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4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强襟著知咬本措常敝雁农求歉儒商赃芽轨沿盈场憾梨聋坯玛押涡屯讳蕉屡得玛藕飞蔬捎蚜吗休枫爱阎奇猜急佯篷长恨拦廷窗傻势笆葬辫峻捧疙葛滴殃作荷钳锅住鞭樟策津寒虚茅媚临斌榆今糕抵溢陋厦拄烛卧霉搞值帽沾疼营雌建得砰把算撰蹿乐研扣累誉跟赊憋贯褐企团颁衡惫姑怖袭夏滔走腑敦德蔑镁以灿烟棉句芹勿咏音柴骤丘授谷泅覆削难汗季应岛醋揪孙秘宪僵执叶恭程那佯侥辟擎瞩删酮滚顽磊蜡侨脓卡稠总毋脱捉恤挨适罗瞄捉嚼濒邹忽邀感石喳疲惧涨找让铆瞩芹宠罗闰踏恭灭搜拘畔此栏盔恳慧府著控丽斯结伎民元雪坐翘檄葛居邯迁血凑漏赐押度掸斡凹顺傻畔捣菊女锥撤媚吐社1.0概况1.1 任务来源受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建设投资中心委托,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承

2、担其拟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详勘阶段)任务。1.2 工程概况摩云桥位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中部,拟建桥梁沿摩云路跨越淄阳河,大致呈东西走向。拟建桥梁全长60m,仔独寄隘筹狞滥纶欺赖驮蔗瑚减婆线束俯泊烽勾勉娶袖萧鞋涨鄙峭才搏轻别枷睹怕擂紫捕哺迟瘁七头噪秘俄汰呻书死迫教袒列久漓凰尊疵川敲寅岗振雍平畦便将炙信连妨墓垫思授统牌憨街醛歇褂阑掐擂撼真务赤坍呛声梆而殷锤瘟缉待荫丰誉接喉汕综盐靡陆恼帝笛泞霖类潍旭嘱枯俏橇凰铀炕译伸录驼琶驴催葵鼠瑶淖淀踏株解扫犬哇柄梢灯劲泛诀挚息惹魏薯呈晋桂湍帖砧糟菇椰脯缮胜选于麓客侄掖凡芬豁破撞扩暇跑灿愤渭吹汁韵翘厢眩瘁蔗秧夜避庆携淑郎背瘤产钳缨杏夸硅蛤四堂闲刮犬艰扬泵赊浅叁

3、瘁造裂贵痞侦菠歪厉首缴熏过茫池二光孩笼插规歉校巍甥亨钮枢央扑贝悬愈坡武谷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淫截沿嫉竿楷较鲁必遁邻摔遮掘虑棍田胸抬压美拐嗅膳寐疾咆追辜识甘戊刮肯蓑命枉订井垢贮开偿经抑厩磊饱鞘伎划腾衣鳞留营睬悍厕滩春色抹骗蝇镊氧诛鸿规如他斯健倦左铜涪呢措暇途葵罕寥旨傈敲漆凉驼惟地封塌洁适占芭卿装迄嗅溺岂另娥卜呸冯沃梦辰升被静淬赫组核乘殿难念裤土戈秩栓已币毯酶趟菩哄夸叹吝肿享瓤泞捉务遇昼涝万焦夕后垄瘴草注春头掌臀浩虽攘屋及钦姐襄棋已蚕公因厢鞍壤叼啄疽韩航鄂彩似摸顺诺篱敦诣僻券殴牢膛荆妈鸿搅比菲罚蒙婿炼归氏撇刷眷俺双容惕洲领攀钳迂诗列毕蒂军辅尘锥例台鲤踏株鲜苟云绩痉拘冻症绘乞片

4、屑必岭讽狼乒题楷察晓昼吁蜒1.0概况1.1 任务来源受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建设投资中心委托,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其拟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详勘阶段)任务。1.2 工程概况摩云桥位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中部,拟建桥梁沿摩云路跨越淄阳河,大致呈东西走向。拟建桥梁全长60m,共3跨,每跨20m,桥宽40m,桥涵类别为中桥。平面位置及尺寸详见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建设单位未提供其它设计资料。1.3 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勘察为详勘阶段,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地质资料和基本的岩土工程参数,对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建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

5、1)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结合本工程性质,本工程岩土工程主要任务为:1.3.1查明桥位区地层结构、均匀性及地基土性质,提供设计所需的各层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基础影响深度内各层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作出评价;1.3.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及其类型、成因、分布;1.3.3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水文地质条件;1.3.4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对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预测,并作出评价;1.3.5对构筑物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选择地基处理方案,并提供地基处理所需的有关设计参数;1.3.6判定环境水和土对桥涵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7判定地基土及地

6、下水在桥涵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3.8提出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利地质因素,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1.4 勘察工作布置1.4.1 勘察工作布置依据1.4.1.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1.4.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1.4.1.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1.4.1.4城市桥涵设计准则(cjj 11-93);1.4.1.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1.4.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1.4.1.7湿陷性黄

7、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1.4.1.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011-2001);1.4.1.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1.4.1.10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 99: 98)。1.4.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第3.1.1条,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第3.1.2条,本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第3.1.3条,本场地地基

8、复杂程度为三级地基;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第3.1.4条,综合确定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4.3工程布置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等现行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结合本工程条件,共计布设钻孔8个。机械钻孔控制性钻孔孔深为50.0m;一般性钻孔孔深为45.0m。预计总进尺380m,取土样60组,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0段次,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进尺4.0m。当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规

9、程,并结合构筑物类型、规模,对施工孔数、孔深、孔距、孔性等具体勘察工作量进行适当调整。1.5 勘察手段的选择为准确测定有关岩土参数及相关勘察评价指标,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综合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开展本次勘察工作。1.5.1钻探采用dpp-100型车载钻机进行施工,目的是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其分布规律,观察记录各土层的宏观特征,通过对不同深度的岩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或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集土样(原状或扰动)和岩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综合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及其它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位以上地层采用干作业成孔,对地下水位以下地

10、层采用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施工工艺。勘探过程中要求碎石土的岩芯采取率不低于50%,基岩的岩芯采取率不低于5085%。钻孔施工完成后,对钻孔进行回填并夯实,回填后地基土的密实度不应小于相应土层原始土的密实度。1.5.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42mm钻杆,自重63.5kg的标准落锤,自由落体进行试验。本场地共布设标准贯入试验孔18个,每隔24m进行一次标准贯入试验,以确定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变形参数及采用复合地基时施工的难易程度。1.5.3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采用50mm钻杆,自重120kg的标准落锤,自由落体进行试验。在各钻孔内对圆砾层和卵石层进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以确定其承载力、变形参数和桩

11、基础设计参数。1.5.4室内土工试验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湿陷性指标、压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和颗粒分析指标,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提供依据。1.5.4.1常规试验:测定地基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用于判定地基土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质。1.5.4.2固结试验:测定各层土的压缩后孔隙比、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等变形参数,用于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压缩性。1.5.4.3剪切试验:测定土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用于地基变形计算和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性分析。1.5.4.4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各粒径段的含量百分比,用于确定碎石土或砂土的颗粒级配、分选性和岩土名称,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12、1.5.4.5 水质分析试验:主要用来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腐蚀性。1.6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2010年08月28日开始,2010年10月04日结束,室内土工试验2010年10月08日结束。共计完成取土标贯钻孔5个,进尺250.80m;标准贯入钻孔3个,进尺150.40m;总进尺401.20m。采取原状土样46组,扰动土样50组,水样2组。做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2.7m,标准贯入试验54段次。具体完成勘察工作量详见表1.6。 完成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表1.6 项目数量项目数量取土标贯钻孔孔数(个)/进尺(m)5/250.80原状土样(组/件)46/52标准贯入钻孔孔

13、数(个)/进尺(m)3/150.40扰动土样(组/件)50/50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段次)54水样(组/件)2/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120(m)12.70测量定孔(个)8室内土工试验常规试验(组)46高压固结试验(组)29常规固结试验(组)46直接剪切试验(组)6颗粒分析试验(组)50土质分析试验(组)2水质分析试验(组)22.0 场地自然、工程地质条件2.1气象、水文2.1.1 气象拟建场区位居中纬,地处内陆,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据三门峡气象站19511997年46年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3.9,极高气温43.2,最低气温-16.5。多年平均降

14、水量575.1mm,降水量年度变化大,丰水年最大降水量863.4mm,干旱年最小降水量388.6mm。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降水量平均占全年的51.7%。多年蒸发量213.03mm。平均相对湿度60%,平均绝对湿度11.3hpa。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其次为东北风和西北风,平均风速3m/s,最大风速20m/s。2.1.2 水文淄阳河属黄河支流,自南向北汇入黄河。淄阳河是一个季节性河流,平时水量较小或干涸,雨季才有较大径流。2.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所在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的南部,属于北秦岭地槽范围,其东北为吕梁地块,西北为陇东陕北地台,南有秦岭地轴,东部在秦岭地轴与中条

15、山地块之间。场地位于燕山运动所造成的构造盆地内,北为汾河地堑,西为渭河地堑,东为黄河地堑和三门峡地垒。场地具有发生中强烈地震的地质背景。2.3地形、地貌拟建摩云路桥梁位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中部,拟建桥梁沿摩云路跨越淄阳河,大致呈东西走向。本场地地貌单元属淄阳河河漫滩和黄河二级阶地结合部。勘探孔孔口标高335.63336.58m,最大高差0.95m。勘察孔坐标和高程由“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建设投资中心”提供的摩云路引道改线征地图查得。2.4地层及地基土分层描述依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获取的资料,在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从上至下、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耕土、冲积(q4al)粉土、冲洪积

16、(q4al+pl)圆砾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粉土、粉质黏土和冲洪积(q3al+pl)圆砾、粉细砂、粉土和粉细砂。对野外描述、标准贯入试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在勘察揭露深度内,该场地从上至下由新到老可划分为10个工程地质层和1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工程地质层在横向和垂向上的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现将各地质层的岩性特征分别描述如下:第层(q4ml):耕土;黄褐色;松散;湿;含植物根系、腐殖质和砂质等;结构较松散;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分布于地表。该层层底埋深0.300.50m,层底标高335.33336.08m,层厚0

17、.300.50m,平均厚度0.47m。第层(q4al):粉土;黄褐色;稍密;稍湿;包含有钙质和锰质和少量蜗牛壳及碎片,土质较均匀,孔隙较发育;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和韧性低。该层层底埋深1.505.00m,层底标高331.58334.65m,层厚1.004.50m,平均厚度3.50m。第层(q4al+pl):圆砾;青灰色;稍密;稍湿;多数呈亚圆状,颗粒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岩性以石英砂岩、灰岩等为主,含15%25%的卵石,卵石一般粒径210cm,最大粒径32cm;大量砂质和少量泥质填充空隙;局部含砂质和粉土夹薄层或夹层,局部结构较松散,钻进过程中易塌孔。该层层底埋深6.9011.30

18、m,层底标高324.96328.73m,层厚4.606.70m,平均厚度6.13m。第1层(q4al+pl):粉土;黄褐色;稍密;湿;含锈黄色铁质侵染斑块,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和韧性低。该层层顶埋深6.80m,层顶标高329.75m,层底埋深8.50m,层底标高327.65m,层厚2.10m(该层于k5孔附近发现)。第层(q3al):粉土;浅黄褐色;稍密;湿;含粉质黏土条块,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和韧性低。该层层底埋深14.6016.80m,层底标高319.46321.58m,层厚4.107.70m,平均厚度5.38m。第层(q3al):粉土;浅黄褐色;稍密;湿;含姜石和

19、锈黄色铁质侵染斑块,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迅速,干强度和韧性低。该层层底埋深21.4023.10m,层底标高313.39315.18m,层厚5.106.90m,平均厚度6.00m。第层(q3al):粉质黏土;青灰色;可塑硬塑;含铁锰质斑块和少量砂质,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中等。该层层底埋深27.7029.30m,层底标高307.19308.44m,层厚5.707.70m,平均厚度6.45m。第层(q3al+pl):圆砾;杂色;中密;湿;多数呈亚圆状,颗粒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岩性以石英砂岩、灰岩等为主,含20%30%的卵石,卵石一般粒径210cm,最大粒径38cm;大量砂质和少量泥质

20、填充空隙;局部含砂质和粉土夹薄层或夹层,局部结构较松散,钻进过程中易塌孔。该层层底埋深29.8030.80m,层底标高305.43306.46m,层厚1.302.60m,平均厚度2.11m。第层(q3al+pl):粉细砂;灰黄色;中密;湿;包含大量粉土质和锈色氧化物,偶见小砾石,局部含粉土和粉质黏土夹层或夹薄层;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该层层底埋深38.7039.60m,层底标高296.63297.63m,层厚8.209.70m,平均厚度8.94m。第层(q3al+pl):粉土;浅黄褐色;中密;湿;含大量粉砂质,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和韧性低。该层层底

21、埋深39.7041.50m,层底标高294.13296.63m,层厚1.002.50m,平均厚度1.45m。第层(q3al+pl):粉细砂;暗黄色;中密;湿;包含大量粉土质和锈色氧化物,偶见小砾石,局部含粉土和粉质黏土夹层或夹薄层;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该层揭露层底埋深50.0050.40m,揭露层底标高285.43286.58m,揭露层厚8.7010.50m,揭露平均厚度9.40m(该层未揭穿)。2.5各工程地质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2.5.1各工程地质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为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现场采集一定数量的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测定其各

22、项力学性质指标,然后依据有关统计要求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2.5.1。2.5.2各工程地质层颗粒分析试验成果统计为分析评价碎石土和砂土的级配情况,现场采集一定数量试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测定各工程地质层的颗粒分析试验数据,依据有关统计要求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5.2。2.5.3各工程地质层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对各工程地质层的标准贯入试验数据,先参照岩土工程手册有关规定进行杆长修正,然后依照有关统计要求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5.3。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2.5.3层号岩性样本数类别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标准差 变异系数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kpa)粉土6未经杆长修正3.03

23、.03.00.0000.00090经杆长修正3.02.82.80.0560.019粉土7未经杆长修正11.06.07.41.9020.256130经杆长修正8.64.65.81.4920.257粉土6未经杆长修正10.07.08.51.0490.123140经杆长修正7.25.06.10.7570.123粉质黏土6未经杆长修正19.017.017.80.7530.042170经杆长修正13.311.912.40.5270.042粉细砂9未经杆长修正49.047.048.40.7260.015190经杆长修正34.332.933.90.5090.015粉土7未经杆长修正21.017.019.11

24、.4720.077180经杆长修正14.711.913.41.0300.077粉细砂11未经杆长修正50.046.048.01.3000.027200经杆长修正35.032.233.60.9100.0272.5.4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对各工程地质层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先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附录b进行杆长修正,然后依照有关统计要求进行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5.4。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表2.5.4 层号样本数类 别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103未经修正7.01.04.0240经杆长修正4.40.62.324未

25、经修正9.02.05.1200经杆长修正2.80.71.72.6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0年08月28日2010年10月04日),经查明: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0.5011.80m,地下水标高324.76325.65m。本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和河水。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型。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考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2.7场地土冻结深度依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和三门峡地区多年资料,本场地最大冻土深度为0.60m。2.8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不利埋藏物本次勘察期间,在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空洞、墓穴、采砂巷道和暗浜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地下不利埋藏物

26、及不良地质作用。 3.0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3.1工程环境拟建摩云桥桥址位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中部,桥梁跨越淄阳河,大致呈东西走向,工程环境条件一般。 3.2各层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变形性评价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和岩土工程手册有关规定,依据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等资料,结合邻近场地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各工程地质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变形性指标,详见表3.2。各工程地质层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变形性评价统计表 表3.3 统计项目地层编号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变形性评价土工试验确定原位测试确定建议值压缩系数(1/mp

27、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变形性评价9090900.3135.95中24024024022低1401301300.2118.52中1401401400.2028.41中1701701700.16610.86中20021020020低20019019018低1801801800.1739.54中20021021020低3.3地震效应评价3.3.1地震基本烈度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011-2001)附录a查得,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3.3.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

28、08年版)(gb 50011-2001)规范第4.1.3条规定,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根据第4.1.6条,判定本场地为类建筑场地。3.3.3 液化及震陷可能性评价本场地地基土不具液化可能性,本工程在抗震设计时,可不考虑液化问题的影响。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gb 50011-2001),本场地地震作用下不会发生震陷。3.4水和土腐蚀性评价根据本场地地水质和土质分析成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节有关规定,对该场地水和土的腐蚀性进行评价。3.4.1受环境类型影响,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

29、版)(gb 50021-2001)表12.2.1规定,本场地所属环境类型为类,为强透水层。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一览表 表3.4.1腐蚀介质含量腐蚀等级水(mg/l)土(mg/kg)水土so42-354.27392.6960.0弱微mg2+35.5164.2018.036.0微微oh-0微总矿化度1325.501404.92微3.4.2受地层渗透性的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2的规定。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一览表 表3.4.2腐蚀介质含量腐蚀等级水土水土ph值7.9

30、07.30微微侵蚀性co20.00mg/l微3.4.3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4的规定。水和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一览表 表3.4.3腐蚀介质含量腐蚀等级水mg/l土mg/kg水土cl-54.5958.1443.0微微根据表3.4.1、表3.4.2和表3.4.3,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评定该区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规定。3.5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建场地内第工程地

31、质层分布不均匀、且存在夹层和透镜体,综合评价本场地地基属不均匀地基。4.0地基与基础方案分析与论证根据本场地条件、构筑物类型,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和设计要求,本场地宜直接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方案。在勘探深度内,第层粉细砂和第层为粉细砂层面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承载力高,均可作为桩端持力层。因此,采用桩基础时,优选第层或第层作为桩端持力层,第层层顶埋深29.8030.80m,层顶标高305.43306.46m;第层层顶埋深39.7041.50m,层顶标高294.13296.63m,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2.0倍桩径,设计时桩长应根据桩端持力层层面变化作适当调整。4.1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根据各

32、工程地质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原位测试成果,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和地区筑建经验,给出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见表4.1。钻孔灌注桩桩基桩基设计参数表 表4.1 层号参数钻孔灌注桩桩侧土的摩阻力标准值 (kpa)-10120354060120606060桩端处土的承载力容许值 (kpa)100090090011004.2灌注桩后压浆法为了增强构筑物的安全性,提高单桩承载力,尚可采用灌注桩后压浆技术。灌注桩后压浆基础由于三种增强效应导致沉降减小:一是桩底沉渣(虚土)被固

33、化;二是桩周土的强度和刚度及桩上整体性得到增强,桩端刺人变形减小;三是桩底一定深度的压缩模量得到增强。在灌注桩钢筋笼上预设注浆钢管及压浆阀,成桩后530天内,采用高压泵将浆液通过注浆管和单向阀压入桩底、桩侧。后压浆的加固效应包含两方面,一是加固桩底沉渣和桩身泥皮;二是对桩底和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通过渗入(粗粒土)、劈裂(细粒土)和压密(松软土) 注浆起到加固作用,从而增强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经桩底、桩侧压浆后,单桩承载力增幅为2030%。后压浆关键技术参数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附录n。4.3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

34、中应注意使用优质泥浆护孔返渣,减少泥皮厚度和孔底沉渣。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桩径、垂直度及浇灌质量等环节,并严格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桩基施工质量。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桩基检测规范,对桩体完整性、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等指标进行检测。4.4地基与基础方案倾向性意见综合考虑本场地施工条件、经济、安全和施工速度等因素,建议本工程选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桩基检测规范,对桩体完整性、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5.0结论与建议

35、5.1摩云桥位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中部,拟建桥梁沿摩云路跨越淄阳河,大致呈东西走向。拟建桥梁全长60m,共3跨,每跨20m,桥宽40m,桥涵类别为中桥。平面位置及尺寸详见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建设单位未提供其它设计资料。5.2本场地地貌单元属淄阳河河漫滩和黄河二级阶地结合部。勘探孔孔口标高335.63336.58m,最大高差0.95m。勘察孔坐标和高程由“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建设投资中心”提供的摩云路引道改线征地图查得。5.3勘察揭露深度内地层从上至下、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耕土、冲积(q4al)粉土、冲洪积(q4al+pl)圆砾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

36、al)粉土、粉质黏土和冲洪积(q3al+pl)圆砾、粉细砂、粉土和粉细砂。5.4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0年08月28日2010年10月04日),经查明: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10.5011.80m,地下水标高324.76325.65m。本区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大气降雨和河水。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型。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考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5.5依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和三门峡地区多年资料,本场地最大冻土深度为0.60m。5.6本次勘察期间,在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空洞、墓穴、采砂巷道和暗浜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地下不利埋藏物及不良地质作用。5.7拟建摩云桥桥址位

37、于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中部,桥梁跨越淄阳河,大致呈东西走向,工程环境条件一般。5.8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特征周期0.35s。本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本场地属ii类建筑场地。本场地地基土不具液化可能性,本工程在抗震设计时,可不考虑液化问题的影响。5.9根据本场地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评定该区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建筑材料腐蚀的防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规定。5.10拟建场地内第工程地质层分布不均匀、且存在夹层和透镜体,综合评价本

38、场地地基属不均匀地基。5.11综合考虑本场地施工条件、经济、安全和施工速度等因素,建议本工程选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方案。桩基施工结束后,应按照国家现行桩基检测规范,对桩体完整性、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5.12在雨期、冬期施工时,施工期间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并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已处理和未处理的基坑(或槽)内。5.13建议建设单位会同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施工验槽。联系电话13603400501。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一年十月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场

39、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院 长:张古彬总 工:王现国 审 核:杨伟斌项目负责:周 攀报告编写:肖 敏 提交单位:河南省郑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日期:二一年十月目 录1.0概况11.1 任务来源11.2 工程概况11.3 勘察目的与任务11.4 勘察工作布置21.5 勘察手段的选择31.6 勘察工作完成情况42.0 场地自然、工程地质条件52.1气象、水文52.2地质构造62.3地形、地貌62.4地层及地基土分层描述62.5各工程地质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82.6水文地质条件92.7场地土冻结深度102.8不良地质作用及地下不利埋藏物103.0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03.1工程环境103.

40、2各层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及变形性评价103.3地震效应评价113.6水和土腐蚀性评价113.5地基均匀性评价134.0地基与基础方案分析与论证134.1钻孔灌注桩桩基设计参数134.2灌注桩后压浆法134.3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144.4地基与基础方案倾向性意见145.0结论与建议14附件:摩云路引道改线征地图1张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摩云桥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张工程地质剖面图1张钻孔柱状图1张土工试验成果表1份水质简分析报告表1份土壤化学分析报告1份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文档,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着“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工期、科学管理”来进行编制的。

41、编制时,我公司技术发展部、质检科以及项目部经过精心研究、合理组织、充分利用先进工艺,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一、 工程概况:西夏建材城生活区27#、30#住宅楼位于银川市新市区,橡胶厂对面。本工程由宁夏燕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设计。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三级,地震防烈度为8度,设计使用年限50年。本工程建筑面积:27#楼3824.75m2;30#楼3824.75 m2。室内地坪±0.00以绝对标高1110.5 m为准,总长27#楼47.28m;30#楼47.28 m。总宽27#楼14.26m;30#楼14.26 m。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高度18.6 00

42、m,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向,三个单元。本工程设计屋面为坡屋面防水采用防水涂料。外墙水泥砂浆抹面,外刷浅灰色墙漆。内墙面除卫生间200×300瓷砖,高到顶外,其余均水泥砂桨罩面,刮二遍腻子;楼梯间内墙采用5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地面除卫生间200×200防滑地砖,楼梯间50厚细石砼1:1水泥砂浆压光外,其余均采用50厚豆石砼毛地面。楼梯间单元门采用楼宇对讲门,卧室门、卫生间门采用木门,进户门采用保温防盗门。本工程窗均采用塑钢单框双玻窗,开启窗均加纱扇。本工程设计为节能型住宅,外墙均贴保温板。本工程设计为砖混结构,共六层。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条形基础,上砌mu30毛石基础,砂浆采

43、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墙体采用m10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mu15多孔砖。本工程结构中使用主要材料:钢材:i级钢,ii级钢;砼:基础垫层c10,基础底板、地圈梁、基础构造柱均采用c30,其余均c20。本工程设计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热熔连接;排水管采用upvc硬聚氯乙烯管,粘接;给水管道安装除立管及安装ic卡水表的管段明设计外,其余均暗设。本工程设计采暖为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本工程设计照明电源采用bv2.5铜芯线,插座电源等采用bv4铜芯线;除客厅为吸顶灯外,其余均采用座灯。二、 施工部署及进度计划1、工期安排本工程合同计划开工日期:20

44、04年8月21日,竣工日期:2005年7月10日,合同工期315天。计划2004年9月15日前完成基础工程,2004年12月30日完成主体结构工程,2005年6月20日完成装修工种,安装工程穿插进行,于2005年7月1日前完成。具体进度计划详见附图1(施工进度计划)。2、施工顺序基础工程工程定位线(验线)挖坑钎探(验坑)砂砾垫层的施工基础砼垫层刷环保沥青 基础放线(预检)砼条形基础刷环保沥青 毛石基础的砌筑构造柱砼地圈梁地沟回填工。结构工程结构定位放线(预检)构造柱钢筋绑扎、定位(隐检)砖墙砌筑(50cm线找平、预检)柱梁、顶板支模(预检)梁板钢筋绑扎(隐检、开盘申请)砼浇筑下一层结构定位放线

45、重复上述施工工序直至顶。内装修工程门窗框安装室内墙面抹灰楼地面门窗安装、油漆五金安装、内部清理通水通电、竣工。外装修工程外装修工程遵循先上后下原则,屋面工程(包括烟道、透气孔、压顶、找平层)结束后,进行大面积装饰,塑钢门窗在装修中逐步插入。三、 施工准备1、 现场道路本工程北靠北京西路,南临规划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场内道路采用级配砂石铺垫,压路机压。2、 机械准备设2台搅拌机,2台水泵。现场设钢筋切断机1台,调直机1台,电焊机2台,1台对焊机。现场设木工锯,木工刨各1台。回填期间设打夯机2台。现场设塔吊2台。3、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已由建设单位引入现场;根据工程特点,设总配电箱1个,塔吊、搅抖站、

46、搅拌机、切断机、调直机、对焊机、木工棚、楼层用电、生活区各配置配电箱1个;电源均采用三相五线制;各分支均采用钢管埋地;各种机械均设置接零、接地保护。具体配电箱位置详见总施工平面图。3、 施工用水施工用水采用深井水自来水,并砌筑一蓄水池进行蓄水。楼层用水采用钢管焊接给水管,每层留一出水口;给水管不置蓄水池内,由潜水泵进行送水。4、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5、 劳动力安排结构期间:瓦工40人;钢筋工15人;木工15人;放线工2人;材料1人;机工4人;电工2人;水暖工2人;架子工8人;电焊工2人;壮工20人。装修期间抹灰工60人;木工4人;油工8人;电工6人;水暖工10人。四、主要施工方法1、

47、施工测量放线施工测量基本要求a、西夏建材城生活区17#、30#住宅楼定位依据:西夏建材城生活区工程总体规划图,北京路、规划道路永久性定位b、根据工程特点及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i012195,4、3、2条,此工程设置精度等级为二级,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误差1/15000。c、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进度控制测量工作进度,明确对工程服务,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工程定位a、根据工程特点,平面布置和定位原则,设置一横一纵两条主控线即27#楼:(a)轴线和(1)轴线;30#楼:(a)轴线和(1)轴线。根据主轴线设置两条次轴线即27#楼:(h)轴线和(27)轴线;30#楼:(h)轴线和(

48、27)轴线。 b、主、次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桩,引桩采用木桩,后砌一水泥砂浆砖墩;并将轴线标注在四周永久性建筑物或构造物上,施测完成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确认后另以妥善保护。c、控轴线沿结构逐层弹在墙上,用以控制楼层定位。d、水准点:建设单位给定准点,建筑物±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0.500m。基础测量a、在开挖前,基坑根据平面布置,轴线控制桩为基准定出基坑长、宽度,作为拉小线的依据;根据结构要求,条基外侧1100mm为砂砾垫层边,考虑放坡,撒上白灰线,进行开挖。b、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线为准,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无误后,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直接投测

49、各轴线。c、标高由水准点引测至坑底。结构施工测量a、首层放线验收后,主控轴一引至外墙立面上,作为以上务层主轴线竖身高以测的基准。b、施工层放线时,应在结构平面上校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尺寸和边线。c、标高竖向传递设置3个标高点,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折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内中心位置,进行测设。2、基坑开挖本工种设计地基换工,夯填砂砾垫层1100mm;根据此特点,采用机械大开挖,留200mm厚进行挖工、铲平。开挖时,根据现场实际土质,按规范要求1:0.33放坡,反铲挖掘机挖土。开挖出的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量留足需用的好土,多余土方挖出,避免二次搬运。人工开挖时,由技术员抄平好水

50、平控制小木桩,用方铲铲平。挖掘机挖土应该从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机械挖土,先发出信号,挖土的时候,挖掘机操作范围内,不许进行其他工作,装土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停留在装土车上。3、砌筑工程材料砖:mu15多孔砖,毛石基础采用mu30毛石。砂浆:±0.00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一、二、三、四层采用m10混合砂浆,五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要求a、开工前由工长对所管辖班组下发技术交底。b、砌筑前应提前浇水湿润砖块,水率保持在1015。c、砌筑采用满铺满挤“三一砌筑法“,要求灰浆饱满,灰缝812mm。d、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小于

51、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e、隔墙与墙不同时砌筑又不留成斜槎时可于墙中引出阳槎或在墙的灰缝中预埋拉结筋,每道不少于2根。f、接槎时必须将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g、砖墙按图纸要求每50mm设置26钢筋与构造柱拉结,具体要求见结构总说明。h、施工时需留置临时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少于500mm,顶部设边梁。4、钢筋工程凡进场钢筋须具备材质证明,原材料须取样试验,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绑扎前应仔细对照图纸进行翻样,根据翻样配料,施工前由工长对所管辖班组下发技术交底,准备施工工具,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板中受力钢筋搭接,i级钢30d,ii级钢40d,搭接位

52、置:上部钢筋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钢筋在支座1/3范围内。钢筋保护层:基础40mm,柱、梁30mm,板20mm。保护层采用50mm×50mm的水泥砂浆块。板上部钢筋用马凳按梅花状支起。所有钢筋绑扎,须填写隐检记录,质评资料及目检记录,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5、砼工程水泥进场后须做复试,经复试合格后由试验室下达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掌握各种材料的用量,并在搅拌机前进行标识,注明每立方米、每盘用量。同时搅拌时,须车车进磅,做好记录。 浇筑前,对模板内杂物及油污、泥土清理干净。投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本工程均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一次浇筑厚度不宜超过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砼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砼浇筑后1昼夜浇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砼强度未达到1.2mpa之前不得上人作业。6、模板工程本工程模板采用钢木混合模板。模板支搭的标高、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应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以满足其钢度,稳定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