检验任务完成情况知识络: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体现和重难点的突破)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问题“氯原子的结构有哪些特征?”直接导入卤素单质的性质1、问题“卤素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指导学生看书,复习相关内容。设计实验1,模拟“分液实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物理性质的复习及单质的特性复习。2、学生回答,教师自然引出问题“回忆cl2的性质,卤素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请大家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投影学生书写情况,结合学生易错点、遗漏点、混淆点,投影知识络,

19、围绕圈内物质,师生共同补充归纳,展开本节课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的复习。3、例1的讲评:使学生认识到知识间的联系性某些卤化物的性质围绕知识络圈外的物质,师生展开复习。1、hx稳定性的比较、hx酸性强弱的比较(请学生运用物质结构有关知识解释hx气体稳定性的问题)2、x的还原性3、x的检验及agx的溶解规律和见光分解的规律(要求学生根据用品只用一支试管一次完成x检验,教师进行评价)这一阶段学生经历了“轻松紧张再轻松再紧张再轻松”这样一个情绪变化,有一种成就感。归纳复习卤族元素的性质(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结合物质的性质,谈谈卤化物的用途。(卤素知识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方面

20、有着广泛联系)评讲例2,完成思考题。(突破难点)作为选择题,如何快速完成?例2评讲从考查内容去判断,要运用哪些知识?思考题注意:所学知识如何灵活运用?(设计的顺序由易到难)思考题题:考虑x2的腐蚀性。题:结合学生易遗漏点,要注意酸性条件。如果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结合学生易错点,酸性强弱要考虑。题:考查的cl2氧化性和fe2+、i、br的还原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等问题,还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问题。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一)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特征相同点 不同点(二)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物理性质(色、态、溶)化学性质(三)卤族元素性质相似性 递变性(四)部分化合物的性质(hx、x

21、等)(五)常见卤化物的用途。七实验安排、例题和思考题选取实验指纹实验:用品(i2、白纸、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操作者(一胖一瘦两学生)x检验实验:用品(胶头滴管、试管、1mol/lnacl溶液、1mol/lki溶液、1mol/lagno3溶液、稀hno3)操作者(学生)教师引导下注意量的问题实验设计:向稀hno3酸化的(12ml)nacl溶液依次加入几滴agno3溶液、34mlki溶液,现象如何?例题归纳总结能使溴水褪色有哪些物质或发生哪些反应?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l2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naclna2so4naclna

22、2so4nabrnaclna2so4i2naclnaina2so4abcd思考题为什么盛装i2、br2的试剂瓶的瓶塞均是玻璃塞?如何利用ki淀粉试纸和厨房化学,检验食盐中kio3?向含有amolfebr2、bmolfei2溶液中至少通入多少cl2时开始有br2生成?化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本节内容是继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

23、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2.掌握乙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3.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三维想象培养过程与方法:1.准备地观察实物、模型2.利用模型法帮助思维,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具体和抽象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有机化学的入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有序、认真的学习态度2.通过分子节后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3.通过乙烯用途的学习感受化学学科对社会生产生活得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24、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等。二、说教法: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通过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的加成、加聚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三、谈学法:1.观察法:通过

25、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全面观察实验现象,理解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学习,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在介绍加成反应时,与取代反应对比。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讨论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说教学程序:引言用一个塑料袋将青香蕉密封起来,在袋内充入少量乙烯气体,或放入一个熟的香蕉,成熟的水果自身能释放出乙烯,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引出本节的主角乙烯。多媒体展示各种塑料图片。引起学生更大兴趣。板书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思考与交流(乙烯与苯的用途

26、)体会它们作为基本化工原料的重要价值。板书一、乙烯讲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中国现有的乙烯生产能力为600.5万吨/年,即便加上目前正进行扩能改造的产能,也不过1112万吨,而有数据显示,目前乙烯年增长率达8.5%,估计在20_年乙烯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左右。目前还需大量进口。科学探究椐图3-6进行石蜡油分解实验:观察现象1、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燃烧冒黑烟。质疑以上气体是烷烃吗?为什么?释疑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乙烯与烷烃的混合物。板书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展示样品让学

27、生观察乙烯的颜色、状态,并嗅气味,小结物理性质。板书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展示乙烯分子的模型,练习写结构简式(参见投影):讲述实验表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双键里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演示乙烯与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现象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颜色褪去。演示乙烯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现象:火焰明亮,有黑烟生成。说明含碳量较大,部分碳没有充分燃烧。有水生成(火焰的上方罩一干燥表面皿观察)。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附有氢氧化钙液滴的表面皿观察)。板书

28、1、乙烯的氧化反应讲解乙烯中碳碳双键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可断裂而被氧化,而使其褪色。另外,乙烯还能进行催化氧化等等。2ch2=ch2+o22ch3cho板书2、乙烯的加成反应动画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讲解乙烯分子在溴的攻击下,c=c双键里的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同样溴分子在乙烯的作用下,brbr键也会逐渐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与两个不饱和的碳原子结合,生成无色的1,2一二溴乙烷。师生共同小结给出定义: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板书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有:h2、hcl

29、、h2o等等。思考、练习1、如何鉴别乙烷与乙烯?2、完成方程式:ch2=ch2+h2ch2=ch2+hclch2=ch2+h2o投影小结乙烯的加成反应在实质上是c=c双键容易断裂,能够分别与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新的共价键,说明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3、聚合反应在适当的温度、压强和催化剂条件下,乙烯双键里的一个键全断裂,分子里的碳原子能互相结合成为很长的链。这种聚合反应也是加成反应,简称加聚反应。小结由于乙烯分子里的c=c双键里的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另外从乙烯的活泼性和还原性也充分说明乙烯是含有双键的不

30、饱和烃。阅读课本63页第一段乙烯的用途【板书】三、乙烯用途做催熟剂,乙烯主要_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课堂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一、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二、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燃烧;2、乙烯的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常见的加成试剂

31、有:h2、hcl、h2o等等3、聚合反应三、乙烯用途:做催熟剂,乙烯主要_于石油,指出: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小结:乙烯能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剧反应化学说课稿 篇4探讨“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受学会理事会的委托,今天我在这里进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钠的说课,旨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应用方法。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问题导学法”正是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之

32、一,它突破传统的以讲授学科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而是教师为学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运用“问题导学法”教学,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达成教学目标。一、说教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通过本节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为后继元

33、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钠的还原性,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初步学会了有序的实验观察方法;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训练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难点: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探究与分析。四、说教法(一)、问题导学法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设计合理的,层层递进的问

34、题,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一大特点。(二)、实验教学,突显学科特点。分组实验让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奇妙;实验设计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五、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提出问题一多媒体播放视频剪辑火光中的生死隔离,当画面静止在“金属钠”三个字时,利用一句视频中的原话抛出本节课第一个问题:火灾中金属钠的出现为什么会令消防人员感到可怕?同学们思考后回答:可能是因为现场消防水源不足吧!于是我补充了两张现场的照片(手持高压水枪的消防队员和整齐待命的几十辆消防车),也就是说现场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同学们继续猜测,他们已经猜测到可能是由于钠会与

35、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水去救火,但是他们想象不到这十吨的金属钠遇水后的威力有多大,因而就不能真正理解问题中可怕两字的含义了。(二)、实验模拟,回答问题二于是,我提出第二个问题:在火灾现场,钠遇水会有什么危险?为了更形象的说明问题,我在实验室模拟这样一个实验场景。(播放模拟实验)此实验反应非常剧烈,随着学生“哇”的一声惊叹,我想他们已经深刻理解了这十吨金属钠的出现对当时正准备用水来灭火的消防队员的可怕程度了。(三)、分组实验,探究问题三此时,学生的情绪逐渐高涨,兴奋点已被调起。他们迫切的想知道“钠遇水为什么会爆炸?”这也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接下来,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大家首先从理论上提出推

36、测。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同学们做出了如下推测:1、反应放热。在有限的空间内积聚大量的热,引起爆炸。2、产生气体。有三种推测,有同学认为是氧气,氧气是助燃性气体,加剧燃烧和爆炸;也有同学认为是氢气,氢气是可燃性气体,达到其爆炸极限,引起爆炸。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可能是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理论推测之后,并进入了实验探究环节。由于本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实验前我给出下列的提示,(播放提示)同时我提醒大家要从一开始就仔细观察每一步实验现象,并认真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总结了自己观察到的实验想象,由于此时学生们还未形成全面、有序的实验观察能力,大部分小组只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的现象,而忽视了取钠和切

37、钠过程的观察。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一开始回忆整个实验过程,并补充了取钠和切钠的演示实验。最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实验小结:1、钠保存在哪里;2、切开钠表面后观察到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3、钠与水反应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分别说明钠的什么性质?;4、通过本次实验,你能总结出钠的物理性质吗?;5、大家对问题三的猜测是否正确?(四)、创新实验,探究问题四通过亲自实验,证实同学们的两个推测反应放热和产生气体都是正确的。此时,同学们异常兴奋,自己的推测得到了证实,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钠与水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因此,就顺势过渡到下一个探究环节。在设计实验方

38、案之前,有同学发言:老师,我认为在钠与水的反应中,钠的化合价升高,那么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经过分析,只可能是氢元素由+1降到0价。因而我认为产生气体只能是氢气。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满堂喝彩,学生能用刚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也是我所想始料未及的。因此,接下来,就是学生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的就是氢气。以下就是学生设计的两个方案图。在对其进行评价后,我演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和课本实验进行对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课本实验进行简化和改进的必要性。实验进行到这里,让同学们解释钠与水反应发生爆炸的原因便水道渠成。接下来的环节是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外还生成

39、了氢氧化钠的结论。他们分别采用了石蕊试剂、ph试纸和cuso4溶液等方法。(五)、继续视频,引出问题五通过上述探究,学生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于是,我话锋一转说:现在老师还有一个消息不得不告诉大家,在火灾现场让消防人员可怕的因素还不仅仅是不能用水去救火,还存在着一个可怕的隐患。课堂上一下炸开了锅,看的出他们急切的想知道另一个隐患是什么。(继续播放视频)看完后,学生们马上意识到现场高温就是另一个隐患。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钠遇到高温会有什么样的危险?演示改进实验后,我做出解释,钠在酒精灯的温度下就可以着火燃烧,更何况是现场的高温下。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会学习到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过氧化钠遇到co2

40、和h2o会产生o2,加速燃烧。因此,灭火时不能用水和现场降温是关键。此时,学生们迫切想知道消防人员是怎么扑灭这场大火的。于是我顺势给出如下旁白:消防人员采用了含水较少的冷泡沫对大火实施覆盖式扑救,并严格把守冷冻车间储钠的仓库,经过近百名官兵三个多小时的欲火奋战,终于熄灭了这场大火(六)、究其本质,总结问题六在学习完钠和氧气、水的反应之后,学生已经认识到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于是我顺理成章的提出问题:钠具有如此活泼的性质本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及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得出结论: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活泼,是因为钠原子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具有强还原性。(七)、知识归纳,

41、说板书设计(略)以上是我对问题导学法在钠一课教学活动中应用的一些想法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大家多多指教。我想:“问题导学”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春天里吹来的又一缕春风,相信这种理念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跃,更加理性,更加完善。化学说课稿 篇5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就全章内容来看,既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材处理:1为了加强学生自主探究,一改教材边实验边理论的方式,采用先理论猜想后实验验证的科学发现的次序

42、,使实验的开放性更强,方案均由学生设计。2为了使现象对比更明显,增加caco3和不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实验。二、学情分析1、已有的知识:1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2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2、已具备的能力:1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3、可能遇到困难:1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2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运用碰撞理论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自

43、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联系旧知-提出问题-理论猜想-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科学发现方法来学习化学反应速率;2通过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讨论-自评互评,掌握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定性实验方案选择原则等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联系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选择与评价;压强及催化剂对化学速率的影响。四、教法学法教

44、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教具法、视频动画法学习方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对比评价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动画导入-讨论猜想-学生拼图-深入讲解-实验探究-自评互评-应用思考在任务驱使下,经过讨论,学生拼图思维容量很大,能带给学生一次认知飞跃,而实验验证将迎来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自评互评则把整堂课推向高潮,现实应用则使学生产生言犹未尽的感觉,把进一步探究留到了课后。整个过程重现了“联系旧知-提出问题-理论猜想-实验验证-现实应用”的科学发现方法。【导入】通过动画演示,复习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等旧知识,思考讨论:化学反应速率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总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单位时

45、间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任务一】碰撞理论。请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完成拼图。进而思考:影响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碰撞几率、内能、反应路径、搅拌、接触面积、浓度、压强、电弧、温度、超声波、放射线、光辐射、强磁场、催化剂)之间的逻辑关系?组织讨论并通过完成拼图展示讨论成果。教学中预先准备好一些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动画讲解,针对学生出现问题的因素,有选择地进行动画演示。例如上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催化剂的影响不是太清楚,就播放了动画。又针对压强影响的多样性,我播放了压强的的影响,并借助图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启发学生得出压强对速率影响的关键所在。【任务二】实验探究任务:用

46、实验法探究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如何影响反应速率。试剂:大理石,1mol/l盐酸,0.01mol/lkmno4,热水,冰水,0.1mol/lh2c2o4,0.2mol/lh2c2o4,0.1mol/l盐酸,0.1mol/lna2s2o3,5%h2o2,0.1mol/lcuso4,0.1mol/lfecl3溶液,mno2粉末分组实验:组织各小组“明确任务了解试剂设计方案小组分工进行探究交流汇报(强调从所控制的变量、方案、依据的现象、结论、微观解释五个方面进行汇报)-自评互评”。如此开放的实验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往往能得到多种设计方案,教师再加以恰当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为实验方案的选

47、择与评价提供了平台。例如:探究浓度影响时,有小组提出用硫代硫酸钠和盐酸反应,先后用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盐酸,对比生成沉淀所需的时间。立即就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两组同时操作,更省时间,对比性也更强。这时我对同时操作予以了肯定,并启发学生思考:两只试管现象差异大吗?对比真的很明显吗?从节约时间和现象对比考虑,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案?这时有人提出,他们小组选择用大理石和浓度不同的盐酸反应,控制的变量也是盐酸的浓度。又有小组又提出质疑:变量唯一吗?如何控制两组实验大理石颗粒大小一致?应该选用kmno4和h2c2o4有小组反驳:kmno4和h2c2o4反应速率太慢,浪费时间,现象对

48、比也不如大理石和盐酸的明显这样,学生在争辩中,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和定性实验方案选择等科学方法。【练习】设置目的:第一题针对实验结论,第二题针对碰撞理论,第三题节选自今年新课标高考题,检验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结课】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体会。以当地景观本溪水洞结课,有关人士建议限制日游客数量的原因何在?速率的影响因素在生产生活中还有那些重要应用?作为课后作业。六、板书设计略化学说课稿 篇6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3课时离子一课来谈一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实践的有机整合。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

49、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能力。下面我将结合离子一课来对怎样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离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2.学生分析 :对已进入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他们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灌输,希望教师

50、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3.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

51、学习的兴趣。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二、教法与学法:我根据重点和难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采用了体验探究、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基于交互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我采用了拉幕、探照灯、遮盖、拖拽、删除、批注、链接、倒计时、色子、即时回放的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教学程序:计算机多媒体进入课堂是现代教学的标志,而传统的媒体经常出现程序性较强,人性化欠佳的问题,它往往使教学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弱化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关注了媒体的展示,而了弱化教师、 学生、 媒体的多元交互;关注

52、教学软件的达成度,而弱化教师操作的简便度;关注课堂容量的增加,而弱化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ppt的板书作用 ,而弱化传统黑板的地位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教学功能与九年级化学离子一课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如何在教学程序解决上述问题,形成自主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如何突破重难点加以具体的阐述。( 一)知识回顾、情境引入(12分钟)知识回顾: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利用白板中的拉幕功能,使学生逐一回答问题,巩固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创设情景: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

53、的?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用我设计了遮盖、拖拽的功能,把要思考的问题: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什么特点? 和答案分开给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演示课件)3.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此处设计了探照灯的功能,突显了原子结构示意图,使学生感到它的神秘,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以趣置疑集中注意力轻松突破这一

54、难点,这是传统媒体无法这样操作简单的实现的。4.巩固练习 画出氦氖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模板中拖拽出模型让学生有依可据的来书写,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它们的意义。并为接下来,分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由结构决定作好铺垫,也巩固了这一难点。(二)引导观察、启发探究(16分钟)1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用白板中的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分析讨论针对性强)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诱导学生下一步的探究)1、提供信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创设问题)大家猜想如何让钠原子和氯原子答到稳定状态?学生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求知欲的驱使,学生积极设计多种方案: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4.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